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共217页文档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诊断学共217页文档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诊断 217 文档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刘兴仁刘兴仁 教授教授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授课内容授课内容绪论绪论诊法诊法辨证辨证望、闻、问、切四诊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总目四诊四诊望诊望诊问诊问诊切诊切诊闻诊闻诊八纲辨证八纲辨证表里辨证表里辨证虚实辨证虚实辨证阴阳辨证阴阳辨证寒热辨证寒热辨证分目望诊望诊望神望神望面色望面色望形态望形态望皮肤望皮肤望头项官窍望头项官窍望舌望舌望小儿食指络脉望小儿食指络脉闻诊闻诊听声音听声音嗅气味嗅气味分目脏腑辨证脏腑辨证心与小肠病辨证心与小肠病辨证肺与大肠病辨证肺与大肠病辨证脾与胃病辨证脾与胃病辨证肾与膀胱病辨证肾与膀胱病辨证肝与胆病辨证肝与胆病辨证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l中医诊
2、断学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概念: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概念: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学科。证候的学科。 性质:为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性质:为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 任务:为学习中药学、方剂学及其它临床各科打下理任务:为学习中药学、方剂学及其它临床各科打下理论基础。论基础。二二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一)(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奠定了望、闻、问、切的理论基奠定了望、闻、问、切的理论基础。础。 (二)(二) 西汉淳于意创立西汉淳于意创立“诊籍诊籍”,奠定病案学基础。,奠定病案学基础。 (三)
3、(三) 东汉张仲景著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辩证的,确立了辩证的理论体系,把病、脉、证结合起来。理论体系,把病、脉、证结合起来。中藏经中藏经记载华佗记载华佗论脏腑寒热虚实、生死顺逆之法。论脏腑寒热虚实、生死顺逆之法。 (四)(四) 晋晋王叔和著王叔和著脉经脉经,为第一部脉学专著,提,为第一部脉学专著,提出三部九候、二十四脉。出三部九候、二十四脉。 (五)(五) 晋晋葛洪葛洪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天行发斑疮(天记载了天行发斑疮(天花)、麻风。花)、麻风。 (六)(六) 隋隋巢元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为病源与证候诊断学为病源与证候诊断学专著。专著。 (七)(七) 金元时期
4、:望小儿指纹,十怪脉,金元时期:望小儿指纹,十怪脉,“有诸内必形有诸内必形诸外诸外”。 (八)(八) 明代李时珍著明代李时珍著濒湖脉学濒湖脉学。 (九)(九) 清代张登清代张登伤寒舌鉴伤寒舌鉴等。等。 (十)(十) 四诊综合性研究四诊综合性研究 清清吴谦吴谦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四诊心四诊心法要诀法要诀l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 (一)审察内外(一)审察内外 通过观察表现于外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来诊断内部脏通过观察表现于外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来诊断内部脏腑的病变。腑的病变。 (二)辩证求因(二)辩证求因 根据症状和体征来推求病因。根据症状和体征来推求病因。 (三)四诊合参(三)四诊合参
