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各家学说孙思邈PPT培训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15182
  • 上传时间:2022-04-15
  • 格式:PPT
  • 页数:71
  • 大小:4.4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各家学说孙思邈PPT培训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 各家 学说 孙思邈 PPT 培训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医各中医各家学说家学说孙思邈孙思邈1.1.掌握孙思邈养性和养老的主要原则、脏腑虚实寒热辨证掌握孙思邈养性和养老的主要原则、脏腑虚实寒热辨证的方法和方剂学方面的贡献。的方法和方剂学方面的贡献。2.2.熟悉孙思邈的医德观、具体养生方法、伤寒温病及杂病熟悉孙思邈的医德观、具体养生方法、伤寒温病及杂病论治的方法。论治的方法。3.3.了解孙思邈的生平、著作。了解孙思邈的生平、著作。 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各家学说孙思邈 他是一代名医,他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崇高。他在世时就深受百姓景仰,同时也很受皇家看重。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写诗称赞他:“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2、影响之大。 生平n公元年辛酉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孙思邈出生于京兆府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源)一个书香门第;n年戊辰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四年,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旧唐书孙思邈传 )n年丙子西魏恭帝拓拨廓二年,十五岁 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新唐书孙思邀传)n年庚辰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二年,十八岁 “吾十有八而志学于医。”(千金翼方针灸上 )“青矜之岁,高尚兹典。”(备急千金要方序)n年壬午北周武帝宇文琶保定二年,二十岁 “弱冠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旧唐书孙思邈传)n年己亥北周宣帝宇文赞大成元年,三十八岁 “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

    3、白山”(旧唐书孙思邈传)n年庚子北周静帝宇文衍大象二年,三十九岁 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与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新唐书孙思邈传)n年丁亥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八十六岁 “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磋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旧唐书孙思邈传)n年己未唐高宗李治显庆四年,一一八岁 “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旧唐书孙思邈传)n年癸酉唐高宗李治咸亨四年,一三二岁 “思邈尝从幸九成宫(据(资治通鉴)高宗李治四月去九成宫),照邻留在其宅,时庭前有病梨树,照邻为之赋。其序曰: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

    4、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孙思邀处士居之。” (旧唐书孙思邈传)n年甲戊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一三三岁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旧唐书孙思邈传)n年壬午唐高宗李治永淳元年一四一岁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异之。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代,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及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子行,天授中为风阁侍郎.”(旧唐书.孙思邈传)终南山 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

    5、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与隐士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终南山为世人所瞩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隐士文化”,终南山自古就有隐逸的传统。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他用一个无钩之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余,须眉全白,时称“四皓”,先隐居商山,后隐居终南,终成大业;“汉初三杰”的张良功成身退后“辟谷”于

    6、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终;晋时的王嘉、隋唐五代的新罗人金可记、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以及金元时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明清时江本实等都曾隐居终南山。 终南山作为修道圣地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与山林环境独特。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长江黄河分水岭,是我国地理气候的南北分界线,山大沟深,水源充沛,林木茂密,野果满山,而且四季分明,气候干燥,为山居生活提供了理想的客观环境; 第二,终南山住山的传统长期保持,未有间断。从隋末静霭率领徒众入终南锡谷隐居并建七十二茅蓬至今,住山隐居修道之风从未间断,或为避嚣静志,或为躲法难,或闭关取证,或隐迹,林林总总,不一

    7、而足。茅蓬岩洞林立,承传未有间断,有利于修道者建立信心,也便于相互切磋学习; 其三,终南山的山民有护持住山者的良好风气。在终南山搭建一处茅蓬,往往会得到当地山民的支持,因为,终南山住山的风气很盛,当地老百姓见惯不怪,林业部门也不会过度干涉。 孙思邈与药王 孙思邈一边行医,一边采药,曾先后到过陕西的太白山、终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广泛搜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所以人们尊称他为“药王”。 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从药物的采集、炮制到性能认识,从方药的组合配伍到临床治疗,孙思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千金翼方载方近3000首,书中收载

