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孙思邈PPT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各家学说孙思邈PPT培训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各家 学说 孙思邈 PPT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医各中医各家学说家学说孙思邈孙思邈1.1.掌握孙思邈养性和养老的主要原则、脏腑虚实寒热辨证掌握孙思邈养性和养老的主要原则、脏腑虚实寒热辨证的方法和方剂学方面的贡献。的方法和方剂学方面的贡献。2.2.熟悉孙思邈的医德观、具体养生方法、伤寒温病及杂病熟悉孙思邈的医德观、具体养生方法、伤寒温病及杂病论治的方法。论治的方法。3.3.了解孙思邈的生平、著作。了解孙思邈的生平、著作。 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各家学说孙思邈 他是一代名医,他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崇高。他在世时就深受百姓景仰,同时也很受皇家看重。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写诗称赞他:“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2、影响之大。 生平n公元年辛酉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孙思邈出生于京兆府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源)一个书香门第;n年戊辰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四年,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旧唐书孙思邈传 )n年丙子西魏恭帝拓拨廓二年,十五岁 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新唐书孙思邀传)n年庚辰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二年,十八岁 “吾十有八而志学于医。”(千金翼方针灸上 )“青矜之岁,高尚兹典。”(备急千金要方序)n年壬午北周武帝宇文琶保定二年,二十岁 “弱冠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旧唐书孙思邈传)n年己亥北周宣帝宇文赞大成元年,三十八岁 “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
3、白山”(旧唐书孙思邈传)n年庚子北周静帝宇文衍大象二年,三十九岁 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与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新唐书孙思邈传)n年丁亥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八十六岁 “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磋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旧唐书孙思邈传)n年己未唐高宗李治显庆四年,一一八岁 “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旧唐书孙思邈传)n年癸酉唐高宗李治咸亨四年,一三二岁 “思邈尝从幸九成宫(据(资治通鉴)高宗李治四月去九成宫),照邻留在其宅,时庭前有病梨树,照邻为之赋。其序曰: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
4、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孙思邀处士居之。” (旧唐书孙思邈传)n年甲戊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一三三岁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旧唐书孙思邈传)n年壬午唐高宗李治永淳元年一四一岁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异之。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代,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及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子行,天授中为风阁侍郎.”(旧唐书.孙思邈传)终南山 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
5、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与隐士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终南山为世人所瞩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隐士文化”,终南山自古就有隐逸的传统。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他用一个无钩之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余,须眉全白,时称“四皓”,先隐居商山,后隐居终南,终成大业;“汉初三杰”的张良功成身退后“辟谷”于
6、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终;晋时的王嘉、隋唐五代的新罗人金可记、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以及金元时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明清时江本实等都曾隐居终南山。 终南山作为修道圣地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与山林环境独特。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长江黄河分水岭,是我国地理气候的南北分界线,山大沟深,水源充沛,林木茂密,野果满山,而且四季分明,气候干燥,为山居生活提供了理想的客观环境; 第二,终南山住山的传统长期保持,未有间断。从隋末静霭率领徒众入终南锡谷隐居并建七十二茅蓬至今,住山隐居修道之风从未间断,或为避嚣静志,或为躲法难,或闭关取证,或隐迹,林林总总,不一
7、而足。茅蓬岩洞林立,承传未有间断,有利于修道者建立信心,也便于相互切磋学习; 其三,终南山的山民有护持住山者的良好风气。在终南山搭建一处茅蓬,往往会得到当地山民的支持,因为,终南山住山的风气很盛,当地老百姓见惯不怪,林业部门也不会过度干涉。 孙思邈与药王 孙思邈一边行医,一边采药,曾先后到过陕西的太白山、终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广泛搜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所以人们尊称他为“药王”。 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从药物的采集、炮制到性能认识,从方药的组合配伍到临床治疗,孙思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千金翼方载方近3000首,书中收载
