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诊断学共217页文档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15507
  • 上传时间:2022-04-15
  • 格式:PPT
  • 页数:217
  • 大小:70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诊断学共217页文档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 诊断 217 文档 课件
    资源描述:

    1、刘兴仁刘兴仁 教授教授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授课内容授课内容绪论绪论诊法诊法辨证辨证望、闻、问、切四诊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总目四诊四诊望诊望诊问诊问诊切诊切诊闻诊闻诊八纲辨证八纲辨证表里辨证表里辨证虚实辨证虚实辨证阴阳辨证阴阳辨证寒热辨证寒热辨证分目望诊望诊望神望神望面色望面色望形态望形态望皮肤望皮肤望头项官窍望头项官窍望舌望舌望小儿食指络脉望小儿食指络脉闻诊闻诊听声音听声音嗅气味嗅气味分目脏腑辨证脏腑辨证心与小肠病辨证心与小肠病辨证肺与大肠病辨证肺与大肠病辨证脾与胃病辨证脾与胃病辨证肾与膀胱病辨证肾与膀胱病辨证肝与胆病辨证肝与胆病辨证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l中医诊

    2、断学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概念: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概念: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学科。证候的学科。 性质:为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性质:为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 任务:为学习中药学、方剂学及其它临床各科打下理任务:为学习中药学、方剂学及其它临床各科打下理论基础。论基础。二二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一)(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奠定了望、闻、问、切的理论基奠定了望、闻、问、切的理论基础。础。 (二)(二) 西汉淳于意创立西汉淳于意创立“诊籍诊籍”,奠定病案学基础。,奠定病案学基础。 (三)

    3、(三) 东汉张仲景著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辩证的,确立了辩证的理论体系,把病、脉、证结合起来。理论体系,把病、脉、证结合起来。中藏经中藏经记载华佗记载华佗论脏腑寒热虚实、生死顺逆之法。论脏腑寒热虚实、生死顺逆之法。 (四)(四) 晋晋王叔和著王叔和著脉经脉经,为第一部脉学专著,提,为第一部脉学专著,提出三部九候、二十四脉。出三部九候、二十四脉。 (五)(五) 晋晋葛洪葛洪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天行发斑疮(天记载了天行发斑疮(天花)、麻风。花)、麻风。 (六)(六) 隋隋巢元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为病源与证候诊断学为病源与证候诊断学专著。专著。 (七)(七) 金元时期

    4、:望小儿指纹,十怪脉,金元时期:望小儿指纹,十怪脉,“有诸内必形有诸内必形诸外诸外”。 (八)(八) 明代李时珍著明代李时珍著濒湖脉学濒湖脉学。 (九)(九) 清代张登清代张登伤寒舌鉴伤寒舌鉴等。等。 (十)(十) 四诊综合性研究四诊综合性研究 清清吴谦吴谦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四诊心四诊心法要诀法要诀l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 (一)审察内外(一)审察内外 通过观察表现于外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来诊断内部脏通过观察表现于外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来诊断内部脏腑的病变。腑的病变。 (二)辩证求因(二)辩证求因 根据症状和体征来推求病因。根据症状和体征来推求病因。 (三)四诊合参(三)四诊合参

    5、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能偏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能偏颇。l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诊法(一)诊法 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二)辩证(二)辩证 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证名。 (三)病案(三)病案 对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对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l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u系统、扎实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的有关系统、扎实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的

    6、有关知识,如舌诊、脉诊。知识,如舌诊、脉诊。u接触临床实践。接触临床实践。 第二章第二章 诊法诊法 概念:诊察疾病的方法,即调查了解疾病的手段。概念:诊察疾病的方法,即调查了解疾病的手段。 内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内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 理论依据:整体观念、见微知著、间接推理、理论依据:整体观念、见微知著、间接推理、“黑箱理黑箱理论论”。 运用原则:四诊合参、不可偏废。运用原则:四诊合参、不可偏废。第一节第一节 望诊望诊 概念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全身和局部以及分泌物: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全身和局部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获取临床资料

    7、。和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获取临床资料。 内容内容: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等。 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灵枢灵枢本脏本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则知所病矣。” 丹溪心法丹溪心法:“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望神望神 神神:人体一切生命的主宰和外在表现,也指人的精神:人体一切生命的主宰和外在表现,也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意识和思维活动。 望神的内容望神的内容:主要观察病人的眼神、面色、反应、形:主要观察病人的眼神、面色、反应、

    8、形态、动作等。态、动作等。 望神的理论意义望神的理论意义:判断病情的轻重、推断病势的吉凶。:判断病情的轻重、推断病势的吉凶。 灵枢灵枢天年天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一)得神(一)得神(二)少神(二)少神(三)失神(三)失神(四)假神(四)假神(五)神志异常(五)神志异常(一)得神(一)得神 表现:两目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意识清楚,体表现:两目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意识清楚,体态自如,反应灵敏,语言清晰,动作灵活。态自如,反应灵敏,语言清晰,动作灵活。 意义:健康人意义:健康人 病人:精气未衰,正气未伤,病情轻浅,预后病人:精气未衰,正气未伤,病情轻浅,预后良

