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财政分权理论综述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16721
  • 上传时间:2022-04-15
  • 格式:PPT
  • 页数:39
  • 大小:30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财政分权理论综述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财政 分权 理论 综述 课件
    资源描述:

    1、财政分权理论综述财政分权理论综述第一章第一章 财政分权理论的提出财政分权理论的提出第二章第二章 财政分权综述财政分权综述第三章第三章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财政分权理财政分权理论综述论综述第四章第四章 我国财政分权的主要问题我国财政分权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及解决措施第一章第一章 财政分权理论的提出财政分权理论的提出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国家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同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分配的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财权财力的集中与分散。 财权模式:财政集权体制 财政分权体制财政分权的定义财政

    2、分权的定义 财政分权是指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其自主决定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使处于基层的地方政府能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政策类型,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其结果便是使地方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有效性进行比较: 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数量人口aUbUcUaDbDcDQEO 结论: 如果由直接对本地区居民负责的地方政府来分别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话,那么各个地方政府就可以分别根据本地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来提供质量和数量都符合本地区居民消费偏好的地方性公共产品。第二章第二章 财政分权综述财政分权综述 财政分权理论是为了解释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

    3、和必要性,弥补新古典经济学原理不能解释地方政府客观存在这一缺陷而提出来的,即解释为什么中央政府不能够按照每个居民的偏好和资源条件供给公共品,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从而论证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主要的理论模型: 蒂伯特(蒂伯特(Tiebout)“以足投票以足投票”理论理论 特里西特里西“偏好误识偏好误识”的分权理论的分权理论 马斯格雷夫(马斯格雷夫(Musgrave)的分权思想)的分权思想 奥茨(奥茨(Oates)的分权定理)的分权定理 施蒂格勒的理论施蒂格勒的理论 布坎南的布坎南的“俱乐部俱乐部”理论理论一、蒂伯特(一、蒂伯特(Tiebout)“以足投票以足投票”理论理论 蒂伯特指出:

    4、蒂伯特指出: 人们可以“用脚投票”,选择令人们感到满意的、有最佳公共服务和税收组合的社区居住,在均衡状态下,人们基于对公共物品需求的不同而分布在不同的社区,每个人都得到了想要的公共服务水平,不可能再通过流动来改善境况,这一均衡是帕累托效率均衡。一、蒂伯特(一、蒂伯特(Tiebout)“以足投票以足投票”理论理论 蒂伯特的假定:蒂伯特的假定: a 政府的活动不会产生外部性; b 人们是完全流动的; c 人们对于每个社区的公共服务和税收情况了如指掌; d 存在着足够多的社区,每个人都能找到满足其公共服务需要的社区; e 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不变,这就意味着,如果居民的人数翻番,那么总成本也将翻番;

    5、f 公共服务用比例财产税来筹集; g 社区可以颁布排他性区域规划法禁止土地用于某些用途的法律。一、蒂伯特(一、蒂伯特(Tiebout)“以足投票以足投票”理论理论 该模型的结论:该模型的结论: a 各社区内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b 各社区规模达到最优; c 有相似偏好的人聚居在一起,共同享受地方性公共物品。 蒂伯特认为,如果个人在社区间充分流动的,人们通过社区的选择,揭示了他们的偏好,社区要么有效率地提供人们需要的产品,要么人们会迁移到那些更好地满足他们偏好的社区,社区间的竞争就像公司为争取顾客一样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一、蒂伯特(一、蒂伯特(Tiebout)“以足投票以足投票”理论理论 蒂伯特模

    6、型的优点:蒂伯特模型的优点: 可以用来解释现实生活的一些现象。例如,美国各州之间的税负水平不同、环境不同,人口有频繁的迁入迁出,许多居民从大都市向周围的卫星城迁移,其原因部分由于大城市郊区存在着相对低的税率和逐渐发展起来较好的公共服务设施。 蒂伯特模型的缺点:蒂伯特模型的缺点: 这个模型仅仅说明了一个分权式的财政体制将使公共产品的提供会更有效率,然而该模型假设与现实相距甚远,使模型的适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分权政府制度也可以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二、特里西二、特里西“偏好误识偏好误识”的分权理论的分权理论 以往的分权理论由于把中央政府放在最优的环境下来进行分析,而没有考虑到中央政府有可能错误地

