芽孢染色原理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芽孢染色原理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芽孢 染色 原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 的三种基本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观察和识别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二、基本原理、基本原理1 、增加照明强度、增加照明强度 在油镜与载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片的折射率相仿的镜油,使进入物镜的光线不会由折射或反射造成损失,基本上全进入镜头,结果提高了照明强度,使图像更加清晰。 折射率(n) 空气 1.00 水 1.33 香柏油 1.52 玻璃 1.55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D值愈小则表明分辨力愈强。 D=0.61/NA NA=nsin/2 :光波波长
2、 NA: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n:介质折射率:镜口角(总是小于180)三、实验器材三、实验器材1 、标本:标本:细菌三型玻片。2 、试剂:试剂:香柏油、镜头清洗液(V乙醚:V酒精7:3)。3 、器具:器具:显微镜(有油镜)、擦镜纸、玻璃棒等。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 、放置标本:将染色的细菌三型玻片置于镜台上。2 、找合适的视野: 先用低倍镜寻找合适的视野并将欲观察的部位其移到视野中央。3 、转换油镜:将油镜转到工作位置。4 、调节聚光器与油镜数值孔径一致 : 将聚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可变光阑开到最大。5 、加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注意油镜镜头千万注意油镜镜头千万不要压在玻片标本上。不
3、要压在玻片标本上。 6 、调焦: 转动粗调焦螺旋,再缓慢地提升油镜调焦至物像清晰。注意下降或上升镜筒或载物台绝不可用力过猛。 7 、观察: 仔细观察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8 、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上升镜筒,取下玻片,清洁油镜棒状杆菌棒状杆菌螺旋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油镜工作距离短,故操作时要特别谨慎,切忌用眼 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下降镜筒,而应从侧面注视。2 、调焦时,应特别注意,切勿将粗调节器向反方向(由高向低)转动而损失镜头和玻片。实验报告n1、绘细菌三种基本形态图n2、简述油镜的工作原理实验二 细菌的芽孢染色和 革兰氏染色法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的原理
4、和方法。2 、了解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1 1 、革兰氏染色原理革兰氏染色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Gram发明的一种细菌鉴别染色法,通过这种染色方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一类被染成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一类被染成红色,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其染色原理主要根据两类细菌的细胞壁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 二、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二、基本原理、基本原理n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液和碘液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因此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
5、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n反之, G-细菌的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褪成无色。再经番红、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 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 而G+细菌则保留紫色。1 、革兰氏染色原理、革兰氏染色原理染色结果:阳性细菌(G+): 染成紫色染色结果:阴性细菌(G-): 染成红色2 、芽孢染色原理、芽孢染色原理 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着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孢不着色。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据芽孢既难以染色而一旦着色后又难以脱色这一特点
6、,用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孔雀绿或石炭酸,在加热条件下,延长染色时间,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进入芽孢内,进入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而芽孢一经着色就难以被水洗脱,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番红复染后,芽孢仍保留初染剂的绿色,而菌体则被染成复染剂的红色。三、实验器材三、实验器材1 、菌种:菌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或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2 、试剂:试剂: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典液、 95%乙醇、番红复染液; 芽孢染液
7、:5%孔雀绿染色液、 0.5%番红水溶液。3 、器具:器具: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镊子、 木夹、香柏油、酒精乙醚液、擦镜纸等。1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涂片: 用接种环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混匀后,再挑取2-3环菌悬液至另一载片上涂开。干燥: 室温自然干燥或电吹风吹干 固定: 涂片朝上,通过火焰2-3次, 染色镜检 清洁显微镜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覆盖涂片区域染色2min,水洗。媒染:滴加卢氏碘液,染色1min,水洗。脱色:用滴管加95%乙醇冲洗脱色约30秒,立即水洗。 复染:滴加番红液复染约2min,水洗。制片 染色 滴加孔雀绿染液于涂片上,用木夹夹住载玻片在
8、微火上加热至染液冒蒸汽时开始计时5min。 加热过程中要及时添加染色液,切勿让标本干涸。水洗 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的水无 色为止。复染 用番红染色液复染2min 水洗 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的水无 色为止。镜检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2、芽孢染色芽孢染色染色结果(革兰氏染色)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染色结果(革兰氏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染色结果(芽孢染色)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染色)1、革兰氏染色关键是脱色时间,如脱色时间过长,会造成假阴性。如脱色时间过短,会造成假阳性。2、革兰氏染色的菌种,选用培养18-24h菌龄的细菌为宜。若菌龄太老
9、,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3、芽孢染色的菌种的菌龄,应使大部分芽孢仍保留在菌体内为宜。芽孢杆菌一般在37下培养12-14h效果最佳。4、在孔雀绿加热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实验报告n1、绘枯草芽孢杆菌图n2、将革氏染色结果填于下表菌种菌体颜色菌体形态(图示)G+或G-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视频 实验三 放线菌和真菌的形态 特征观察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学习观察放线菌和真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观察放线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放线菌:放线菌:放线菌是无隔分枝的菌丝体,为革兰氏阳性菌。 典型放线菌的菌丝体分化产生各种形态特征:二、基本
