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14852
  • 上传时间:2022-04-15
  • 格式:PPTX
  • 页数:80
  • 大小:1.7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 基础知识 培训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灵宝痔瘘医院医务科1ppt课件壹贰叁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目 录2ppt课件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它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術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愧是我国和世界医学科学史上一颗明珠。绪论3ppt课件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它不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至公元16世纪,一直居于世界医学的先进行列。早在3000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字

    2、中就有关于疾病和医药卫生的记载。也有诸多中医名著的流传,其中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就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4ppt课件5ppt课件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国医药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受到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一一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疾病原因的认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方面都各具特点,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6ppt课件中医基础学的主要内容中医基础学主要是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以及对疾病的诊断、防治等基本

    3、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论证、防治原则等七章。7ppt课件一、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唯物论和辩证法。古人把一切事物相互对立与相互依存的正反两个方面概括论为阴阳。并用阴阳的属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并探求自然规律,这就称为阴阳学说。古人把构成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物质,概括为木、火、土、金、水,称为五行。这五种基本物质相互之间存在着资生和制约的关系,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故称为五行学说。8ppt课件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

    4、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整个人体及其各部分组织结构,都具有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是相互联系的,又可划分为阴阳两部分。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9ppt课件按五行学说的分类方法按五行学说的分类方法 将人体的五脏归属于五行,并与五脏相关的其他组织结构以及外界自然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和人体内外环境的密切关系。 根据木的特性,因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硫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而肝配胆,主筋,开窍于目。 根据火的特性,因心阳具有温照之功,故心属火、而心配小肠,合脉,开窍于

    5、舌。10ppt课件根据土的特性,因脾主运化水谷,输送精微,有营养五脏六、四肢百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而脾合,主肌肉,开窍于。根据金的特性,因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而肺配大肠,合皮毛,开窍于鼻,根据水的持性,因肾具有藏精、主水的功能,故以肾属水,而臂配膀胱,主骨,开窍于耳。11ppt课件心 1.主血脉,2.主神称之为“君主之官”脾1.主运化2.主统血3.主升清4.主肌肉、四肢5.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肝1.主疏泄2.主藏血3.主筋4.开窍于目肾1.藏精2.主水、司开阖3.主纳气4.主骨、生髓,其华在发5.开窍于耳及二阴肺1、主气司呼吸2、主行水3、朝百脉,主治节4.主宣发与肃降1

    6、2ppt课件五行相生五行相生木生火即肝生心火生土即心生脾土生金即脾生肺水生木即肾生肝金生水即肺生肾13ppt课件金克木,即肺金制约肝木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木克土,即肝木制约脾土水克火,即肾水制约心火五行相克土克水,即脾土制约肾水土克水,即脾土制约肾水14ppt课件五脏 根据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合,把人体表里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一)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一)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 心心主血脉,主神志。主血脉,主神志。 肺肺司呼吸主气,主宣降,主通调

    7、水道,助心行血、化血。司呼吸主气,主宣降,主通调水道,助心行血、化血。肺为娇脏肺为娇脏 脾脾主运化、升清、统血。主运化、升清、统血。脾喜燥恶湿脾喜燥恶湿 肝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疏泄,主藏血。肝为刚脏喜条达肝为刚脏喜条达 肾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为水火之宅为水火之宅15ppt课件(二)五脏与形体、官窍、志、液、时的联二)五脏与形体、官窍、志、液、时的联 系系 心:心:脉、舌、喜、汗、夏脉、舌、喜、汗、夏 肺:肺:皮、鼻、悲忧、涕、秋皮、鼻、悲忧、涕、秋 脾:脾:肉、口、思、涎、长夏肉、口、思、涎、长夏 肝:肝:筋、目、怒、泪、春筋、目、怒、泪、春 肾:肾:骨、耳及二阴、恐、

    8、唾、骨、耳及二阴、恐、唾、16ppt课件(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各自的生理功能(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各自的生理功能 胆:胆:主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主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 胃: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小肠:小肠:主受盛化物,分清别浊。主受盛化物,分清别浊。 大肠:大肠:主变化传导。主变化传导。 膀胱:膀胱:贮尿,排尿。贮尿,排尿。 三焦:三焦:主持诸气,为水液运行道路。主持诸气,为水液运行道路。 17ppt课件(四)奇恆之府各自的生理功能(四)奇恆之府各自的生理功能 脑:脑: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主感 觉运动、髓海 女子胞:女子胞:主月经、养育

