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卫气营血辨证-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学-卫气营血辨证-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卫气营血 辨证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定义:定义: 以外感以外感温热病温热病发展过程中卫分、气分、发展过程中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类不同病理阶段的理论,营分、血分四类不同病理阶段的理论,说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和传变规律说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和传变规律的辨证方法。的辨证方法。 (辨证方法之一。用于温病辨证,清代叶天(辨证方法之一。用于温病辨证,清代叶天士所创。即以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士所创。即以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分四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 )
2、 卫分证卫分证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是温热病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是温热病邪侵犯肺与皮毛所表现的证候。因肺能邪侵犯肺与皮毛所表现的证候。因肺能敷布卫气达于周身体表,外与皮毛相合,敷布卫气达于周身体表,外与皮毛相合,主一身之表,且肺位最高,与口鼻相通,主一身之表,且肺位最高,与口鼻相通,因而卫分证候属表,病位浅。因而卫分证候属表,病位浅。 证候证候 发热,微恶风寒,发热,微恶风寒,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常伴有头黄,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咳嗽,口微渴,无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有少许汗,咽喉肿汗或有少许汗,咽喉肿痛。痛。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风发热、微恶风寒、
3、口微渴。寒、口微渴。 一、卫分证一、卫分证 病理病理 邪郁卫表,肺失宣降;正气抗邪,邪正相邪郁卫表,肺失宣降;正气抗邪,邪正相争。争。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气分证气分证 是温热病邪由表入里,阳热亢盛的是温热病邪由表入里,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多由卫分证转化而来,病位里热证候。多由卫分证转化而来,病位较深。较深。 病理病理 邪正剧争,里热蒸津,热炽津伤。邪正剧争,里热蒸津,热炽津伤。 证候证候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冷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冷饮、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饮、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发壮热、不恶寒
4、、口渴、苔黄。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二、气分证二、气分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营分证营分证 为温热病邪内陷营阴的深重阶段,为温热病邪内陷营阴的深重阶段,病位多在心与心包络。以营阴受损,心病位多在心与心包络。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特点。神被扰为特点。 病理病理 营热阴伤,扰神窜络。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证候证候 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苔黄、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脉细数。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三、营
5、分证三、营分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血分证血分证 为邪热深入血分而引起耗血动血的为邪热深入血分而引起耗血动血的证候,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也证候,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也是温热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是温热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段。 病理病理 动血耗血,瘀热内阻。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证候证候 身热、躁扰不安,神昏谵语,吐血、衄身热、躁扰不安,神昏谵语,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脉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脉数。数。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斑疹,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斑疹,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舌质深绛。舌质深绛。四、血分证四、血分
6、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卫分证的治疗原则是宣肺解表。如风热犯卫卫分证的治疗原则是宣肺解表。如风热犯卫宜辛凉解表,暑湿犯卫宜清暑化湿,湿热犯宜辛凉解表,暑湿犯卫宜清暑化湿,湿热犯卫宜清热化湿,燥热犯卫宜清热润燥,风寒卫宜清热化湿,燥热犯卫宜清热润燥,风寒犯卫宜辛温解表。犯卫宜辛温解表。 气分证据邪在肺、胃、大肠之不同,其治法气分证据邪在肺、胃、大肠之不同,其治法也相应有别,但总不离清泄气热这一原则。也相应有别,但总不离清泄气热这一原则。 若病邪继续深入到营分、血分,则病位较深,若病邪继续深入到营分、血分,则病位较深,病情较重,因其不仅邪气亢盛,正气也多受病情较重,因其不仅邪气亢盛,正
7、气也多受损,有营血耗伤,津液不足的病理特点。但损,有营血耗伤,津液不足的病理特点。但营分尚比血分轻浅,治以清营泄热,冀其透营分尚比血分轻浅,治以清营泄热,冀其透热转出气分而解;血分则最为深重,若救治热转出气分而解;血分则最为深重,若救治不力,往往危及生命。不力,往往危及生命。 血分证实证宜以凉血散血为治则,若热盛动血分证实证宜以凉血散血为治则,若热盛动风,当予凉肝熄风;虚证则津枯液竭,虚风风,当予凉肝熄风;虚证则津枯液竭,虚风内动宜滋阴熄风。内动宜滋阴熄风。 第四节第四节 六六 经经 辨辨 证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一、太阳病证一、太阳病证 (一)太阳中风(一)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证是指风邪袭表,卫
8、气不固所表太阳中风证是指风邪袭表,卫气不固所表现出的证候。现出的证候。 证候证候 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苔薄白,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苔薄白,脉浮缓。脉浮缓。(二)太阳伤寒(二)太阳伤寒太阳伤寒证是指寒邪袭表,卫阳被郁所表现出太阳伤寒证是指寒邪袭表,卫阳被郁所表现出的证候。的证候。 证候证候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痛腰痛,骨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二、阳明病证二、阳明病证 阳明经证是指邪客阳明,邪热弥漫阳明经证是指邪客阳明,邪热弥漫全身所表现出的证候。全身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证候 面赤心烦,身大
