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读书与书籍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16689
  • 上传时间:2022-04-15
  • 格式:PPTX
  • 页数:18
  • 大小:6.8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读书与书籍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读书 书籍 课件
    资源描述:

    1、读书与书籍叔本华(德)作者介绍作者介绍u亚瑟亚瑟叔本华(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Arthur Schopenhauer,17881788年年18601860年)德国哲学家。意志主义的年)德国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出生于17881788年年2 2月月2222日波兰但泽(今格但斯克)。日波兰但泽(今格但斯克)。u在人生观上,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在人生观上,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欲忘我。u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分。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

    2、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文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

    3、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生平生平 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 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年于柏林学习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对费希特和施莱艾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称柏拉图为神明般的,康德为奇迹般的,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生平生平 1814年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

    4、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很快他的班上就只剩下两三个人,最后一个也不剩了,只能凄凉地离开柏林大学。 1833年在大学里受挫之后,他移居法兰克福,并在那儿渡过了最后寂寞的27年。 1837年,他首个指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第一、二版之间的重大差异。生平生平 1841年出版了论意志的自由和论道德的基础两篇论文的合集,由于这两篇是丹麦科学院的有奖征文,于是他郑重的说明第一篇论文获奖,

    5、第二篇未获奖,在之后的书中他一再对丹麦科学院冷嘲热讽,在他成名后,丹麦科学院也成了一时间的笑柄。但这本书也几乎无人问津。 1844年,在他坚持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了第二版。第一版此时已早已绝版,且未能引起评论家和学术界丝毫兴趣,第二版的购者结果也寥寥无几。 1851年,他完成了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补充与说明,结果就是这篇以格言体写成的附录与补遗使他获得了声誉,使他瞬间成了名人。有人写了叔本华大辞典和叔本华全集,有人评论说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家。生平生平 185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了第三版引起轰动,叔本华称“全欧洲都知道这本书”,在第三版序言中写道:当这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才

    6、30岁,看到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 1860年叔本华因肺炎恶化去世,他在遗言中说:希望爱好他哲学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独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学。 1860年,9月21日,他起床洗完冷水浴之后,像往常一样独自坐着吃早餐,一切都是好好的,一小时之后,当佣人再次进来时,发现他已经依靠在沙发的一角,永远的睡着了。 作为一个著名的悲观主义者,他的生活却并非完全隐遁,并且有些自私。但在某些方面他可称为性情中人:谈过恋爱;也曾被称赞为一个诙谐且能侃侃而谈的人;他每天阅读伦敦的泰晤士报;脾气火暴,曾把一个女裁缝推下楼梯(因为受不了她的吵闹并且多次劝阻都没有效果,他为此还特意写过一篇论噪音)并造成她残疾,因此叔

    7、本华需要按季度付给她终生补偿。在此人过世时,叔本华写到:“老妇死,重负释”。在叔本华的论女性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女性的态度,他认为女性“只是冀求恬静,平稳地度其一生。”“既愚蠢又浅显一言以蔽之,她们的思想是介于成人和小孩之间”“不理性”互相仇视”“总事事陷入主观”。 18131813年大学博士论文年大学博士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18161816年,年,论视觉与颜色论视觉与颜色 18191819年著作年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提出提出“世世界是我的表象界是我的表象”他把客观世界同主体意识中的世界他把客观世界同主体意识中的世界混为一谈。在此基础上,他完

    8、成他的意志论哲学体混为一谈。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他的意志论哲学体系:意志(自在之物)系:意志(自在之物)理念(意志的直接客体理念(意志的直接客体化)化)事物(意志的间接客体化);事物(意志的间接客体化); 18361836年,年,论自然中的意志论自然中的意志 18391839年,年,论意志的自由论意志的自由 18401840年,年,论道德的基础论道德的基础 18411841年,年,伦理学中的两个根本问题伦理学中的两个根本问题; 18511851年,年,附录与补遗附录与补遗 悲观色彩悲观色彩 “ “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 叔本华的其他思想叔本华的其他思想 除了

