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药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15216
  • 上传时间:2022-04-15
  • 格式:PPT
  • 页数:77
  • 大小:2.8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药基础知识-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药 基础知识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知识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知识一、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一、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一)精一)精n分类分类:根据来源不同划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n精的生成:精的生成:人体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归藏肾中,先天于禀受父母之精华,后天由饮 食水谷所化生。n精的功能:精的功能:1.生殖作用 2.促进生长发育 3.生髓作用 4.滋养作用(二)气(二)气 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n气的生成:气的生成: 气n 气的功能: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 3.防御作用 4.固摄作用 5.气化作用 来源于先天父母之精气肾来源于后天水谷之精气自然之精气

    2、脾胃肺n气的运行:气的运行:升降出入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n气的分类:气的分类: 1.元气:元气:又叫原气,是人体的原始之气,根本之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其生成来源于先天父母之精气,充养于后天水谷之精。藏于肾中,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及对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起着激发推动作用。 2.宗气:宗气:又名大气。胸中为宗气积聚之处,故胸中成为“气海”、“膻中”。宗气生成靠肺吸入自然之清气和脾吸收水谷之精气。具有司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的功能。 .营气:营气:运行于脉中,因其富有营养作用,故又称“荣气”。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全身的作用。 .卫气:卫气:运行

    3、于脉外,有“卫阳”之称。来源于水谷精微。其生理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三)血(三)血 血是脉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有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化生。由于血液仅存于脉中,所以称“脉为血之府”。n血的生成:血的生成: n 血的功能:血的功能:1. 营养滋润全身 2.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先天之精藏于肾精髓水谷精微源于脾营气和津液自然之清气来于肺化血化血n血的运行:血的运行:血液正常循环心主血脉血液循行的枢纽和动力肺朝百脉吐故纳新、气为血之帅脾主统血控制血液在脉中运

    4、行肝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四)津液(四)津液 津液是人体中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唾液、肠液、关节腔液等。n津与液的区别津与液的区别: 津津 液液 性状: 较清晰,流动性大 较稠厚流动性小 分布: 布散于皮肤、肌肉 灌注于骨节,脏腑 孔窍之中。 脑髓之中。 作用: 滋润 濡养二、病因二、病因 病因:病因:即引起人体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六淫、七情内伤、疬气、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痰饮、痰血等。 u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通称。u七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喜怒忧思悲恐惊三、病机三、病机 病机,

    5、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水液代谢失常,属于基本病机。(一)邪正盛衰病机(一)邪正盛衰病机 邪正盛衰,是指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之间的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正盛衰邪正盛衰虚实证候虚实证候实证 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虚证 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虚实错杂证患者同时具有正虚和邪盛两方面特点虚实真假证真实假虚病变本质为实但有虚的假象真虚假实病变本质为虚但有实的假象虚实转化由实转虚邪气久留而损伤正气由虚转实 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疾病转归疾病转归正胜邪退疾病恶化至死亡邪胜正衰疾病好转至痊愈邪去正虚邪

    6、气驱除,正气耗伤,处于恢复期正虚邪虚疾病缠绵难愈或有后遗症。邪正相持疾病处于慢性迁延状态。(二)阴阳失调病机(二)阴阳失调病机 阴阳失调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阴偏衰产热不足实寒证实寒证日久阴盛伤阳兼有阳虚阳偏盛产热过剩实热证实热证日久阳盛伤阴兼有阴虚阴阳偏衰阴偏盛 阴液耗损,滋润不足,以及阴不制 阳,阳相对亢盛的病理状态虚热证虚热证阳偏衰阳气虚损,产热不足,以及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病理状态虚寒证虚寒证四、八纲辨证四、八纲辨证 八纲:即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疾病的表现尽管及其复杂 ,但基本上都归纳于八纲之中,疾病的类别不外阴证、阳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不在表就在里;疾病性质不是寒证

    7、,便是热证;邪正的盛衰,邪气盛叫实证,正气衰叫虚证。第二部分中药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中药基础知识 中药:中药:是祖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本草:本草:我国天然药材资源丰富,由于其来源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为“本草”。把记载中药的典籍称为本草学。本草学。 一、中药、本草及中药学一、中药、本草及中药学中药学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能、功能、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二、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的起源一

