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14849
  • 上传时间:2022-04-15
  • 格式:PPT
  • 页数:101
  • 大小:2.5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药 适宜 技术 课件
    资源描述:

    1、l指口腔粘膜上发生的表浅、如豆大的小溃疡点,又称口疳、口痈等。l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l周期性反复发作l溃疡大小不等,数目一个至数个。l剧烈疼痛l自限性口疮口疮特点特点口疮虚证实证心脾积热(与阿弗它口炎相似)阴虚火旺(相当于复发性口疮)祖国医学认为,口为脾窍,舌为心苗,肾系舌本。口疮口疮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心脾积热积热化火火热熏蒸口舌溃烂发为口疮口疮口疮病因、病机病因、病机阴虚火旺阴不制阳虚火上炎口舌灼烧溃烂成疮 根据临床体征(舌、颊内粘膜,唇内粘膜及上腭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大小不等的溃疡为特征)和复发性、自限性等病史规律进行诊断。对大而深且长期不愈的溃疡,应警惕癌肿,需活检以明确诊断。证

    2、候:口腔粘膜有如黄豆大小的溃疡点,数目较多,甚者融合成片,疮面色黄白,周围粘膜红肿明显,中央凹陷,妨碍进食,全身或有发热,口渴口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等症。治则:清心泻脾,凉血理疮。方药:凉膈散。川大黄、朴硝、甘草各20g,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10克,连翘40g。 临床运用:心经热盛为主:导赤散,以清心泄热,导热下行。脾胃火热偏盛者:清胃汤,清脾泄热,凉血解毒。证候:口腔溃疡点多生于舌根部或舌下,数目较少且小,疮面灰白,周围粘膜微红微肿,稍有疼痛,进食时较明显,溃疡此愈彼起,连绵不断。全身或见舌燥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则:滋阴补肾,清降虚火。方药:知柏地黄丸

    3、。知母 40g 黄柏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 (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临床运用:心肾不交者: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滋阴养血,清降虚火,交通心肾。心脾两虚者:归脾汤,补益心脾。病变反复,日久不愈者:八珍汤,气血双补。 大枣10枚 白矾10克 苦瓜叶10g 青黛10g 冰片3克 大枣去核,将白矾打碎放在大枣中,于火上煅至白矾枯白,大枣焦黑为度。冷后再加入干苦瓜叶,共碾细末,然后加入青黛、冰片,置乳钵中碾成极细粉末,装瓶密封备用。用冷开水含漱后,将药粉撒布患处,每日12次。外治法:1.实证:(1)用冰硼散、锡类散、朱黄散外涂。(2)可用黄连、细辛各等分为

    4、末,擦患处。(3)防风、甘草、双花、连翘、荆芥等量水煎含漱。(4)西瓜浆水,徐徐含饮;或西瓜皮烧灰,含之。(5)冬青树叶浸水中,洗净,取几片含口中,轻轻咀嚼,勿嚼烂,含2030分钟,吐掉,每日34次。(6)生蒲公英,水煎服。(7)黄柏、青黛各等分,冰片少许。共研为末,竹沥汁调匀,敷患处。虚证:(1)柿饼霜,敷患处。或加薄荷,冰片少许,共研为末,涂患处。(2)用柳花散或青吹口散外敷患处,每日56次。(3)玄参丸:玄参、天冬、麦冬各等分,为研末为丸,如弹子大含化。(4)吴茱萸末或附子末,以热醋调成糊状,夜敷双足涌泉穴,次日去掉。(5)生附子,生半夏,研末,生鸡蛋清调作饼贴两脚心。(6)天冬,麦冬,

    5、玄参,甘草,水煎或研末为丸含化。(7)漱口后,用养阴生肌散:牛黄、黄柏、龙胆草、雄黄、青黛、冰片、甘草,敷患处。针灸疗法: 选廉泉、承浆、地仓、颊车、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每次取2穴,各穴位交替使用,实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法,或悬灸。穴位注射法: 取牵正、曲池、颊车、足三里,每次选2穴,交替使用,针入有酸麻感,每穴注射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2,2ml,每隔35天注射一次。预防与护理:1.怡养心神,防止劳倦情志内伤,节制房事,顾护人体精气;少食辛辣厚味,避免过寒凉,可防止或减少复发。2.注意口腔清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l感受风温邪毒(腮腺炎病毒)

