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总结-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语文考点总结-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考点 总结 PPT 课件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稳中求正稳中求正 系统备考系统备考 2018高考语文复习策略高考语文复习策略 2018年考纲和2017年考纲比较,没有任何变化,意味着对2017高考试卷的充分肯定。研究2017年考纲与试题,对备考2018高考具有重大意义。意味着2017试题题型可能会继续出现在2018高考试卷中。2018试题将会是对2017试题的继承与发展。2018考纲解读考纲解读20172017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分值分值题量题量题型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9 9分分3 3选择题选择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1414分分3 3选择题选择题+ +主观题(主观题(3 3、5 5、6 6分)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
2、读1212分分3 3选择题选择题+ +主观题(主观题(3 3、5 5、4 4分)分)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19分分4 4选择题选择题+ +主观题主观题(9 9、1010分)分)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111分分2 2选择题选择题+ +主观题(主观题(5 5、6 6分)分)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2020分分5 5选择题选择题+ +主观题(主观题(9 9、6 6、5 5分)分)写作写作6060分分1 1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
3、评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证方法。1理解理解B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
4、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命题常见手段命题常见手段4. 命题常见错误类型:(1)偷换概念:故意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混淆、改变或者调换。 增加或者减少一两个词语,甚至有时只是“的”“了”等的增减,或者只是替换一个相近的词语。(2)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此意思,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 选项句的意思与原文整体接近,但是在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3)以偏概全: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以偏概全: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如:部分代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如:部分代整体(或者相反)、个别代一般(或者相整体(或者相反)、个别代一般(或者相反)、特殊代普遍(或
5、者相反)反)、特殊代普遍(或者相反)(4)时态错误: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时态错误: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推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定或还未实现的推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或者把实。,或者把”可能是可能是”转述为转述为”必然是必然是”,也可能反之。也可能反之。(5)混淆是非:故意将原文中肯定)混淆是非:故意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肯的事物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肯定。定。(7)指代错误:对原文中的指代内)指代错误: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表述有误,主要指类别、程度、范容表述有误,主要指类别、程度、范围上的。围上的。(8)张冠李戴:把甲的观点、)张冠李戴:把甲的观点、发明、发现说成是乙的
6、。发明、发现说成是乙的。(9)条件不当:前面的条件不能得出后面的结果。)条件不当:前面的条件不能得出后面的结果。表条件的关联词搭配不当,如:只要表条件的关联词搭配不当,如:只要才,只有才,只有就等。就等。(10)推断不当:根据原文推断出的信息不正确。)推断不当:根据原文推断出的信息不正确。(11)答非所问:选项内容不是题干所探讨问题。)答非所问:选项内容不是题干所探讨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特征和
7、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理解理解B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鉴赏评价D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8、,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3 4探究探究F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1)怎样把握小说的主题?标题类型:时间标题,地点标题,人物标题,标题类型:时间标题,地点标题,人物标题,内容标题,主题标题,线索标题。内容标题,主题标题,线索标题。(6)场景的作用(10)人
9、称的作用)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具第一人称: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具有真实性、亲切感的特点。有真实性、亲切感的特点。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感人。第三人称:被称为上帝视角的写作手法,能够比第三人称:被称为上帝视角的写作手法,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如。(11)