    8、的800余种药物当中,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 孙思邈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60卷,药方论卷,药方论65006500首。首。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成书于成书于公元公元652652年,分年

    9、,分3030卷,卷,233233门,门,“人命至重,有贵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此。”卷一为医学总论,卷一为医学总论,卷二至三十,列有妇产、卷二至三十,列有妇产、婴孺、七窍、婴孺、七窍、脉法、脉法、针灸等。针灸等。 n千金翼方为补充千金要方而编集的。成书于孙氏千金翼方为补充千金要方而编集的。成书于孙氏晚年,唐永淳元年,公元晚年,唐永淳元年,公元682682年,共三十卷。年,共三十卷。189189门,合方、门,合方、论、法论、法29002900余首。余首。n包括本草、妇人、包括本草、妇人、 伤寒、色脉、针灸等。伤寒、色脉、针灸等。大医精诚论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

    10、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论述了医生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其核心就是“精诚”二字。 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救治时必须一心一意,无欲无求 。 医德思想学术思想一、养生吕氏春秋的养生观 养生一词,始见于吕氏春秋节丧:“審知生,聖人之要也;審知死,聖人之極也。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生之謂也; ”。()利性取之,害性舍之 吕氏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个人欲望,莫不为

    11、利,莫不为害。如“本生”篇指出,出入乘车,以代步履,但可伤筋软骨,名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适口丰体,但可壅伐肠胃,名曰“烂肠之谷”;过恋美色,陶醉淫乐,但耗散肾精,名曰“伐性之斧”。而懂的养生的人,则重生轻物,对于外物“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故能终其天年而不衰。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以动养形,以求寿考的养生之道,在春秋时期就已有完整的文字记载。如庄子所说的“吐故纳新”等。吕氏在“尽数”篇中说:“流水之腐,户枢不蝼,动也。”这是强调“生命在于运动”的东方文化的至理名言,至今仍烩炙人口,铭记人心。 ()无饥无饱,清洁水源 饮食调养是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伊尹的故

    12、事。伊尹为商汤讲述美味之技,他从水火、五味、烹调等方面,讲述良好的饮食养生方法。吕氏受其意,提出“凡食为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即饮食保持不饥不饱的状态,这样才能使五脏得到安和。他还强调“食能以时,身必无疾。”定时定量的饮食对于人的健康十分重要。 ()命不由天,防重于治 吕氏春秋不承认天命,不相信鬼神。“节丧”篇指出:“凡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他对“命”作过科学解释,“知分”篇说:“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从举措者,不得与焉。故命也者,就之未得,去之未失。”“命”是客观存在的,靠聪明乖巧是不能领会其中奥义的。靠近它未必能够得到,离开它未必能失去。虽然这种认识有

    13、不可知论,但他把“命”作为一种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是科学的。人要长寿,就要顺其自然,“顺性则聪明长寿。”这里包含有积极的预防思想。“察微”篇指出:“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一个医生要能明察疾病发生或传变的端倪,正确指导病人有适应性地去锻炼身体,保养元气,就能杜绝疾病的发生。这样的医生,在古代称为“上工”、“良工”和“圣人”。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中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等篇对养生的论述则是对秦汉养生学说的高度概括,标志着中医养生学的初步形成。 内养正气以强身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14、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段经文以对比的方式,阐述了不同养生方式带来的后果,即善养生者可度百岁,不善养生者半百而衰。其中被后人作为养生基本原则的内容,涉及日常饮食、生活起居、形体锻炼等方面。 慎起居 “起居有常”,一般指起居有规律,此处常指“正常”、“常态”,并不单纯指生活起居有规律,更要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一致,即“法于阴阳”,只有符合阴阳变化规律的起居方式才能算作“有常”。 节饮食 食饮有节在中医养生中一直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食物是脏腑气血化生之源