5、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能偏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能偏颇。l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诊法(一)诊法 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二)辩证(二)辩证 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证名。 (三)病案(三)病案 对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对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l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u系统、扎实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的有关系统、扎实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的
6、有关知识,如舌诊、脉诊。知识,如舌诊、脉诊。u接触临床实践。接触临床实践。 第二章第二章 诊法诊法 概念:诊察疾病的方法,即调查了解疾病的手段。概念:诊察疾病的方法,即调查了解疾病的手段。 内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内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 理论依据:整体观念、见微知著、间接推理、理论依据:整体观念、见微知著、间接推理、“黑箱理黑箱理论论”。 运用原则:四诊合参、不可偏废。运用原则:四诊合参、不可偏废。第一节第一节 望诊望诊 概念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全身和局部以及分泌物: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全身和局部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获取临床资料
7、。和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获取临床资料。 内容内容: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等。 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灵枢灵枢本脏本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则知所病矣。” 丹溪心法丹溪心法:“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望神望神 神神:人体一切生命的主宰和外在表现,也指人的精神:人体一切生命的主宰和外在表现,也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意识和思维活动。 望神的内容望神的内容:主要观察病人的眼神、面色、反应、形:主要观察病人的眼神、面色、反应、
8、形态、动作等。态、动作等。 望神的理论意义望神的理论意义:判断病情的轻重、推断病势的吉凶。:判断病情的轻重、推断病势的吉凶。 灵枢灵枢天年天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一)得神(一)得神(二)少神(二)少神(三)失神(三)失神(四)假神(四)假神(五)神志异常(五)神志异常(一)得神(一)得神 表现:两目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意识清楚,体表现:两目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意识清楚,体态自如,反应灵敏,语言清晰,动作灵活。态自如,反应灵敏,语言清晰,动作灵活。 意义:健康人意义:健康人 病人:精气未衰,正气未伤,病情轻浅,预后病人:精气未衰,正气未伤,病情轻浅,预后良
9、好。良好。(二)少神(二)少神 表现:两目少神,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少气懒表现:两目少神,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少气懒 言,言,反应迟钝。反应迟钝。 意义:精气受损,正气已伤,病势已深。意义:精气受损,正气已伤,病势已深。(三)失神(三)失神 表现: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神志昏迷,意识不清,表现: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神志昏迷,意识不清,面色晦暗,撮空理线,循衣摸床,目闭口开,手撒遗尿。面色晦暗,撮空理线,循衣摸床,目闭口开,手撒遗尿。 意义:正气大伤,病情深重,预后不良。意义:正气大伤,病情深重,预后不良。 精气已脱,病情危重,预后凶险。精气已脱,病情危重,预后凶险。(四)假神(四)假神 表面上有
