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肿瘤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15506
  • 上传时间:2022-04-15
  • 格式:PPT
  • 页数:124
  • 大小:11.6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肿瘤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肿瘤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医药参与肿瘤治疗的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医肿瘤临床与科研 继承中创新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创新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辅助? 治疗?中医药参与肿瘤治疗的基础 肿瘤的发病率变化肿瘤的发病率变化 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 中医药悠久的历史与确切的临中医药悠久的历史与确切的临床疗效床疗效肿瘤的发病率变化肿瘤的发病率变化-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20032003年公布的数据年公布的数据 2000年全球共有恶性肿瘤患者1000万,其中男性530万,女性47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者高达62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2,在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达25 。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饮食习惯及与之密切

    2、相关的肿瘤的发生均将逐渐转变成经济发达国家的类型。 如果这一趋向得不到改善,预期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将达1500万;肿瘤病人总数,在发展中国家将增长73,而发达国家增长29。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 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肿瘤综合治疗的定义肿瘤综合治疗的定义 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3、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中医“杂合以治杂合以治”中医中医“杂合以治杂合以治” “杂合以治”与现代肿瘤“综合治疗”十分相似,其主要根据不同肿瘤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运用中医辨证观和整体观,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中医各种治疗手段,改善患者体内脏腑阴阳失衡的状态,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延长生存周期,并且提高治愈率。 个体化的定义个体化的定义 充分了解每位病人的机体情况(各器充分了解每位病人的机体情况(各器官、内分泌、免疫功能)、肿瘤的各种官、内分泌、免疫功能)、肿瘤的各种特点(包括分子生物学、受体和功能)特点(包括分子生物学、受体和功能)及侵犯范围,从而使对每个个体的治疗及侵犯范围,从

    4、而使对每个个体的治疗充分合理。充分合理。 中医中医“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中医肿瘤治疗观与现代肿瘤治疗观不谋而合.中医不单纯是辅助作用,更多的是治疗作用.中医药悠久的历史与确切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悠久的历史与确切的临床疗效殷周时代,甲骨文上已有瘤的病名。黄帝内经中就有瘤的分类记载,提出了一些肿瘤病名,如昔瘤、筋瘤、肠覃、石瘕、积聚、膈等,并对这些疾病的症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中论述了“积”与“聚”的区别,提出了五脏积的病名、症状、病理等东汉华陀首创麻醉下手术治疗体内结积(包括肿瘤疾病)。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亦有许多类似肿瘤性疾病的诊治,记载了大量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剂,如鳖甲煎丸、大黄 虫丸、抵当丸、抵当

    5、汤、麦门冬汤、旋复代赭汤、硝石矾石散等。 中医药悠久的历史与确切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悠久的历史与确切的临床疗效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卷四“治卒心腹坚方第二十六”中云:“凡坚之起,多以渐生,如有卒觉便牢大,自难治也。腹中症有结节,便害饮食,转羸瘦。”认识到肿瘤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往往自我发觉时多属晚期,形成恶液质,预后不良。晋代皇浦谧在针灸甲乙经中首先应用针灸治疗肿瘤性疾病。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对肿瘤性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并分门分类记载了许多肿瘤疾病及所属症状,如“五膈”、“五噎”、“石疽”、“反花疮”、“乳石痈”崐、“石痈”、“ 瘕”、“积聚”等。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分瘤为

    6、瘿瘤、骨瘤、脂瘤、石瘤、肉瘤、脓瘤及血瘤。首载肿瘤专方五十余首,方中突出虫类药、毒剧药及攻痰化瘀药的使用。 中医药悠久的历史与确切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悠久的历史与确切的临床疗效宋代圣济总录进一步阐明:“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病所由生。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篇首提“癌”这一病名:“一曰癌,二曰瘰,三曰疽,四曰痼,五曰痈。”然而这里所谓“癌”,不同于现代之恶性肿瘤。而仁斋直指附遗方论所述之“癌”,确属恶性肿瘤:“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金元时代,四大学术流派的形成促进了肿瘤学术的进步。明代,张介宾指出凡积聚之治,不过四法,

    7、曰攻,曰消,曰散,曰补。 中医药悠久的历史与确切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悠久的历史与确切的临床疗效 清代是中医肿瘤学体系得以完善的时期,出现大量的肿瘤案例记载,在“噎膈”、“反胃”、“肺痿”、“乳岩”、“肾岩翻花”等病病因病理,辨证论治,处方用药、预后等方又有进一步发展。 近代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用参赭培气汤治疗膈食证,所论精详,今日临床亦多采用。其他如张山雷、恽铁樵等均有诊治肿瘤性疾病的医案、医论,可供今人之参考。中医关于“癌”的概念现代医学对癌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对癌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癌细胞就是异常增生的细胞。英文称为Cancer ,原意为“螃蟹