    15、,但饮食不当也会妨碍养生,“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内经要求食饮有节应包含三层含义:节食量,“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说明饱食是不利健康的因素。节五味,“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五味对脏腑有补益作用,如果五味偏嗜,会损害机体。还提出“五禁”的观点,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从治疗角度说明五味对五脏的影响,进食五味一定要适度有节。饮食要有规律,食饮有节还应包括时间的规律。 不妄作劳 即不要违背常规过度劳作。妄者乱也,此处有违背常规之意。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

    16、等方面。素问宣明五色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视、卧、坐、立、行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但过度会出现伤血、伤气、伤肉、伤骨、伤筋等。华佗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其意与内经相同,强调劳逸结合。 和于术数 术数指古人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诸如导引、按跷、呼吸、吐纳等。张介宾注曰:“术数,修身养性之法。”和在此处有适当运用之意。其含义一为方法适合,要因人、因时、因地选择;二为锻炼技术要熟练,每种方法都有其技术要领,按要求锻炼,才能达到“和”的状态。其核心思想是用适当的方法

    17、锻炼保养。外避虚邪以防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确的养生方法应规避虚邪贼风。王冰注曰:“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认为乘虚而入之邪谓之虚邪,不知不觉中偷袭人体之风谓之贼风。“避之有时”告诫人们要规避外邪侵袭,强调要按照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根据时令不同防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从发病学角度提出四时规避的重点:冬季防寒、春季防风、夏季防暑、秋季防湿。 素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致使有医家过分强调正气的抗病能力,忽视预防等防护措施。其

    18、实内经本意并非如此,其后“避其毒气”一句已明确告诉后人,正气仅是防病强身的一个方面,避免毒邪侵袭,对于养生保健同样具有深刻意义。形神共养 内经不但用大量笔墨叙述保养形体的理论和方法,还强调养神的重要。“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思想安闲清静,心无杂念,可保正气调和,精气和神气守持于内,从而达到形体与精神的协调共存。 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内经称为“法于阴阳”,即要求人们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节人体阴阳,其在养生理论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素问“阳气者,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夕而阳气已衰,气门乃闭。”描述一天中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人的活动要与这规律相适应。日

    19、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状况,与一天中的阴阳变化非常吻合,这可能是上古之人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又提出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灵枢本神还提出安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 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内经养生方法可归纳为三个层次: 一是通过内养正气,外避邪气以强身防病,以保证形体健康为目的,这是养生方法的最低层次。 二是通过精神调养,修身养性,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使形神和谐共存,追求精神健康,这是养生的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

    20、不刻意追求养生的技术和方法,自觉将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主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整个身心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诸方面,都能达到完全良好的状态,这是养生方法中的最高层次。 孙思邈的养生理论与方法()精神养生 孙氏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摄生之旨,重视养性,主张抑情节欲,并引用陶弘景之说,认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指出此“十二多”为“丧生之本”;而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此“十二少”是养生之要。还引用张湛之说,主张

    21、“十要”为“养性之都契”,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孙氏强调指出“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此养生之大经也”(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七养性),并提出“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饮食养生 先秦时期,食医被列为诸医之首。孙思邈在继承神农黄帝食禁老子禁食经食经等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系统提出饮食养生理论和方法,重视食宜食养,强调食疗。明确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详论饮食宜忌:孙氏尊奉素问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

    22、益气”之说。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所载236种食物,分为果实类、菜蔬类、谷米类、鸟兽类,详细论述了每味食物的功效、主治和宜忌,如葡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樱桃“令人好颜色,美志”;“牛乳性微寒,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康强润泽,面目光悦,志气不衰为人子者,须供之以为常食,一日勿缺,常使恣意充足为度也,此物胜肉远矣”。并主张合理饮食,注重饮食安全,提出“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 ,忌生腐食。提倡饮食清淡 孙氏提出“学淡食”,“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 强调合理搭配食物,勿偏食五味。“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则伤脾,苦多则伤肺,辛多则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味克五脏,五行自然之理也。”