10、神,实质上失神,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表面上有神,实质上失神,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行分析判断。 眼神眼神 原来目光呆滞,甚至目暗睛迷。原来目光呆滞,甚至目暗睛迷。 突见两目明亮,但缺乏含蓄。突见两目明亮,但缺乏含蓄。 精神精神 原来精神萎靡,甚至神志昏迷。原来精神萎靡,甚至神志昏迷。 突见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突见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 面色面色 原来面色晦暗无光。原来面色晦暗无光。 突见颧红如妆突见颧红如妆”戴阳戴阳”。 饮食饮食 原来多日不进饮食。原来多日不进饮食。 突然饮食转佳,索要食物。突然饮食转佳,索要食物。 语言语言 原来语声低微甚或不做应答。原来语声低微甚或不做应答。
11、现言语转多,想见亲人。现言语转多,想见亲人。 动作形态动作形态 原来多日卧床不起。原来多日卧床不起。 现突然想坐起活动。现突然想坐起活动。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回光返照回光返照”,“残灯复明残灯复明”,病情危重,弥,病情危重,弥留状态。留状态。 (五)神志异常(五)神志异常 1 1、 神昏谵妄神昏谵妄 表现:高热神昏,躁动不安,胡言乱语。表现:高热神昏,躁动不安,胡言乱语。 意义:热扰心神,热陷心包,多见于高热病人。意义:热扰心神,热陷心包,多见于高热病人。 2 2、 癫病癫病 表现:表情淡漠,沉默寡言,神情发呆,喃喃自语。表现:表情淡漠,沉默寡言,神情发呆,喃喃自语。 意义:痰迷心窍,阻蔽
12、心神,可见于癔病。意义:痰迷心窍,阻蔽心神,可见于癔病。3 3、 狂病狂病 表现:躁扰不宁,呼号怒骂,伤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表现:躁扰不宁,呼号怒骂,伤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不避亲疏。衣而走,不避亲疏。 意义:痰火扰心,热扰心神,瘀血攻心,可见于精神分意义:痰火扰心,热扰心神,瘀血攻心,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裂症。4 4、 痫病痫病 表现:突然昏倒,口吐涎沫,目睛上视,四肢抽搐,口表现:突然昏倒,口吐涎沫,目睛上视,四肢抽搐,口中作猪羊叫声,醒后如常。中作猪羊叫声,醒后如常。 意义:肝风挟痰,风气内动,可见于癫痫病意义:肝风挟痰,风气内动,可见于癫痫病望面色望面色 望面色望面色: :指医生通
13、过观察面部的颜色与光泽以获取临床指医生通过观察面部的颜色与光泽以获取临床资料的方法。资料的方法。 望面色诊病的原理望面色诊病的原理:面部的颜色与光泽时脏腑气血的:面部的颜色与光泽时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五色分属于五脏。外在表现,五色分属于五脏。素问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要精微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气:光明润泽;色:青赤黄白黑。气:光明润泽;色:青赤黄白黑。 色者,神之色者,神之旗也。旗也。 望色诊病的临床意义望色诊病的临床意义:了解病变的部位,分辨疾病的:了解病变的部位,分辨疾病的性质,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性质,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一)常色(一)常色 常色:红黄隐