    8、、中药的起源 1.起源于原始社会药食同源。药食同源。 2.“毒药毒药”应该清楚的是这个时期的“毒药”是中药的总称,并非专指有毒性反应的药物。 二、中药学的发展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九个阶段: 夏商周时代、秦汉时代、两晋南北朝时代、夏商周时代、秦汉时代、两晋南北朝时代、隋唐五代时代、宋金元时代、明代、清代、民国时隋唐五代时代、宋金元时代、明代、清代、民国时代、建国以后代、建国以后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本经本经新修本草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道地药材概念三、道地药材概念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指具有明显地域性,因其生长环境适宜,品种优良,栽培或养

    9、殖及加工合理,历史悠久,生产规模较大,而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同种药材。各地区道地药材 四川:四川:川连、川芎、川乌、附子、川续断、川牛膝、 川贝母、杜仲等。 浙江:浙江:杭白芷、杭菊花、象贝母、杭白芍、于白术、 延胡索、山茱萸。 河南:河南:怀地黄 、怀牛膝、怀山药、禹白附、天南星 广东:广东:砂仁、广陈皮、广藿香、高良姜、草豆蔻等。 东北:东北: 人参、细辛、五味子等。 安徽:安徽:菊花,芍药、木瓜等 。四、中药的划分四、中药的划分一、全草类药材一、全草类药材益母草益母草二、叶类药材二、叶类药材枇杷叶枇杷叶三、花类药材三、花类药材金银花金银花丁香花丁香花四、果实种子类药材四、果实种子类药材山楂

    10、山楂决明子决明子五、根及根茎类药材五、根及根茎类药材生地黄生地黄天麻天麻熟地黄熟地黄六、树皮及根皮类药材六、树皮及根皮类药材七、藤茎、木质类药材七、藤茎、木质类药材黄柏黄柏首乌藤首乌藤九、矿物类药材九、矿物类药材八、动物类药材八、动物类药材羚羊角羚羊角鹿茸鹿茸珍珠珍珠牡蛎牡蛎五、中药的配伍五、中药的配伍所谓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就是根据病情的需要 和药物的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应用。“七情”配伍; “君、臣、佐、使”配伍;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配伍。六、用药禁忌六、用药禁忌用药禁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l配伍禁忌l妊娠用药禁忌l服药时饮食禁忌。1.配伍禁忌配伍禁忌 中药七情中相恶、相反

    11、的配伍关系属配伍禁忌。 牢记“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 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 参、玄参、丹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畏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 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 五灵脂,官桂畏石脂。 十八反歌: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反藜芦。2.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 指具损害胎儿,甚至引起堕胎的作用,不能或不易在妊娠期使用的一些药物。根据其对胎儿和母体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两类:禁用药和慎用药。 禁用药:包括剧毒药,如水银、砒霜、雄黄等;或药性峻猛之品,如催吐药

    12、藜芦、瓜蒌;峻下逐水药如甘遂、大戟等;破血逐瘀药麝香等。 慎用药:包括祛瘀通经药如牛膝、红花等;行气导滞药如枳实、大黄等;以及辛热之品如肉桂、附子等。 3.服药时饮食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 : 又称食忌,俗称忌口。u 忌食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u忌食对某些病症不利的药物。u忌食与所服药物之间有类似配伍禁忌的食物。七、中药的煎煮方法七、中药的煎煮方法 1)煎煮器具:煎煮器具很多,但历来认为以陶瓷器皿中 的砂锅为好。切忌用铜、铁 、铝等制成器具。 2)煎煮用水及用水量:现在一般认为新鲜清洁的自来水、河水、湖水、井水、泉水及池塘水都可以作为煎煮用水。 一般用水量液面应以浸过饮片约23cm为宜

    13、。 3)煎煮火候及时间:火候的控制,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一般煎药应先武火后文火。 4)煎煮次数:一般一剂药应煎煮23次。 5)煎药中的特殊处理:煎药时,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能、临床用途及药材特性不同,煎煮方法和煎煮时间也不尽相同,需要进行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特殊处理。 先煎:矿物类、角质类、甲壳类药物、有的剧毒药。 后下:对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易挥发或破坏的药物。 包煎:质地过轻易浮于水面的药材;粒度小药材;含 淀粉、黏液质较多药材;对咽喉有刺激性的有 毛药材。 另煎:贵重药材 烊花:将某些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 化成为烊花。固体胶类药物