    7、认识社会偏好,从而错误地把自己的偏好强加于全民头上的可能性。 特里西通过数学模型证明,如果一个社会能够获得完全的信息,并且经济活动也是完全确定的,那么,由中央政府还是由地方政府来对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都是无差异的。但是,社会在经济活动中并不是完全具有确定性的。假定地方政府相当了解本地区居民的偏好,而中央政府则对全体公众的偏好了解得不甚清楚,那么,中央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偏差,公共产品不是提供过多,就是提供不足。在此情况下,回避风险的社会就会偏向于让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 三、马斯格雷夫(三、马斯格雷夫(Musgrave)的分权思想)的分权思想 马斯格雷夫在财政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

    8、“最佳配置职能”的财政分权理论。他认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多级财政体制,首先必须解决财政社区最佳规模问题。 最 佳 社 区 规 模 的 设 置 必 须 综 合 考 虑 以 下 两 个 因 素 : 一个是在既定公共服务水平下分担成本递减的有利条件; 二是在既定服务水平下社区居民拥挤程度递增的不利条件。 马斯格雷夫分析了既定服务水平下最佳社区规模的选择,以及在既定社区规模下最佳服务水平的选择等两种情形。在此基础上,他将最佳社区规模和最佳服务水平两因素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财政社区的的最佳结构模型。三、马斯格雷夫(三、马斯格雷夫(Musgrave)的分权思想)的分权思想 马斯格雷夫的结论:马斯格雷夫的结论

    9、: 高效率的财政体制模式要求有多级财政单位,它们在规模和地区范围上都有区别。其中,属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需要中央政府提供;而那些属于区域性的公共产品,则应当由地方政府提供。四、奥茨(四、奥茨(Oates)的分权定理)的分权定理 定理建立的认识基础定理建立的认识基础 : a 越是低层级政府,越易于了解和处理当地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偏好信息。 b 下放公共服务职责能够提高低层级政府的责任心,也便于当地居民对于地方开支和地方官员的监督。 c 服务职责的下放是保证许多公共项目得以有效管理的重要条件。 d 服务责任的下放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的革新精神。四、奥茨(四、奥茨(Oates)的分权定理)的分权定理

    10、限定条件:限定条件: a 限制外溢 例:承担垃圾收集与处理的责任对于基层政府是适当的,因为这些服务的利益限于当地。相反,省际高速公路的维护责任下放给基层政府就是不恰当的,因为这笔开支的好处产生了大范围的外溢。 b 管理胜任 向当地民众提供的许多服务涉及复杂的管理工作,而基层政府的管理能力往往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即使服务没有外溢,下放给基层也不恰当,因为无法保证基层政府能够把服务管理好;另一方面,假如地方管理活动很强,并且服务没有外溢,那么这些服务的责任就应“尽可能下放”,以便最大限度地顾及和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与满足。四、奥茨(四、奥茨(Oates)的分权定理)的分权定理 奥茨认为:奥茨

    11、认为: 对某种公共品来说,如果对其消费涉及全部地域的所有人口的子集,并且关于该公共品的单位供给成本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相同,那么让地方政府将一个帕累托有效的产出量提供给他们各自的选民则总是要比中央政府向全体选民提供的任何特定的且一致的产出量有效率得多。因为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自己的公众,更了解其所管辖区选民的效用与需求。也就是说,如果下级政府能够和上级政府提供同样的公共品,那么由下级政府提供则效率会更高。四、奥茨(四、奥茨(Oates)的分权定理)的分权定理 不足之处:不足之处: 要实现“分权惠及民众”需要具备一系列的前提条件,即地方政府和官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需要有足够的财政

    12、能力(包括拥有相当的收入自主权),以及强有力的财政约束框架。而在许多经济转轨和发展中国家,这些条件不完全具备。五、施蒂格勒的理论五、施蒂格勒的理论 施蒂格勒认为,可以从两条原则出发来阐明地方施蒂格勒认为,可以从两条原则出发来阐明地方政府存在的必要性: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a 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于自己的公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于自己的公众,即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了解它所管辖的选众,即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了解它所管辖的选民的效用与需求民的效用与需求 b 一国国内不同的人们有权对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一国国内不同的人们有权对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公众服务进行投票表决,这就是说,不同的地的公众

