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11974
  • 上传时间:2022-04-14
  • 格式:PPT
  • 页数:28
  • 大小:31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 内科学 内伤发热 课件
    资源描述:

    1、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 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长,病势轻重不一。临床上多表现为病程长,病势轻重不一。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但有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但有时可以是高热。时可以是高热。 1 1、病因、病因内伤内伤 2 2、病机、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虚 3 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热为主。多以低热或发热为主。多以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为特征自觉发热而体温并

    2、不升高为特征 内伤发热最早见于内经,其中对阴虚发热的论述内伤发热最早见于内经,其中对阴虚发热的论述较详。素问调经论较详。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内热阴虚则内热”“”“有所劳倦,形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气熏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胸中,故内热。”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小建中汤主之。”后世甘温除热法的先声后世甘温除热法的先声 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第二十

    3、九卷治疗虚劳烦热的柴胡散、第二十九卷治疗虚劳烦热的柴胡散、生地黄散、地骨皮散等方剂,在处方的配伍组成方面,为生地黄散、地骨皮散等方剂,在处方的配伍组成方面,为后世治疗阴虚发热提供了借鉴。后世治疗阴虚发热提供了借鉴。 小儿药证直诀在内经五脏热病学说的基础上,小儿药证直诀在内经五脏热病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钱氏并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钱氏并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剂。丸,为阴虚内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剂。 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辨证及治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辨证及治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其所拟定的补中益气汤作为

    4、治疗的主要方剂,使甘温除以其所拟定的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使甘温除热的治法具体化。李氏在内外伤辨惑论里,对内伤发热的治法具体化。李氏在内外伤辨惑论里,对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作了详细的论述。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作了详细的论述。 病因脉治病因脉治内伤发热最先明确提出内伤发热最先明确提出“内伤发热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新拟定的气虚柴胡汤及血虚柴胡汤,可供这一病证名称,新拟定的气虚柴胡汤及血虚柴胡汤,可供治疗气虚发热及血虚发热参考。治疗气虚发热及血虚发热参考。 证治汇补证治汇补发热将外感发热之外的发热分为郁火发热将外感发热之外的发热分为郁火发热、阳郁发热、骨蒸发热、内伤发热(主要指气虚发发

    5、热、阳郁发热、骨蒸发热、内伤发热(主要指气虚发热)、阳虚发热、阴虚发热、血虚发热、痰证发热、伤食热)、阳虚发热、阴虚发热、血虚发热、痰证发热、伤食发热、瘀血发热、疮毒发热共发热、瘀血发热、疮毒发热共1111种,对发热的类型进行了种,对发热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详细的归纳。 医林改错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身外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热,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晚发一阵晚发一阵热,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热,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 医林改错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

    6、气血合脉说:“后半日发烧,前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瘀。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 凡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属内伤凡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属内伤发热范畴。发热范畴。 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神经功能性发(神经功能性发热与感染后低热热与感染后低热 ),肿瘤、血液病、结缔组,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织疾病、内分泌疾病(甲亢(甲亢),以及部分慢,以及

    7、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性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结核病、慢性肾盂、慢性肾盂肾炎肾炎、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胆道感染)所引起的发热,和某些原所引起的发热,和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在有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因不明的发热,在有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1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发热的病史。2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亦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亦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高。3因内伤发热主要由于气、血、水湿的郁滞壅遏因内伤

    8、发热主要由于气、血、水湿的郁滞壅遏或气、血、阴、阳的亏损失调所导致,故在发热或气、血、阴、阳的亏损失调所导致,故在发热的同时,分别伴有气郁、血瘀、湿郁或气虚、血的同时,分别伴有气郁、血瘀、湿郁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虚、阴虚、阳虚的症状。 病因:病因:1 1、久病体虚、久病体虚 2 2、饮食劳倦、饮食劳倦3 3、情志失调、情志失调 4 4、外伤失血、外伤失血病机:病机: 实:气、血、湿的郁结实:气、血、湿的郁结 虚:气、血、阴、阳亏虚虚:气、血、阴、阳亏虚 总之,内伤发热的病机,大体可归纳为虚、总之,内伤发热的病机,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由肝经郁热、瘀血阻滞及内湿停聚所致实两类。由肝

    9、经郁热、瘀血阻滞及内湿停聚所致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水湿等郁结壅遏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水湿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化热而引起发热。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因气属阳的范畴,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因气属阳的范畴,血属阴的范畴,此类发热均由阴阳失衡所导致。血属阴的范畴,此类发热均由阴阳失衡所导致。或为阴血不足,阴不配阳,水不济火,阳气亢盛或为阴血不足,阴不配阳,水不济火,阳气亢盛而发热;或因阳气虚衰,阴火内生,阳气外浮而而发热;或因阳气虚衰,阴火内生,阳气外浮而发热。发热。 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同时引起发热如:气可由一种或多种病

    10、因同时引起发热如:气郁(滞)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郁(滞)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 病久可相互转化: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病久可相互转化:由实转虚、虚实夹杂。以淤血日久损及气、血、阴、阳为多见。以淤血日久损及气、血、阴、阳为多见。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盗汗、脉弱等症。2一般有气、血、水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一般有气、血、水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