    8、”。形容癌的无规律性,像螃蟹一样的横行霸道,不受任何约束,任意繁殖,可向周围扩散,不管是硬如石的骨质,还是韧如牛皮的筋膜,都可以被这个号称螃蟹的癌侵犯损害。 传统中医对癌的认识 中医称癌为岩、积聚、症瘕,认为其多由于正气不足,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日久凝聚而成的产物。 我们的认识 我们认为“癌”即不是一种细胞,也不是痰或瘀。“癌”应该是一种状态,我们暂且称它为“癌状态”。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大家都了解种子与土壤的关系,不同的种子适合于不同的土壤,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同一种子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也会发生变化。先秦时齐人晏子曾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

    9、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段话更印证了这个道理,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原因无他,是水土变了。 “癌”的发生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人体本身就是由细胞构成,每一个细胞就像一粒种子,如果人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下,就好比拥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种子就会茁壮成长,否则,土壤不好再优良的品种也没有用,最后还是长不好,只能变化产生“癌”。“癌状态”论 “癌状态”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 细胞癌变实质上就是由于体内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内外阴阳失和,阳气不能内固,促进细胞分化的原动力不足而造成的细胞突变,形成癌瘤。 关于肿瘤中医病因病机再认识“癌”病因病机的创新

    10、认识 “阴阳气不相顺接”是癌的病机基础 “耗散”是癌的病机转化关键 气滞血瘀痰凝是“癌”病机的外在表现 阴阳气不相顺接是肿瘤发病的病机基础阴阳气不相顺接是肿瘤发病的病机基础 阴阳气相顺接表现为:阳降而交阴,阴升而交阳,两相顺接,阴阳协调,升降出入平衡,则肺得以宣发肃降,脾能升清胃能降浊,心火下而肾水升,正常的生理活动得以维持。阴阳气不相顺接,则机体气血、脏腑、升降、出入、表里、上下等失调、紊乱,阳气失于温煦、推动津液精气的运行,即所谓“阳化气,阴成形”,寒从中生,气滞血瘀,湿聚痰凝,最终有形之症瘕积聚便得以形成。 “阴阳气不相顺接”是阴阳失调的危重阶段,正是由于阴阳气不相顺接,使阴阳不能相互协

    11、调而各趋其极,故肿瘤患者临床多见从阴化寒、从阳化热之阴阳错杂、寒热混淆的复杂病证.“耗散”是癌的病机转化关键 笔者认为癌症病机转化中最重要的特点可概括为“耗散”,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正气耗散与邪毒扩散趋势,在不同肿瘤及肿瘤的不同阶段(病程)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肿瘤病机的本质性特征 一是肿瘤患者自始至终表现正气耗散、正虚失于固摄的过程。 一是癌毒本身具有易于扩散转移的特性。 肿瘤病机的本质性特征 从生理上讲,正气与癌毒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正气具有抗癌、固癌的双重作用,正气具有抗邪的本能,癌毒一旦产生,正气即作出反应,发挥其抗癌能力;正气还具有固摄癌毒,抑制癌毒扩散的作用,这一作用贯穿疾病全程。只有在癌

    12、毒的扩散能力超过了正气的固摄能力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癌毒扩散,肿瘤转移。肿瘤病机的本质性特征 从病理上讲,正虚与癌毒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正虚是导致癌毒产生的病理基础。同时,正虚失于固摄,又使癌毒更易于扩散,形成转移;癌毒耗散正气,又可以加重正虚。肿瘤病机的本质性特征 双方力量对比处于动态变化中,疾病初期,正气的抗癌、固癌能力尚强于癌毒的致病力,癌毒深伏,扩散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临床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正气的耗散,正虚进一步加重,癌毒的致病力超过正气的抗病力,疾病进展,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癌毒发生扩散,形成转移,进入中期;恶性肿瘤晚期,毒势鸱张,邪毒淫溢,流散四方,正气大虚,逐渐出现阳虚

    13、阴竭,阴阳离决而死亡。“癌毒”概念与特性 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根本病因之一,既不同于一般的六淫邪气,亦不同于一般的内生五邪及气滞、血瘀、痰凝诸邪,而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长期刺激,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一类特殊毒邪。“癌毒”概念与特性癌毒为“阴毒”,其性深伏,为病缠绵。癌毒为实邪:从整体上讲,恶性肿瘤性疾病是一类全身性疾病,而癌毒及其所致的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其本为正虚,其标为邪实。易于耗散正气,导致正虚不固:恶性肿瘤自始至终表现为一系列的正气被癌毒所耗散的过程。易于扩散:癌毒一旦产生,即处于恶性肿瘤的初期阶段,此期主要表现为癌毒向原发病灶周围的侵袭扩散;癌毒沿络脉、经脉流散,在适宜的

    14、环境下又会发生肿瘤,形成转移病灶,即进入中、晚期。癌毒淫溢流窜,正气耗散,此消彼长,癌毒的扩散转移趋势愈盛,病情更趋深重。气滞血瘀痰凝是气滞血瘀痰凝是“癌癌”病机的外在表现病机的外在表现 多年的中医肿瘤研究,一直围绕着气滞、血瘀、痰凝,许多学者认为肿瘤发生的基本病机就在于气滞、血瘀、痰凝,并由此开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肿瘤“气郁为主论”、“血瘀为主论”、“痰邪为主论”等病机学说。创立了“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肿瘤治疗大法。但是气滞、血瘀、痰凝到底与肿瘤发病有何关系?我们研究似乎存在着许多困惑与疑问。气滞血瘀痰凝是气滞血瘀痰凝是“癌癌”病机的外在表现病机的外在表现 笔者认为“癌”

