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与中药发展前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药不良反应与中药发展前景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不良反应 发展前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药不良反应与中药发展前景中药不良反应与中药发展前景 在全球大力提倡应用天然药物,中国中药现代化研究深入发展,中药、天然药物应用日趋广泛的阳光时期,出现了“、”等中药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使传统的中医药宝库又受到了一次新的挑战。“中药为纯天然产品,无毒无副作用”,“中药不良反应严重,某家二代名中医被中药毒倒,不良反应位居化药第三”,中药似乎成了“毒药”。中药使用是否安全,是否还有优势,消费者是否还能接受,发展前景如何,又成了新的问题。现就全面认识和分析不良反应,谈中药的发展前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中药的不良反应除了包括在正常用药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外,还有许多是
2、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或滥用、误用等引起的中毒反应,以及因炮制或配伍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等。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西药毒副反应较多,均比较重视,而中药的毒副反应常常被人们忽视,且有被掩盖的倾向,甚至还有人认为“中药无毒性,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能强身”,其实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对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早有一定认识,并告诫人们“凡药三分毒”。我国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365种药物,并把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有药物“无毒”,可以多服,多服不伤人;有的有毒,有时要“斟酌其宜”;有的“多毒,不可久服”,说明古人对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毒副作用已有相当的了解,并且初步提出了合理用药、安全
3、用药的概念。 医学问答中记载: “夫药本毒物,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攻毒”。这些精辟的论断无不折射出“是药三分毒”的朴素认识,因此认为中药天毒无害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古人早就告诫人们中药是祛病武器,不是活命神丹,“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我国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总结临床用药的经验,留下许多著作,不断丰富祖国医药学宝库。在药物方面,研究有关中药的产地、采集、炮制;中药的温、凉、寒、热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有关药物的升、降、浮、沉的作用,配伍方面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和种种配伍用药禁忌等等。归根结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和防止毒副作用,为了
4、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 1993年比利时的Vanherweghem J L等在柳叶刀杂志(THE LANCET)上首次披露“中草药”可引起进行性间质性肾纤维化以来,由广防己和关木通等含有马兜铃酸的马兜铃属植物引起的肾病变受到了世界的关注。研究发现,马兜铃属植物中所含的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的津村顺天堂把汉代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小柴胡汤”制成了颗粒剂,成了风靡一时的治疗慢性肝炎的畅销药。有位叫有地滋的汉方医教授写文章作报告,说用小柴胡颗粒治疗肝炎、肝硬化“非常安全,长期服用也没有问题”。厂家、专家和媒介的联手渲染,使得对健康格外关注的日本人趋之若鹜,不仅用
5、小柴胡颗粒治疗肝病,就是感冒、肺炎、慢性胃肠炎等病,不论有无小柴胡汤适应证也都把它当做“百宝丹”来服用,结果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滥用小柴胡颗粒造成“间质性肺炎”的报道屡见不鲜,5年间就发生了188例,其中22人死亡。我国从2003年7月以来,有关中药大黄及其代表性产品排毒养颜胶囊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排毒养颜胶囊的方子把大泻(大黄、芒硝)和大补的药放在一起,本来是治急症的药,用来治疗“便秘、痤疮、色斑”等慢性病,发生便秘的患者使用这种药物确实可以起到排泄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往往产生依赖性,并导致继发性便秘,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另外临床观察发现,长期服用大黄可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