    6、,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其临床主要特征。又名“痄腮”、“鸬鹚瘟”、“虾蟆瘟”。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解剖位置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解剖位置腮腺腮腺颌下腺颌下腺舌下腺舌下腺腮腺导管腮腺导管腮腺导管口腮腺导管口双侧双侧腮腺腮腺肿大肿大颌下腺颌下腺肿大肿大腮腺腮腺及颌及颌下腺下腺肿大肿大 腮腮腺腺导导管管开开口口1.年龄 85%病例发生在515岁之间。2.季节 冬春为高峰流行季节。3.传染源: 患者及隐性感染者。4.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从口传播。5.预后 (1)获终生免疫力(2)严重者可侵及神经系统、心脏等重要器官(3)年长儿及成人可侵犯生殖器官伴发睾丸炎或

    7、卵巢炎等。l腮部漫肿坚硬作痛: 足少阳胆经经脉绕耳(腮部)而行。邪入少阳,气血淤滞,邪毒循经上攻腮颊故耳下腮部漫肿坚硬作痛。l引睾窜腹(疼痛): 胆经和肝经互为表里,毒热之邪由胆经侵入肝经,疏泄失常,故可伴有脘腹、少腹疼痛及睾丸疼痛。 风风温温邪邪毒毒口鼻口鼻肺卫肺卫壅阻少阳胆经壅阻少阳胆经气血郁滞气血郁滞毒聚腮部毒聚腮部痄痄腮腮少阳经与厥阴经相表里少阳经与厥阴经相表里少阳经之邪内陷厥阴经少阳经之邪内陷厥阴经变变证证l1.发热起病,伴全身不适、厌食、呕吐、头痛和肌肉疼痛。l2. 12天后腮腺肿痛。 腮肿特点腮肿特点腮肿边缘不清腮肿边缘不清皮肤颜色不改变皮肤颜色不改变无脓液无脓液腮腺管口红肿腮腺

    8、管口红肿三三不不特特点点l1.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细菌感染所致,无传染性 单侧 局部红、肿、热、痛,可有波动感 腮腺管口有脓液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l2.痰毒 相当于“急性淋巴结炎” 可触及肿块,边缘清楚,有触痛,无传染性 常继发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l辨辨证证要要点:点:l治治疗疗原原则:则: 无无并并发发症症出出现)现)清清热热解解毒、毒、消消肿肿散散结结。证证治治分分类:类: 腮腮部部漫漫肿肿疼疼痛,痛,咀咀嚼嚼不不便便)2、热热毒毒壅壅盛盛清清热热解解毒、毒、软软坚坚散散结结普普济济消消毒毒饮饮(腮腮部部肿肿痛,痛,坚坚硬硬拒拒按,按,张张口口咀咀嚼嚼困困难,难,全全身身症症重)

    9、重)1.外敷法 如意黄金散或黄金膏、玉露膏外敷。2.针刺疗法 取翳风、外关、液门、颊车、合谷、丰隆、足三里、少商。热盛配曲池、外关,睾丸肿大配太冲、曲泉、三阴交、血海。恶心呕吐食欲差配足三里。每次选穴23处,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一个疗程。3.耳针疗法 取皮质下、腮腺、内分泌、面颊、睾丸、压痛点等穴23处,用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个疗程。4.放血疗法 用三棱针刺少商、商阳穴,放血57滴即可。5.爆灯芯疗法 取粗大灯心草一根,蘸点香油,点着后迅速对准角孙或耳尖穴位点烧一下,必须发生清脆的响声“啪”。1.流行期间未患病的儿童或有接触史的儿童,可以用板蓝根30

    10、g水煎服,连服35天,或针刺颊车、合谷穴1日2次有预防作用,居室内可用食醋熏蒸。家有此患者应隔离到肿胀完全消退。2.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去公共场所,如外出时戴口罩,勿和病人接触。 急性扁桃体炎l急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之为风热乳蛾,是风热邪毒外袭引起的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l以儿童及青年为多见。l多有外感病史。l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l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 。l易反复发作形成慢性。l病因:本病的发生,多为风热之邪乘虚外袭,火热邪毒博结喉核而致。若病久体弱,脏腑失调,邪毒久滞喉核,易致病程迁延,反复发作。l病机:风热邪毒从口鼻