10、怎样赏析小说语言掌握常见的语言分类: 幽默、华丽、朴素、生动(12)怎样赏析重点字、句、段重点字、句、段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13)怎样赏析结构开头:设置悬念营造氛围下笔点题交代人物交代时间地点。结尾:点明主旨引人想象回味中间段落: 承上启下主要事件3.小说阅读备考策略小说阅读备考策略(1)通读全文,熟悉文本。)通读全文,熟悉文本。(2)熟悉小说常考类型的赏析方法。)熟悉小说常考类型的赏析方法。(3)抓住关键,分条作答。(分值)抓住关键,分条作答。(分值)2.散文分类散文分类3.散文怎么赏析4.散文备考策略散文备考策略通读全文本(明确散文分类,把握主旨)把握形和神读题做判断(明确考什么,属于
11、哪种类型)分条抓关键 (据分值判断答几条)常考:思想感情、重点词句理解、常考:思想感情、重点词句理解、 艺术手法、开头结尾作用艺术手法、开头结尾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
12、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理解理解B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鉴赏评价D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4探究探究F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
13、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n考纲要求考纲要求n考试大纲考试大纲要求: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分分4 4个个能力层级,共有能力层级,共有1111条要求:条要求:n能力层级能力层级A A(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n能力层级能力层级B B(理解):实词虚词理解与现代汉语(理解):实词虚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常见的古代文化
14、常识理解并理解并翻翻译文中的句子。译文中的句子。n能力层级能力层级C C(分析综合)有(分析综合)有3 3条要求:筛选整合文中条要求: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中的观点态度n能力层级能力层级D D(鉴赏评价)有(鉴赏评价)有2 2条要求:鉴赏文学作品条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者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材料:人物传记。材料:人物传记。题量:题量:4 4道题。道题。内容:实词、虚词、文化常识、筛选、分内
15、容:实词、虚词、文化常识、筛选、分析和翻译。析和翻译。形式:选择题(形式:选择题(3 3道题道题9 9分)、翻译题(分)、翻译题(1010分)分)(一)文言文阅读(共(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分) 如何断句如何断句(1)根据内容。)根据内容。(2)根据句首词。云、曰、夫、其、盖、且夫、)根据句首词。云、曰、夫、其、盖、且夫、若夫、嗟夫若夫、嗟夫 唯、盍、呜呼等唯、盍、呜呼等(3)根据句末语气词。也、哉、乎、矣、焉、)根据句末语气词。也、哉、乎、矣、焉、兮、而已等兮、而已等(4)根据句式,如对偶、排比等)根据句式,如对偶、排比等(5)根据关联词。如然而、继而、纵使、是故)根据关联词。如然而、继
16、而、纵使、是故等。等。(6)根据放在句首的表时间的词。如顷之、斯)根据放在句首的表时间的词。如顷之、斯须、顷刻等。须、顷刻等。古代文化常识常考内容人物称谓。包括名字号、别号、谥号以及敬称、人物称谓。包括名字号、别号、谥号以及敬称、谦称、特殊称谓等。谦称、特殊称谓等。科举制度。不同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有所不科举制度。不同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有所不同。如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有茂同。如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有茂才(秀才)和孝廉两种。才(秀才)和孝廉两种。古代官职。包括中央官职、地方官职以及任免古代官职。包括中央官职、地方官职以及任免 官职的习惯说法。官职的习惯说法。礼制。包括冠
17、礼、婚姻、丧葬等。礼制。包括冠礼、婚姻、丧葬等。纪年方法。包括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干支年纪年方法。包括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干支年号混合纪年等。号混合纪年等。征调征调 举举 辟辟 召召 征征授官授官 拜拜 除除 授授 补补调动调动 调调 迁迁 转转 徙徙 迁迁调调 放放升职升职 升升 进进 陟陟 迁升迁升 迁迁授授降职降职 谪谪 贬贬 削削 迁谪迁谪 左左迁迁罢免罢免 除除 罢罢 免免 黜黜 夺夺辞官辞官 解解 去去 致事致事退休退休 乞骸骨乞骸骨 署(代理、暂任)署(代理、暂任) 兼兼 (兼任)(兼任) 摄(暂代)摄(暂代) 假假 (暂(暂代)代)行(低职位代高职位)行(低职位代高职位) 领(
18、高职位代低职领(高职位代低职位)位) 官职任免调动如何对课文内容进行正确概括和分析如何对课文内容进行正确概括和分析人物人物 品行品行 事件事件 (细节)(细节)地点地点 官职官职 地点地点 态度态度文言文翻译原则: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如何做文言文翻译题如何做文言文翻译题 文言文翻译四要求文言文翻译四要求1.逐字逐句直译。逐字逐句直译。2.补出省略成分。补出省略成分。3.特殊句式先还原成正特殊句式先还原成正常句式然后再翻译。常句式然后再翻译。4.不能翻出病句。不能翻出病句。翻译方法:翻译方法: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1.辨析字形法辨析字形法