    15、即不是一种细胞,也不是痰或瘀。“癌”应该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呈现出气滞、血瘀、痰凝的病理环境,加之癌毒内生耗伤正气,正气不能内守,导致正从邪化,使正常的气血转化为“恶气”、“恶血”,从而出现“癌瘤”。在这一过程中,气滞、血瘀、痰凝为机体肿瘤发病创造了必要的土壤环境,同时,癌瘤的发生又加重了气滞、血瘀、痰凝的程度,使机体在外在表象上呈现出气滞、血瘀、痰凝的状态。正气亏虚阴阳气不相顺接 癌毒内生化生代谢正气能固癌毒癌 正毒 气耗 不伤 能正 固气 癌气滞血瘀痰凝气滞血瘀痰凝邪邪从从正正化化正正从从邪邪化化癌瘤癌瘤恶气恶气恶血恶血中医肿瘤发病几种学说毒邪为主说 “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邪

    16、之凶险者谓之毒”。 以毒命名的疾病,有一共同特点,即:病势发展快而较重,严重地危害着人的生命与健康。恶性肿瘤害人之速,发展之凶险,必因毒邪所致。 采用“以毒攻毒,使邪毒有出路”的治则,临床用药表现为攻邪之药或用量较大或毒性较强等等。 孙秉严氏以“毒邪瘀滞”立论。主张治癌必须攻毒,立法以祛毒、破瘀、攻下相结合,其中祛毒使用汞、砷制剂,斑蟊、蟾酥、巴豆等毒剧药,提出“攻有毒就不中毒”。痰邪为主学说痰邪为主学说丹溪心法“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类证治裁“痰核专由痰结深固而成。”疡科心得集“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朱曾柏认为:尽管致癌原因很多,一旦肿块形成.多由

    17、“顽痰死血,结聚化毒使然”,治疗以化痰为主,酌佐破死血,解蕴毒,软坚散结。钱彦方认为:从痰论治为癌症临证的重要原则,治肿瘤从痰着手,化痰、消痰、豁痰、涤痰、温痰、祛痰治其本。柴可群等创立治疗肿瘤的理痰五法:化痰软坚、化痰解毒、化痰清热、化痰逐瘀、化痰熄风。瘀血为主说 认为局部病证的主要病机就是气血凝滞,瘀血凝滞也是肿瘤形成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 亦曰:“肚腹结块者,必有形之血。气郁学说 外科正宗说:“忧郁伤肝,思虑伤脾, 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 医宗金鉴也指出:“乳岩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 临床实践可见, 多数肿瘤患者具有情志抑郁或强烈情志刺激史。 阳虚学说灵枢五

    18、变篇:“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寒多则气涩,气涩则生积聚也。”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沏清冷,症瘕颓疝,坚痞腹满,急痛下痢清白皆属于寒”临证指南医案积聚:“著而不移,是为阴邪聚络,大旨以辛温入血络治之。盖阴主静,不移主静之根,所以为阴也。可容不移之阴邪者,自必无阳必藉体阴用阳之品,方能入阴出阳,以施其辛散温通之力也”。 孙秉严氏通过观察1000例肿瘤病人后总结分析指出:“寒型体质多患痰食积滞或症瘕积聚”,“质属寒的人得肿瘤者居多”。正虚学说 医学汇编乳岩附论指出:“正气虚则为岩” 张景岳有“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约少年少见此病,而为年

    19、衰耗伤者有之”。 赵献可认为噎膈“惟男子年高有之,少无噎膈。” 医宗必读也指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临床统计: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也随之增高,说明正气虚弱是肿瘤性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即使早期患者无明显虚象,若检查其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一般是低下的,中医使用的补剂,特别是补脾、补肾都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诊断中几个关键中医体征 肝瘿线 青紫舌 舌下脉络 耳穴异常肝瘿线肝瘿线是指舌两侧边缘呈紫色或青色,并呈条纹状,或舌两侧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斑状黑点,境界分明,易于辨认。肝瘿线主要见于原发性肝癌,由童氏于1962年首先报道,原发性肝癌阳性率为77.93%(59例/76例)

    20、肝瘿线可出现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阶段,亦可散见于各个不同的病期中,但以中、晚期肝癌更多见。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其临床诊断常常缺乏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易导致误诊、漏诊。而研究证实,此类病人肝瘿线的发生率却高达40%。由此提示,肝瘿线对AFP阴性肝癌病人诊断的确立,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肝瘿线还可见于转移性肝癌病人。如胃癌病人发生肝脏转移后,亦可出现类似原发性肝癌的肝瘿线现象。肝瘿线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有关。青紫舌青紫舌是指舌质发青而晦暗,或呈紫色,常常伴舌体胖大,并有瘀斑、瘀点,舌苔呈白腻色。青紫舌常见于肺癌、食管癌、胃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各种肿瘤的肺转移严重影响肺