    13、服务进行投票表决,这就是说,不同的地区应有权自己选择公共服务的种类与数量区应有权自己选择公共服务的种类与数量五、施蒂格勒的理论五、施蒂格勒的理论 施蒂格勒本人并未完全否定中央一级政府的作用。他指出施蒂格勒本人并未完全否定中央一级政府的作用。他指出,行政级别较高的政府对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分配,行政级别较高的政府对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分配的公平性目标来说是必要的。尤其对于解决分配上的不平的公平性目标来说是必要的。尤其对于解决分配上的不平等以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竞争等问题,中央等以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竞争等问题,中央政府的调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政府的调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14、。六、布坎南的六、布坎南的“俱乐部俱乐部”理论理论 “俱乐部俱乐部”理论:理论: 简要地说就是把社区比作俱乐部简要地说就是把社区比作俱乐部为分享某种利益而联为分享某种利益而联合起来的人们的一个自愿协会合起来的人们的一个自愿协会如何确定其最优成员数如何确定其最优成员数量的一种理论。量的一种理论。 理论核心:理论核心: a 随着某一个俱乐部接收新成员,现有的俱乐部成员原来随着某一个俱乐部接收新成员,现有的俱乐部成员原来承担的成本就由更多的成员来分担,类似于将固定成本由承担的成本就由更多的成员来分担,类似于将固定成本由更多的人来分担更多的人来分担 b 新的俱乐部成员的进入,会产生新的外部不经济,即产

    15、新的俱乐部成员的进入,会产生新的外部不经济,即产生俱乐部的拥挤,从而造成公共设施的紧张生俱乐部的拥挤,从而造成公共设施的紧张 一个俱乐部的最佳规模应该界定在外部不经济所产生的边一个俱乐部的最佳规模应该界定在外部不经济所产生的边际成本(拥挤成本)等于由新成员分担成本所带来的边际际成本(拥挤成本)等于由新成员分担成本所带来的边际节约这个均衡点上。节约这个均衡点上。六、布坎南的六、布坎南的“俱乐部俱乐部”理论理论 “俱乐部俱乐部”理论的发展理论的发展麦奎儿的分权模型:麦奎儿的分权模型: 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应遵循通常的公共品提供的决策原则,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应遵循通常的公共品提供的决策原则,即人们应按照一

    16、定要求形成一个集团(或地方区域),以即人们应按照一定要求形成一个集团(或地方区域),以便使人均分担的公共品的成本正好等于新加入成员所引起便使人均分担的公共品的成本正好等于新加入成员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只要自治区域(或地方政府的管辖区域)可的边际成本。只要自治区域(或地方政府的管辖区域)可以被复制或模仿,那么,人们总是会按照以被复制或模仿,那么,人们总是会按照“俱乐部俱乐部”理论理论的原则来重新形成地方区域,直到每一个地方区域的公共的原则来重新形成地方区域,直到每一个地方区域的公共区域的公共品平均成本都降到最低点为止。区域的公共品平均成本都降到最低点为止。七、财政分权理论的新发展七、财政分权理论的

    17、新发展 a 实验联邦主义和制度创新实验联邦主义和制度创新 在不完全信息下,地方政府通过边做边学,可以从解决社会在不完全信息下,地方政府通过边做边学,可以从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各种实验中得到潜在的利益,由于地方政府对、经济问题的各种实验中得到潜在的利益,由于地方政府对当地居民的偏好和资源条件更了解,在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当地居民的偏好和资源条件更了解,在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就有可能找到与地方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其中蕴含的制度府就有可能找到与地方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其中蕴含的制度知识还可能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而扩散出去,从而间接知识还可能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而扩散出去,从而间接地促进其他地方的制度创

    18、新。地促进其他地方的制度创新。 b 财政分权与官员腐败财政分权与官员腐败 在分权下,政府官员作为代理者,必须对单一管辖区内某在分权下,政府官员作为代理者,必须对单一管辖区内某一特定的任务负责,所以评价其业绩就相对容易得多,他们一特定的任务负责,所以评价其业绩就相对容易得多,他们的努力和报酬就可以直接挂钩,这种制度设计使得政府官员的努力和报酬就可以直接挂钩,这种制度设计使得政府官员必须直接为其行为负责,也使得政府官员更愿意承担责任,必须直接为其行为负责,也使得政府官员更愿意承担责任,这种直接的责任能改善政府官员的业绩。这种直接的责任能改善政府官员的业绩。 八、财政分权措施八、财政分权措施 政府间