14、隐,明润含蓄。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1 1、主色、主色 :人出生后基本不变的面色。:人出生后基本不变的面色。 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四诊心法要诀:“五脏之色,随五五脏之色,随五行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行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 2 2、客色:随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正常面色。、客色:随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正常面色。 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四诊心法要诀:“四时之色,随四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推迁不常,故为客色也。时加临,推迁不常,故为客色也。” “ “客胜主善,主胜客逆。客胜主善,主胜客逆。”(二)病色(二)病色 应注意五色善恶顺逆。应注意五色善恶顺逆。 1
15、1、青色、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寒证:寒凝血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寒证:寒凝血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痛痛证证 如:脘腹冷痛;心胸刺痛;女子痛经。如:脘腹冷痛;心胸刺痛;女子痛经。 惊风:小儿眉间、鼻柱、口唇四周显青色,惊风:小儿眉间、鼻柱、口唇四周显青色, 主惊风或惊风先兆。主惊风或惊风先兆。 脾病见面青:多属难治。脾病见面青:多属难治。2 2 、赤色、赤色 主热证。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热甚经脉扩张,血行主热证。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热甚经脉扩张,血行加速,故多见热证。加速,故多见热证。 满面通红:主实热证。满面通红:主实热证。 两颧潮红:阴虚火旺。两颧
16、潮红:阴虚火旺。 危重病人颧红如妆:戴阳,主凶。危重病人颧红如妆:戴阳,主凶。3 3、黄色、黄色 主虚证、湿证。主虚证、湿证。 脾胃虚弱,水湿不运,水湿内停,气血不充。脾胃虚弱,水湿不运,水湿内停,气血不充。 面色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面色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面黄虚浮面黄虚浮黄胖:脾气虚损,水湿内停。黄胖:脾气虚损,水湿内停。 面色苍黄,腹胀如鼓:脾虚肝郁,瘀血水停。面色苍黄,腹胀如鼓:脾虚肝郁,瘀血水停。 小儿面青黄,乍黄乍白,腹大青筋:疳积。小儿面青黄,乍黄乍白,腹大青筋:疳积。 身、面、目俱黄身、面、目俱黄黄疸:黄疸: 阳黄:鲜明如桔色,为湿热熏蒸。阳黄:鲜明如桔色,为湿热熏
17、蒸。 阴黄:晦暗如烟熏,为寒湿郁阻阴黄:晦暗如烟熏,为寒湿郁阻。4 4、白色、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气脱。主虚证、寒证、失血、气脱。 气虚血少,气血不充,寒凝收引,脉道气血不充,失血气虚血少,气血不充,寒凝收引,脉道气血不充,失血气脱,气血虚亏。气脱,气血虚亏。 面色苍白无华:主气血虚亏,血虚尤为多见。面色苍白无华:主气血虚亏,血虚尤为多见。 面色面色晄晄白:多主阳气虚衰,水湿不运。白:多主阳气虚衰,水湿不运。 面色苍白,全身冷汗,脉微欲绝:多为阳气暴脱。面色苍白,全身冷汗,脉微欲绝:多为阳气暴脱。 面色黄白如鸡皮:可见血脱或血虚。面色黄白如鸡皮:可见血脱或血虚。5 5、黑色、黑色 主肾虚
18、、寒证、瘀血、水饮。主肾虚、寒证、瘀血、水饮。 肾阳气虚衰,阴寒内生,水湿不化,经脉拘挛,气血不肾阳气虚衰,阴寒内生,水湿不化,经脉拘挛,气血不畅。畅。 面黑浅淡:肾阳虚寒。面黑浅淡:肾阳虚寒。 面黑而干:肾精亏耗。面黑而干:肾精亏耗。 目眶色黑:肾虚水泛。目眶色黑:肾虚水泛。 面色黧黑,伴肌肤甲错:为瘀血内停。面色黧黑,伴肌肤甲错:为瘀血内停。望形态望形态(一)望形体(一)望形体 强:形体强壮,脏腑坚实,肌肉丰满,气血充强:形体强壮,脏腑坚实,肌肉丰满,气血充盛。盛。 弱:形体瘦弱,脏腑虚弱,气血不充。弱:形体瘦弱,脏腑虚弱,气血不充。 瘦:形体清瘦,可主阴虚内热,脏腑衰败。瘦:形体清瘦,可
19、主阴虚内热,脏腑衰败。 胖:形体肥胖,主形胜气虚,痰湿内盛,胸痹胖:形体肥胖,主形胜气虚,痰湿内盛,胸痹中风。中风。 (二)望姿态(二)望姿态 坐:坐: 坐而俯首,气短懒言,主肺脾气虚,肾不纳坐而俯首,气短懒言,主肺脾气虚,肾不纳气。气。 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主水气凌心。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主水气凌心。 卧:卧: 面常向里,多虚,多寒,是为阴证。面常向里,多虚,多寒,是为阴证。 面常向外:多实,多热,是为阳证。面常向外:多实,多热,是为阳证。 还有望行、站等。还有望行、站等。望头项官窍望头项官窍(一)望头面(一)望头面 1 1、头形、头形 过大,过小,伴智力低下:为先天禀赋不足。过大,