    9、意识方面的理论思想外,叔本华对于美学、伦理学、人的性格和同情的起源、悲观主义和禁欲主义、命运、死亡、教育、宗教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影响影响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形而上学和美学影响了哲学、艺术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被认为受到他影响的著名人物有 v 哲学家:尼采、萨特、维特根斯坦、柏格森、波普尔、霍克海默 v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 v 作家:托尔斯泰、莫泊桑、托马斯曼、贝克特、斯韦沃 v 艺术家:萧伯纳、瓦格纳、马勒 v 诗人: 狄兰托马斯、博尔赫斯 v 科学家:爱因斯坦、薛定谔、达尔文 v 政治家:希特勒 评价评价 叔本华是少数维特根斯坦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

    10、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瓦格纳把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读书与书籍读书与书籍 一 富翁阔佬在显露出他的愚昧无知时,常会格外令人鄙视。而穷人终日操劳,没有深思幽想的余闲,显出无知是不足为奇的。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富裕阶层中的粗俗愚蠢者醉生梦死,恣情享乐,像禽兽一样活着。如果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财富和时间的话,本来可以做出一些很有价值的事情。 二 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循

    11、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划。我们自己的思维在读书时大部分停止了,因此会有轻松的感觉。但就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了他人思绪驰骋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在读书的人,虽然可以借此宽松脑筋,却渐渐失去自行思想的能力,就像时常骑马的人渐渐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读书太多反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稍有空闲就读书,这种做法比体力劳动更容易令人思维麻痹,因为我们在干体力活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遐想,一条弹簧在久受外力的压迫之后会失去弹性,同样,我们的头脑如果经常处在他人的思想影响之下,也会失去自己的活力。又譬如食物能够滋养身体,但吃得过多,反使胃肠受累

    12、,损害健康;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如果向外摄取过多,也是有害无益的。读书越多,使你的头脑就像一块重重叠叠书写的黑板,每一篇读过的东西能够留存的越少。读书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稍纵即逝。就像我们所摄入的食物只有五十分之一能够被身体吸收,精神食粮也只有小部分真正成为大脑的营养。 况且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三 作家们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例如雄辩、豪放、华丽、优雅、简洁、纯朴、轻快、诙谐,精辟等等,并非阅读他们的作品就可以学到这些优点。但如果我们生来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也许可因

    13、读书而受到启迪。看到别人的榜样而善于学习运用,我们才能获得同样的才干。这样的读书,能引导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写作的能力,但具有这方面的天赋是一个先决条件。否则我们在读书中除了学到一些陈词滥调,别无益处,只能成为浅薄的模仿者而已。 四 如同地层依次保存着古代的生物一样,图书馆的书架上也保存着历代的古书。后者与前者一样,在其当时,都是生气勃勃,大有作为的,现在则成为化石,死气沉沉,只有考古学家还有兴致玩赏。 五 据赫鲁多特斯说,色尔泽克斯在望着自己漫无边际的庞大军队时掉下了眼泪,因为他想到百年之后,这些人将荡然无存。如果想到堆积如山的流行图书在十年之后没有一本被人阅读,不也应该落几滴眼泪吗?

    14、六 文艺界的情况与人世间相同:无论你向社会的哪一个角落望去,都会看到无数愚民像苍蝇似的攒动,追污逐垢,在文艺界中,也有无数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这些书原是为贪图金钱、企求官职而写作的,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现在的图书泛滥成灾,十分之九是以骗钱为目的,作者、评论家和出版商同流合污,朋比为奸。 许多文人非常狡猾,不是引导读者追求高尚的趣味和修养,而是引诱他们以读新书为时髦,好在交际场中卖弄学识。诸如斯平德勒、布尔沃、尤金休等人,都因善于投机而名噪一时。无论何时,都会出现很多这样的通俗作品,却使读者倒了霉,他们把阅读这些庸俗作家的最新著作当作自己的

    15、义务,而不去阅读古今中外为数不多的杰作-其中那些每天出版的通俗刊物尤为缺德,偷偷夺去了世人宝贵的光阴,使他们无暇顾及真正有益于修养的作品。 因此,对于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是时下正享盛名,大受欢迎的书,如一年数版的政治、宗教小册子、小说、诗歌等,也切勿贸然拿来就读。要知道,为愚民而写作的人反而常会大受欢迎,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心一致地阅读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名著,这些书才使人开卷有益。 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最新的出版物,而不读各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所以作家也就拘囿在流行思潮的小范围中,时代也就在自己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 不读

