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行政法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 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行政一、何谓行政行政即执行、管理的意思:Execution,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n行政包括公共行政和私人行政n私人行政:私人企业、组织、团体的执行、管理活动 国家行政: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n公共行政 公共组织行政:NGO NPOn行政法学上的行政是指公共行政 管制(警察)行为 n公共行政 公务行为 援助私人行为:给付行政 行政执法行政法学上的行政 行政立法 行政司法 n行政法学上的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和公务组织为了公共利益而作出的执行和管理行为,它是行政执法、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的总称,包括行政管制行为、公务行为和援助私人行为三种
2、类型。二、行政的发展趋势n民主与代议制政府n议会主权与政府的职能趋势一:议会主权转移为行政主导n行政国家n行政权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三权趋势二:权力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n从管制行为到援助私人行为、公务行为的兴起n从警察国家到福利国家:政府提供各种社会福利n政府绩效考评:Value For Moneyn政府服务承诺: Service Chapter趋势三: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n新公共管理(NPM):CONTRACT OUT,PRAVITATIONnNGO和NPO的发达n依法行政原则的限制趋势四:尊重和保障人权n人权理念的兴起n从强调保护公共利益到强调保护私人利益 是否应当提倡中小学生向赖宁学习?
3、n赖宁,英雄少年,四川石棉县人,牺牲时年仅14岁。 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赖宁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n1990年10月13日,江泽民同志发表“向赖宁学习,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讲话n2004年,北京为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将赖宁相片从学校教室中取下n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13条规定: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等应当由专业人员或成人从事的活动。趋势五:强调程序正义n行政公开和透明n告知权利、听取陈述和申辩、听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行政的影响n经济快速发展:为行政发展提供了财力,也促使公民权力诉求发生
4、变化n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服务行政发展n社会结构快速变化(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农村人口大量转化为城镇人口):乡镇去留的争论,行政体制的变化,社会自治性增强案例(中国计划生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困境n农村人口政策外生育率自2004年开始大幅上升n名人、富人超生严重n出生性别比偏高n社会抚养费征收困难n根据收入征收社会抚养费出现的法律问题导致困境原因n独生子女家庭风险显现的负面影响n人口流动带来控制困难n惠民措施降低了多生子女的养育成本n人权保护对原措施的限制走出困境的措施?n赋予乡镇政府强制执行权?n取消或减弱惠民措施?n独生子女享受更多优惠:如高考加分、享受两份权利?n提高“奖励扶助”力度?社会
5、变迁与行政变革n从管制型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n利用市民社会规则解决计划生育问题:法治、平等、人权等n补偿机制与计划生育第二节 行政法一、行政法的几种观点管理论控权论平衡论管理论n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n行政法是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工具n行政机关是权力主体,行政相对人是义务主体;二者是命令与服从关系n权利义务不对等控权论n行政国家:控制行政权力n行政法是控制行政权力的法n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是控制行政权力的有效手段平衡论的主要观点n行政法既要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又要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或违法行使,应在二者间保持平衡n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n行政要兼顾公正与效率n司法审查与行
6、政程序是必要的行政法的几种定义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调整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规范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授予、行使和监督行政法就是行政程序法和行政救济法二、行政法定义n行政法:是关于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行政权力的授予和分工、行政权力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并进行救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的特点n行政法是创设和规范行政主体的法n行政法是授予行政权力和对行政权力进行分工的法n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权力的法n行政法是监督行政权力行使的法n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行使进行法律救济的法三、行政法的内容n无法制定统一行政法法典,但有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典n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n行政组
7、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行政救济法第三节 行政法的法源n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和根本来源,也称为行政法的渊源n中外行政法的渊源存在较大区别我国行政法的法源n制定法法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条约与协定n非制定法法源:法律解释;判例;习惯和惯例、行政法理各国行政法的法源1、成文法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条约、地方立法2、不成文法渊源:判例、习惯法、一般法律原则英美法系国家行政法的渊源主要为法院判例法国行政法的主要渊源n法国被称为行政法母国n法国行政法的绝大多数规范源自最高行政法院的判例n成文法渊
8、源:宪法、法律、条约、总统和总理制定的行政法规、部长和地方政府所制定的行政规章n不成文法渊源:法的一般原则、判例和习惯法第四节 行政法的历史发展n行政法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n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关于行政管理的法律规定并不是行政法n行政法产生需要一定思想、经济和政治基础一、行政法产生的背景思想基础n法治国思想的提出是行政法产生的思想基础n它强调国家行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人民自由通过法律保障,人民义务通过法律规定,非依法律不能剥夺公民权利与自由。经济基础n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行政法的产生与发展。n商品经济要求人自由流动和保障人格尊严,要求实现交换自由和等价n商品经济要求保护财产权,要求规范和限制
9、政府权力。民主政治基础n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是行政法产生的政治基础n民主政治要求实行有限政府,政府权力是有限的n国家行政权力受到公民的限制,同时受到立法和司法的制约n司法监督行政权的行使二、行政法产生与发展的两种模式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产生的模式n独立行政法院系统,解决行政争议n行政法院判例形成行政法规则n行政不受普通法院的干涉n行政不适用私法规则英美法系国家行政法产生与发展的模式n普通法院审理行政争议案件n行政受司法审查n行政适用私法规则三、新中国行政法的发展1、初创阶段:19491957年n制定了大量行政组织法律法规n制定了不少行政管理法律规范n建立了行政监督制度和申诉控告制