6、,并常伴有谷草转氨酶明显的增高。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中药的不良反应比例占到了1215,中药的注射剂则是中药中不良反应的“主凶”。通过检索19962002年中国药学文摘记录的358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其中有131例(占36.5),如由黄连素片、天麻丸等引起的皮肤瘙痒、各种皮疹等;48例(占13.4),如由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茵桅黄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引起的;的有22例(占6.1),如由雷公藤片、复方丹参制剂、牛黄解毒丸(片)等引起的口干口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便秘、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中毒性肝炎等;的有51例(占14.2),如由穿心莲片、
7、麻黄素片、藿香正气丸等引起的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心律不齐、心率过快或过慢、传导阻滞、心音低钝减弱、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电图改变等; 的有29例(占8.3),如由十滴水、舒筋活血丸、疏风定痛丸等引起的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失眠,烦躁不安,语言不清或障碍,意识模糊,甚至抽搐,惊厥,昏迷等,尚有药物致幻作用,或导致精神失常、行为障碍等;的有8例(占2.4),如由脉络宁、消咳喘、复方甘草片等引起的呼吸急促、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 的有15例(占4.2),如由雷公藤片、牛黄解毒丸、云南白药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出
8、血时间延长,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死亡;的有12例(3.5),如由感冒通片、雷公藤片、木通煎液等引起的尿闭,或尿频、蛋白尿、管型尿、血尿,腰痛或肾区叩击痛、浮肿、肾功能降低、氮质血症、酸中毒、电解质平衡失调,以至尿毒症。另外还有雷公藤、板蓝根等引起的致畸、致癌作用。 称中药是纯天然、完全没有不良反应是不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肆意夸大中药的不良反应作用,因为安全低毒是中药的一大优势。不能因目前出现的一些所谓中药不良反应,就全盘否定中药的安全性。如果拿中药和西药作比较,西药的不良反应显然会大大高过中药。只要我们在严格遵守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中草药,掌握好用药剂量和配伍关系,中草药毒性被控制在一定
9、范围内,使既治好病又不至于对人体造成伤害,这对中医药的发展是一个促进作用。 我们要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知识及危害的正确宣传教育,防止药物的滥用,提倡合理用药、安全用药,逐步杜绝因违背中医用药原则而发生的不良反应。许多中药有较大甚至强烈毒性,如川乌、草乌、朱砂等。这些药物在使用时应慎重斟酌,严格控制有毒中药的用量,如果忽视药物的限量,甚至不知限量使用,必然会产生毒性,甚至危及生命。 “凡药三分毒”, 即使是毒性很低的药物,如果超剂量应用或者长期服用也可因在体内大量蓄积,长时间蓄积,而易导致中毒,轻者造成不适,重者亦可损害脏器,甚至死亡。如朱砂需要水飞,即不断加水研磨,才能得到红色正品的细粉,而现在
10、采用机械化,使用球磨机研磨后,所得细粉发黑,说明有游离汞产生,故不断有中毒反应的报道。另外,生长年限,收获季节,药用部位,贮存期限等对中药的质量都有影响,继而发生不良反应。中医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药物有寒凉温热之性,治病投药,须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用药因人因病因地因时而异,对症下药,随症加减,同病异治,同药异病。另外中医组方时应辨清君臣佐,注意相畏、相反等原则,否则易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患者葱拌蜂蜜,乌头与半夏伍用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可能和配伍不当有直接关系。 中药的使用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剂量大小因人而异,一般来讲, 年老体弱、婴幼儿,以及肝、肾疾病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较差, 剂量要轻, 患
11、者自身对这些问题不引起注意的话,也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另外一些特殊人群(包括孕妇、乳母) 用药时,由于自身的特点,用药也易引起不良反应,如乳母用药,某些中药可通过乳汁排泄,引起婴儿中毒。许多中药含有多种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具有产生变态反应的基础,少数过敏体质患者用药后,易产生过敏反应。(6)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监察的领导,制定出适合中药特点的不良反应监察报告方法,对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科学准确地分析、评价,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7)药检部门要加强管理,保证药材和制剂的质量。另外,药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药商店,尤其是个体药店,诊所上岗人员的管理及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其专业素质有很大的提
12、高,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由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加强了对保健的要求,同时,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日益加深的污染,西药的严重毒副作用,人类的疾病普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药、天然药物等传统药物疗法在世界各地开展后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中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中药具有作用缓和、适应多样性的特点,对 “维护健康”或者“预防及治疗”有着很好的疗效,是对慢性病特别是多脏器疾病的老年患者最理想的药物,因此,对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21世纪来说,中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用药不对症至低血钾,四肢抽搐,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咽痛,牙痛,畏光,自汗,下肢酸痛,恶露不绝。 内服致过敏性水