    9、胎儿 骨:骨:身体支架,髓之府 脉脉:血之府 髓:髓:充脑养骨化血18ppt课件五脏、六腑,奇恆之府的主要区别 藏象学说根据内脏的功能特性,形态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藏象学说根据内脏的功能特性,形态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五脏、六腑,五脏、六腑,奇恆之府三类。奇恆之府三类。 五脏五脏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有化生和贮藏精气,有“藏而不泻,满而不实藏而不泻,满而不实”的特点。的特点。阴阳属性:主静,属阴。阴阳属性:主静,属阴。 六腑六腑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受盛,传化水谷,有受盛,传化水谷,有“泻而不藏,实而不满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特点。的特点。阴阳属性:主动,属阳。阴阳属性:主动,属

    10、阳。 奇恆之府奇恆之府 其形态似腑,功能似脏,其形态似腑,功能似脏,包括包括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统称奇恆之府。统称奇恆之府。功能特点;功能特点;贮藏精气,藏而不泻。贮藏精气,藏而不泻。阴阳属性:阴阳属性:主静、属阴。主静、属阴。19ppt课件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肺主呼吸。这就决定了心与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气和血的关系。心与肺互相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了人体各脏、组织的功能活动。 在病理上,若肺气虚弱,宗气生成不足,则推动心血无力,血运不畅,日久形成心血瘀阻,会出现胸痛、气短、心悸等症;相反,心主

    11、功能减退,血液不畅,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从而出现咳嗽等症。20ppt课件 2.心与脾:心主血,脾生血、统血,脾气足则血有生化之源,而心所主之血自能充盈。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固赖心气为之推动,然也必须脾气为之统摄,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这两个方面。 在病理上,心脾两脏常互为影响。如脾气虚弱,运化失职,血的化漂不足,或脾不统血而致心血不足;或思虑过度,耗伤心血,影响脾的健运,都可以形成以心悸、眩景、失眠、多梦、食少、放、面色无华等为主要见症。21ppt课件 3.心与肝: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神志两个方画 心血不足,则肝血也常因之而度:肝血不足,心血也常因之而损

    12、,所以,血虚证需是心、失眠等心血不足病证与视物昏花、月经涩少等肝血不足病症同时出现心主神志,肝主泄,都与精神情志活动有关。因而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病变中,心肝两脏也常互相影响,并在心肝两脏的血虚,阴度病变中,心烦失限与急溪易怒等精神症状常同时并见。 4心与肾;心与肾之间,心位居于上,其性属阳属火;肾位居于下,其性属阴,属水。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中,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滋养心阴。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彼此交通,相互协调,这种关系,称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在病理上,不论心或者肾本身的失调,都可导致关系的破坏。临床上出现的以失眠为主的心悸、心烦、腰膝酸软、或男子梦遗、女

    13、子梦交等,多数“心肾不交”。22ppt课件 5肺与脾: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在病理上,脾与肺也相互影响。若脾气虚损,运化力弱,常可导致肺气不足,而见体无力,少气懒言等症。脾失健运,水液不行,湿聚而成痰饮,可影响肺气的宜降,而出现化咳痰多等症。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反之,肺有病也可影响到,维如肺病日久,肺气虚衰,宣降失职,因而引起水液代谢的障碍,以致水湿滞留,阳受图,出现水肿、腹胀、便漓等证。 6.肝与肺: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 在病理上,若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不但可以上灼肺阴,出现胸痛,略血等症,而且也会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咳嗽、气喘等症,临床