8、的800余种药物当中,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 孙思邈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60卷,药方论卷,药方论65006500首。首。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成书于成书于公元公元652652年,分年
9、,分3030卷,卷,233233门,门,“人命至重,有贵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此。”卷一为医学总论,卷一为医学总论,卷二至三十,列有妇产、卷二至三十,列有妇产、婴孺、七窍、婴孺、七窍、脉法、脉法、针灸等。针灸等。 n千金翼方为补充千金要方而编集的。成书于孙氏千金翼方为补充千金要方而编集的。成书于孙氏晚年,唐永淳元年,公元晚年,唐永淳元年,公元682682年,共三十卷。年,共三十卷。189189门,合方、门,合方、论、法论、法29002900余首。余首。n包括本草、妇人、包括本草、妇人、 伤寒、色脉、针灸等。伤寒、色脉、针灸等。大医精诚论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
10、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论述了医生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其核心就是“精诚”二字。 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救治时必须一心一意,无欲无求 。 医德思想学术思想一、养生吕氏春秋的养生观 养生一词,始见于吕氏春秋节丧:“審知生,聖人之要也;審知死,聖人之極也。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生之謂也; ”。()利性取之,害性舍之 吕氏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个人欲望,莫不为
11、利,莫不为害。如“本生”篇指出,出入乘车,以代步履,但可伤筋软骨,名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适口丰体,但可壅伐肠胃,名曰“烂肠之谷”;过恋美色,陶醉淫乐,但耗散肾精,名曰“伐性之斧”。而懂的养生的人,则重生轻物,对于外物“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故能终其天年而不衰。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以动养形,以求寿考的养生之道,在春秋时期就已有完整的文字记载。如庄子所说的“吐故纳新”等。吕氏在“尽数”篇中说:“流水之腐,户枢不蝼,动也。”这是强调“生命在于运动”的东方文化的至理名言,至今仍烩炙人口,铭记人心。 ()无饥无饱,清洁水源 饮食调养是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伊尹的故
12、事。伊尹为商汤讲述美味之技,他从水火、五味、烹调等方面,讲述良好的饮食养生方法。吕氏受其意,提出“凡食为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即饮食保持不饥不饱的状态,这样才能使五脏得到安和。他还强调“食能以时,身必无疾。”定时定量的饮食对于人的健康十分重要。 ()命不由天,防重于治 吕氏春秋不承认天命,不相信鬼神。“节丧”篇指出:“凡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他对“命”作过科学解释,“知分”篇说:“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从举措者,不得与焉。故命也者,就之未得,去之未失。”“命”是客观存在的,靠聪明乖巧是不能领会其中奥义的。靠近它未必能够得到,离开它未必能失去。虽然这种认识有
13、不可知论,但他把“命”作为一种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是科学的。人要长寿,就要顺其自然,“顺性则聪明长寿。”这里包含有积极的预防思想。“察微”篇指出:“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一个医生要能明察疾病发生或传变的端倪,正确指导病人有适应性地去锻炼身体,保养元气,就能杜绝疾病的发生。这样的医生,在古代称为“上工”、“良工”和“圣人”。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中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等篇对养生的论述则是对秦汉养生学说的高度概括,标志着中医养生学的初步形成。 内养正气以强身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14、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段经文以对比的方式,阐述了不同养生方式带来的后果,即善养生者可度百岁,不善养生者半百而衰。其中被后人作为养生基本原则的内容,涉及日常饮食、生活起居、形体锻炼等方面。 慎起居 “起居有常”,一般指起居有规律,此处常指“正常”、“常态”,并不单纯指生活起居有规律,更要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一致,即“法于阴阳”,只有符合阴阳变化规律的起居方式才能算作“有常”。 节饮食 食饮有节在中医养生中一直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食物是脏腑气血化生之源
15、,但饮食不当也会妨碍养生,“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内经要求食饮有节应包含三层含义:节食量,“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说明饱食是不利健康的因素。节五味,“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五味对脏腑有补益作用,如果五味偏嗜,会损害机体。还提出“五禁”的观点,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从治疗角度说明五味对五脏的影响,进食五味一定要适度有节。饮食要有规律,食饮有节还应包括时间的规律。 不妄作劳 即不要违背常规过度劳作。妄者乱也,此处有违背常规之意。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
16、等方面。素问宣明五色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视、卧、坐、立、行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但过度会出现伤血、伤气、伤肉、伤骨、伤筋等。华佗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其意与内经相同,强调劳逸结合。 和于术数 术数指古人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诸如导引、按跷、呼吸、吐纳等。张介宾注曰:“术数,修身养性之法。”和在此处有适当运用之意。其含义一为方法适合,要因人、因时、因地选择;二为锻炼技术要熟练,每种方法都有其技术要领,按要求锻炼,才能达到“和”的状态。其核心思想是用适当的方法