    16、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因为人生短促,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七 一般人都喜欢读那些介绍或评论古今大思想家的书,却不去阅读原著,因为他们习惯于阅读新出版的东西,又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觉得现今庸人的浅薄平淡的语言比伟人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我很幸运,在童年时就读到了施莱格尔美妙的警句,并把它奉为圭臬: “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 今人对他们的论述没有多大意义。” 平凡的人,好像都是从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彼此多么相似。他们在同一个时期产生的思想几乎完全一样,而他们的意见又是同样的鄙俗。庸人所写的劣作,只要是新出版的,自会有愚蠢的人们爱读,而宁愿把大思想家的名著束之高阁。 平凡的作品像苍蝇

    17、一样每天在繁衍,人们只因为它油墨未干而争先阅读,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些无价值的东西在几年之后必然被淘汰,实际上它一出世就应该被遗弃,只能作为后人助谈的笑料。 无论什么时代,都存在着互不相干的两种文艺,一种是真实的,另一种虚有其表。前者是由为科学或文学而生活的人所创造的不朽之作,他们的工作是严肃而深刻的,然而非常缓慢,欧洲在一个世纪中所产生的这样的作品不超过十部。另一种是靠科学或文学而谋生的人编造出来的,他们振笔疾书,在鼓噪颂扬声中每年有无数作品上市。可是数年之后,不免产生疑问:它们显赫的声誉如今安在它们本身又消失到哪里去了因此我们可以把前者称为不朽的文艺,而后者是应景之作。 八 买书后又能一

    18、丝不苟地阅读,是很好的;然而一般人往往买而不读,读而不精。 要求读书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就像要求一个人把他所吃过的东西都储存在体内是一样的荒谬。人靠进食维持物质生活,又通过阅读过着精神生活。然而身体只吸收能够同化的食物,同样,读者也只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符合他的思想体系或生活目标的东西。当然,(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但只有很少人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没有思想体系,就不能对事物作出明智的评价,他们读书也必然徒劳无益,毫无主见。) 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应该立即再读一遍。一方面因为再次阅读能使你更清楚地了解书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之间的联系,知其结尾,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开端;另

    19、一方面,第二次阅读时你会有不同的心情,得到不同的印象,就像在不同的照明中观察同一件东西。 作品是作者思想活动的精华,如果作者是一个伟人,那么他的作品能大致体现他的生活,并常常能比实际生活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二流作家的著作也可能是有益的,因为这也是他思想活动的精华,是他全部思维和研究的成果,我们也不妨阅读一些。)崇高的精神生活使我渐渐达到一种境界,不再从与他人的应酬交往中寻求乐趣,而几乎完全潜心于书本之中。 没有别的事情能比阅读古人的名著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这样的书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仿佛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这是由于古代语言的优美,还是因为伟人的品性使其作品

    20、经古常新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文艺界有两种历史:一种是政治的,另一种是文学和艺术的。前者是意志的历史,其内容是可怕的,无非是恐怖、受难、欺诈和杀戮等等。后者是睿智的历史,其内容是欢愉明快的,即使在描写人类的迷误时也令人神往。哲学是这种文艺的重要分支,又是其基础,它的影响广泛,但又是缓慢地产生作用。 九 我很希望有人来写一部悲剧性的文学史,揭示出许多国家对于自己民族的大文豪和大艺术家虽然无不引以为荣,但在他们活着时,却百般残害虐待他们;揭示出在所有国家和任何时代里,真和善对邪恶进行着不知疲倦的无休止的斗争;他要揭示出在艺术的各个领域里,除了少数幸运者,人类的英华巨擘几乎都得遭灾罹难,他们贫寒困苦,命乖运蹇,而荣华富贵则为庸碌鄙俗者所享有。他们就像创世纪中的以扫,以扫外出为父亲打猎时,雅各却穿了以扫的衣服,在家里接受父亲的祝福。然而人类的巨匠大师们不屈不挠,继续奋斗,终能完成其事业,光耀史册。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读书与书籍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1668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