    21、功能者,亦可出现青紫舌。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肿瘤病人的舌象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淡红、红绛、暗红、青紫是肿瘤病人常见的四种舌象,其中,尤以青紫舌为多见。肿瘤病人的青紫舌常常与病情进展程度相关。病期越晚,出现青紫舌的机率越高,而早期病人,青紫舌通常少见。据报道,在所有的上消化道疾病中,癌症组与炎症组、溃疡组相比,青紫舌的出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这提示对于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积极意义。青紫舌最常见于食管癌与肺癌病人。刘嘉湘氏观察596例癌症患者舌象发现:青紫舌中癌症患者为正常人的2.8倍。其中食道癌最高,占80%。青紫舌 需要加以注意的是,某些治疗可以引起肿瘤病人青紫舌的出现,或加重青紫舌的严重程度。

    22、最常见的是肿瘤化疗,可使大部分病人出现上述现象,放射治疗也是引起青紫舌的一个重要原因。 青紫舌属于中医的血瘀证范畴,同时还提示病人有阳虚以及正气大亏的病机存在。 临证时,可据此分析疾病的治疗、预后,提供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帮助。多数情况下,如青紫舌转向淡红舌,常预示病情好转,疾病有所控制;如青紫舌进一步持续或进一步转向暗紫,则预示病情恶化,疾病变为不治。 舌下脉络 舌下脉络位于舌腹面,是舌下静脉的分支。 正常人舌下静脉条理清晰,呈线状或条状,欠充盈、不饱满、少分支或无分支。 当舌下静脉出现颜色加深、充盈怒张,或瘀曲隆起,或变长变宽,或呈囊柱状、粗枝状时,则为病理现象。 舌脉(舌下脉络)异常与肿瘤关

    23、系密切。舌下脉络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舌下脉络的异常变化,不仅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的粗筛指标,而且也是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征象。 观察发现,舌下脉络的异常病理改变,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可有不同的发生率。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最为多见,乳腺癌、颅内肿瘤、五官颌面部肿瘤等次之,妇科肿瘤再次之,而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则相对少见。舌下脉络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以原发性肝癌、胃癌、食管癌为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随病情的加剧、病期的进展,舌下脉络异常出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由于常常伴有贫血出现,因此发生舌下脉络异常的现象较少。舌脉异常,

    24、中医认为也是血瘀证的表现之一。舌下脉络舌脉异常的程度,也反映了机体内的血瘀程度。舌脉分支增多、舌脉暴起增粗、舌脉色泽变深变暗或变紫,提示瘀血不断加重。舌脉异常在肿瘤病人,常常与青紫舌并见,但也可以在某些病人身上只有舌脉异常或仅有青紫舌。有研究提示,在血瘀证肿瘤病人中,舌脉异常的出现常可早于青紫舌而发生,并可随着青紫舌的出现而加重。从而提示舌脉异常的本质亦是血瘀症的存在。目前,临床上已将舌下脉络作为血瘀证的新指标而应用于血瘀症的诊断,同时也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而应用。胃癌术后化疗肺癌术后化疗后耳穴异常 耳穴异常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来很多学者关注的另一个现象。 正常生理情况下,耳壳、耳轮、耳甲腔

    25、、耳甲艇光滑、整齐、色泽均匀、无异常隆起,当耳郭及其耳穴出现异常表现,改变或失去了正常的组织结构特点时,就要考虑到肿瘤发生的可能性。耳穴异常肿瘤最常见的耳部变化,表现为耳郭或耳穴部位的局部隆起、结块,以及其皮肤色泽的改变,如花斑、色素沉着。多种恶性肿瘤的病程中均可出现上述征象,但其中尤以耳郭或耳穴的局部隆起为最多见。1972年,有人首先提出,恶性肿瘤在相应部位耳穴可发生软骨隆起,其边缘不清、不能活动、颜色呈片状白色或暗灰色、压痛明显。继则观察到原发性肝癌病人在耳穴肝区局部可有梅花样排列之环形下陷,伴压痛;贲门癌在耳轮脚消失处呈现玉米粒状高低不平的变化,肉眼容易观察到其他部位的肿瘤也可在相应的耳

    26、穴区出现类似的征象。耳穴异常 临床研究还证实,恶性肿瘤除上述肉眼可见的耳部变化外,尚可在相应的耳穴部或区域,出现痛敏、热敏、局部皮温升高、电特性发生异常变异等现象,并且可通过耳穴电探测法进行检查、定位。 临床对50000余人次的人群普查,发现该法灵敏度较高,有一定的特异性,对大多数肿瘤的普查初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对上消化道肿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肿瘤中医治疗的几个概念当今,癌症治疗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今,癌症治疗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疾病为核心,最大限度的杀伤肿瘤的治疗模式已正在向以病人为核心,谋求最好生活质量的人性化治疗方向转变 被动的以最大限度的消除肿瘤组织