10、度:赋予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n问题:未将行政法制与民主联系起来,领导人的指示占优势地位2、停滞和遭受破坏阶段(19571978)n“法律至上”等观点被批判n很少出台行政法律、法规n有法不依:依政策和指示办事n取消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监督;撤销监察机关n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人民政府被“革命委员会”取代3、重建和发展阶段(19781989年)n82宪法通过:行政法基本原则确立n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通过n完善立法: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政府制定规章n监察制度恢复4、快速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n1989年通过行政诉讼法n1993年通过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n
11、1994年通过国家赔偿法n1996年通过行政处罚法n2003年通过行政许可法n2005年通过公务员法n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n2011年通过行政强制法我国行政法制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n行政法制建设从注重实体规范向程序规范建设的转化n由管理模式向管理与控权相结合模式转变n行政管理尊重和保障人权n行政管理由封闭向公开、透明转变第五节 行政法律关系一、行政法律关系概述n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基于行政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而形成的行政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和公务协助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有以下特点:n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必然当事人n当事人各方权利义务由法律预先规定n当事人权利义务具有重合性n当事人地位一般不对
12、等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种类n外部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各方当事人不存在隶属关系;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解决争议。n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均为行政机关或者一方为另一方工作人员;属于层级节制或命令与服务关系;行政机关拥有解决内部行政争议的排他性权力第二章 行政法基本原则一、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律规范之中,指导行政权的获得、行使及对其监督的基本准则,也是揭示行政法基本特征并将其与其他部门法区别开来的主要标志 规则、原则和基本原则几种观点一原则:依法行政原则二原则:依法行政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三原则: 行政合法原则、行政合理原则、行政应急原则 行政合法原则、
13、行政合理原则、行政效率原则四原则:行政法治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开和行政效率原则E分为程序性原则与实体性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n它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中,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n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和行政争议处理的基础性规范n是一种基础性规范和抽象性规范行政法基本原则n依法行政原则n合理行政原则n行政公开原则n行政效率原则二、依法行政原则含义n行政主体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取得和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陈新民教授:依法行政原则包括n法律创制:行政权由法律创制,法律对行政权的运作、产生有绝对约束力,行政权不得超越法律的规定n法律优先:法律效力高
14、于行政法规和规章n法律保留:一些事项只能由法律进行规定n德国学者认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也是上述内容姜明安老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n依法行政的法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n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的明文规定行政n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律规定行政,而依法律规定行政又首先要求依行政管理法的规定行政n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对行政相对人依法实施管理教材对依法行政原则的理解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自然公正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D任何违法行政活动,非经事后法律认可,均得以宣告为“无效”为何我国依法行政的道路比较漫长n宪政、民主和法治是依
15、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n社会结构的影响三、合理行政原则n合理行政原则指行政行为要客观、公正和符合理性合理行政原则n合理行政原则的由来:n法的局限性 自由裁量权 要求合理行政n自由裁量权的类型:条件裁量;种类裁量;幅度裁量合理行政原则的要求A:行使权力的动机应符合法律授予该权力的宗旨B:行使权力的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上C:行使权力的内容和结果应当公平、适度D:符合比例原则(必要、利益平衡、损害最小)E:符合先例原则四、行政公开原则n行政公开原则指行政行为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应一律公开进行;n行政法规、规章、行政政策以及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的标准、条件、程序应依法公布,让相
16、对人依法查阅、复制;n有关行政会议、会议决议、决定以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情况,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应允许新闻媒介依法采访、报道和评论。行政公开原则的意义n行政公开是行政权力膨胀的必然结果n预防和控制行政权力滥用n满足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意愿n提高行政行为可接受性行政公开原则的内容n行政立法公开:制定行政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公开(公布草案、听证、征求意见等);行政法律规范性文件公开n行政信息、情报公开:行政机关职能配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相对人办事需提供资料公开;行政机关掌握的信息公开n行政执法行为公开:向行政相对人公开;向社会公众公开n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保密法的衔接问题n政府信息公开的
17、诉讼问题n证监会李莉是否构成内幕信息交易五、行政效率原则n行政效率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人员和经济耗费,办尽可能多的事,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n行政立法要考虑行政效率的提高:时限、简易程序n行政决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考虑投入产出n严格遵循行政程序法律规范和时限的规定六、正当法律程序原则n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来源于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Natural justice)n也叫正当程序、程序正义原则等自然公正原则n英国行政法上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公正原则。包括两个程序规则:(1)任何人或团体在行使权力可能使别人受到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对方