    9、好。良好。(二)少神(二)少神 表现:两目少神,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少气懒表现:两目少神,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少气懒 言,言,反应迟钝。反应迟钝。 意义:精气受损,正气已伤,病势已深。意义:精气受损,正气已伤,病势已深。(三)失神(三)失神 表现: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神志昏迷,意识不清,表现: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神志昏迷,意识不清,面色晦暗,撮空理线,循衣摸床,目闭口开,手撒遗尿。面色晦暗,撮空理线,循衣摸床,目闭口开,手撒遗尿。 意义:正气大伤,病情深重,预后不良。意义:正气大伤,病情深重,预后不良。 精气已脱,病情危重,预后凶险。精气已脱,病情危重,预后凶险。(四)假神(四)假神 表面上有

    10、神,实质上失神,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表面上有神,实质上失神,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行分析判断。 眼神眼神 原来目光呆滞,甚至目暗睛迷。原来目光呆滞,甚至目暗睛迷。 突见两目明亮,但缺乏含蓄。突见两目明亮,但缺乏含蓄。 精神精神 原来精神萎靡,甚至神志昏迷。原来精神萎靡,甚至神志昏迷。 突见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突见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 面色面色 原来面色晦暗无光。原来面色晦暗无光。 突见颧红如妆突见颧红如妆”戴阳戴阳”。 饮食饮食 原来多日不进饮食。原来多日不进饮食。 突然饮食转佳,索要食物。突然饮食转佳,索要食物。 语言语言 原来语声低微甚或不做应答。原来语声低微甚或不做应答。

    11、现言语转多,想见亲人。现言语转多,想见亲人。 动作形态动作形态 原来多日卧床不起。原来多日卧床不起。 现突然想坐起活动。现突然想坐起活动。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回光返照回光返照”,“残灯复明残灯复明”,病情危重,弥,病情危重,弥留状态。留状态。 (五)神志异常(五)神志异常 1 1、 神昏谵妄神昏谵妄 表现:高热神昏,躁动不安,胡言乱语。表现:高热神昏,躁动不安,胡言乱语。 意义:热扰心神,热陷心包,多见于高热病人。意义:热扰心神,热陷心包,多见于高热病人。 2 2、 癫病癫病 表现:表情淡漠,沉默寡言,神情发呆,喃喃自语。表现:表情淡漠,沉默寡言,神情发呆,喃喃自语。 意义:痰迷心窍,阻蔽

    12、心神,可见于癔病。意义:痰迷心窍,阻蔽心神,可见于癔病。3 3、 狂病狂病 表现:躁扰不宁,呼号怒骂,伤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表现:躁扰不宁,呼号怒骂,伤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不避亲疏。衣而走,不避亲疏。 意义:痰火扰心,热扰心神,瘀血攻心,可见于精神分意义:痰火扰心,热扰心神,瘀血攻心,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裂症。4 4、 痫病痫病 表现:突然昏倒,口吐涎沫,目睛上视,四肢抽搐,口表现:突然昏倒,口吐涎沫,目睛上视,四肢抽搐,口中作猪羊叫声,醒后如常。中作猪羊叫声,醒后如常。 意义:肝风挟痰,风气内动,可见于癫痫病意义:肝风挟痰,风气内动,可见于癫痫病望面色望面色 望面色望面色: :指医生通

    13、过观察面部的颜色与光泽以获取临床指医生通过观察面部的颜色与光泽以获取临床资料的方法。资料的方法。 望面色诊病的原理望面色诊病的原理:面部的颜色与光泽时脏腑气血的:面部的颜色与光泽时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五色分属于五脏。外在表现,五色分属于五脏。素问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要精微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气:光明润泽;色:青赤黄白黑。气:光明润泽;色:青赤黄白黑。 色者,神之色者,神之旗也。旗也。 望色诊病的临床意义望色诊病的临床意义:了解病变的部位,分辨疾病的:了解病变的部位,分辨疾病的性质,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性质,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一)常色(一)常色 常色:红黄隐

    14、隐,明润含蓄。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1 1、主色、主色 :人出生后基本不变的面色。:人出生后基本不变的面色。 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四诊心法要诀:“五脏之色,随五五脏之色,随五行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行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 2 2、客色:随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正常面色。、客色:随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正常面色。 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四诊心法要诀:“四时之色,随四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推迁不常,故为客色也。时加临,推迁不常,故为客色也。” “ “客胜主善,主胜客逆。客胜主善,主胜客逆。”(二)病色(二)病色 应注意五色善恶顺逆。应注意五色善恶顺逆。 1

    15、1、青色、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寒证:寒凝血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寒证:寒凝血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痛痛证证 如:脘腹冷痛;心胸刺痛;女子痛经。如:脘腹冷痛;心胸刺痛;女子痛经。 惊风:小儿眉间、鼻柱、口唇四周显青色,惊风:小儿眉间、鼻柱、口唇四周显青色, 主惊风或惊风先兆。主惊风或惊风先兆。 脾病见面青:多属难治。脾病见面青:多属难治。2 2 、赤色、赤色 主热证。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热甚经脉扩张,血行主热证。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热甚经脉扩张,血行加速,故多见热证。加速,故多见热证。 满面通红:主实热证。满面通红:主实热证。 两颧潮红:阴虚火旺。两颧

