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07.26.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养生保健07.26.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养生 保健 07.26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王艳锋王艳锋养生的概念养生的概念 关于养生之道,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最早也是最经典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养生,又称摄生。生,是生命、生存、生长;养,即保养、补养、摄养。养生就是调摄生命、保持健康以达到长寿。养生的核心是要“调和阴阳”。中医养生的特点中医养生的特点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防止外邪侵害一、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应顺应规律,追求
2、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二、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三、“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
3、四、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中医养生观点中医养生观点 自然观 防治观 食疗观一、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二、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 “
4、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u上医医未病之病,维护健康的养生医学,未雨绸缪,防病于先;u中医医欲起之病,早期干预的预防医学,防微杜渐,欲病救萌;u下医医已病之病,针对疾病的治疗医学,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二是欲病未病态;三是已病未传态。因此, “治未病”就是针对这三种状态,具有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和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的作用。三、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
5、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 中医养生方法中医养生方法 四时(四季)养生 情志调摄养生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 经络穴位养生一、四时(四季)养生春温春生春温春生秋凉秋凉冬寒冬藏冬寒冬藏“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春季(春生),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养生者早睡早起,培养春天的生气。锻炼者适宜练动作较少的气功等。 这时期的进补宜温,有利于扶助正气,如麦、豉、枣、橘、花生等,不宜食生冷粘杂之物,以免损伤脾胃。 夏季(夏长),养生者应继续保持早睡早起,夏季睡眠不足,应以午睡、小憩
6、补之。精神情绪上切戒急躁。神情愉快,意气舒畅,人体腠理才能宜通。锻炼时以体肤出汗为宜。 此时应进食益气生津、清暑解热之品,如绿豆汤或绿豆粳米粥,也可经常喝一些绿茶、菊花茶等。以消阳补阴,符合夏季“养长”的道理。 秋季(秋收),养生者思想意识要清静、安宁,最好在天微明时起身、活动、健身,锻炼效果甚佳。 秋季要少用椒、葱、蒜、姜等辛辣之品,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食物。 冬季(冬藏)万物生机潜伏,此季节正是人体“养藏”最好时刻。俗说:“冬季进补”,也是这个道理。谷、羊、鳖、龟、藕、木耳等,皆为有益的滋补食品。 冬季活动锻炼,不宜起得太早,最好等待日出以后,应选择活动量较大的动
7、作,体出微汗最宜,以达避寒取暖,精、气、神内收。 一天中养生也分最佳时期:早晨养生 最佳时段为上午59时,在镜前做梳头功100200下,再慢慢喝一杯约300500毫升温水,并在宽敞空间活动筋骨3060分钟。 白天养生 最佳时段为上午9时下午5时,建议上楼多爬楼梯,下楼坐电梯;午休时安安静静坐下10分钟胜过午睡30分钟;抽空抬腿10分钟,放松心情消水肿。 晚间养生 最佳时段为下午59时,可做泡澡的动作,因泡澡具热敷兼放松效果,医师也建议,泡汤宜分次浸泡,使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若在泡澡中加入些药浴,也可利用药浴达到活络筋骨、美白瘦身效用。 睡前养生 最佳时段为下午911时,可静坐10分钟,再伸伸懒
8、腰后就寝,或者也可在睡前小酌一杯红酒或烈酒,具助眠强心效用。二、情志调摄养生 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清静养神疏泄法节制法开导法暗示法升华超脱法移情法以情制情调摄情志情志调摄养生1、清静养神 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 清静养神的方法:主张专心致志、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
9、昏,多事则形劳”。 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阅读、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均能赏心悦目、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调神健身。2、调摄情志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活中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不良的情绪,关键在于善于控制和调节。常用的控制和调节情绪方法有以情制情法、移情法、升华超脱法、暗示法、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3、以情制情法 中医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如,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心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等。4、移情