    11、入侵肺系,咽喉首当其冲。或风热外袭,肺气不宣,肺经风热循经上犯,结聚于咽喉,气血不畅,与邪毒互结喉核,发为急性乳蛾。2、临床症状 咽喉肿痛,吞咽时加重,发热,伴有全身酸楚,儿童尚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和昏睡。发病前常有受凉、疲劳、外感病史或咽痛反复发作病史。1、风热外袭,肺经有热证主证:咽喉干燥灼热,疼痛逐渐加重,伴有恶寒、发热、咳嗽,舌尖红,苔白,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方剂:疏风清热汤加减。中药:荆芥6g,防风6g,牛蒡子12g,金银花12g,连翘15g,桑白皮12g,赤芍12g,桔梗10g,天花粉15g,玄参15g,浙贝母12g,甘草6g。水煎服 。2、邪热传里,肺胃热盛证主证:

    12、咽部疼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伴有高热、口渴引饮、咳嗽痰稠、口臭、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治法:泻热解毒,利咽消肿。方剂:清咽利膈汤加减。中药:前胡9g、防风12g、荆芥9g、连翘15g、大力子15g、山豆根6g、元参15g、山栀12g、桔梗12g、甘草6g。 3、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主证:咽部干燥,疼痛微痒,哽哽不利,午后加重,伴有午后颧红、手足心热、或干咳少痰而粘,舌干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方剂:百合固金汤加减。中药:百合30g 生地黄15g 熟地黄12g 当归12g 芍药12g甘草6g 贝母12g 麦冬12g 桔梗15g 玄参9g1、含嗽 生大黄10g 生

    13、甘草10g 沸水泡服,每日一剂,每日23次。2、吹药 用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中药粉剂(如青黛粉、六一散等)吹入患处,每日数次。3、雾化吸入 用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药水煎剂雾化吸入,每日一到两次。4、针灸疗法 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耳尖放血5、手术疗法 对于反复肿大者可烙治法或啄治法,必要时手术摘除。6、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首选抗生素治疗本病。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适宜技术适宜技术少商少商定位:拇指桡侧甲角旁约0.1寸。作用:醒脑开窍,清热利咽。主治: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狂,咳嗽,鼻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适宜技术适宜技术商阳商阳定位:食指桡侧甲角旁约0.1寸。作用:清热

    14、泻火,醒脑开窍。主治:咽喉肿痛,耳鸣耳聋,中风昏迷,热病无汗,下齿痛,青盲。 呃逆l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l相当于西医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功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胃、食管手术后引起得膈肌痉挛等。 寒邪蕴蓄寒邪蕴蓄 燥热内盛燥热内盛 肝气犯胃肝气犯胃 胃气上逆动膈胃气上逆动膈 肝郁乘脾肝郁乘脾 胃失和降胃失和降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 胃阴不足胃阴不足 病位在膈,与胃关系最密切,与肺、病位在膈,与胃关系最密切,与肺、肝、肾也相关。肝、肾也相关。呃逆呃逆饮食不当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情志不遂正气亏虚正气亏虚1、

    15、临床症状 诱因: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起病多较急。 主证: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不能自控。 兼证:常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安等症状。 2、临床检查:胃肠钡剂X线透视及内窥镜检查,肝、肾功能及B超、CT等检查等。对于呃逆的辩证主要辨寒热虚实四端:1、虚:呃逆时断时续,气怯声低乏力。2、实:呃逆声高,气涌有力,连续发作。3、寒:呃声沉缓有力,得寒则甚,得热则减。4、热:呃声洪亮,冲逆而出。1胃中寒冷证主证: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伴进食减少,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方剂:丁香散加减。方药:丁香6g, 柿

    16、蒂3g,炙甘草6g,良姜9g,竹茹12g. 2、胃火上逆证 主证: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伴有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清胃泄热,降逆止呃。方剂:竹叶石膏汤加减。方药:竹叶6g, 石膏50g, 半夏9g, 麦门冬20g, 人参6g, 粳米15g,甘草6g.3、气机郁滞证主证: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伴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舌红活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顺气解郁,和胃降逆。方剂:五磨饮子加减。方药:木香15g,沉香12g ,槟榔15g, 枳实15g, 台乌药15g.4、脾胃阳虚证 主证: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