9、热,汗大出,口面赤心烦,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舌苔黄燥,脉洪大。大渴,舌苔黄燥,脉洪大。(一)阳明经证(一)阳明经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阴明腑证是指邪热传入阳明之腑,热邪阴明腑证是指邪热传入阳明之腑,热邪与肠中糟粕相结,致使腑气通降不利所表现与肠中糟粕相结,致使腑气通降不利所表现出的证候。出的证候。 证候证候 身热,日晡潮热,汗出连绵,大便身热,日晡潮热,汗出连绵,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烦躁,甚则神昏谵秘结,腹满硬痛,拒按,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舌苔黄燥或焦黄起芒刺,脉沉实有力。语,舌苔黄燥或焦黄起芒刺,脉沉实有力。(二)阳明腑证(二)阳明腑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10、 二、阳明病证二、阳明病证 少阳病是病邪已离太阳之表,尚未进少阳病是病邪已离太阳之表,尚未进入入阳明之里的阶段,病邪客于半表半里之间。阳明之里的阶段,病邪客于半表半里之间。足少阳经属胆,胆居六腑之首,与肝脏相表足少阳经属胆,胆居六腑之首,与肝脏相表里,其主半表半里。因其为介于表里之间的里,其主半表半里。因其为介于表里之间的证候,故中医临床中称证候,故中医临床中称“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 证候证候 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三、少阳病证三、少阳病证 四、
11、太阴病证四、太阴病证 太阴病证为脾阳虚、寒湿内盛的里虚寒太阴病证为脾阳虚、寒湿内盛的里虚寒证。证。 证候证候 腹满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腹满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发,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迟发,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迟缓。缓。 形成有两个因素:形成有两个因素: 一为阳经传变而来,多由三阳病失治、一为阳经传变而来,多由三阳病失治、误治,以致里虚,而邪传太阴;误治,以致里虚,而邪传太阴; 一为素体脾胃虚弱,寒邪直中于太阴,一为素体脾胃虚弱,寒邪直中于太阴,引起虚寒下利及脾阳虚等证候。引起虚寒下利及脾阳虚等证候。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五、少阴病证五、少阴病证(一
12、)少阴寒化证(一)少阴寒化证 少阴寒化证是指病邪从阴化寒,阴盛阳衰少阴寒化证是指病邪从阴化寒,阴盛阳衰所表现出的证候。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证候 畏寒蜷卧,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舌畏寒蜷卧,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微。淡苔白,脉沉微。(二)少阴热化证二)少阴热化证 少阴热化证是指病邪从阳化热,阴虚而阳少阴热化证是指病邪从阳化热,阴虚而阳亢所表现出的证候。亢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证候 心烦不寐,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心烦不寐,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细数。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六、厥阴病证六、厥阴病证(一)寒热错杂证(一)寒热错杂证 寒热错杂证乃由正邪交争,阴阳失调,寒热错
13、杂证乃由正邪交争,阴阳失调,形成上热下寒、胃热肠寒的证候。形成上热下寒、胃热肠寒的证候。 证候证候 口渴饮水不止,气上冲心,胸中热口渴饮水不止,气上冲心,胸中热痛,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四肢厥冷,下痛,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四肢厥冷,下利呕吐。利呕吐。(二)厥热胜复证(二)厥热胜复证 厥热胜复证为厥阴病发展过程中阴阳消长厥热胜复证为厥阴病发展过程中阴阳消长的外在表现。的外在表现。 证候证候 四肢厥冷与全身发热交替而作。四肢厥冷与全身发热交替而作。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薛霁薛霁 第七章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防治原则与治法 目目 录录 第一节第一节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第二节第二节 治治
14、法法治则,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有普遍指导意义。 中医治疗学中医治疗学中医治疗学,分为治则和治法两大部分。中医治疗学,分为治则和治法两大部分。治法,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具体化。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具体化。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汗、吐、下、和、温、清、补、消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第一节第一节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治病求本治病求本调整阴阳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扶正祛邪病治异同病治异同三因
15、制宜三因制宜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养生与预防一、养生与预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天真论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与预防,养生又称为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与预防,养生又称为“摄生摄生” 。 “治未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颇有现实意义,包括的预防思想,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颇有现实意义,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一一) ) 未病先防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充分调动人体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充分调动人体的主观能