    16、潮红:阴虚火旺。 危重病人颧红如妆:戴阳,主凶。危重病人颧红如妆:戴阳,主凶。3 3、黄色、黄色 主虚证、湿证。主虚证、湿证。 脾胃虚弱,水湿不运,水湿内停,气血不充。脾胃虚弱,水湿不运,水湿内停,气血不充。 面色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面色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面黄虚浮面黄虚浮黄胖:脾气虚损,水湿内停。黄胖:脾气虚损,水湿内停。 面色苍黄,腹胀如鼓:脾虚肝郁,瘀血水停。面色苍黄,腹胀如鼓:脾虚肝郁,瘀血水停。 小儿面青黄,乍黄乍白,腹大青筋:疳积。小儿面青黄,乍黄乍白,腹大青筋:疳积。 身、面、目俱黄身、面、目俱黄黄疸:黄疸: 阳黄:鲜明如桔色,为湿热熏蒸。阳黄:鲜明如桔色,为湿热熏

    17、蒸。 阴黄:晦暗如烟熏,为寒湿郁阻阴黄:晦暗如烟熏,为寒湿郁阻。4 4、白色、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气脱。主虚证、寒证、失血、气脱。 气虚血少,气血不充,寒凝收引,脉道气血不充,失血气虚血少,气血不充,寒凝收引,脉道气血不充,失血气脱,气血虚亏。气脱,气血虚亏。 面色苍白无华:主气血虚亏,血虚尤为多见。面色苍白无华:主气血虚亏,血虚尤为多见。 面色面色晄晄白:多主阳气虚衰,水湿不运。白:多主阳气虚衰,水湿不运。 面色苍白,全身冷汗,脉微欲绝:多为阳气暴脱。面色苍白,全身冷汗,脉微欲绝:多为阳气暴脱。 面色黄白如鸡皮:可见血脱或血虚。面色黄白如鸡皮:可见血脱或血虚。5 5、黑色、黑色 主肾虚

    18、、寒证、瘀血、水饮。主肾虚、寒证、瘀血、水饮。 肾阳气虚衰,阴寒内生,水湿不化,经脉拘挛,气血不肾阳气虚衰,阴寒内生,水湿不化,经脉拘挛,气血不畅。畅。 面黑浅淡:肾阳虚寒。面黑浅淡:肾阳虚寒。 面黑而干:肾精亏耗。面黑而干:肾精亏耗。 目眶色黑:肾虚水泛。目眶色黑:肾虚水泛。 面色黧黑,伴肌肤甲错:为瘀血内停。面色黧黑,伴肌肤甲错:为瘀血内停。望形态望形态(一)望形体(一)望形体 强:形体强壮,脏腑坚实,肌肉丰满,气血充强:形体强壮,脏腑坚实,肌肉丰满,气血充盛。盛。 弱:形体瘦弱,脏腑虚弱,气血不充。弱:形体瘦弱,脏腑虚弱,气血不充。 瘦:形体清瘦,可主阴虚内热,脏腑衰败。瘦:形体清瘦,可

    19、主阴虚内热,脏腑衰败。 胖:形体肥胖,主形胜气虚,痰湿内盛,胸痹胖:形体肥胖,主形胜气虚,痰湿内盛,胸痹中风。中风。 (二)望姿态(二)望姿态 坐:坐: 坐而俯首,气短懒言,主肺脾气虚,肾不纳坐而俯首,气短懒言,主肺脾气虚,肾不纳气。气。 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主水气凌心。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主水气凌心。 卧:卧: 面常向里,多虚,多寒,是为阴证。面常向里,多虚,多寒,是为阴证。 面常向外:多实,多热,是为阳证。面常向外:多实,多热,是为阳证。 还有望行、站等。还有望行、站等。望头项官窍望头项官窍(一)望头面(一)望头面 1 1、头形、头形 过大,过小,伴智力低下:为先天禀赋不足。过大,

    20、过小,伴智力低下:为先天禀赋不足。 方颅畸形:可见于佝偻病。方颅畸形:可见于佝偻病。 2 2、囟门、囟门 囟门迟闭:为解颅,主肾精气不足。囟门迟闭:为解颅,主肾精气不足。 囟门下陷:为囟陷,主先天不足或吐泻伤津。囟门下陷:为囟陷,主先天不足或吐泻伤津。 囟门高突:为囟填,主实热内盛。囟门高突:为囟填,主实热内盛。3 3、面肿、面肿 多见于水肿,分为阳水和阴水多见于水肿,分为阳水和阴水 阳水:从面至下。阳水:从面至下。 阴水:从下至面。阴水:从下至面。 头红肿如斗:可见于头红肿如斗:可见于“大头瘟大头瘟”(颜面丹毒)(颜面丹毒)4 4、腮肿、腮肿 可见于痄腮(流行性腮腺炎)可见于痄腮(流行性腮腺

    21、炎)5 5、颈项、颈项 瘿瘤(地方性甲状腺肿):主气郁痰凝。瘿瘤(地方性甲状腺肿):主气郁痰凝。 瘰疬:累累如串珠,主虚火灼津,结成痰核。瘰疬:累累如串珠,主虚火灼津,结成痰核。6 6、头发、头发 成人头发早白早落:肾之精气不足。成人头发早白早落:肾之精气不足。 小儿发结如穗:多见于疳积。小儿发结如穗:多见于疳积。7 7、口眼、口眼斜斜 单纯口眼单纯口眼斜:多为风邪中络。斜:多为风邪中络。 口眼口眼斜伴肢体障碍:多为风气内动,痰瘀闭阻。斜伴肢体障碍:多为风气内动,痰瘀闭阻。(二)望官窍(二)望官窍 1 1、望目、望目 目赤红肿:肝经风热。目赤红肿:肝经风热。 眼睑浮肿:为水肿。眼睑浮肿:为水肿