    17、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伴面色咣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温补脾胃止呃。方剂:理中丸加减。方药:人参15g, 干姜15g, 白术15g, 甘草6g.5、胃阴不足证主证: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伴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治法:养胃生津,降逆止呃。代表方: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方药:北沙参15g, 麦冬15g, 生地15g, 玉竹15g, 冰糖15g,半夏12g,橘皮12g,枇杷叶12g, 竹茹15g,赤茯苓15g,人参9g,甘草6g.拇指或中指中力按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连续按揉13分钟。同时令患者深吸气后屏住

    18、呼吸,常能止呃。 急性胃痛急性胃痛是以胃脘部发生的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甚或厥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相当于西医学急性胃炎、急性肠炎、胃粘膜脱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胃癌急性穿孔、急性胃扩张、急性胃扭转等疾病。病因: 本病的发生,主要由饮食伤胃、外邪犯胃、情志不 畅等因素引起,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病机:(1)外邪犯胃 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为多。(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3)情志不畅 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4

    19、)素体脾虚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及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养而发生疼痛。 上腹胃脘部疼痛,常伴有胃脘部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1、辨缓急:是胃痛暴作还是胃痛渐发。2、辨寒热:疼痛暴作,喜暖恶凉为寒证;隐隐作痛,喜温喜按为虚寒证;急迫,灼热疼痛,喜冷恶热为热证。3、辨虚实 新病体壮多为实证,久病体虚多为虚证.4、辨气血 多初起在气,久病在血。

    20、5、辨脏腑:胃痛病位在胃,与胃、肝、脾相关。1、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2、用药应做到: 祛寒勿过辛燥, 养阴谨防滋腻, 补脾注意运脾, 化瘀宜兼理气。1、寒邪客胃主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方剂:良附丸方药:高良姜12g,香附15g,吴茱萸9g, 木香12g,陈皮12g,紫苏15g,生姜15g, 半夏12g.2、饮食停滞主证:胃脘疼痛,胀满据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红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剂:保和丸加减。方药:山楂1

    21、5g,神曲15g,莱菔子30g,半夏12g,陈皮15g,云苓15g,连翘12g. 3、肝气犯胃主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喜太息。舌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剂:柴胡疏肝散方药:柴胡12g,白芍15g,川芎9g,香附15g 陈皮12g,枳壳15g,甘草6g.4、肝胃郁热主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理气,泻热和胃。方剂:丹栀逍遥散方药: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5g,丹皮15g,栀子12g,白术12g,云苓15g,甘草6g. 5、瘀血停滞主证:胃脘疼痛

    22、,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病程长久,胃痛反复发作而不愈,面色晦暗无华,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和胃止痛。方剂: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方药 :蒲黄30g,五灵脂15g,丹参20g,檀香9g,砂仁6g.6、湿热中阻主证: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溲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方剂:清中汤加减。方药:黄连6g,栀子12g,半夏12g,云苓15g,白豆蔻30g, 陈皮12g,甘草6g.7、胃阴亏虚主证: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饮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

    23、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 滋阴益胃,和中止痛。方剂: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方药:沙参15g, 麦冬12g, 生地15g, 枸杞15g, 当归15g, 川楝子6g, 芍药15g, 甘草6g.8、脾胃虚寒主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剂:黄芪建中汤方药:饴糖30, 桂枝9, 芍药18, 生姜9, 大枣6枚,黄芪15g, 炙甘草6g.背部脾俞、胃俞附近压痛点,用较重的点压法,连续刺激2分钟左右;按揉梁丘、合谷、足三里,手法要重,每穴23分钟。能耐

    24、受为度,同时令患者行缓慢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即可。(2)3、食疗方药:(1)香附 木香各10g水煎服,一日两次。(2)老生姜、红糖各半斤,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一二十沸,再将红糖融入收膏,四天服完,一日两次。(3)乌贼骨、瓦楞子等量,研末,每次6g,温开水冲服,饭后服用。1.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中点。作用:和胃理气,通腑化滞。主治: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黄疸,癫狂。水肿,虚脱。3.梁丘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主治:急性胃痛(阳郄治急性疼痛),乳痈膝关节肿痛,下肢不遂。l定定位:位:在小

    25、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l功功能: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通经活络 。l主主治:治: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痛,肠痈,下肢痹痛,水肿,脚气;癫狂;虚劳羸瘦等症。5.至阳定位:在后正中线上,平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平肩胛下角。作用:宽胸利气,健脾调中。主治:黄疸、胸胁胀满等肝胆疾病;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谢谢 谢谢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1484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