    14、上称之为“肝火犯肺”。相反,肺失肃降也可影响及肝,使肝失条达,琉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隐痛胀满,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23ppt课件 7.肾与肺: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呼吸运动方面,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肾的精气充盛,才能使肺所为吸入之气下纳于肾。所以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说法。在病理上,若肾的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或肺气久虚,仿及肾气,均可出现气嘴,动则尤甚的“肾不纳气”病症。 肺阴与肾阴互相滋养方面,肺气正常,则精气输布于肾,而肾阴又为一身阴液之根本,于有“金水相生”的说法。在病理上,肺阴虚可损及肾阴,肾阴虚则不能上滋肺阴,故肺肾虚

    15、常同时并见,出现顺红、潮热、汗、千咳音哑、腰膝酸软等症。24ppt课件 8.肝与脾:首先在与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病理上,肝脾两脏常互相影响,例如:脾气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不健,血液生化之源不足,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影响及肝,形成肝血不足,从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头晕目眩,面色淡白,妇女月经量少色等症,临床上称为“肝脾两虚”,若肝气都结,疏泄失职,会导致脾胃功能的紊乱,形成“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临床上常见大怒后,胸胁胀满、食欲不振、腹胀、嗳气等症,就是肝不疏泄影响脾所致。 此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而成热,湿热郁蒸于中焦,使肝的硫泄不利,胆汁不能排入

    16、肠道,溢于肌肤,则可形成黄疸。25ppt课件 9脾与肾: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在病理上,脾与肾也相互影响。例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久虚,进而伤及肾阳,均可形成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腰膝酸冷,水肿等脾肾阳虚证候。 10肝与肾:主要表现在精与血之间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方面 肝藏血,肾藏精,精与血是互相资生的。所以有“肝肾同源”的说法。在病理上,肾精与肝血之间常相互影响:如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可引起肾精亏损。由于肝肾同源,所以肝肾的阴阳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响的。 例如:肾阴不足,

    17、不能滋养肝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出现眩晕、痛、急躁易怒等症,称为“水不涵木”。反之,肝阳妄动化火,也可下劫肾阴,造成肾阴不出现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症。26ppt课件二、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基本物质,动的基本物质,它们它们既是既是脏腑经络等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脏腑经络等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又是脏腑经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等组织器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气血津液的阴阳属性气血

    18、津液的阴阳属性 气主动、无形气主动、无形属阳属阳 血、津液、主静、有形血、津液、主静、有形属阴属阴27ppt课件1、中医学中气的含义、中医学中气的含义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最基本物质,是人体内具有很强活力,不是人体内具有很强活力,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断运动的精微物质。 生成来源:生成来源: 先天先天 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是构成生命形体的原始物质。是构成生命形体的原始物质。 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源于饮食物源于饮食物 后天后天 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赖肺司呼吸赖肺司呼吸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

    19、物质。28ppt课件气的生理功能:气的生理功能: 激发和促进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推动和激发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推动推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血液的生成与运行。 推动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29ppt课件固摄作用固摄作用 1含义:含义:控制,统摄,约束控制,统摄,约束之意。气对体内液态物质具有统摄和控制,之意。气对体内液态物质具有统摄和控制,不使其无故流失的作用。不使其无故流失的作用。 2作用表现:作用表现: (1)固摄血液,防止溢出于脉外。)固摄血液,防止溢出于脉外。 (2)固摄

    20、汗液,尿液,使其有节制的排出,防止其异常流失。)固摄汗液,尿液,使其有节制的排出,防止其异常流失。 (3)控制唾液、胃肠液的分泌。)控制唾液、胃肠液的分泌。 (4)固摄精液,防止妄泄而耗损。)固摄精液,防止妄泄而耗损。 (5)摄纳肾气,以维持呼吸运动正常进行。)摄纳肾气,以维持呼吸运动正常进行。30ppt课件 营养作用营养作用 1含义:含义: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 2作用表现:作用表现:营养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营养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 维持其生理维持其生理活动。活动。 气化作用气化作用 1含义:含义: 广义而言,广义而言,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指气的运动产

    21、生的各种变化。 狭义而言,狭义而言,指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转化。指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转化。31ppt课件2作用表现:作用表现: (1)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 谢及其相互转化。谢及其相互转化。 气化气化 水谷精微水谷精微 饮食物饮食物 食物残渣食物残渣 糟粕糟粕 气化气化 水谷精微水谷精微 气气 血血 津液津液 气化气化 汗汗 津液津液 尿尿32ppt课件二、血的生理功能二、血的生理功能 (一)濡润和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一)濡润和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 难经、二十二难难经、二十二难:“血主濡之血主濡之”。 血液充盈血液充盈脏腑组织器官得养