    19、事权的划分: a 属于国家全局利益的公共项目、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协调的事务,应由中央政府负责,其经费由中央政府承担 b 由地方政府具体负责实施的社会事务和地方性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来承担 c 对具有跨地区“外部效应”的社会事务和公共项目与工程,中央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参与 d 调节地区间居民间的收入分配,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职责 政府间财权的划分: a 政府间收入的划分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政府收入的划分所涉及的主要是税收在政府间的划分。 b 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划分 财政支出的划分是以事权的划分为依据的,公共产品收益范围的差异和事权的划分决定着支出责任的划分。第三章第三章

    20、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经历了三次财政体制改革。每次改革, 中央政府为了实现改革目标,都通过放权让利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这一措施使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 三次财政体制改革: a 计划经济下的集权式财政体制 b 分灶吃饭财政体制 c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 计划经济下的集权式财政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为解决重工业资金密集和我国资本稀缺的矛盾, 为重工业发展筹集尽可能的资金, 我国构建了高度集中资源配置制度的计划经济体制,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央集权式财政体制。集权式财政体制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统收统支, 地方政府收支支配权和管理权很小,

    21、 并不构成一级独立的财政主体。然而, 在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下, 由于信息和监督问题难以克服, 全社会投资领域存在严重的预算软约束问题, 最终导致全社会生产效率低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分灶吃饭财政体制 从1980 年开始, 我国将更大一部分企业下放到地方政府,并于1992 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在这一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 财政体制也逐步从中央集权式财政体制转变为一种相对分权化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下, 中央和地方各自拥有自己的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初步成为责、权、利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一级预算主体。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 基本遵循了财政分权

    22、的基本原理, 在确定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基础上, 依据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 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 并制定了过渡期转移支付管理办法; 税收管理体系也首次出现了分权化, 由国税和地税机关分别负责征收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 财政分权更加制度化、透明化, 从而初步构建了比较规范的分权财政管理体制。第四章第四章 我国财政分权的主要问题我国财政分权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及解决措施一、我国财政分权的主要问题一、我国财政分权的主要问题 a 经济上的分权和政治上的集权并存 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的选拔机制是由上级政府选拔,即对上负责,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中的“用手投票”机制在中国基本无效,进而形成了我国地方政府

    23、对上负责而对下不够负责的局面。 b 政府的行为缺乏来自居民应有的约束和监督 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限制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和城乡区别对待的政策,人口在地区间自由流动这一“用脚投票”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尚不具备。 c 财权和事权划分不对称,各级政府存在严重的机会主义倾向 省级以下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极不透明,不仅省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即使在同一省份内部,地市与县级政府、县与乡镇之间的事权与财权划分都是相当混乱的。 d 转移支付不足,地区间财政失衡严重 分税制以后,实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制度。税收返还制度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转移支付,是年年都有的经常性收入返还。这样的方案更多地体现了经济发达地区

    24、的意志,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受到更多的损害。二、完善我国财政分权的主要途径二、完善我国财政分权的主要途径 a 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 从制度层面分析各级政府的职能,以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准则,用法律形式合理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使之内涵清晰化,责任明确化,在此基础上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划分财权,为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创造条件。 b 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 科学确定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目标是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根本依据。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应定位于确保全国各地都能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重点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能源、交通、通讯、环保、教育和社会保障等事业。改革现有的财政转移支

    25、付模式,实行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 c 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法制建设 尽快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在预算法中增加有关财政转移支付的条款,赋予财政转移支付相应的法律地位,增强人们对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视程度;对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额也应确定一个相对指标,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能力。 d 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强化预算约束 一是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和效益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二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程序使用过程、经济效益进行跟踪反馈,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增强专项补助的公开性,提高资金分配的透明度,确保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建立专项补助拨付分配公告制度,形成多层次的监督网络体系,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哈维.S.罗森,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孙文基,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王玮,地方财政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4、邓文勇,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中国发展出版社 5、刘薇,财政分权理论研究新进展,财政研究 6、张靖华,西方财政分权理论综述,开发研究 7、刘晓路,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财贸经济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财政分权理论综述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1672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