    22、。 眼睑肿起如麦粒:为针眼,多属风热。眼睑肿起如麦粒:为针眼,多属风热。 眼窝下陷:脱水。眼窝下陷:脱水。 目眦淡白:血虚。目眦淡白:血虚。 白睛黄染:黄疸。白睛黄染:黄疸。 目睛上视:肝风内动。目睛上视:肝风内动。 瞳孔散大:精气衰竭。瞳孔散大:精气衰竭。2 2、望耳、望耳 耳轮甲错:久病瘀血。耳轮甲错:久病瘀血。 耳内流脓:为脓耳。耳内流脓:为脓耳。3 3、望鼻、望鼻 鼻流清涕:风寒外感。鼻流清涕:风寒外感。 鼻流黄涕:风热外感。鼻流黄涕:风热外感。 久流腥臭涕:鼻渊。久流腥臭涕:鼻渊。 鼻头充血:酒渣鼻。鼻头充血:酒渣鼻。 鼻柱塌陷:可见于麻风。鼻柱塌陷:可见于麻风。4 4、望口唇、望口

    23、唇 唇色淡白:气血两虚。唇色淡白:气血两虚。 唇红而干:实热伤阴。唇红而干:实热伤阴。 唇色青紫:主瘀血内结。唇色青紫:主瘀血内结。 环口黑色:肾精大亏。环口黑色:肾精大亏。 口腔糜烂:心胃火盛。口腔糜烂:心胃火盛。5 5、望齿龈、望齿龈 牙齿黄垢:胃浊熏蒸。牙齿黄垢:胃浊熏蒸。 牙齿干燥:胃阴不足。牙齿干燥:胃阴不足。 齿如枯骨:肾阴枯涸。齿如枯骨:肾阴枯涸。 齿龈肿痛:胃火上炎。齿龈肿痛:胃火上炎。6 6、望咽喉、望咽喉 咽红而痛:外感风热。咽红而痛:外感风热。 咽红肿痛甚至溃脓:为乳蛾。咽红肿痛甚至溃脓:为乳蛾。 咽喉红肿溃烂:烂喉痧。咽喉红肿溃烂:烂喉痧。望皮肤望皮肤(一)望水痘(一)

    24、望水痘 临床表现:椭圆形,浆薄如水,陆续出现,溃破不临床表现:椭圆形,浆薄如水,陆续出现,溃破不留痕。留痕。 病因病机:外感风热时邪,治以疏风、清热、透表。病因病机:外感风热时邪,治以疏风、清热、透表。(二)望斑疹(二)望斑疹 1、 斑斑 共同特点:色红,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摸之不共同特点:色红,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摸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碍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阳斑 点稀、色红、身热:病情,易愈。点稀、色红、身热:病情,易愈。 点密、色深、身大热、神昏:病重,凶险。点密、色深、身大热、神昏:病重,凶险。 阳斑多主热郁肺胃。阳斑多主热郁肺胃。阴斑阴斑 :大小不一,色多淡红或暗紫。:大小不一

    25、,色多淡红或暗紫。 阴斑多为气血亏虚。阴斑多为气血亏虚。2 2、疹、疹 疹的共同特点:点小如粟,色红高起,摸之碍手,压之疹的共同特点:点小如粟,色红高起,摸之碍手,压之褪色。褪色。 麻疹麻疹:头面、四肢、皮肤,形如麻粒,色如桃红。:头面、四肢、皮肤,形如麻粒,色如桃红。 顺证:疹出透彻,疏密均匀,色泽红润,身顺证:疹出透彻,疏密均匀,色泽红润,身热渐退。热渐退。 逆证:疏密不均,赤紫暗滞,壮热烦躁。逆证:疏密不均,赤紫暗滞,壮热烦躁。 风疹风疹:细小,稀疏,淡红,瘙痒。:细小,稀疏,淡红,瘙痒。 瘾疹瘾疹:皮肤瘙痒,搔之起大片丘疹,淡红带白,发作:皮肤瘙痒,搔之起大片丘疹,淡红带白,发作无常。

    26、无常。(三)望痈、疽、疔、疖(三)望痈、疽、疔、疖 1 1、痈、痈 临床表现:红肿高大,根盘紧束,发热疼痛。临床表现:红肿高大,根盘紧束,发热疼痛。 病理意义:热毒内蕴,气血壅滞,腐肉成脓。病理意义:热毒内蕴,气血壅滞,腐肉成脓。 2 2、疽、疽 临床表现: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临床表现: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 病理意义:寒痰凝滞,五脏风毒积热,流注肌肉,病理意义:寒痰凝滞,五脏风毒积热,流注肌肉,内陷筋骨。内陷筋骨。3 3、疔、疔 临床表现:初起如粟,根脚坚深,麻木痛痒,顶部发临床表现:初起如粟,根脚坚深,麻木痛痒,顶部发白。白。 病理意义:脏腑蕴热,复感毒邪,气血凝滞。病理

    27、意义:脏腑蕴热,复感毒邪,气血凝滞。4 4、疖、疖 临床表现:发于浅表,形小而圆,肿痛不甚,易成脓临床表现:发于浅表,形小而圆,肿痛不甚,易成脓易溃。易溃。 病理意义:暑湿郁阻,脏腑蕴热,气血不畅。病理意义:暑湿郁阻,脏腑蕴热,气血不畅。望小儿食指络脉望小儿食指络脉 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水镜图诀,适用于三岁以下,适用于三岁以下小儿。小儿。 1 1、三关分布、三关分布 风关风关 部位: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到第二节横部位: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到第二节横纹)。纹)。 意义:邪气入络,病情轻浅。意义:邪气入络,病情轻浅。 气关气关 部位:食指第二节(二、三横纹间)。部位:食指第