    27、医生与医生与病人互病人互动,让动,让患者参患者参与和决与和决定肿瘤定肿瘤治疗治疗 医生依据患者选择治疗方式,制定最优化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让患者从治疗中极大受益。治疗理念治疗理念不能治疗不能治疗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某些治疗存在的不足弥补某些治疗存在的不足特殊情况下作为替代疗法特殊情况下作为替代疗法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中医药中医药治疗定位治疗定位效应机制效应机制优势所在优势所在预期目标预期目标治则治法治则治法扶正培本扶正培本整体调理,鼓舞正气整体调理,鼓舞正气祛邪解毒祛邪解毒祛邪治标,邪去正复祛邪治标,邪去正复扶正祛邪扶正祛邪养正祛邪,标

    28、本兼治养正祛邪,标本兼治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滋阴清热滋阴清热温阳散结温阳散结补虚解毒补虚解毒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软坚散结化痰祛湿化痰祛湿几大中医肿瘤治法反思 扶正培本-提高免疫功能 活血化瘀-改善高凝状态? 抑制或促进转移? 化痰散结-抗多药耐药? 以毒攻毒-促细胞凋亡? 清热解毒-抑制癌细胞?按西医思路确定中医肿瘤治法?按中医思路确定中医肿瘤治法?辨证与辨病的统一值得重视的肿瘤中医治疗六法 固摄法 调心法 柔肝法 温阳法 通利二便 以毒攻毒固摄法 固摄正气,防止正气的耗散,纠正正虚失固的状态; 固摄癌毒,防止或减少癌毒的扩散与转移。正气本身具有对癌毒的固摄收束作用,在“正虚”

    29、状态下,癌毒的扩散与转移趋势超过了正气的防护约束力,疾病便会进展。在固摄法对正气及癌毒的双重作用下,正气的耗散趋势得到抑制,正气水平得以提升,抗癌、固摄癌毒的能力增强,癌毒的扩散转移趋势同时受到抑制。固摄法的常用药物 酸味药:如白芍、乌梅、五味子、酸枣仁、菝契等。 涩味药:如龙骨、乌贼骨,椿根皮、赤石脂、芡实等。 咸味药:如牡蛎、文蛤等。 处方中某些药物或烧炭存性,或用醋制,如杜仲炭、小茴香炭、芍药炭,醋制大黄等。 冬虫夏草补益固摄肺、肾之气,黄芪益气以固摄中气、卫气,桑螵蛸补肾固精,白果、蛤蚧敛固肺肾之气,山萸肉补肝肾,敛精气,莲子肉养心益肾补脾以敛精气。调心法 内经:“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30、;“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肿瘤与情志关系密切。 常用药物:珍珠粉、琥珀粉、枣仁、夜交藤、牡蛎、远志等。柔肝法 血证论:“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 。 肝,体阴用阳。 我们认为肿瘤病在厥阴。从脏腑经络系统看,厥阴包括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从伤寒论厥阴篇并结合肿瘤临床分析,厥阴主要以足厥阴肝经为主。温阳法 中医认为:肿瘤属阴瘤,临床证实:体质

    31、偏寒的人患肿瘤居多,肿瘤病人中寒症居多的原因 肿瘤发展到晚期往往兼有阳虚症候,如畏寒肢冷,气短而喘,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浮肿,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脉沉迟等,或为水气病,或为恶性积液。 阳虚寒证责之于心、脾、肾,温阳亦当辨温通心阳、温补心肾,肿瘤病人温阳不仅仅是治疗阳虚,还可增强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津液代谢。 常用温阳药物 附子、肉桂、桂枝、干姜、硫黄、川椒、吴茱萸、高良姜、鹿角胶、鹿茸等。通利二便 通利二便是驱除毒邪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利二便驱除有形邪气以除癌毒。 攻肠胃之邪以调畅气机。 防止有毒中药蓄积中毒:蟾蜍、蜈蚣、斑蝥、巴豆、白砒、轻粉、红粉等有毒。 常用药物有大黄、元明

    32、粉、二丑、槟榔、番茄叶、巴豆、土茯苓、金钱草等。 以毒攻毒 癌毒就是目前中医肿瘤界普遍认为肿瘤发病因素中的“毒邪为患”之毒。 癌毒的产生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调养不慎的原因,各种原因使五脏蓄毒不流癌毒就产生了。只有体内有癌毒,复加上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的诱发,才有可能患癌。 治疗癌毒,除有华佗的“刳破腹背,抽割积聚”的手术疗法外,主要有“以毒攻毒”的治法。 药物:常用药物有斑蝥、蟾蜍、砒石、狼毒、钩吻、喜树、壁虎、白花蛇、轻粉等。 肿瘤中医临床思路基本指导原则基本指导原则 群体辨证与个体辨证结合的原则群体辨证与个体辨证结合的原则 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 “杂合以治杂合以