    22、脏腑组织器官得养面色红润、肌肉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皮肤毛发润泽、筋骨劲强,丰满壮实,皮肤毛发润泽、筋骨劲强, 运动灵活。运动灵活。 血液亏虚血液亏虚脏腑组织器官失养脏腑组织器官失养面色萎黄,肌肉面色萎黄,肌肉瘦削,皮肤毛发瘦削,皮肤毛发 枯槁,筋骨痿软,肢体麻木,运动不利枯槁,筋骨痿软,肢体麻木,运动不利。33ppt课件血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灵枢灵枢平人绝谷篇平人绝谷篇:“血脉和利,精神血脉和利,精神 乃居乃居”。 血液充盈血液充盈神得血养神得血养神志清晰、精神充沛神志清晰、精神充沛 血虚血虚神失所养神失所养失眠、多梦、惊悸、失眠、多梦、惊悸、 血病及神血病

    23、及神 血热血热扰乱心神扰乱心神烦躁甚至神昏、谵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34ppt课件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胃液、肠液等胃液、肠液等 官窍正常的分泌液官窍正常的分泌液涎、唾、涕、泪等涎、唾、涕、泪等 正常的排泄液正常的排泄液汗、尿乃津液所化汗、尿乃津液所化 35ppt课件津津 液液 形状、性质形状、性质 清稀,流动性较大,清稀,流动性较大,为阴中之阳为阴中之阳 稠厚、流动性较小,稠厚、流动性较小,为阴中之阴为阴中

    24、之阴 分分 布布 布散体表,肌肤、布散体表,肌肤、孔窍、注入血脉孔窍、注入血脉 灌注于骨节,脏腑,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脑髓之中 功功 能能 滋润皮肤、肌肉、滋润皮肤、肌肉、润泽孔窍,充养和润泽孔窍,充养和滑利血脉滑利血脉 濡养脏腑,补益脑濡养脏腑,补益脑髓,滑利关节髓,滑利关节 36ppt课件津液的生理功能津液的生理功能 一一、 滋润和濡养作用滋润和濡养作用 二、二、 化生血液化生血液 三、三、 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津液性质属阴,生津液性质属阴,生理上,阴液可制约亢奋之阳热,故有调节机体阴阳,理上,阴液可制约亢奋之阳热,故有调节机体阴阳,协调寒热盛衰,平衡体温等作用。协调

    25、寒热盛衰,平衡体温等作用。 四、排泄四、排泄代谢后的产物和废物。代谢后的产物和废物。37ppt课件三、经 络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的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由经脉和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组成。其连属部分在内属五脏六腑,在外连属筋肉皮肤。38ppt课件 1.1经脉 经脉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十二经别。 1二正经:即手足三阴经(太阴、少阴、厥阴)和手足三阳经(太阳、少阳、阳明),又称“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各自分属于一个脏或一个,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2.奇经八脉:即督、任、冲、带、阴跷、

    26、阳跷、阴维、阳维等脉的合称,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这些经脉“别道而行”,它们的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规则,且无脏络属关系,与正经有别,故名奇经 3.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别出的经脉。它们分别起于四胶、行体内脏深都,上出于颈项浅部。39ppt课件1.2络脉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络脉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 1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共有十五。其中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称“十五别络”。其主要功能是加强表里两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并有 灌气血的作用。 2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3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40ppt课件1.3经筋和皮部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27、,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 1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与筋肉的连属部分。人体的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即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有联缀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2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连属部分,即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41ppt课件经络系统简表42ppt课件2.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命名,是以经脉所属的脏和循行部位的上下内外,结合阴阳理论而定名的。(一)脏为阴、腑为阳凡是隶属于脏的经脉叫阴经;隶属于腑的经脉叫阳经。(二)上为手,下为足循行在上肢的为手经;循行于下肢的为足经43ppt课件 (三)内为阴,外为阳 循行在肢体