    28、二节(二、三横纹间)。 意义:邪气入经,病较深重。意义:邪气入经,病较深重。命关命关 部位:食指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部位:食指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 意义:意义: 邪气入脏,邪陷病危。邪气入脏,邪陷病危。 “ “透关射甲透关射甲”:络脉直透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络脉直透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主危重,预后不良。主危重,预后不良。 2 2、色泽变化、色泽变化 色鲜红:外感表证。色鲜红:外感表证。 色紫红:主内热。色紫红:主内热。 色青:色青: 主痛证,惊风。主痛证,惊风。 色紫黑:主血络郁闭。色紫黑:主血络郁闭。 色淡白:主气血不足。色淡白:主气血不足。 3 3、深浅变化、

    29、深浅变化 络脉浮浅:主病在表。络脉浮浅:主病在表。 络脉沉滞:主病在里。络脉沉滞:主病在里。 4 4、形状、形状 正常络脉多隐现在风关之内,红黄相兼,斜行,单支。正常络脉多隐现在风关之内,红黄相兼,斜行,单支。 络脉增粗:多主热证、实证。络脉增粗:多主热证、实证。 络脉变细:多主寒证、虚证。络脉变细:多主寒证、虚证。 络脉变形,如弯曲、环形、多支等:属病重。络脉变形,如弯曲、环形、多支等:属病重。 络脉渐进:主病势渐深。络脉渐进:主病势渐深。 络脉渐退:主病势渐退。络脉渐退:主病势渐退。望舌望舌 概说概说(一)舌诊的概念(一)舌诊的概念 望舌,是指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象以测知病情望舌,是指医生

    30、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象以测知病情的一种诊法。的一种诊法。(二)舌诊的理论根据(二)舌诊的理论根据 总的理论根据是整体观念、司外揣内、间接推理。总的理论根据是整体观念、司外揣内、间接推理。 1 1、舌与内部脏腑密切相关、舌与内部脏腑密切相关 通过经络与脏腑相通:心经系舌本,脾经连舌本,通过经络与脏腑相通:心经系舌本,脾经连舌本, 肾经挟舌本,肝经络舌本。肾经挟舌本,肝经络舌本。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 舌下金津、玉液与肾、胃密切相关。舌下金津、玉液与肾、胃密切相关。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

    31、之源。本,气血生化之源。2 2、舌与精气血津液密切相关。、舌与精气血津液密切相关。(三)舌诊的临床意义(三)舌诊的临床意义 1 1、分辨病位的深浅、分辨病位的深浅 如如 舌苔由薄变厚:病位渐深。舌苔由薄变厚:病位渐深。 舌苔由厚变薄:病位渐浅。舌苔由厚变薄:病位渐浅。 2 2、区分病邪的性质、区分病邪的性质 如如 舌红、苔黄:主热证。舌红、苔黄:主热证。 舌淡、苔白:主寒证。舌淡、苔白:主寒证。 3 3、判断邪正的盛衰、判断邪正的盛衰 如如 舌苔厚腻:主邪盛,多为实证。舌苔厚腻:主邪盛,多为实证。 舌淡少苔:主正虚,多为虚证。舌淡少苔:主正虚,多为虚证。 4 4、推断病势的进退、推断病势的进退

    32、 如如 舌苔由燥转润:为邪气渐退,津液渐复。舌苔由燥转润:为邪气渐退,津液渐复。 舌苔由润转燥:为正气受损,津液渐伤。舌苔由润转燥:为正气受损,津液渐伤。(四)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四)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1 1、光线、光线 充足的自然光线为最佳,其次为白炽灯,其他条充足的自然光线为最佳,其次为白炽灯,其他条件下易失真。件下易失真。 2 2、姿势、姿势 坐姿或卧姿,尽量张口,自然舒展,充分外露。坐姿或卧姿,尽量张口,自然舒展,充分外露。 3 3、顺序、顺序 先看舌苔,次看舌质,由舌尖到舌根依次观察。先看舌苔,次看舌质,由舌尖到舌根依次观察。 4 4、染苔、染苔 如喝牛奶、豆浆可染白苔,服药可

    33、染黄苔等。如喝牛奶、豆浆可染白苔,服药可染黄苔等。5 5、时间、时间 如晨起舌苔较厚,进食一段时间后变薄。如晨起舌苔较厚,进食一段时间后变薄。6 6、年龄和体质、年龄和体质 年龄:老人舌苔常有裂纹,小儿易见剥苔。年龄:老人舌苔常有裂纹,小儿易见剥苔。 体质:胖人舌质多淡胖,瘦人舌质多瘦红。体质:胖人舌质多淡胖,瘦人舌质多瘦红。7 7、刮舌与揩舌、刮舌与揩舌 主要观察舌苔的有根或无根。主要观察舌苔的有根或无根。(五)正常舌象(五)正常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舌质淡红,柔软灵活,荣润有神,淡红舌,薄白苔:舌质淡红,柔软灵活,荣润有神,苔白均匀,干湿适中。苔白均匀,干湿适中。 舌诊的内容舌诊的内容(一