    33、治”的原则的原则 群体辨证与个体辨证结合的原则群体辨证与个体辨证结合的原则 肿瘤作为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临床中往往体现出共同的基本病机特点,即正气不足。而相同部位和性质的肿瘤临床中亦能发现其共同的中心症候群和总的病机特点。 临床辨治中应首先分析、掌握相同肿瘤性疾病的共同特点,了解其共性特征,总结其治疗规律和用药特色。 由于不同个体、不同病期、不同生物学特性的肿瘤,临床表现、病机和用药亦有所差异,因此,在充分分析共性的基础上,掌握个性特征,使群体辨证与个体辨证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统一,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肿瘤作为临床症状复杂,病

    34、情多变的一类疾病,临床中更应掌握好辨证,才能及时、准确把握疾病发展的动态。 肿瘤作为一类特殊的疾病,由于部位不同,肿瘤生物学特性各异,又有其各自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因此,临床中只有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治疗肿瘤。 “杂合以治杂合以治”的原则的原则 肿瘤性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化,发病因素的复杂化,这就决定了肿瘤性疾病治疗的综合化,所以,临床中应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肿瘤,把握治疗时机,有计划选择治疗手段,发挥肿瘤“综合治疗”效益。肿瘤临床用药特色肿瘤临床用药特色 强调辨证用药和辨病用药结合强调辨证用药和辨病用药结合 宜平补,忌大补;宜温平,忌苦寒宜平补,忌大补;宜温平,忌苦寒 强调扶正药

    35、的应用强调扶正药的应用 用药量宜大用药量宜大强调辨证用药和辨病用药结合强调辨证用药和辨病用药结合 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肺癌可配伍鱼腥草、白花舌蛇草;肝癌配半枝莲、干蟾皮;脑瘤选用藤梨根、蜈蚣等。宜平补,忌大补;宜温平,忌苦寒宜平补,忌大补;宜温平,忌苦寒 肿瘤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病变。一般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或放化疗后的患者,全身状况较虚弱,古人云:“虚不受补”,因此,临床中不宜大补,往往采用平补的办法,收到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中医认为肿瘤性疾病属阴瘤范围,加之肿瘤患者体质较弱,苦寒之药宜败伤脾胃,不利于肿瘤消散,所以,临床中不宜用大苦大寒的药物,往往采用温平之药使脾胃得健,阴瘤得散。强

    36、调扶正药的应用强调扶正药的应用 正气不足贯穿了肿瘤发病的始终,因此,肿瘤治疗十分强调扶正药的应用,常用的药物如:黄芪、猪苓、茯苓、女贞子、补骨脂、鳖甲、冬虫夏草、灵芝等。 用药量宜大用药量宜大 肿瘤病情复杂,病势沉疴,临床非重剂不可为,所以,临床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剂量,如仙鹤草30-60克、薏苡仁30克、生芪30克等。但在使用毒性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典剂量标准,做到“中病即止”,避免中毒发生。中医肿瘤临床组方配伍法则中医肿瘤临床组方配伍法则 紧扣主体特征,确定治疗大法。紧扣主体特征,确定治疗大法。 辨析动态特征,随证灵活加减。辨析动态特征,随证灵活加减。 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注重辨证与

    37、辨病结合。 强调扶正药应用。强调扶正药应用。 合理使用有毒药物合理使用有毒药物中医肿瘤临床组方的现状中医肿瘤临床组方的现状 抗癌处方(1):辨证用药、抗癌用药、对症用药组成。 抗癌处方(2):基本方、抗癌用药、对症用药组成。抗癌处方(1)辨证用药、抗癌用药、对症用药 按辨证论治原则用药:按中医理论辨别患者属虚证、实证或虚实夹杂。根据不同的情况相应用药。 按照癌症的种类不同,抗癌用药:抗癌处方的第二部分,为抗癌用药。按照中医传统习惯、民间流传以及各自的经验,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常同时结合一些可能具有某种抗癌作用的中草药。 对症用药:癌症患者常用多种症状,如咳嗽、恶心、呕吐、黄疸、腹水、疼痛以及各

    38、个部位的出血等。(于尔辛) 余桂清乳腺癌处方由三个部分组成辨证论治:占据处方绝大部分。临床分为4型:肝郁气滞型:以逍遥散加减。脾虚痰湿型:以六君子汤加减。瘀毒蕴结型:以桃红四物汤加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气血双亏型:八珍汤加肉桂、黄芪。对症治疗:用12味中药减轻主要症状。如疼痛常以郁金(胸痛)、延胡索(腹痛)、威灵仙(骨转移);臂痛常以抽葫芦、丝瓜络、水红花子、漏芦;黄疸常以茵陈、金钱草。辨病抗癌:选择具有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的中药,如山慈菇、蒲公英、白英、蛇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夏枯草、重楼(草河车)、郁金、蜀羊泉,临床上常选用12味,做到病有主药。抗癌处方(2)基本方、抗癌用药、对症用药郁文