    23、 主张少食多餐孙氏指出 “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不但无益于养生,反而损害身体。强调食物治疗食物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孙氏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其用含碘丰富的动物甲状腺(鹿靥、羊靥)治疗甲状腺肿;用动物肝(羊肝、牛肝)治夜盲症;用赤小豆、乌豆、大豆等治脚气病。(3)运动养生 孙氏继承华佗养生思想,主张小劳,强调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具体方法包括适当运动、按摩、导引、

    24、调气、内视等,如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面部按摩法。认为这些方法可使“身体悦泽,面色光辉,鬓毛润泽,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气力强健,百病皆去”。并提出养性“常当习黄帝内视法”, 所谓内视法,即闭目存想、意念视内的方法,具有消除紧张、健脑宁神的作用。孙氏运动养生法还体现为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搓、面常洗、胸常挺、腹常摩、腰常提、肛常撮、脚常揉等方面。并告诫人们不宜久视、久卧、久立、久坐、久行,否则伤血、伤气、伤骨、伤肉、伤筋。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4)房室养生 孙氏在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七房中补益提出“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欲不可绝:孙氏认为正常适度的性生活有利身心健康,因为“男

    25、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 欲不可纵:性欲无度是养性之大戒,如果一味沉溺于房室,“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孙氏警告说:“精少则病,精尽则死”。“苟能节宣其宜适,抑扬其通塞者,可以增寿”。 房事禁忌:孙氏总结了气候、环境、情绪、不良生活习惯对房室生活的不良影响,指出“凡新沐远行及疲、饱食醉酒、大喜大悲、男女热病未瘥、女子月血新产者,皆不可合阴阳”,并特别强调交合当避“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晦冥、日月薄蚀、虹霓地动”等时令和自然界气候突变;否则“损男百倍,令女得病”,甚至影响后代,出现癫疾愚顽、聋哑跛盲等疾患。还反对凭借春药入房,指出“贪心未止,

    26、兼饵补药,倍力行房,不过半年,精髓枯竭。” 房中养生方药: 常用房中强性养生药:肉苁蓉、蛇床子、巴戟天、远志、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五味子、石钟乳、鹿茸等。 常用助阳方:琥珀散、苁蓉散、秃鸡散、天雄散、石硫磺散、杜仲散、白马茎丸、梦浅失精方、虚劳尿精方等。石钟乳【性味】味甘,性温,无毒。【归经】肺经,肾经,脾经,肝经。 【功能】温肺气,壮元阳,下乳汁。 【主治】虚劳喘咳;寒嗽;阳痿;腰脚冷痹;乳汁不通;伤食纳少; 疮疽痔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秃鸡散(肉苁蓉,菟丝子,远志,蛇床子,五味子) 原材料炮制1、酒蒸苁蓉,低温烘干2、盐炒菟丝。3、蛇床子去壳。5.药

    27、饵养生 药饵是由滋补健体、抗衰防老的中药制成,以治疗疾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是养生的重要措施。千金翼方养性服饵收载药饵59首,如地黄汤、黄精膏、不老延年方、彭祖延年柏子仁方等。认为天门冬可“补中益气,愈百病”,久服“延年益命”;地黄“使人老者还少,强力,无病延年”;地黄酒酥可“令人发白更黑,齿落更生,髓脑满实,还年却老”。同时,孙氏还主张四时应服不同的药饵,“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日则止”,若“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 此外,孙氏还重视环境养生、四时养生及体质养生。主张居住应在山青水秀、气候高爽、雅素净洁的清