    34、)望舌质(一)望舌质 1 1、望舌神、望舌神 红活荣润:有神,为善候。红活荣润:有神,为善候。 干枯晦暗:无神,为恶候。干枯晦暗:无神,为恶候。 2 2、望舌色、望舌色(1 1)淡红色)淡红色 正常舌质正常舌质 病位浅,病情轻,预后好。病位浅,病情轻,预后好。(2 2)淡白舌)淡白舌 较正常淡红舌浅淡或血色全无。主虚证、寒证。较正常淡红舌浅淡或血色全无。主虚证、寒证。 舌质淡白瘦小:气血两虚。舌质淡白瘦小:气血两虚。 舌质淡白、胖嫩或有齿痕:阳虚。舌质淡白、胖嫩或有齿痕:阳虚。(3)红舌)红舌 较淡红舌色深,甚至呈鲜红色。多主热证。较淡红舌色深,甚至呈鲜红色。多主热证。 舌质鲜红,伴黄苔:实热

    35、。舌质鲜红,伴黄苔:实热。 舌质红少苔或光红无苔:主阴虚火旺。舌质红少苔或光红无苔:主阴虚火旺。 舌尖红:主心火上炎。舌尖红:主心火上炎。 舌边红:主肝胆火旺。舌边红:主肝胆火旺。(4 4)绛舌)绛舌 较红舌颜色更深者,为绛舌。主病有外感内伤之分。较红舌颜色更深者,为绛舌。主病有外感内伤之分。 外感病舌绛有红点、芒刺:为热入营血。外感病舌绛有红点、芒刺:为热入营血。 内伤病舌红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主阴虚火旺。内伤病舌红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主阴虚火旺。 舌绛少苔而津液较多:可主瘀血。舌绛少苔而津液较多:可主瘀血。(5 5)紫舌)紫舌 舌质色紫,主病有寒热之分。舌质色紫,主病有寒热之分。

    36、舌绛紫而干枯少进:主热毒炽盛,邪热伤津。舌绛紫而干枯少进:主热毒炽盛,邪热伤津。 舌淡紫湿润:主阴寒内盛。舌淡紫湿润:主阴寒内盛。 (6 6)青舌)青舌 舌色如舌色如“青筋青筋”,为青舌。主寒凝或瘀血。,为青舌。主寒凝或瘀血。 全舌青色湿润:主阴寒内盛。全舌青色湿润:主阴寒内盛。 舌边青紫有瘀斑:为肝郁血瘀。舌边青紫有瘀斑:为肝郁血瘀。 舌尖青有瘀点:为心血瘀阻。舌尖青有瘀点:为心血瘀阻。3 3、望舌形、望舌形(1 1)老嫩舌)老嫩舌 苍老舌:舌体纹理粗糙,形色坚敛。主实证,如实热苍老舌:舌体纹理粗糙,形色坚敛。主实证,如实热伤津。伤津。 娇嫩舌:舌体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主虚证,如娇嫩舌:

    37、舌体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主虚证,如阳虚水停。阳虚水停。(2 2)胖大舌)胖大舌 比正常舌体胖大,甚至伸舌满口。比正常舌体胖大,甚至伸舌满口。 舌体胖大水滑:主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舌体胖大水滑:主脾肾阳虚,水湿不化。 舌体淡红胖大伴黄腻苔:主脾胃湿热舌体淡红胖大伴黄腻苔:主脾胃湿热.(3 3)肿胀舌)肿胀舌 舌体肿大,甚则满口不能缩回。舌体肿大,甚则满口不能缩回。 舌鲜红肿胀并伴有疼痛:主心脾热盛。舌鲜红肿胀并伴有疼痛:主心脾热盛。 舌青紫肿胀:可主酒毒攻心,也可见于中毒。舌青紫肿胀:可主酒毒攻心,也可见于中毒。(4 4)瘦薄)瘦薄 舌体较正常瘦小而薄。舌体较正常瘦小而薄。 舌体瘦薄,舌色浅

    38、淡:主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舌色浅淡:主气血两虚。 舌体瘦薄,舌色红绛:热盛阴伤。舌体瘦薄,舌色红绛:热盛阴伤。(5 5)点刺舌)点刺舌 舌面鼓起红、白、黑色芒刺,摸之棘手。舌面鼓起红、白、黑色芒刺,摸之棘手。 主邪热亢盛主邪热亢盛 舌尖芒刺:主心火亢盛。舌尖芒刺:主心火亢盛。 舌中芒刺:胃火亢盛。舌中芒刺:胃火亢盛。 舌边芒刺:肝胆火盛。舌边芒刺:肝胆火盛。(6 6)裂纹)裂纹 舌面上出现的形态各异的裂沟。舌面上出现的形态各异的裂沟。 久病舌色浅淡而见裂纹:主血液虚亏。久病舌色浅淡而见裂纹:主血液虚亏。 热病见舌红绛而有裂纹:热盛伤津。热病见舌红绛而有裂纹:热盛伤津。 舌体胖嫩而见裂纹:脾虚湿