    14、 冲服:有些汁类药物;入水即化的药物以及一些贵重 药材八、服药方法八、服药方法 一般疾病,早晚各服1次,或早中晚各1次。服药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具体有: 饭前服:饭前胃空虚,药物较快进入小肠以保持较高浓度。可使药物不为食物所阻而充分、及时发挥疗效。滋补药宜饭前服。 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消食健胃药宜饭后服。 空腹服:空腹服药可避免药物与食物混合,能迅速进入肠道发挥作用。驱虫药宜空腹服。 睡前服:安神药于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可及时发挥药效。 定时服:有些病定时发作,只有发病前服才见效,如截疟药于发作前2小时服用。 不定时服:病

    15、情急险,则不当拘时间服以便力挽狂澜。第三部分中药介绍第三部分中药介绍生姜生姜 名医别录名医别录 来源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药性药性】 辛,温。归 肺、脾、胃经。【功效功效】 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适应症适应症】 1.风寒感冒。 2.脾胃寒证。 3.胃寒呕吐。为止呕圣药。 4.肺寒咳嗽。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应用应用】 1.风寒感冒。风寒感冒。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

    16、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证。脾胃寒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可收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宜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若脾胃气虚者,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 3.胃寒呕吐。胃寒呕吐。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 温胃之品,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若痰饮呕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汤; 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止呕药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肺寒咳嗽。辛

    17、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 风寒袭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麻黄、杏仁同用,如三拗汤。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常与陈皮、半夏等药同用,如二陈汤。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捣汁服。【使用注意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附药附药】 1.生姜皮 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凉。功能和脾行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2.生姜汁 为鲜生姜捣碎的汁。功同生姜,但偏于开痰止呕。苍耳子苍耳子 本经本经 来源来源为菊科(Compos

    18、itae)植物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 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药性药性】 辛、苦,温; 有毒。归肺经。【功效功效】 发散风寒 通鼻窍 祛风湿 止痛【适应症适应症】 1.风寒感冒。 2. 鼻渊。为治鼻渊之 良药, 3.风湿痹痛。【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入丸散。【使用注意使用注意】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辛夷辛夷 本经本经来源来源为木兰科(Mangnoliaceae)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或玉兰 Magnoliata Desr. 的干燥花蕾。 【

    19、药性药性】 辛,温。 归肺、胃经。【功效功效】 发散风寒, 通鼻窍。【适应症适应症】 1.风寒感冒。 2. 鼻塞,鼻渊。鼻塞,鼻渊。为治鼻 渊之良药,【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 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使用注意使用注意】 鼻病因于阴虚火旺者忌服。薄荷薄荷 新修本草新修本草 来源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药性药性】 辛,凉。 归肺、肝经。【功效功效】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适应症适应症】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20、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 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使用注意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 使用。 蝉蜕蝉蜕 名医别录名医别录 来源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 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药性药性】 甘,寒。 归肺、肝经。【功效功效】 疏散风热 利咽开音 透疹 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适应症适应症】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咽痛音哑。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21、。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使用注意使用注意】 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故孕妇当慎用。桑叶桑叶 本经本经 来源来源为桑科(Moraceae)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叶。 【药性药性】甘、苦,寒。 归肺、肝经。【功效功效】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以清润为特点)【适应症适应症】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3.肝阳眩晕。 4.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 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 蜜制桑叶。菊花菊花 本经本经 来源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

    22、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药性药性】辛、甘、苦, 微寒。 归肺、肝经。【功效功效】 疏散风热,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适应症适应症】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肝阳眩晕。 3.目赤昏花。 4. 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杭菊花), 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滁菊花)。栀子栀子神农本草经 来源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栀子栀子【药性药性】苦,寒。 心、肺、三焦。【功效功效】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

    23、痛 金银花金银花 新修本草 来源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m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 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金银花【药性药性】甘,寒。 归肺、心、胃经。【功效功效】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适应证适应证】 1痈肿疔疮。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3热毒血痢。蒲公英蒲公英 新修本草 来源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碱地蒲公英T. sinicum Kitag.或同

    24、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夏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鲜用或生用。蒲公英蒲公英【药性药性】苦、甘,寒。 归肝、胃经。【功效功效】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利湿通淋。【应用应用】1.痈肿疔毒(内外均可),乳痈内痈。(又可通经下乳)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牡丹皮牡丹皮本经 来源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牡丹皮牡丹皮【性能性能】甘、苦, 微寒。 归心、肝、肾【功效功效】清热凉血 活血祛瘀青蒿青蒿本经 来源来源为菊科植物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青蒿【性能性能】苦、辛, 寒。归肝胆。【功效功效】清透虚热 凉血除蒸 解暑 截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药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1521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