    28、静幽境之中。并要顺应四时,生活有序。二、方剂 1.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 孙思邈广泛收集古方、时方与单验方,以及化裁与创制新方,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载录方剂6500多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如单验方用常山治疟;白头翁、黄连治痢;茵陈、大黄治黄疸;槟榔治寸白虫;生莱菔汁治消渴;芦根煎汤治呕哕;芦根、白茅根治胃燥、反胃、食即吐出、上气;浮萍治小便不利、水气浮肿;海藻、昆布为主治瘿;蔷薇根治积年口疮不瘥;猪蹄汤下乳;以榆白皮、茅根治热淋;以生地汁、竹沥、独活治口眼歪斜,舌不能语;用蒲黄、滑石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小腹急痛等。用鹿角散(鹿角、牛乳、川芎、细辛、天门冬、白芷、白附子、白术、白蔹、杏仁、酥)涂面

    29、,可使皮肤光泽洁白。2.化裁古方 孙氏注重化裁演变前人方剂,以应变证。如以调胃承气汤加生地、大枣化裁成生地黄汤(生地、大黄、芒硝、大枣、甘草),治疗阴津亏损,虚羸少气,心下满,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将小建中汤化裁演变为内补当归建中汤、前胡建中汤、内补芎窮汤、大补中当归汤、黄芪汤及乐令黄芪汤等,治疗各种虚劳之证。将大黄牡丹皮汤、抵当汤、大黄附子细辛汤三方组合而成朴硝荡胞汤(朴硝、牡丹、当归、大黄、桃仁、细辛、厚朴、桔梗、赤芍、人参、茯苓、桂心、甘草、牛膝、橘皮、虻虫、水蛭、附子),治疗不孕症。 【方剂主治】【方剂主治】主治主治: : 大劳虚羸劣,寒大劳虚羸劣,寒热呕逆;下焦虚热,热呕逆;下焦虚热

    30、,小便赤痛;客热上熏小便赤痛;客热上熏头目,及骨肉疼痛,头目,及骨肉疼痛,口干。口干。小建小建中汤中汤内补芎汤内补芎汤【来源】千金卷三。【来源】千金卷三。【组成】【组成】芎芎4 4两,干地黄两,干地黄4 4两,芍药两,芍药5 5两,桂心两,桂心2 2两,两,甘草甘草3 3两,干姜两,干姜3 3两,两,大枣大枣4040枚。枚。大补中当归汤大补中当归汤【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组成】当归、续断、桂心、芎【组成】当归、续断、桂心、芎、干姜、麦门冬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姜、麦门冬各三两,芍药四两,吴茱萸一升,干地黄六两,甘草、吴茱萸一升,干地黄六两,甘草、白芷各二两,大枣四十

    31、枚。白芷各二两,大枣四十枚。黄芪汤黄芪汤内补当归建中汤内补当归建中汤【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异名】当归建中汤【异名】当归建中汤( (千金翼方千金翼方卷六卷六) )。内补当归汤、内补建中。内补当归汤、内补建中【组成】当归【组成】当归1212克克 芍药芍药1818克克 甘草甘草6 6克克 桂心桂心9 9克克 生姜生姜1818克克 大枣大枣1010枚枚【方剂主治】【方剂主治】胁肋牵痛,皮肤枯槁,胁肋牵痛,皮肤枯槁,肌肉消瘦,妇人产血过肌肉消瘦,妇人产血过多,崩伤内竭,面目脱多,崩伤内竭,面目脱色,唇口干燥,产后服色,唇口干燥,产后服之,令人丁壮。之,令人丁壮。 前胡建中

    32、汤前胡建中汤【来源】千金卷十九。【来源】千金卷十九。【组成】前胡【组成】前胡2 2两两, ,黄耆黄耆2 2两两, ,芍药芍药2 2两,当归两,当归2 2两,茯苓两,茯苓2 2两,两,桂心桂心2 2两两, ,甘草甘草1 1两两, ,人参人参6 6分分, ,半夏半夏6 6分,白糖分,白糖6 6两,两,生姜生姜8 8两。两。【方剂【方剂主治主治】主治主治: : 妇人产后虚羸,妇人产后虚羸,及崩伤过多,虚竭,及崩伤过多,虚竭,腹中绞痛,面目无色,腹中绞痛,面目无色,唾血吐血。唾血吐血。【方剂【方剂主治主治】主治主治: : 产后虚损不足,产后虚损不足,腹中拘急;或溺血,腹中拘急;或溺血,少腹苦痛;或从高