    39、蕴。舌体胖嫩而见裂纹:脾虚湿蕴。(7 7)光滑)光滑 舌体光滑无苔,又称镜面舌。舌体光滑无苔,又称镜面舌。 舌质淡白而光莹:气血虚极。舌质淡白而光莹:气血虚极。 舌质红绛而光莹:肾胃阴液枯竭。舌质红绛而光莹:肾胃阴液枯竭。(8 8)齿痕)齿痕 舌体边缘见牙齿的压痕,一般为舌体胖大而致。舌体边缘见牙齿的压痕,一般为舌体胖大而致。 淡白而见齿痕:主脾虚湿盛。淡白而见齿痕:主脾虚湿盛。 淡红而见齿痕:主脾虚或气虚。淡红而见齿痕:主脾虚或气虚。 此外,望舌形还应注意舌痈、舌疔等。此外,望舌形还应注意舌痈、舌疔等。(9 9)舌下络脉)舌下络脉 舌下脉络青紫曲张:主气滞血瘀。舌下脉络青紫曲张:主气滞血瘀。

    40、 舌下脉络紫黑色小疱:肝郁血瘀舌下脉络紫黑色小疱:肝郁血瘀4 4、望舌态、望舌态 主要观察舌的动态情况。主要观察舌的动态情况。(1 1)强硬舌)强硬舌 舌质僵硬强直,甚则转动不灵。舌质僵硬强直,甚则转动不灵。 高热神昏,舌红强硬:热入心包。高热神昏,舌红强硬:热入心包。 舌色红干而强硬:多为热盛伤津。舌色红干而强硬:多为热盛伤津。 舌体强硬伴肢体运动障碍:中风或中风先兆。舌体强硬伴肢体运动障碍:中风或中风先兆。(2 2)震颤舌)震颤舌 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已。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已。 舌质淡白颤动:血虚生风。舌质淡白颤动:血虚生风。 舌质红绛颤动:热极生风。舌质红绛颤动:热极生风。(3 3)歪斜舌

    41、)歪斜舌 舌体偏向一侧,主中风和中风先兆。舌体偏向一侧,主中风和中风先兆。(4 4)萎软舌)萎软舌 舌体软弱,萎废不用。舌体软弱,萎废不用。 久病舌淡萎软:气血两虚。久病舌淡萎软:气血两虚。 热病舌红萎软:热盛阴伤。热病舌红萎软:热盛阴伤。(5 5)短缩舌)短缩舌 舌体紧张,不能伸展。舌体紧张,不能伸展。 舌淡紫湿润而短缩:寒凝筋脉。舌淡紫湿润而短缩:寒凝筋脉。 舌胖苔腻而短缩:痰湿阻络。舌胖苔腻而短缩:痰湿阻络。 舌红绛而短缩:热盛津伤。舌红绛而短缩:热盛津伤。(6 6)吐弄)吐弄 舌体时时伸出口外,上下左右滑动,主心脾热盛。舌体时时伸出口外,上下左右滑动,主心脾热盛。 吐舌多见于疫毒攻心或

    42、正气衰竭。吐舌多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衰竭。 弄舌多见于动风先兆或小儿多动。弄舌多见于动风先兆或小儿多动。(二)望舌苔(二)望舌苔 舌苔是指附于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质。舌苔主要反映舌苔是指附于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质。舌苔主要反映邪气的情况。邪气的情况。 1 1、望苔色、望苔色 (1 1)白苔)白苔 多主表证、寒证。多主表证、寒证。 薄白而润:主表寒证,也可见于正常人。薄白而润:主表寒证,也可见于正常人。 舌淡苔白:主里寒证。舌淡苔白:主里寒证。 白如积粉苔:秽浊疫气,热毒内盛。白如积粉苔:秽浊疫气,热毒内盛。 苔薄白水滑:主阳虚水停。苔薄白水滑:主阳虚水停。(2 2)黄苔)黄苔 主里证,热证,也可主表

    43、证。主里证,热证,也可主表证。 淡黄:热轻。淡黄:热轻。 深黄:热重。深黄:热重。 焦黄:热结。焦黄:热结。 舌淡胖苔黄滑润:阳虚水湿不化。舌淡胖苔黄滑润:阳虚水湿不化。 (3 3)灰苔)灰苔 主里证,可见于里寒,里热。主里证,可见于里寒,里热。 苔灰而润:可见于寒湿内阻。苔灰而润:可见于寒湿内阻。 苔灰而干:主阴虚火旺。苔灰而干:主阴虚火旺。(4 4)黑苔)黑苔 黑苔可由灰苔或焦黄苔转化而来。主寒极或热盛,主黑苔可由灰苔或焦黄苔转化而来。主寒极或热盛,主病情深重。病情深重。 苔黑而燥裂,甚则见芒刺:里热已极,热炽阴伤。苔黑而燥裂,甚则见芒刺:里热已极,热炽阴伤。 苔黑而润:主阳虚寒盛,水湿内

    44、停。苔黑而润:主阳虚寒盛,水湿内停。 此外,望舌苔还应注意绿苔和霉酱苔。此外,望舌苔还应注意绿苔和霉酱苔。2 2、苔质、苔质(1 1)厚薄苔)厚薄苔 可测知邪气的深浅。透过舌苔能见舌体的为薄苔,不可测知邪气的深浅。透过舌苔能见舌体的为薄苔,不见舌体者为厚苔。见舌体者为厚苔。 薄苔:病情较轻浅,邪气在表。也可见于正常人。薄苔:病情较轻浅,邪气在表。也可见于正常人。 厚苔:病情较重,邪气入里。也主痰饮、食积。厚苔:病情较重,邪气入里。也主痰饮、食积。(2 2)润燥苔)润燥苔 可测知津液的盈亏。可测知津液的盈亏。 舌淡苔润:水湿内停。舌淡苔润:水湿内停。舌红苔燥:热甚阴伤。舌红苔燥:热甚阴伤。 颗粒

