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褶皱 地区 地质图 地质 剖面图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实习4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读褶皱发育区地质图,描述褶皱,理解褶皱要素的概念,读褶皱发育区地质图,描述褶皱,理解褶皱要素的概念,认识褶皱形态。认识褶皱形态。二、实验要求二、实验要求 ()初步掌握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初步掌握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 ()学会在地质图上分析褶皱的形态和描述褶皱;()学会在地质图上分析褶皱的形态和描述褶皱; ()学会绘制褶皱横剖面图。()学会绘制褶皱横剖面图。三、实验用具三、实验用具 地质图、绘图工具。地质图、绘图工具。四、实验内容四、实验内容 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图名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图名比例尺比例尺
2、图例图例责任表责任表综综合地层柱状图、图切剖面图合地层柱状图、图切剖面图地形特点(等高线、水系、山峰等)地形特点(等高线、水系、山峰等)图的正文图的正文 首先从地质图的图例或地层柱状图上了解图区出露的首先从地质图的图例或地层柱状图上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的地层的时代时代、层序层序和和接触关系接触关系,这是分析褶皱的基础;然后浏览一下地,这是分析褶皱的基础;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形态、宽度的影响。貌特征,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形态、宽度的影响。 在地质图上认识分析褶皱,先要根
3、据新、老地层分布是否有在地质图上认识分析褶皱,先要根据新、老地层分布是否有对称重复现象,并结合地层产状分辨出背斜和向斜,进而再分析对称重复现象,并结合地层产状分辨出背斜和向斜,进而再分析褶皱形态、组合类型及形成时代。分析时,除遵循一般的读图方褶皱形态、组合类型及形成时代。分析时,除遵循一般的读图方法外,具体步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但对于不同类型的褶皱分法外,具体步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但对于不同类型的褶皱分析其重点又有所不同。析其重点又有所不同。(一)对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一)对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1 1、区分背斜和向斜区分背斜和向斜:横过褶皱核部,注意两侧岩层分布情:横过褶皱核部
4、,注意两侧岩层分布情况,在老岩层两侧依次对称地排列着较新岩层者为况,在老岩层两侧依次对称地排列着较新岩层者为背斜背斜;在新;在新岩层两侧依次对称排列着老岩层者为岩层两侧依次对称排列着老岩层者为向斜向斜。P3P2T1J1T1P1T2T23941383534302885高台蒋家湾高台地质图120000P1P2P3刘家沟P3P2T1P1刘家沟地质图12000039372018212 2、确定、确定两翼产状两翼产状 如果地质图上标有如果地质图上标有产状符号产状符号,可以直接认识两翼产状及变,可以直接认识两翼产状及变化情况。化情况。 在缺少产状符号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出在缺少产状符号的情况
5、下,也可以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出露的露的宽度宽度差异,定性地比较两翼倾角大小。差异,定性地比较两翼倾角大小。 这种分析是以岩层厚度基本稳定、地形起伏不大或褶皱两这种分析是以岩层厚度基本稳定、地形起伏不大或褶皱两翼的地面坡度相似为前提的。翼的地面坡度相似为前提的。3 3、判断、判断轴面产状轴面产状 根据两翼的倾向、倾角大致判断轴面产状。若两翼倾向相根据两翼的倾向、倾角大致判断轴面产状。若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面直立。如两翼倾角不等,轴面是倾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面直立。如两翼倾角不等,轴面是倾斜的,无论背斜或向斜,轴面大致与倾斜较缓的一翼的倾斜方斜的,无论背斜或向斜,轴面大致与倾斜较缓的
6、一翼的倾斜方向一致,但轴面倾角常大于缓翼的倾角。向一致,但轴面倾角常大于缓翼的倾角。4 4、枢纽产状和轴迹的确定、枢纽产状和轴迹的确定 若地形近于平坦,褶皱两翼平行延伸,表示两翼岩层走向相若地形近于平坦,褶皱两翼平行延伸,表示两翼岩层走向相同,则褶皱枢纽是水平的;同,则褶皱枢纽是水平的; 如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两翼同一岩层界线交会或呈弧形弯如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两翼同一岩层界线交会或呈弧形弯曲,说明该褶皱枢纽是倾伏的;曲,说明该褶皱枢纽是倾伏的;背斜背斜两翼同一岩层地质界线两翼同一岩层地质界线交交会会的弯曲尖端指向枢纽的弯曲尖端指向枢纽倾伏倾伏方向,方向,向斜向斜两翼同一岩层地质界线两翼同一岩