    33、堕少腹苦痛;或从高堕下犯内,及金疮血多下犯内,及金疮血多内伤。内伤。乐令黄芪汤乐令黄芪汤3.创制新方 孙氏根据临床实践需要,创制许多新方,如苇茎汤、犀角(芍药)地黄汤、独活寄生汤、温脾汤、温胆汤、神曲丸(即磁朱丸)、小续命汤等,组方配伍颇具特色,成为后世名方。(1)苇茎汤:主治肺痈。方用薏苡仁、冬瓜子、桃仁、苇茎。方中苇茎清肺泄热,为治肺痈要药;辅以冬瓜子祛痰排脓;薏苡仁清热利湿,桃仁活血祛瘀而为佐使。药虽四味,性味亦属平淡,但力专用宏,共奏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功。(2)犀角(芍药)地黄汤:主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邪气入内,蓄血及鼻衄吐血不尽而内余瘀血,大便黑,面黄之证。方用犀角(现用水牛

    34、角代)、生地黄、芍药、牡丹皮(若喜妄如狂者加大黄、黄芩),对后世温热学派治疗热入血分产生巨大影响。(3)独活寄生汤:治肾气虚弱,外感风寒湿邪,而腰膝痛重,或偏枯冷痹之证。方用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生地黄、人参、甘草、当归、芍药。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补肝肾,壮筋骨,行气血,祛风湿,为治疗痹症之名方。(4)温胆汤:治不得眠的胆寒证。方用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方用生姜、半夏温胆,枳实、竹茹清中,橘皮、甘草理气和中,诸药合用,使胆得疏泄,胃和烦除而神安,诸证自解。(5) 温脾汤:治久病虚羸、寒积腹痛。方用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方

    35、中以附子温脾散寒,大黄攻逐积滞,二者共奏温下之功,芒硝、当归润肠软坚,干姜助附子温阳祛寒,人参配甘草益气补脾,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诸证悉除。 4.剂型丰富,用药方法多样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记载了多种治疗方法与不同剂型,如药物熏洗避秽防疫法;外科疮疡肿毒涂药外敷法;皮肤病煎药洗浴法;美容及小儿疾病粉身膏摩法;九窍疾病常用孔窍吹药法;大肠疾病善用灌肠坐导法等。尤其重视药酒疗法,治疗妇人病的药酒方就有242首,如治疗产后痹痛的独活酒、防风酒,治产后腹痛的桂心酒、牛膝酒等。孙氏治疗剂型丰富多彩,仅儿科剂型就有汤、丸、丹、散、膏、吮剂、乳剂、药粥、糖浆、饴脯、含嗽剂、鲜汁、熨剂、涂剂

    36、、摩剂、点眼剂等。足见药王孙思邈临床经验之丰富。三、脏腑虚实寒热辨证 孙思邈将多种疾病分属五脏六腑进行论治,按脏腑系统归纳疾病。提出了脏腑虚实寒热辨证法,认为每脏每腑都有“实热”和“虚寒”证,而相为表里的脏腑又有“俱实”、“俱虚”或“俱实热”、“俱虚寒”的情况,还记载了许多具体症状和治疗方药。有很多方剂成为后人取法的典范,如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胆虚寒的温胆汤等,而其中诸如“肝虚寒”、“胆虚寒”,以及“肺虚寒”、“肾实热”等证却为后世忽略。n肝实热:左手关上脉阴实(沉而实) 肝实热,目痛、胸满、气急塞,用泻肝前胡汤。 n肝虚寒:左手关上脉阴虚(沉而虚)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食,腹胀、悒悒不乐