    28、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循行在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肢体内侧面有前、中、后之分,名称则分别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也有前、中、后之分,名称则分别为阳明、少阳、太阳。 根据以上命名原则,膈上三脏肺、心包及心的经脉分别叫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及手少阴心经;与此三脏相表里的三的经脉分别叫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手太阳小肠经。膈下三脏牌、肝、肾的经脉分别叫足太阴牌经、足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与此三整相表里的三腑的经脉分别叫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及足太阳膀胱经。44ppt课件十二经脉的走向、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十二经脉的走向、分布规律表里关系走向:走向:分布规律分布规律45ppt课件表里关系手阳明大

    29、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46ppt课件例如: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下口名幽门,上口为贲门),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横行出来,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前面,向下到肘窝中,沿着臂内侧桡骨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边缘,出拇推内侧端(少商穴)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

    30、经。47ppt课件手阳明大肠经:2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側向上,通过第一、二掌骨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之中的凹陷处,沿前臂外侧前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推穴),再向下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向下通过横膈,属于大肠。分支:从缺盆上走颈部,经过面颊,进入下齿眼,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又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48ppt课件L O R E M I P S U M D O L O R L O R E M IPSUM DOLOR3.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奇经八

    31、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这八条经与士正阳维脉的总称。这八条经与士正经不同,医不直属胜用,又无表经不同,医不直属胜用,又无表里相配,它们的分布也不象土二里相配,它们的分布也不象土二经脉那样规则、是异于十二经脉经脉那样规则、是异于十二经脉的八条经脉,故称的八条经脉,故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49ppt课件1.督脉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曲骨穴,向下过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人体后背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主

    32、要病症:角弓反张,脊柱强直,大人颠病,小二风痫50ppt课件2.任脉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主要病症:男子疝气,女子带下瘕聚,月经不调,流产不孕等51ppt课件3.冲脉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夹脐上行,散入胸中,上达咽喉,环绕口唇。主要病症:气逆里急,气从少腹上冲胸;女子不孕、流产、崩漏、经闭、月经不调、乳少等52ppt课件4.带脉 带脉,经穴名。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之会。在侧腹部,章门下

    33、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主要病症: 赤白带下,子宫脱垂,腹部胀满,绕脐腰脊痛,冲心痛等53ppt课件阴跷脉与阳跷脉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入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腹面上行,至胸部入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

    34、,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54ppt课件阴维脉与阳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经相合,过胸部,腹部,与足太阴经相合,过胸部,与任脉会于颈部。与任脉会于颈部。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到髋关节部,经胁

    35、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行到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合于督脉。前额,再到项合于督脉。55ppt课件阴跷脉与阳跷脉的主要病症:主司下肢阳跷脉有失眠,癫痫,下肢痉挛出现足外翻等。阴跷脉有嗜睡,癫痫,下肢痉挛出现足内翻等。阴维脉与阳维脉的主要病症:阳维为病主要有发冷,发热,外感热病等表征。阴维为病主要有心痛,胃痛,胸腹痛等里症。56ppt课件病因、病机病因的含义: 病因是指能影响和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协调状态,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 中医病因学的各基本概念是以具体的,形象的物质名词来表达抽象的要领,但决不能将中医的病因概念简单地理解为其名词所代表的具体事物。中医所采用的是从宏

    36、观角度,通过“取象比类”把疾病的症状,体征广泛地与自然界某些事物或现象进行了联系比较,并加以概括分类,从而认识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57ppt课件 病因分类 根据病因的发病途径,形成过程将其分 (一)外感致病因素- 六淫、疫疠 (二)内伤致病因素-七情、饮食劳逸(三)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痰饮瘀血 结石 (四)其它致病因素 外伤,虫兽,金刃, 跌打,药邪,医过, 胎传等。58ppt课件一 . 六淫 (一)六气、六淫的含义 1六气: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 火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 2六淫: 淫:浸淫,侵害过度之意。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又称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又

    37、称“六邪六邪”。59ppt课件3六气在什么情况下成为六淫六气在什么情况下成为六淫 (1)六气太过或不及 (2)非其时有其气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说:说:“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 应热而反大凉;秋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 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3)气候急剧变化,超越了机体的适应能力(4)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六气 的正常变化而发病,此时的六气也成了六淫。60ppt课件(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或两者同时受邪,都是从外感受,故又称 “外感六淫”。 2季节性:

    38、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六淫致病与季节气候有关。故又称“时令病”。如春季多温病,夏季多暑(热)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区性:六淫致病常与居处地区及环境有关。如久居潮湿地区易感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易患燥热之病。61ppt课件4单一性和兼挟性:六淫之邪既可单一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相互兼挟侵犯人体致病。如伤风、中暑、外感风热、痹证等。 5转化性:六淫之邪侵犯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如可随人体的体质不同,病证性质发生转化。如外感寒邪可入里化热,暑湿日久可化燥等。62ppt课件(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邪风邪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39、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善行数变)风善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4)风性主动)风性主动 2寒邪寒邪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主痛)寒性凝滞主痛 (3)寒性收引)寒性收引 3暑邪暑邪 暑为夏季之主气,乃暑为夏季之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火热之气所化。 暑具有暑具有严格的季节性,独见于夏季。严格的季节性,独见于夏季。(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3)暑多挟湿)暑多挟湿 湿邪湿邪(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

    40、)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湿性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趋下,易袭阴位63ppt课件燥邪 燥邪致病多表现为: 温燥初秋,有夏热之余气,燥与温热相合侵犯人体,热象明显。 凉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凉相合侵犯人体,寒象明显。()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6、(火)热邪陈无择所云:“六淫者,寒、暑、湿、燥、风、热是也”。是指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热邪。 (1)热(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易伤津耗气(3)易生风动血(4)易致肿疡64ppt课件 湿邪与寒邪的异同点湿邪与寒邪的异同点相同点相同点:寒、湿皆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湿皆为阴邪,易伤阳气。 不同点:不同点: (1)寒邪)寒邪-易

    41、伤卫阳、脾阳、心、肾之阳。表现局部或全易伤卫阳、脾阳、心、肾之阳。表现局部或全身的寒象。身的寒象。 湿邪湿邪-易困阻脾阳,使脾失健运易困阻脾阳,使脾失健运-泄泻,水肿。泄泻,水肿。 (2)寒邪致病)寒邪致病-其分泌物,排泄物澄沏清冷。其分泌物,排泄物澄沏清冷。 湿邪致病湿邪致病-其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其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 65ppt课件(3)寒性凝滞)寒性凝滞-其致病使气血运行不通,其致病使气血运行不通, 卒然作痛。卒然作痛。 湿性粘滞、重浊湿性粘滞、重浊-其致病阻遏气机,使人困闷不爽,其致病阻遏气机,使人困闷不爽,症状粘滞不症状粘滞不 爽,病程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爽,病程缠绵难

    42、愈,且易反复发作。(4)寒性收引)寒性收引-其致病使气机收敛,肌腠收缩,汗孔其致病使气机收敛,肌腠收缩,汗孔闭塞,筋闭塞,筋 脉拘急,屈伸不利。脉拘急,屈伸不利。 湿性趋下湿性趋下-易袭人体阴位,以下部症状多见。易袭人体阴位,以下部症状多见。 六淫不仅六淫不仅是致病因素,而且是对外感病证临床症状的概是致病因素,而且是对外感病证临床症状的概括和归类括和归类。66ppt课件二、七情二、七情(一)七情的基本概念1、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简称“五志”。 是人们对外界环境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正常的情志反映,一般不会使人致病。(二)、七情致病的原因 只有突然的、强烈的、或持久的精

    43、神刺激,超越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范围,或当机体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时,不太强烈的情志剌激也可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可见七情致病与个体耐受能力强弱有关。67ppt课件 (三)七情致病的特点(三)七情致病的特点灵枢百病始生篇说:“喜怒不节则伤脏”。 1、直接伤及内脏首先伤及心神,以心、肝、脾三脏病证多见。 2、影响脏腑气机 3、情志活动与病势变化关系密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情志的异常波动、使病情加重,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暴怒暴喜导致暴猝。68ppt课件 三、痰饮三、痰饮 (一)痰饮的含义:(一)痰饮的含义: 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其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人体脏