16、动性,增强体质,养护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避体质,养护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避免病邪侵袭,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免病邪侵袭,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养生保健养生保健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注重调养正气注重调养正气防止邪气侵害防止邪气侵害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一、养生与预防一、养生与预防( (二二) ) 既病防变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17、和传变。的发展和传变。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早期诊治先安未受邪之地先安未受邪之地注重疾病传变规律注重疾病传变规律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会得受肝之邪。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会得受肝之邪。 难经难经七十七难七十七难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一、养生与预防一、养生与预防木木木木水水水水火火火火金金金金土土土土既病防变既病防变卫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气气血血营营例:肝木乘脾土例:肝木乘脾土(表(表 里里 、轻、轻 重)重)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一、养生与预防
18、一、养生与预防二、治病求本二、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它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疗。它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本与标,具有多种含义,具有相对的特性。本与标,具有多种含义,具有相对的特性。如以正邪而言,则正气是本,邪气是标;如以正邪而言,则正气是本,邪气是标;以病因和症状论,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以病因和症状论,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其它如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等。其它如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等。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一一) )正治与反治正治
19、与反治1.1.正治正治 “逆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它适用于疾病的,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它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治”。“寒者热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实则泻之”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治病求本二、治病求本1.1.反治反治 “从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治。适用于疾病的,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征象与其
20、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从治”。“热因热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通因通用”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一一) )正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二、治病求本二、治病求本 1.1.热因热用: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真寒假热证。临床虽见。临床虽见热象,但其本质为真寒,治本之法当用温热药治之。热象,但其本质为真寒
21、,治本之法当用温热药治之。 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真热假寒证。虽外见寒。虽外见寒象,但热盛是其本质,故用寒凉药以治其真热,从而消除假寒之征象。象,但热盛是其本质,故用寒凉药以治其真热,从而消除假寒之征象。 2.2.寒因寒用: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寒症状的病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一一) )正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二、治病求本二、治病求本 3.塞因塞用: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22、证。 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的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的真虚假实证真虚假实证,如脾虚便秘、血枯经闭等证,如脾虚便秘、血枯经闭等证,其治应以补开塞,不要妄用通泄更伤正气。其治应以补开塞,不要妄用通泄更伤正气。 4.通因通用: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病证。 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血瘀崩漏及膀胱湿热所致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血瘀崩漏及膀胱湿热所致尿频、尿急、尿痛的病证。治疗可分别用消导泻下、活血化瘀、清利湿尿频、尿急、尿痛的病证。治疗可分别用消导泻下、活血化瘀、清利湿热等方法。热等方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3、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一一) )正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二、治病求本二、治病求本 征象征象 本质本质 治法治法高热大汗高热大汗口干脉数口干脉数舌红苔黄舌红苔黄(热象)(热象)实热壅盛实热壅盛正治(逆治)正治(逆治)四肢厥冷,四肢厥冷,脉沉,但壮脉沉,但壮热心烦,渴热心烦,渴喜冷饮,小喜冷饮,小便赤便赤(假寒象)(假寒象)里热盛极里热盛极阳盛格阴阳盛格阴反治(从治)反治(从治)寒凉药寒凉药寒凉药寒凉药热热则寒之则寒之寒因寒用寒因寒用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一一) )正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二、治病求本二、治病求本 反治法,主要是顺从疾病反映于外的证候而治,表面上是与正治法反治法,主要是顺从
24、疾病反映于外的证候而治,表面上是与正治法相反,但在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选择了针对疾病的内在本质而治疗相反,但在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选择了针对疾病的内在本质而治疗的方法,符合辨证施治的原则,可以说仍然是正治法。的方法,符合辨证施治的原则,可以说仍然是正治法。小结:小结: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 (一一) )正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二、治病求本二、治病求本( (二二) )标本缓急标本缓急标本缓急标本缓急急则治标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缓则治本标本兼治标本兼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治病求本二、治病求本三、调整阴阳三、调整阴阳损其偏盛损其偏盛实证实证补其偏衰补其偏衰虚证虚证阴阳相对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