    39、骏则创立了抑癌扶正汤和扶正抑癌汤两个基本方。抑癌扶正汤七分抑癌,三分扶正,由泽漆、蚤休、蜀羊泉、苦荞头、北豆根、生晒参、灵芝、丹参、无花果、苡仁组成,主治癌症早中期。扶正抑癌汤七分扶正,三分祛邪,由生晒参、黄芪、白术、灵芝、苦荞头、无花果、丹参、三七、山慈菇组成,主治癌症中晚期或手术后、放化疗期间。其组方原则有六:选择皆有抑癌灭癌活性的药物为前提;尽可能针对抗癌谱选用;注意中药“一药多效”特性与优势,组方精减;注意量效关系;注意少数药物的慢性毒性;适当参考传统中药归经学说。 中医肿瘤临床组方基本要素中医肿瘤临床组方基本要素 基础方 辨证 辨病 经验用药中医肿瘤组方药物的君臣佐使中医肿瘤组方药物

    40、的君臣佐使 扶正培本药-君 祛邪抗癌药-臣 辨证抗癌 辨病抗癌 调理脾胃-佐 调和药或引经药-使 中医肿瘤临床值得推荐的经方乌梅丸仙方活命饮小柴胡汤常见肿瘤病的临床辨治思路和用药规律常见肿瘤病的临床辨治思路和用药规律 肺癌:基本病机:气阴两虚、毒瘀互结。治法: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食管癌、胃癌:基本病机:脾肾两亏,痰瘀胶结,气逆不降。治法:补益脾肾,化痰散瘀,降逆。方药:参赭培气汤加减。 肝癌:基本病机:肝郁脾虚,毒瘀互结。治法:疏肝健脾,化瘀解毒,消导散结。方药:鳖甲煎丸或青蒿鳖甲汤加减。 大肠癌:基本病机:脾肾双虚,湿毒内结。治法:健脾补肾,化湿解毒。方药:六合汤加减

    41、。常见肿瘤病的临床辨治思路和用药规律常见肿瘤病的临床辨治思路和用药规律乳腺癌:基本病机:肝郁气滞,毒瘀互结。治法:疏肝理气,化瘀解毒。方药:加味逍遥散加减。恶性淋巴瘤:基本病机:脾肾亏虚,痰瘀阻络。治法:健脾补肾,化痰散瘀,通络解毒。方药:消瘰丸加减。卵巢癌:基本病机:脾肾亏虚,瘀毒内结。治法:健脾补肾,活血化瘀,解毒。方药:大黄蔗虫丸加减。脑瘤:基本病机:脾肾亏虚,痰瘀阻窍。治法:健脾补肾,化痰开窍,活血解毒。方药:白金丸加减。伤寒论厥阴病主方乌梅丸乌梅丸一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药,以杂治杂。方以乌梅三百枚为君,更以苦酒浸渍一宿,重加其酸,以酸收敛肝熄风。因酸属木味,其先人肝;酸属阴味,

    42、其性收敛,正与风属阳邪而疏散动摇相对。臣以附子、干姜、椒目、桂枝、细辛之辛热以助其阳,温以祛寒;黄连、黄柏之苦寒以坚其阴,清以泻热,佐以人参、当归之甘味温益脾胃,调和气血,培土升木。使以蜂蜜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全方酸收熄风,辛热助阳,酸苦坚阴,寒热温凉,温清补益,攻补兼施,诸药配伍,并行不悖,燮理厥阴阴阳寒热虚实,使之归复于平和。盖治风之法,外风宜祛,内风宜熄,寒风温散,热风清泄,实风制掣,虚风填固。厥阴阴阳寒热虚实错杂,攻则太过,补则有余;温散则助热上逆,清泄则助寒下陷。唯有酸收敛肝,护体制用;辛热苦寒,温清并行;收中有散,虚实兼顾,既无攻补之过,又无寒热升降之偏。 值得重视的中医肿瘤外治法

    43、肿瘤中医外治 理论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化。” 中药外治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有效,且可避免口服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某些毒副作用,特别是晚期肿瘤疼痛患者正气已虚,不耐攻伐,脾胃吸收功能减弱,单靠内服药效果不佳,中药外治更具优势。中医外治法的种类作用于人体器官组织的外治法:点眼法、喷嚏法、塞鼻法、塞耳法、气雾剂吸入法等等。作用于腧穴的外治法:脐疗法、握药法、发泡疗法、药物灸法等等。作用于体表特定面的外治法:外敷法(围药、敷药)、薄贴法、坐药法、熏洗法等等

    44、。其他外治法:中药离子透入法、磁疗、超声药物透入法。肿瘤中药外治吸收机理 中药外治,由于作用部位不同,其吸收途径与机理亦有所别,临床常见的有三种途径,即经络传导,皮肤透入和粘膜吸收。肿瘤外治法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 控制肿瘤、减轻症状 缓解癌性疼痛 控制癌性胸腹水 防治手术并发症 治疗化疗和放疗的损伤缓解癌性疼痛韦艾凌以湿敷号(半枝莲30g、青皮30g、龙葵15g、斑蟊6g、三棱、莪术、冰片各12g等13味中草药组成),用60度的白酒1500ml密封浸泡9天后即可备用)。治疗癌痛35例,以腹痛、胁痛、胀痛疗效较为佳,其总有效率为30/35。刘茂祥等以癌痛宁(洋金花、蟾蜍、生南星、生附子、生川乌、麝