17、锻炼保养。外避虚邪以防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确的养生方法应规避虚邪贼风。王冰注曰:“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认为乘虚而入之邪谓之虚邪,不知不觉中偷袭人体之风谓之贼风。“避之有时”告诫人们要规避外邪侵袭,强调要按照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根据时令不同防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从发病学角度提出四时规避的重点:冬季防寒、春季防风、夏季防暑、秋季防湿。 素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致使有医家过分强调正气的抗病能力,忽视预防等防护措施。其
18、实内经本意并非如此,其后“避其毒气”一句已明确告诉后人,正气仅是防病强身的一个方面,避免毒邪侵袭,对于养生保健同样具有深刻意义。形神共养 内经不但用大量笔墨叙述保养形体的理论和方法,还强调养神的重要。“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思想安闲清静,心无杂念,可保正气调和,精气和神气守持于内,从而达到形体与精神的协调共存。 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内经称为“法于阴阳”,即要求人们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节人体阴阳,其在养生理论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素问“阳气者,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夕而阳气已衰,气门乃闭。”描述一天中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人的活动要与这规律相适应。日
19、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状况,与一天中的阴阳变化非常吻合,这可能是上古之人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又提出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灵枢本神还提出安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 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内经养生方法可归纳为三个层次: 一是通过内养正气,外避邪气以强身防病,以保证形体健康为目的,这是养生方法的最低层次。 二是通过精神调养,修身养性,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使形神和谐共存,追求精神健康,这是养生的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
20、不刻意追求养生的技术和方法,自觉将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主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整个身心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诸方面,都能达到完全良好的状态,这是养生方法中的最高层次。 孙思邈的养生理论与方法()精神养生 孙氏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摄生之旨,重视养性,主张抑情节欲,并引用陶弘景之说,认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指出此“十二多”为“丧生之本”;而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此“十二少”是养生之要。还引用张湛之说,主张
21、“十要”为“养性之都契”,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孙氏强调指出“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此养生之大经也”(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七养性),并提出“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饮食养生 先秦时期,食医被列为诸医之首。孙思邈在继承神农黄帝食禁老子禁食经食经等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系统提出饮食养生理论和方法,重视食宜食养,强调食疗。明确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详论饮食宜忌:孙氏尊奉素问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
22、益气”之说。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所载236种食物,分为果实类、菜蔬类、谷米类、鸟兽类,详细论述了每味食物的功效、主治和宜忌,如葡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樱桃“令人好颜色,美志”;“牛乳性微寒,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康强润泽,面目光悦,志气不衰为人子者,须供之以为常食,一日勿缺,常使恣意充足为度也,此物胜肉远矣”。并主张合理饮食,注重饮食安全,提出“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 ,忌生腐食。提倡饮食清淡 孙氏提出“学淡食”,“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 强调合理搭配食物,勿偏食五味。“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则伤脾,苦多则伤肺,辛多则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味克五脏,五行自然之理也。”
23、 主张少食多餐孙氏指出 “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不但无益于养生,反而损害身体。强调食物治疗食物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孙氏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其用含碘丰富的动物甲状腺(鹿靥、羊靥)治疗甲状腺肿;用动物肝(羊肝、牛肝)治夜盲症;用赤小豆、乌豆、大豆等治脚气病。(3)运动养生 孙氏继承华佗养生思想,主张小劳,强调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具体方法包括适当运动、按摩、导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