20、过小,伴智力低下:为先天禀赋不足。 方颅畸形:可见于佝偻病。方颅畸形:可见于佝偻病。 2 2、囟门、囟门 囟门迟闭:为解颅,主肾精气不足。囟门迟闭:为解颅,主肾精气不足。 囟门下陷:为囟陷,主先天不足或吐泻伤津。囟门下陷:为囟陷,主先天不足或吐泻伤津。 囟门高突:为囟填,主实热内盛。囟门高突:为囟填,主实热内盛。3 3、面肿、面肿 多见于水肿,分为阳水和阴水多见于水肿,分为阳水和阴水 阳水:从面至下。阳水:从面至下。 阴水:从下至面。阴水:从下至面。 头红肿如斗:可见于头红肿如斗:可见于“大头瘟大头瘟”(颜面丹毒)(颜面丹毒)4 4、腮肿、腮肿 可见于痄腮(流行性腮腺炎)可见于痄腮(流行性腮腺
21、炎)5 5、颈项、颈项 瘿瘤(地方性甲状腺肿):主气郁痰凝。瘿瘤(地方性甲状腺肿):主气郁痰凝。 瘰疬:累累如串珠,主虚火灼津,结成痰核。瘰疬:累累如串珠,主虚火灼津,结成痰核。6 6、头发、头发 成人头发早白早落:肾之精气不足。成人头发早白早落:肾之精气不足。 小儿发结如穗:多见于疳积。小儿发结如穗:多见于疳积。7 7、口眼、口眼斜斜 单纯口眼单纯口眼斜:多为风邪中络。斜:多为风邪中络。 口眼口眼斜伴肢体障碍:多为风气内动,痰瘀闭阻。斜伴肢体障碍:多为风气内动,痰瘀闭阻。(二)望官窍(二)望官窍 1 1、望目、望目 目赤红肿:肝经风热。目赤红肿:肝经风热。 眼睑浮肿:为水肿。眼睑浮肿:为水肿
22、。 眼睑肿起如麦粒:为针眼,多属风热。眼睑肿起如麦粒:为针眼,多属风热。 眼窝下陷:脱水。眼窝下陷:脱水。 目眦淡白:血虚。目眦淡白:血虚。 白睛黄染:黄疸。白睛黄染:黄疸。 目睛上视:肝风内动。目睛上视:肝风内动。 瞳孔散大:精气衰竭。瞳孔散大:精气衰竭。2 2、望耳、望耳 耳轮甲错:久病瘀血。耳轮甲错:久病瘀血。 耳内流脓:为脓耳。耳内流脓:为脓耳。3 3、望鼻、望鼻 鼻流清涕:风寒外感。鼻流清涕:风寒外感。 鼻流黄涕:风热外感。鼻流黄涕:风热外感。 久流腥臭涕:鼻渊。久流腥臭涕:鼻渊。 鼻头充血:酒渣鼻。鼻头充血:酒渣鼻。 鼻柱塌陷:可见于麻风。鼻柱塌陷:可见于麻风。4 4、望口唇、望口
23、唇 唇色淡白:气血两虚。唇色淡白:气血两虚。 唇红而干:实热伤阴。唇红而干:实热伤阴。 唇色青紫:主瘀血内结。唇色青紫:主瘀血内结。 环口黑色:肾精大亏。环口黑色:肾精大亏。 口腔糜烂:心胃火盛。口腔糜烂:心胃火盛。5 5、望齿龈、望齿龈 牙齿黄垢:胃浊熏蒸。牙齿黄垢:胃浊熏蒸。 牙齿干燥:胃阴不足。牙齿干燥:胃阴不足。 齿如枯骨:肾阴枯涸。齿如枯骨:肾阴枯涸。 齿龈肿痛:胃火上炎。齿龈肿痛:胃火上炎。6 6、望咽喉、望咽喉 咽红而痛:外感风热。咽红而痛:外感风热。 咽红肿痛甚至溃脓:为乳蛾。咽红肿痛甚至溃脓:为乳蛾。 咽喉红肿溃烂:烂喉痧。咽喉红肿溃烂:烂喉痧。望皮肤望皮肤(一)望水痘(一)
24、望水痘 临床表现:椭圆形,浆薄如水,陆续出现,溃破不临床表现:椭圆形,浆薄如水,陆续出现,溃破不留痕。留痕。 病因病机:外感风热时邪,治以疏风、清热、透表。病因病机:外感风热时邪,治以疏风、清热、透表。(二)望斑疹(二)望斑疹 1、 斑斑 共同特点:色红,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摸之不共同特点:色红,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摸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碍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阳斑 点稀、色红、身热:病情,易愈。点稀、色红、身热:病情,易愈。 点密、色深、身大热、神昏:病重,凶险。点密、色深、身大热、神昏:病重,凶险。 阳斑多主热郁肺胃。阳斑多主热郁肺胃。阴斑阴斑 :大小不一,色多淡红或暗紫。:大小不一
25、,色多淡红或暗紫。 阴斑多为气血亏虚。阴斑多为气血亏虚。2 2、疹、疹 疹的共同特点:点小如粟,色红高起,摸之碍手,压之疹的共同特点:点小如粟,色红高起,摸之碍手,压之褪色。褪色。 麻疹麻疹:头面、四肢、皮肤,形如麻粒,色如桃红。:头面、四肢、皮肤,形如麻粒,色如桃红。 顺证:疹出透彻,疏密均匀,色泽红润,身顺证:疹出透彻,疏密均匀,色泽红润,身热渐退。热渐退。 逆证:疏密不均,赤紫暗滞,壮热烦躁。逆证:疏密不均,赤紫暗滞,壮热烦躁。 风疹风疹:细小,稀疏,淡红,瘙痒。:细小,稀疏,淡红,瘙痒。 瘾疹瘾疹:皮肤瘙痒,搔之起大片丘疹,淡红带白,发作:皮肤瘙痒,搔之起大片丘疹,淡红带白,发作无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