10、原理、基本原理菌丝体基内丝菌(较细、透明)气生菌丝(较粗颜色较深)有无气生菌丝孢子丝(直、波曲、各种螺旋或轮生)等,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孢子:分生孢子(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孢囊孢子、游动孢子扦片法扦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扦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可观察到不同生长时期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真真菌菌酵母菌:酵母菌:单细胞真核生物 形态:形态:卵圆形、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等 繁殖方式繁殖方式:无性:主要为出芽繁殖,产生芽孢子 有性:产生子囊孢子 美篮染色优点:可区分死活细胞,活细胞能使蓝美篮
11、染色优点:可区分死活细胞,活细胞能使蓝 色变无色,死细胞一直呈蓝色。色变无色,死细胞一直呈蓝色。霉菌:霉菌:霉菌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上产生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繁殖方式繁殖方式:主要产生无性孢子和产生有性孢子繁殖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优点:细胞不变形,不易干燥,防腐,保存时间较长,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优点:细胞不变形,不易干燥,防腐,保存时间较长,防止孢子飞散防止孢子飞散 。三、实验器材三、实验器材1、菌种:细黄链霉(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红酵母(Rhodot
12、orula SP) 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 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ds) 2、培养基:高氏1号琼脂、麦芽汁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查氏培养基。3、试剂:0.1%美蓝染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50%乙醇。4 、器具: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接种杯、解剖针、擦镜纸等。 放线菌形态观察方法(扦片法)放线菌形态观察方法(扦片法)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倒平板:冷至约50倒平板约20ml,凝固待用。接种:用接种环挑取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
13、扦片:用灭菌的镊子夹起盖玻片以约45扦入平板内 (扦在接种线上)培养:倒置平板,28培养5-7天。镜检: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将有菌的一面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或将有菌的一面朝下,放在滴有0.1%美蓝染色液载玻片中镜检。1 盖玻片盖玻片2 培养基培养基酵母菌形态观察方法(美蓝浸片法)酵母菌形态观察方法(美蓝浸片法) 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美蓝染色液。挑取酵母菌苔少许,置美蓝染色液中混合均匀。用镊子取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情况。霉菌形态观察方法(直接制片法)霉菌形态观察方法(直接制片法)载玻片中央加一滴乳酸石
14、炭酸棉蓝染色液。从霉菌菌落边缘挑取少量已产孢子的霉菌菌丝。置于50%乙醇中浸一下以洗去脱落的孢子。放到载玻片的染液中,用解剖针将菌丝分散开。盖上盖玻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倍镜。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镜检时请特别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2、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片时,染液过多会溢出,过少会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3、制片时,用镊子或解剖针小心将菌丝分开,要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和完整性。放线菌和真菌形态放线菌酵母菌黑曲霉菌青霉菌根霉菌形态根霉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实验报告n绘细黄链霉菌、红酵母菌、产黄青霉菌和黑曲霉菌的形态图。实验四 微生物显微镜直
15、接 计数法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2、掌握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常用的测定微生物数量方法有镜检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镜检直接计数法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构造如下: 二、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平面图平面图侧面图侧面图盖玻片盖玻片计数室计数室方格网,分为方格网,分为9个大格,中央大格个大格,中央大格E为计数室为计数室放大的计数室,分放大的计数室,分25中格中格放大的中格,分放大的中格,分16小格小格小格小格 中格中格计数室全貌计数室全貌1mm2共分400小格厚1mm,可得总数二、基本原理、基本原理n计数室大方格的边长为1mm,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
16、计数室与盖玻片高度为 0.1mm,计数室体积为0.1mm3(万分之一毫升)。计数时先计5个中方格(计5个点)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数,再乘以中格数( 25或16 ),就得出一个大方格( 0.1mm3 )计数室中的总菌数,再乘以104(换算成1mm 含菌量)及菌液的稀释倍数,即可算出1mm 原菌液中的总菌数值。总菌数总菌数(个(个/ml/ml)X X1 1 + X+ X2 2 + X+ X3 3 + X+ X4 4 + X+ X5 5 5 525 25 (或(或16 ) 10104 4稀释倍数稀释倍数=1、菌种:红酵母菌(Rhodotorala sP)。2、试剂:无菌生理盐水。3、器
17、具: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吹风机、盖玻片、无菌滴瓶(内装玻璃珠)、无菌毛细管、擦镜纸、吸水纸等。三、实验器材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菌悬液制备:以计数室内每小格5-10酵母菌为宜。清洗计数板:自来水冲洗计数板后用吹风机吹干。加菌液:用毛细管吸取酵母菌悬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让菌液沿缝隙自动进入计数室。显微镜计数: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4个角各1个和中央1个)计数。计算清洗血细胞计数板:用水冲净,后用吹风机吹干,放入计数板盒中。 (切勿用硬物洗刷) 总菌数总菌数(个(个/ml/ml)X X1 1 + X+ X2 2 + X+ X3 3 + X+ X4 4 + X+ X5 5 5 5 2
18、5 25(16) 10104 4稀释倍稀释倍数数=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取样前,必须将菌悬液摇匀。2、计数室内不可有气泡。3、凡压在中格线上的菌体,切莫四边全计,常只计上方和右边两条线上的。4、计数时,遇出芽的酵母菌,芽体大小达到母 细胞直径的一半时计为2个。实验报告n1、将结果填入下表实验五实验五 显微测微尺的使用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和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用显微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原理和方法。2 、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显微测微尺(包括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镜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