    45、香、冰片、乳香、没药、三七,共研细没,以茶水调敷,厚度在0.5cm左右)。治疗癌痛20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白细胞下降,选用干姜10g,肉桂10g,血竭5g,附片10g,当归5g,冰片2g,上药粉碎成细末,过筛后混匀,每次取3g药末置脐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封固定,24小时一换,连用12天。王世彪等用升白膏(附子、黄芪、穿山甲、当归、鸡血藤等)灸敷肚脐及配穴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总有效率为9189%。路氏等对化疗的肿瘤患者,连续2次检测白细胞低于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109/L者,在其大椎、膈俞、脾俞、肾俞及足三里等穴位贴敷扶正升

    46、白膏(人参、当归、丁香、肉挂、冰片等),24小时后取下药膏,间隔46小时后再次贴敷,5次为一个疗程,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作用 手足麻木是由于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作用引起的,可采用下方预防和治疗: 桑桂枝各15克, 鸡血藤30克,威灵仙15,生首乌15克,白蒺藜15克 , 木瓜15克, 红 花10克,生黄芪30克。水煎外用,泡洗手足,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中西肿瘤内病外治的比较中医内病外治中医内病外治使用药物:中药论治方法:辨证与辨病部位选择:穴位 、病位作用机理:穴位经络效应(激经效应)与透皮吸收的药理作用制剂:以膏药为代表西医内病外治西医内病外治使用药物:西药论治方法:对证治疗部位

    47、选择:根据皮肤的通透性而定。作用机理:透皮吸收的药理作用制剂:以TTS为代表代表药:多瑞吉肿瘤不同治疗阶段中医方法的选择 一般而言,肿瘤发病或康复初期,一般而言,肿瘤发病或康复初期,主要以内治为主,配合饮食和心理主要以内治为主,配合饮食和心理治疗。药物剂型选择口服汤药和静治疗。药物剂型选择口服汤药和静脉给药。脉给药。 康复中期和后期药物剂型选择口服康复中期和后期药物剂型选择口服中成药为主,注意食疗。中成药为主,注意食疗。 放、化疗期,以静脉给药为主,可放、化疗期,以静脉给药为主,可配合针灸、饮食和心理治疗。配合针灸、饮食和心理治疗。 肿瘤晚期,体质状况较差者,以外肿瘤晚期,体质状况较差者,以外

    48、治配合静脉给药为主。治配合静脉给药为主。关于肿瘤转移的认识肿瘤侵袭和转移肿瘤侵袭和转移 肿瘤侵袭和转移是指恶性细胞从原发部位脱落,侵犯到临近正常组织,并进而转移到远处部位,并在它处形成继发瘤的过程。 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之一,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治疗效果及预后。中医对肿瘤转移的认识 内经内经中关于中关于“传舍传舍”理论的描述理论的描述 “传”,指癌毒自原发部位发生播散。 “舍”,即扩散的癌毒停留于相应的部位,形成转移瘤。 转移瘤也可继续发生“传舍”,即所谓“邪气淫溢,不可胜论” 肿瘤转移相关因素肿瘤转移相关因素 癌毒 正虚 气滞、血瘀、痰凝肿瘤转移途径肿瘤转移途径 经络之间传变 经

    49、络脏腑之间传变 脏腑之间传变 肿瘤治疗的层次性与适度性 根据疾病及危险程度决定诊疗方法。 根据不同阶段,强调整体与局部关系。 了解是否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的因素。 尊重病人意愿。 加强健康教育使病人坚持治疗。中医肿瘤临床评价标准 在满意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和较长的生生存时间存时间的基础上取得最高的肿肿瘤缓解率瘤缓解率。中医肿瘤科研方向探讨科研的目的 疗效提高? 指导价值? 高、新、奇的指标?科研的思路 按西医的模式研究中医? 根据中医特色,采用现代手段研究中医?中医科研的困境 方法? 证据?中医科研的难点 中医临床科研人员辨证论治水平? 研究方法与中医临床思维不符 中药单体成分是植物药,还是中医药

    50、? Rg3是中药吗?如果是,紫杉醇、羟基喜树碱是中药,还是化疗药?中医肿瘤科研的方向 结合中医体质与运气理论研究中医肿瘤 从归经理论看中医肿瘤发展方向 临床科研重视同体质病人群的研究 实验研究重点开展中药抗癌复方的研究肿瘤靶向研究肿瘤靶向研究引经药与肿瘤靶向研究引经药与肿瘤靶向研究引经药,亦称“引经报使药”,俗称“药引子” ,是说用某一药物在治疗上对某脏腑、经络的病证起着显要作用,同时可引导其它药物对某脏腑、经络的病证起主导治疗作用。引经是归经与配伍理论结合的发展,通过配伍引经药,有些药物可改变其它药物的作用方向或部位,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方向或部位,甚至可直接影响和引导正气以及病邪。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肿瘤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1550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