    37、,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 治肝虚寒,胁下痛,胀满气急,目昏浊视物不明,用 槟榔汤。 n胆实热:左手关上脉阳实(浮而实)病苦腹中气满,饮食不下,咽干头痛,洒洒恶寒,胁痛,孙氏用泻热半夏千里流水汤治疗“精神不守”症状。n胆寒证:左手关上脉阳虚(浮而虚)病苦眩、厥、痿、足趾不能摇,躄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神,胆虚寒也可有失眠,如大病之后虚烦不得眠,往往属胆虚寒证。治宜温胆汤。 四、伤寒温病方论 1.研究仲景学说,搜集诸家方论 在晚年辑集伤寒论要妙,在千金翼方中著录,对仲景著作的传播和研究起了重要作用。其研究伤寒论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提出麻、桂、青龙三方为纲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还

    38、精选了其他对外感热病治疗有特色的医家诸如华佗、王叔和、陈延之的有关理论和治疗方药。对后世温病学说有深远影响,开了“温病学派”之先河。2.主用除热解毒,善于养阴生津 对伤寒的治疗主张“临时消息制方”,提出“方虽是旧,弘之惟新”,处方用药重在化裁。 千金要方对伤寒的治法,主用“除热解毒”,并重养阴生津。 (1)除热解毒 解表清里:治“时气表里大热欲死方”(麻、葛合升麻、石膏、寒水石、大黄、芒硝)。 治伤寒头痛壮热:(葱、豆豉、栀子、大黄、黄连、黄柏) 治时行热毒,变生外证,漏芦连翘汤:(漏芦、连翘、黄芩、麻黄、白薇、升麻、甘草、枳实、大黄,热甚加芒硝) (2)养阴生津 太阳阳明篇中, “阴虚”、“

    39、亡血”、“亡津液” ,少阴病也有黄连阿胶汤清热存阴。 孙氏“生地黄煎主热方”(生地汁、麦冬汁、生地骨皮、生天门冬、栝蒌、葳蕤、石膏、知母、竹叶、蜜、姜汁等)3.重视温疫,详论防治 把温疫的防治放在首位,区分了温疫与其他热病的不同。指出温疫是“毒病之气”导致,预防以“辟温”为重,记载了诸多预防的方药。 详载了四时五脏阴阳毒的病名、病机及证治。 春季:青筋牵病,属肝脏温病阴阳毒。 夏季:赤脉病,属心腑藏温病阴阳毒。秋季:白气狸病,属肺腑脏阴阳毒。 冬季:黑骨温病,属肾腑藏温病阴阳毒。 四季各十八日:黄肉随病,属脾腑藏阴阳毒。治疗上以清热解毒为主,结合养阴生津。 五、治疗经验 1.中风 从内、外论述

    40、中风的病因、病机和治疗。 外:“风中五脏六腑之腧,亦为脏腑之风”,其风分为,肝风、心风、脾风、肺风、肾风。 治疗以驱散风邪为主的古方大、小续命汤等,通治五脏偏枯贼风,成为后世奉为治疗真中的代表方剂。 内:明确把劳心烦神、嗜欲杂欲、摄养不慎作为中风病证的重要内因。对后世“类中”、“内风”说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对于正虚直接产生的内风,孙氏主张初病宜清热涤痰治标为先,宜用竹沥汤、荆沥汤,以及羚羊、石膏、黄芩、芍药、升麻、地黄等药。 2.虚损 强调虚损的形成因为内因,“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 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内容与诸病源候论基本相同,但千金所说的恶虚损包括病证很多,凡正