7、层地质界线交会交会的弯曲尖端指向的弯曲尖端指向扬起扬起方向。方向。4 4、枢纽产状和轴迹的确定、枢纽产状和轴迹的确定 另外,沿褶皱延伸方向核部地层出露的宽窄变化也能反映出另外,沿褶皱延伸方向核部地层出露的宽窄变化也能反映出枢纽的产状。枢纽的产状。核部变窄核部变窄的方向是背斜枢纽倾伏方向或为向斜枢纽的方向是背斜枢纽倾伏方向或为向斜枢纽扬起方向。将褶皱各相邻岩层的倾伏端点(或扬起端点)连线,扬起方向。将褶皱各相邻岩层的倾伏端点(或扬起端点)连线,即是即是轴迹轴迹。轴迹所示方向表示褶皱的延伸方向,轴迹的长短表示。轴迹所示方向表示褶皱的延伸方向,轴迹的长短表示褶皱在平面上的大小。褶皱在平面上的大小。5
8、 5、转折端形态的认识、转折端形态的认识 在地形较平坦或小比例尺的地质图上,褶皱倾伏处或扬起在地形较平坦或小比例尺的地质图上,褶皱倾伏处或扬起处的地层界线弯曲形态大致反映褶皱转折端的形态。处的地层界线弯曲形态大致反映褶皱转折端的形态。(二)褶皱组合类型的识别(二)褶皱组合类型的识别 在逐个分析区内背斜、向斜之后,按轴迹排列规律,确定在逐个分析区内背斜、向斜之后,按轴迹排列规律,确定褶皱组合类型是平行线列、雁列褶皱还是其他类型。褶皱组合类型是平行线列、雁列褶皱还是其他类型。(三)褶皱形成时期的确定(三)褶皱形成时期的确定 主要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来确定褶皱的形成主要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
9、合接触关系来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时代。 褶皱形成于不整合面以下褶皱岩层最新地层时代之后与不褶皱形成于不整合面以下褶皱岩层最新地层时代之后与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时代之前的时代。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时代之前的时代。 P3P2T1J1T1P1T2T23941383534302885高台蒋家湾高台地质图120000高台背斜形成高台背斜形成于中三叠世之于中三叠世之后、早侏罗世后、早侏罗世之前之前4 4褶皱形态描述褶皱形态描述 名称(地名名称(地名+ +褶皱类型);地理位置及其所在区域构造部位;褶皱类型);地理位置及其所在区域构造部位;分布延伸情况;核部位置及组成地层;两翼地层产状及转折分布延伸情况;核部位
10、置及组成地层;两翼地层产状及转折端形态;轴面及枢纽产状;次级褶皱分布特征等。端形态;轴面及枢纽产状;次级褶皱分布特征等。 P3P2T1J1T1P1T2T23941383534302885高台蒋家湾高台地质图120000高台背斜:高台背斜:位于高台东南侧,呈位于高台东南侧,呈NE-SWNE-SW向延伸。核部出露下二叠统,翼部依向延伸。核部出露下二叠统,翼部依次出露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下三叠次出露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和中三叠统。两翼地层的倾角大致统和中三叠统。两翼地层的倾角大致相当(相当(30304141),褶皱的枢纽向),褶皱的枢纽向NENE方方向倾伏,轴面近直立。背斜在图区东向倾伏,轴
11、面近直立。背斜在图区东北部的蒋家湾一带被下侏罗统近水平北部的蒋家湾一带被下侏罗统近水平的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该背斜形成的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该背斜形成于中三叠世之后、早侏罗世之前。于中三叠世之后、早侏罗世之前。暮云岭地形地质图暮云岭地形地质图 暮云岭背斜:位于图幅中西部暮云岭一带,呈暮云岭背斜:位于图幅中西部暮云岭一带,呈NE-SWNE-SW向延伸;向延伸;核部地层由下石炭统下部组成,两翼由下石炭统中、上部地层核部地层由下石炭统下部组成,两翼由下石炭统中、上部地层组成,两翼产状是:北西翼是组成,两翼产状是:北西翼是NW315NW3156060 5555 ,南东翼是,南东翼是SE13550SE1
12、3550 4545 ;北西翼倾角比南东翼稍陡,轴面向南东倾,;北西翼倾角比南东翼稍陡,轴面向南东倾,倾角约倾角约8585 ,转折端比较圆滑,翼间角约,转折端比较圆滑,翼间角约8080 ,为开阔褶皱。,为开阔褶皱。枢纽向枢纽向NENE、SWSW两端倾伏,中部隆起,背斜向南西一分为二,成两端倾伏,中部隆起,背斜向南西一分为二,成两个背斜和其中一个向斜。两个背斜和其中一个向斜。 总之,本褶皱为一转折端圆滑的直立背斜。背斜的西北和总之,本褶皱为一转折端圆滑的直立背斜。背斜的西北和南东翼与相邻的向斜连接。背斜形成于中石炭世之后,中侏罗南东翼与相邻的向斜连接。背斜形成于中石炭世之后,中侏罗世之前。世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