13、肿:头晕,乏力,胸闷,面部浮肿。 煎服或内服糖浆剂致过敏:心慌气短,胸闷难受,全身瘙痒,周身荨麻疹,心动过速,早搏。 误食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 内服致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症状。 煨食7天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 超量服用致中毒:剧烈头痛并呕吐。 生品外敷致过敏:颈、胸、背部瘙痒,心烦不安,坐卧不宁。 煎服过量致中毒;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大汗乏力,抽搐,血压下降,颅神经损伤,上消化道出血。 生大黄致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重者穿透角膜。 内服或接触致过敏:接触面呈红色斑疹,累及面、胸、背部,奇痒;或长期泡服致形瘦肤燥, 毛发不泽,烦躁等肾明亏损症状。新生儿煎服中毒
14、:烦躁,面色苍白,呕吐,抽搐,昏迷。 误服中毒:头晕。腹痛,恶心呕吐;四肢抽搐,流诞,昏迷,重者死亡 。 外敷过敏:接触处红疹。瘙痒,阴囊与龟头瘙痒、糜烂。 内服过量致中毒:精神错乱,语无伦次,自语,坐卧不安,面部抽搐。 煎服致新生儿呼吸抑制,服粉剂致过敏,内服致蛋白尿。 熏灸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煎服致中毒;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胸闷,憋气,重者深昏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肌缺血。 内服鲜品致胃肠炎:腹绞痛,水样便,发热,恶心呕吐,上腹与脐周压痛 。 外用或内服致中毒,急性肾功能与消化道及皮肤损伤:中毒性肾炎,膀胱炎、肾衰、急性胃 肠炎、血尿血
15、便,重者死亡。 食用致中毒: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乏力,四肢与口唇麻木,不能行走,重者死亡。 接触膏剂致局部皮炎。 外用致过敏性休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大汗,血压0,下肢有风团样疹块,昏迷,死亡。外敷致接触性皮炎。 内服致可逆性血压升高。 误服致过敏性休克。 内服其酒浸剂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作南五加皮用致中毒。 内服致上消化道出血。 服酒剂致日光性皮炎:暴光处水肿性红斑,重者有水泡,糜烂。 食用致小儿重症光敏性皮炎。 内服致消化道穿孔死亡。 煎服致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 内服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毒性反应。 服食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心悸,呼吸困难等急性中毒。 静滴致急性过敏
16、性皮炎。 肌注致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坏死型药疹,或过敏性休克。 内服其酒剂中毒致阿一斯氏综合征。 煎服鲜品致心律失常,泡服致多型红斑型药疹。 内服致过敏性药疹甚至休克,婴儿通过吸食母乳致过敏,颈、胸、背部出现鲜红色。 斑丘疹、瘙痒难忍。 煎服致全身片状等麻疹样过敏反应(水泡),久服致脾阳虚衰,食少,腹胀,恶寒怕冷,心悸,气短。精神萎靡,全身不适。 肌注致过敏,躯干、四肢出现紫色斑块或散在性皮疹,胸闷,心慌、长期内服致食欲 减退,体瘦,神疲少动,吐清诞,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等。过量服用致过敏,引起肾功能恶化,心包炎,心慌气短,心律失常,心前区痛,头痛, 烦躁,面部红斑,颜面及四肢浮肿加重,尿少。
17、食用致过敏性休克,原肝病症状加重,头晕,心悸,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意识丧失,目唇、肢端青紫,心动过速,血压测不到。 内服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过敏性风湿,休克,皮疹,瘙痒,气急,胸闷,心慌,恶心 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冷,血压0,神志不清。 内服致双膝酸痛,高热,过敏性皮疹。及制剂内服致假性醛甾酮增多症;低血钾并诱发肝昏迷,血压升高,下肢浮肿,头痛,乏 力;幼儿长期吮吸致中毒,面微肿,体倦怠,微喘息,腹胀,不思饮食。泡服致流产,尿血,小腹胀痛。 肌注致过敏性喉梗阻或过敏性休克,与庆大霉素合并肌注致过敏性休克,全身瘙 痒,大汗,呼吸困难,胸背部等麻疹,头晕心慌。 内服致消化道
18、出血,贫血,中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全身水肿,色素沉着,急性再障,过量致中毒死亡。 内服致过敏性瘙痒,风团,肢体震颤。 静滴致过敏反应:头痛,心慌,胸闷,烦躁不安,双眼水肿,腰痛,全身出皮疹,瘙痒。 急性中毒:唇舌发麻,心烦欲吐,手足麻木,面色苍白,情绪紧张,心慌肢冷,胸闷,呼吸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昏,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吞咽困难,舌活动不畅,吐白沫,面青唇紫,致不省人事,体温、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肌张力增高,对光反应迟钝等 马钱子 内服中毒:头昏,心慌,烦躁,四肢麻木,阵发性抽搐,胸闷,纳呆,张口困难。 阴道引产致中毒;寒战,头痛,头昏,发热,昏迷死亡。没药过敏:皮肤起疹,色红且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