10、法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人的情绪,以解脱不良情绪刺激的方法叫移情法。如琴棋书画移情法,养生学家认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还有运动移情法等。中医养生学家认为,当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应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使人陶醉在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以舒畅情怀,忘却烦恼。5、升华超脱法 是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事业中去,也就是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最典型的例证是西汉司马迁因罪下狱,惨遭宫刑。司马迁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到史记的撰写之中,以舒志解愁,把身心创伤等不良刺激转变为奋发向上的行动。6、暗示法 暗示不仅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
11、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一般多采用语言暗示,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等。三国演义里“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法的典型例证。7、开导法 即是以解释、鼓励、安慰、劝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病痛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内经就记载了开导法,认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能,虽有无道人,恶有不听者乎”?8、节制法 古人说:“欲有情,情有节,至人修养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这里讲的就是节制法。也就是通过节制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9、疏泄法 俗话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一生
12、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多多于顺境的时间,身处逆境,苦闷、惶恐之时,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郁而发之”。疏泄法很多,或找朋友解闷聊天,或争辩一次或大哭一场等。 三、饮食养生 (一)意义 饮食养生(即食疗)(即食疗)在我国相传已久,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和“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食物与中药同源,也具有四气五味和升降沉浮特性,具有治 病和补体作用。 饮食得当可以强身健体,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饮食不当则损身伤体,延长病程,疾病反复,产生后遗症。1、 饮食有节有节制;有规律(定时、定量)。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2、饮食有方细嚼慢咽,软硬恰当,冷热适宜,精力集中,食后活动,睡前拒食,饮食有洁。3、谨
13、和五味合理搭配,不可偏食;注意气味。 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4、荤素搭配以谷物、蔬菜、瓜果等素食为主,辅以适当的肉、蛋、鱼类,忌食油腻厚味。(二)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三)食物的分类1、按食物的性质分类(1)热性食物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热证、阴虚者忌用。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2)温性食物温中、补气、通阳、散寒、暖胃,热证、阴虚火旺者慎用或忌用。羊肉、狗肉、牛肉、鹿肉、海参、桂圆肉等。(3)寒性食物清热、泻火、解毒,阳气不足、脾胃虚弱者慎用。绿豆、苦瓜、黄瓜、莴苣、柿子、藕、西瓜等。(4)凉性食物清热、养阴,阳气不足、脾胃虚弱者慎
14、用。鸭肉、空心菜、菠菜、丝瓜、梨、李子等。(5)平性食物 寒热温凉不明显,日常习用,为基本食物。粳米、猪肉、鸡蛋、花生、大豆、玉米等。2、 按食物的味道分类(1)辛味食物发散、行气、通经脉、健胃等。 生姜、葱、蒜、花椒等。(2)甘味食物和中、缓急、补益、解痉、解毒等。 蜂蜜、饴糖、山药、大枣等。(3)酸味食物收敛、固涩等。 食醋、山楂、杏子等。(4)苦味食物清热、泄降、燥湿等。如苦瓜等。(5)咸味食物软坚、散结、润下等。海产品。 (四) 辨证施食1、热证宜食寒凉和平性食物,忌辛辣、温热之品。2、寒证宜食温热性食物,忌寒凉、生冷之品。3、虚证宜补虚益损,食补益类食物。虚证多脾胃虚弱,宜清淡而富于
15、营养,忌滋腻、硬固品。(1)阳虚者:宜温补,忌用寒凉;(2)阴虚者:宜清补,忌用温热;(3)气血虚者:宜随病证不同辨证施食;4、实证宜疏利、消导,忌施补。(1)外感病证宜食清淡,可食葱、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忌油腻厚味。(2)其他各类血证、阴虚阳亢证、目疾、皮肤病、痔瘘、疮疖、痈疽等忌辛热、发散类食物。 体胖之人多痰湿,宜清淡,忌肥甘厚腻 体瘦之人多阴虚,宜滋阴生津,养血补血,忌辛辣动火 老年人脾胃虚弱,宜清淡,忌油腻。 妇女妊娠期或哺乳期忌辛辣温燥,以免助阳生火。 小儿气血未充,脏腑娇嫩。(五) 因人施食 春季宜清润平淡,如百合、甘蔗、香椿、藕、萝卜、黑木耳、 莲子;忌辛辣耗气之品。 夏季宜甘寒
16、,白扁豆、绿豆、苦瓜、西瓜、甜瓜等;忌温热、 生火、助阳之品。防过食生冷或不洁食物。 秋季宜滋润收敛,如梨、百合、莲子、藕、胡桃、银耳、芝 麻等;忌辛燥温热品 冬季宜温补,如羊肉、狗肉、牛肉、胡桃、桂圆、荔枝、栗子。适量黄酒、白酒等;忌生冷寒凉。(六) 因时施食四、经络穴位养生 概述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并形成理论的,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它不仅指导着
17、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百会百脉交会取穴: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功效:开窍醒脑、回阳固脱。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风池诸风主之 取穴: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功效:袪风解表,清利头目,通脑活络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曲池清泻郁热 取穴: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 具有泻热作用,用于心情烦燥,口燥咽干,大便干燥等。 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保健穴位。每天点揉此穴对控制血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