18、意见,包括公民有在合理时间以前得到通知的权利;了解行政机关的论点和根据的权利;为自己辩护的权利。(2)不能为自己案件的法官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含义n自己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n行为说明理由n听取陈述和申辩七、越权无效原则n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为,一切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n是英国行政法的核心原则n英国学者认为:违法即越权。n英国法院认为行政主体下列行为构成越权:(1)违反管辖的规定;(2)违反明确的法定程序;(3)不正当的委托;(4)不合理;(5)不相关的考虑;(6)不适当的动机;(7)违反自然正义;(8)案卷表面错误。日本行政法上的越权无效原则n超出事项上的限度:行政系统上、下、左、右
19、事项n超出地域上的限度n超出对人的限度n超出形式上的限度:不能超出规定的形式中国行政法上的越权无效原则n中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超越职权”属于违法行为。包括:无权限级别越权事务越权地域越权八、信赖保护原则n行政主体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主要有以下内容:非有法定事由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事后发现授益行政行为有违法或不正确行为,除非该行为存在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如非相对人过错,不得撤销或改变如因法律法规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基于公共利益考虑需要撤销或改变行政行为,应进行利益衡量。改变或撤销行政行为,应当给相对人赔偿九、比例原则n行政主体实施
20、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的利益保护。有以下要求:作出对相对人的不利行为,应当是达到行政目标所必须的利益衡量:公益获得大于私益受损在多种可选择方案中,实施方案是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和损害最小第三章 行政法学第一节 行政法学研究对象n行政法学以行政法现象为研究对象,包括:n行政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n行政法基本理论n行政法的内容与形式第二节 行政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行政法学与宪法学的关系n行政法与宪法关系密切n二者研究对象不同n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科二、行政法学与行政学的关系n二者研究的领域都是公共管理n行政法学研究行政法:以法律为研究对象n行政学研究行政管理:研究管理技巧、管理艺术和管理
21、方法三、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n行政诉讼法学属于行政法学的分支学科第四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n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n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等n行政法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承受者,证人、公务员等不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二、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n行政主体是获得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力,能以自己名义作出行为并承担责任的组织n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n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三、行政组织n行政组织是指依法设立并行使行政权力,对一定范围的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公务组织.
22、n国家行政组织是为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由国家按一定法律程序设定并依法行使行政权的特殊社会组织我国组织划分形式及困惑 n机关:党组织、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n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部分拨款事业单位n社团组织、自治组织:n企业:烟草公司;盐业公司等等存在的困惑行政法学对组织的划分 机关法人 :管理 组织 公益法人:服务 企业法人:盈利行政组织的类型n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n一般行政组织和专门行政组织n委员制行政组织和首长制行政组织n常设性行政组织和非常设性行政组织行政组织与相关概念的区别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n行政机关是指为实现行政目的而依法设置,承担行政事务
23、并能独立进行管理的基本组织体n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不是行政机关行政组织与行政机构n行政机构是行政机关的一部分,可以代表行政机关对外管理,但不能独立行使职权,包括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临时机构和派出机构四、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n行政组织间权力划分n行政组织间命令、指挥、协助关系n行政组织纠纷解决方法n行政专门监督机关(一)我国法律的规定n我国宪法规定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n通常认为上下级政府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n平级行政主体间的关系由政府、编制部门和法律规定1。上下级机关间的关系地方组织法的规定n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
24、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n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n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地方组织法第59条的规定n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使10项权力n各级人民政府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n人民政府与工作部门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n上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与下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间可能是领导关系,也可能是指导关系2。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间的关系n我国由单行法律规定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职权及关系n国外通常由行政程序法规定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二
25、)其它国家的比较分析n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以宪法为依据,中央与州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力n单一制国家权力原则上属于中央,地方权力来源于中央政府的授予1、英国是一种以地方议会为中心的分权制地方制度模式n地方政府以地方议会为核心的代表机关,地方议会由民选的议员组成n地方政府具有法律人格和独立地位。法人资格由议会法律授予n中央没有统一的负责处理地方事务的部,而分由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事务部负责处理地方事务2、法国n地方政府体制大体相同:由大区、省、市镇构成。n在大区、省有民选的议会作为“议政合一”的地方政府,还有中央政府派出机构。n市镇议会实行“议政合一”,既是权力机构,又是政府组织,市镇长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