    45、粗糙裂纹为糙裂苔:主津液颗粒粗糙裂纹为糙裂苔:主津液大亏。大亏。(3 3)腐腻苔)腐腻苔 可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可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 腐苔为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腻苔为颗粒腐苔为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腻苔为颗粒 细腻致密,揩之难去。细腻致密,揩之难去。 腐苔:主食积胃脘,痰浊内蕴,也主体内痈疡。腐苔:主食积胃脘,痰浊内蕴,也主体内痈疡。 腻苔:主湿浊、痰饮,也主脾虚生湿腻苔:主湿浊、痰饮,也主脾虚生湿。腐苔腐苔腻苔腻苔(4 4)剥落苔)剥落苔 可测知胃气的存亡,疾病的预后。可测知胃气的存亡,疾病的预后。 舌苔全部剥脱为剥苔,又称舌苔全部剥脱为剥苔,又称“镜面舌镜面舌”;舌苔部

    46、分脱落,;舌苔部分脱落, 称为称为“花剥苔花剥苔”,又称,又称“地图舌地图舌”。 镜面舌:胃气大伤,主预后不良。镜面舌:胃气大伤,主预后不良。 花剥苔:主胃阴不足。花剥苔:主胃阴不足。苔剥复生白苔:胃气渐复。苔剥复生白苔:胃气渐复。(5 5)真假苔)真假苔 可测知病情的轻重、顺逆。可测知病情的轻重、顺逆。 真苔: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难去。真苔: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难去。 假苔:苔不坚实,若浮堆舌上,刮之易去。假苔:苔不坚实,若浮堆舌上,刮之易去。 病初中期假苔:病尚轻浅。病初中期假苔:病尚轻浅。 病初中期真苔且厚病初中期真苔且厚: :病较深重。病较深重。 久病出现假苔:胃气已伤

    47、,为逆。久病出现假苔:胃气已伤,为逆。(三)苔质合参(三)苔质合参 临床舌诊应遵循苔质合参。因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决临床舌诊应遵循苔质合参。因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决定于邪正的盛衰。望舌质可测知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盈亏,定于邪正的盛衰。望舌质可测知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盈亏,望舌苔可测知病位的深浅、病性的寒热、邪正的消长。望舌苔可测知病位的深浅、病性的寒热、邪正的消长。 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所反映的病理机制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所反映的病理机制是一致的。 如:舌红、苔黄为实热。如:舌红、苔黄为实热。 舌淡、苔白为虚寒。舌淡、苔白为虚寒。 舌淡胖苔滑为阳虚水停。舌淡胖苔滑为阳虚水停。 在某些情况

    48、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不一致时,应具体在某些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不一致时,应具体分析,四诊合参。分析,四诊合参。 如:舌质红绛,苔白而干:为燥热伤津,苔色未黄,如:舌质红绛,苔白而干:为燥热伤津,苔色未黄,津液已伤。津液已伤。 舌质红绛,苔白而腻:阴虚火旺,挟有湿浊。舌质红绛,苔白而腻:阴虚火旺,挟有湿浊。 第二节第二节 闻诊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以诊断疾病的方法。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听声音一、听声音(一)正常声音(一)正常声音(二)病变声音(二)病变声音 1 1、发声、发声(1 1)声重)声重 语声重浊,粗浑。语声重浊,粗浑。 可见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49、。可见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2 2)音哑、失音)音哑、失音 新病音哑、失音:可见外邪犯肺,肺气失宣,新病音哑、失音:可见外邪犯肺,肺气失宣,“金实金实 不鸣不鸣”。 久病音哑、失音:可见于肺阴不足,为虚证,属久病音哑、失音:可见于肺阴不足,为虚证,属“金金 破不鸣破不鸣”。 妊娠失音:多为胞胎阻碍经络气血称为妊娠失音:多为胞胎阻碍经络气血称为“子喑子喑”。多。多可自愈。可自愈。(3 3)鼾声)鼾声 为睡眠或昏迷状态下的鼻息声。为睡眠或昏迷状态下的鼻息声。 睡眠时鼾声,为肺气失宣,呼吸不畅。多见于肥胖和睡眠时鼾声,为肺气失宣,呼吸不畅。多见于肥胖和老年人。老年人。 昏迷时鼾声,可见于热入心包和

    50、中风病人。昏迷时鼾声,可见于热入心包和中风病人。(4 4)呻吟)呻吟 病痛时发出的声息。病痛时发出的声息。 声高气粗:多主病甚病急,为实证。声高气粗:多主病甚病急,为实证。 声低气微:多主病轻、病缓,为虚证。声低气微:多主病轻、病缓,为虚证。(5 5)惊呼)惊呼 突然发出的惊叫声。突然发出的惊叫声。 声音尖利,表情惊恐:多为剧痛或惊吓,或精神失声音尖利,表情惊恐:多为剧痛或惊吓,或精神失常。常。 小儿惊呼:多为惊风。小儿惊呼:多为惊风。 癫痫病人发作时也可先有惊呼。癫痫病人发作时也可先有惊呼。2 2、语言、语言(1 1)谵语)谵语 神志不清,声高气粗,语无伦次,胡言乱语。神志不清,声高气粗,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诊断学共217页文档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1550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