19、2.通假替代法通假替代法3.单双置换法单双置换法 4.结构观察法结构观察法 5.语法分析法语法分析法 6.课文迁移法课文迁移法 7.语境推断法语境推断法 8.成语对应法成语对应法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一般不 会单独设置选择题,主要结合文言文翻译题来考查。主谓倒置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判断句判断句 被动句被动句 省略句省略句名词活用为状语一、表示动作行为天天如此一、表示动作行为天天如此 日日侍坐备顾问。侍坐备顾问。 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类型二、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二、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一狼径去,其一一狼径去,其一犬犬坐于前。坐于前。三
20、、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三、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叩石垦壤,叩石垦壤,箕畚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运于渤海之尾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童子童子隅隅坐而执烛。坐而执烛。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五、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刘备周瑜刘备周瑜水陆水陆并进并进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西西望夏口,望夏口,东东望武昌。望武昌。一读:结合注释,勾画批注。一读:结合注释,勾画批注。 初步翻译,落实字词含义。初步翻译,落实字词含义。二读:二读: 带着目标熟悉文本带着目标熟悉文本 何人,何品,何事,何时,何地,何态。何人,何品,何事,何时,何地,何态。三读:文题对
21、接,排除干扰。三读:文题对接,排除干扰。 原则: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前后推敲,整体把握。前后推敲,整体把握。 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诗歌诗歌 按内容按内容 按形式按形式 抒情诗抒情诗 叙事诗叙事诗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借人、事的描述抒情借人、事的描述抒情格律诗格律诗自由诗自由诗散文诗散文诗 按来源按来源 民歌民歌文人作品文人作品古典古典诗歌诗歌古体诗古体诗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四言古诗:出现最早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近体诗近体诗 (格律诗格律诗) 绝句绝句 律诗律诗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 七
22、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排律 词词 曲曲乐府诗乐府诗 (又称(又称“诗余诗余”、“长短句长短句”、“倚声倚声”、“填词填词”)小令小令散曲散曲 套数套数 把握诗按内容的分类把握诗按内容的分类悼亡游仙诗悼亡游仙诗对死去人的怀念,逃避现实;对死去人的怀念,逃避现实;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思念家乡怀人,旅途中的艰辛矛盾。思念家乡怀人,旅途中的艰辛矛盾。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对自然景物、大好河山的喜爱;隐居对自然景物、大好河山的喜爱;隐居、田园生活;、田园生活;思妇闺情诗思妇闺情诗思念在外的游子征夫;处于两地的苦思念在外的游子征夫;处于两地的苦恋相思;直接表达真挚情感恋相思;直接
23、表达真挚情感上邪上邪;借爱情表达某;借爱情表达某种情感,另有所指;种情感,另有所指; 谈禅说理诗谈禅说理诗借诗讲一个道理。借诗讲一个道理。咏物抒怀诗咏物抒怀诗歌咏某种物,抒发某种情怀,表现某种品格;(托物言志)边塞军旅诗边塞军旅诗对边塞风光描写;戍边将士艰苦生活;将士乡愁;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情;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不满赠友送别诗赠友送别诗对友人离开的依恋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对历史做冷静思考表达观点;把史实与现实连接在一起,借古讽今,痛惜兴衰,感慨朝代更替,繁华不再;伤春悲秋诗伤春悲秋诗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生命即将逝去的伤感1、为、为形象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
24、点,使他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2、为、为意境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为主题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把握艺术手法分类以及作用把握艺术手法分类以及作用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要围绕表情作用表情作用来答题。来答题。艺术手法艺术手法1 1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2 2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3 3 修辞方法修辞方法4 4 结
25、构技巧结构技巧表表达达方方式式记叙记叙抒情抒情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叙事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叙事抒情)描写描写描写角度:上下描写角度:上下 远近远近 俯视仰视俯视仰视描写内容:所见描写内容:所见 所闻所闻 所感所感描写方法:描写方法:议论议论诗歌当中没有说明诗歌当中没有说明正面正面 侧面侧面 正侧结合正侧结合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点面结合 白描白描 工笔工笔 比喻 夸张 比拟 对偶 排比 反复 借代 设问 反问 引用 双关 通感 对比 顶针 互文 主要主要种类种类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