    41、气虚怯,邪气流连者多属本证范围。 治疗方面,十分重视心肾两脏。 补益心气药用人参、甘草、茯苓、五味子、远志等。 益肾精则有两法:用草木药温润益精,地黄、菟丝子、山萸、杜仲、远志等;用血肉填精,牛髓、羊髓、羊肾等。 对于虚损,千金提出了许多重要法则:(1)补剂兼泻 补益方中每兼以泻,使正气强盛而邪不得留,邪气祛除而正气得复。(2)以泻为补 正虚邪盛,或邪恋而致正虚不复的情况,暂不投补,常用泻剂来驱出外邪,达到保存正气的目的。(3)寒温相济 温阳散寒为主,济以苦寒清热;甘寒养液为主,济以辛温开滞;温补精气,济以养阴清热。(4)劳则补子 心劳补脾、脾劳补肺、肺劳补肾、肾劳补肝、肝劳补心,其义补子以益

    42、母气。 3.血证 千金引陈廪丘之论认为“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有伤胃”。 治疗上常用犀角、大黄、生地、丹皮、桃仁、芍药等,达到消瘀、凉血、清热的目的。 虚劳吐血方面,在扶正的同时,亦重视消瘀。药用大黄、桃仁、蟅虫、水蛭、干地黄、芍药等。 干地黄丸: “治血虚劳,胸腹烦满、疼痛、瘀血往来。藏虚不受苦,气逆不得食”。 药用参、术、苓、草、麦冬、干姜等补中益胃; 加干地黄、当归、干漆、大黄、虫,蝱虫等消瘀理血。 4.备急 千金 中记载了许多“备急”、“解毒”的方法。 千金千金称称“甘草解百药毒甘草解百药毒”,其功,其功“如汤沃雪如汤沃雪”,极其极其“神妙神妙”。 医案故事1. 锯末姜汤 孙思邈

    43、最早是在盛产珍贵稀有药材的太白山拜师学艺,他一边以锯木为生,一边向高人学习医理。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思邈在山林中锯木时,遇到一妇人怀抱抽搐吐泻的小孩,焦急惶恐地赶路,于是上前询问。他为孩子号脉之后,便捡起地上刚锯落的檀香木屑小心包好交予妇人,嘱咐她立即回家,将檀香木屑与生姜片同煮,然后给孩子服下药汁。妇人照做之后,孩子的病很快就好了。于是,妇人便在乡野间传播孙思邈拯危救难的事迹,从那以后,他便小有名气。2葱管导尿 孙思邈是导尿术的发明者。 据史书记载,有一病人患癃闭,小便数十日未解,腹胀如鼓,拘急难耐,痛苦不堪。孙思邈见状,知晓病人情况危急,服药恐怕一时解决不了,便考虑用管子插入尿道或许可使尿液

    44、顺势而下。此时他见一孩童吹葱管玩耍,葱管细软头尖,于是他决定用葱管一试。挑选一粗细适宜者,于火上轻烧,切去尖头,轻轻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吹,顷刻间尿液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的小腹慢慢瘪了下去,顿时身心舒畅了许多。而后孙思邈再开出药方,细心嘱咐病人饮食起居及调护之法。在此案中,孙思邈见微知著,悉心洞察周围的环境事物,创造葱管导尿法治疗尿潴留病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较法国医生拿力敦在1860年发明橡皮管导尿要早1200多年。3.一针两命 一次,孙思邈路遇一队送葬之人,队伍过后,地上的几滴异样鲜血引起了他的注意,连忙追上,寻问所以,原来棺内装着一位少妇,因难产而刚刚去世,孙思邈又一

    45、次俯身去嗅闻血迹,断定此人或可一救,遂说服丧者的亲人,同意打开棺椁,只见他找准穴位,一针下去,片刻,少妇全身抽动,慢慢苏醒,顺利生下一名男婴。药王孙思邈对我国医药学贡献的“二十四个第一”1、 医学巨著千金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 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2、 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 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 中西医结合工作第一人; 5、 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6、 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7、 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8、 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9、 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10、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1、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46、12、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3、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4、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5、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6、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7、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8、首用胎盘粉治病; 19、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现在证明富含维生素甲; 20、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 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现在证明 富含维生素乙; 21、首创以坤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 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2、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3、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 24、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 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各家学说孙思邈PPT培训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1518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