    44、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其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合称为饮,合称“痰饮痰饮” (二)痰与饮的区别(二)痰与饮的区别 1 1 痰痰稠浊稠浊 饮饮清稀清稀 痰得阳气煎熬灼液而成痰得阳气煎熬灼液而成痰热痰热 饮得阴气凝聚而成饮得阴气凝聚而成饮寒饮寒 痰痰广泛,可随气升降流行游溢全身,内而脏腑,外筋骨皮肉。广泛,可随气升降流行游溢全身,内而脏腑,外筋骨皮肉。 饮饮局部,常局限机体某一部位,多停留于胸胁、胃肠局部,常局限机体某一部位,多停留于胸胁、胃肠 肌肤。肌肤。 69ppt课件 (五)痰饮的致病特点“百病多由痰作祟”,“凡有怪症,莫不由茲”。 1病位广泛、病证复杂、症状变化多端。(

    45、1)痰浊上蒙清窍头晕目眩、沉重(2)痰窜皮下、筋骨、肌肉皮下结节、瘰疬、痰核,深部肿块,或成瘘管流溢脓血阴疽流注 (3)痰结咽喉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梅核气) 2、痰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肢体麻木半身不遂。70ppt课件3、停滞脏腑气机阻滞,功能失常 阻于肺胸闷、咳嗽、喘促,困于脾腹胀满、恶心呕吐、便溏 4、易于蒙蔽心神神昏、癫狂、痴呆。5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痰饮乃水湿积聚而成,有粘滞重浊之性,其致病多缠绵难愈。 6舌苔滑腻、脉多弦、滑。 痰饮致病表现非常复杂,综合起来可归纳为:咳、喘、悸、眩、呕、满、肿、痛等八大主症,结合舌象、脉象、不难诊断。71ppt课件四、瘀血四、瘀血(一)瘀血的

    46、概念(一)瘀血的概念 瘀血瘀血是指体内血液运行不畅,血液停滞脏腑经脉是指体内血液运行不畅,血液停滞脏腑经脉之中,或离经之血积于之中,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未能消散。体内,未能消散。均称均称“瘀血瘀血”。 (二)瘀血的形成(二)瘀血的形成 1 1、 外邪入侵外邪入侵 内伤七情内伤七情 气血功能失调气血功能失调 饮食劳逸饮食劳逸 气虚气虚-致瘀致瘀 气滞气滞 血行受阻血行受阻血瘀血瘀瘀血瘀血 血寒血寒- - 血行不利、血行不利、凝聚成瘀凝聚成瘀 血热血热- 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热入营血,血热搏结- - 灼伤阴津灼伤阴津血液粘滞血液粘滞72ppt课件(四)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四)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1 1共

    47、同特点共同特点 (1 1)疼痛疼痛(2 2)肿块)肿块 (3 3)出血(出血(4 4)望诊紫绀)望诊紫绀(5)脉)脉诊诊2 2瘀阻部位不同,病证不同,症状各异:瘀阻部位不同,病证不同,症状各异: 瘀阻在心瘀阻在心心悸、胸前憋闷疼痛、唇舌青紫,心悸、胸前憋闷疼痛、唇舌青紫, 神志不清、发狂。神志不清、发狂。 瘀阻在肺瘀阻在肺胸痛、咳血暗红或夹血块。胸痛、咳血暗红或夹血块。 瘀阻肝脾瘀阻肝脾两胁肿块、疼痛拒按两胁肿块、疼痛拒按 瘀阻肠胃瘀阻肠胃脘腹疼痛、呕血、柏油样大便。脘腹疼痛、呕血、柏油样大便。 瘀阻胞宫瘀阻胞宫小腹疼痛、月经不调、血色紫暗有块、或闭经、或崩漏。小腹疼痛、月经不调、血色紫暗有块、或闭经、或崩漏。 瘀阻四肢瘀阻四肢局部冰冷、皮色暗红或青紫、坏死脱骨疽局部冰冷、皮色暗红或青紫、坏死脱骨疽73ppt课件74ppt课件75ppt课件76ppt课件77ppt课件78ppt课件79ppt课件80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1485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