    11、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 3 无外感表证。所谓无外感表证。所谓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证” 4必要时可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协助必要时可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协助诊断。诊断。 1.注意体温计测试温度的差异注意体温计测试温度的差异 由于年龄不同和个体差异,其基础体由于年龄不同和个体差异,其基础体温也不同。如小儿代谢率较高,体温也较成人稍高;老年人及虚弱体温也不同。如小儿代谢率较高,体温也较成人稍高;老年人及虚弱体质者代谢率低,其体温也较青壮年稍低;妇女经期体温低,而排卵及质者代谢率低,其体温也较青壮年稍低;妇女经期体温低,而排卵及妊娠期高;剧

    12、烈运动和食后体温可稍高。另外,内伤发热中的五心烦妊娠期高;剧烈运动和食后体温可稍高。另外,内伤发热中的五心烦热或仅自觉发热其体温并不升高。因此,不能完全依赖体温计的测试热或仅自觉发热其体温并不升高。因此,不能完全依赖体温计的测试结果为诊断内伤发热的依据。结果为诊断内伤发热的依据。 2.注意分辨证型注意分辨证型 证治汇补证治汇补发热中载:发热中载:“经曰:阴虚则内热,经曰:阴虚则内热,此一端也,其他除感客邪之外,有劳力劳色、气郁火郁、伤食伤酒、此一端也,其他除感客邪之外,有劳力劳色、气郁火郁、伤食伤酒、挟瘀挟痰、疮毒虚烦、皆能发热,宜熟辨之。挟瘀挟痰、疮毒虚烦、皆能发热,宜熟辨之。”临床应根据患

    13、者的发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发热特点及兼症详细区辨内伤发热的类型:发热为阵阵微热或情绪激热特点及兼症详细区辨内伤发热的类型:发热为阵阵微热或情绪激动时易发热,属气郁发热;发热为午后潮热、面部烘热或五心烦热动时易发热,属气郁发热;发热为午后潮热、面部烘热或五心烦热者,属阴虚发热;低热、汗出恶风、早上或上午较甚者,或劳则发者,属阴虚发热;低热、汗出恶风、早上或上午较甚者,或劳则发热,属气虚发热;午后或夜间发热、或某一局部发热,属瘀血发热;热,属气虚发热;午后或夜间发热、或某一局部发热,属瘀血发热;以低热为主,又伴血虚证候或有出血史者,属血虚发热。以低热为主,又伴血虚证候或有出血史者,属血虚发热。 3。注

    14、意辨证结合辨病注意辨证结合辨病 内伤发热可能涉及西医学功能性低热、甲亢内伤发热可能涉及西医学功能性低热、甲亢发热、慢性感染性发热、风湿病发热、恶性肿瘤性发热等,应从症状、发热、慢性感染性发热、风湿病发热、恶性肿瘤性发热等,应从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详细区辨之。体征、辅助检查详细区辨之。(1 1)神经功能性低热者:检查往往无器质性病变,多伴见心悸、)神经功能性低热者:检查往往无器质性病变,多伴见心悸、失眠、多汗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失眠、多汗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2 2)甲亢发热:多有高代谢综合征,如食欲亢进、喜凉怕热、低)甲亢发热:多有高代谢综合征,如食欲亢进、喜凉怕热、低热乏力、多汗、心悸、

    15、消瘦等;并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神经热乏力、多汗、心悸、消瘦等;并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神经过敏过敏、情绪激动、急躁易怒。体检:手颤、皮肤潮湿、腱反射亢进、突眼、情绪激动、急躁易怒。体检:手颤、皮肤潮湿、腱反射亢进、突眼、甲状腺大、心率快、基础代谢率高。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大、心率快、基础代谢率高。实验室检查:T3T3、T4T4、TSH TSH ,白细胞正常或稍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3 3)慢性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胆道)慢性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胆道感染引起。临床应注意区分三者:结核病主要依靠结核菌的检出和结感染引起。临床应注意区分三者:结核病主

    16、要依靠结核菌的检出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慢性肾盂肾炎主要依靠静脉肾盂造影、肾功能检查核菌素试验阳性;慢性肾盂肾炎主要依靠静脉肾盂造影、肾功能检查及肾脏及肾脏B B超检查以明确;慢性胆道感染主要根据胆道造影及超检查以明确;慢性胆道感染主要根据胆道造影及B B超检查并超检查并结合临床特征确诊。结合临床特征确诊。(4 4)风湿病发热:主要症状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心肌炎、皮下)风湿病发热:主要症状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心肌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或发热、关节酸痛。实验室检查:血沉快、血清抗结节、环形红斑或发热、关节酸痛。实验室检查:血沉快、血清抗O O滴度滴度、C 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 +)、)、WBC

    17、WBC,心电图可见,心电图可见P-RP-R期间延长。期间延长。(5 5)恶性肿瘤性发热:多为有明确部位的癌瘤而出现的发热。)恶性肿瘤性发热:多为有明确部位的癌瘤而出现的发热。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均为发热,应相鉴别。内伤发热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外感发热起病起病缓慢缓慢较急较急病程病程较长较长较短较短热势热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热者较少大多较高大多较高恶寒恶寒 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温得衣被而不减得衣被而不减兼症兼症 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 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头身疼痛、鼻

    18、塞、流涕、咳嗽、脉浮脉浮 病机病机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 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感受外邪,正邪相争 治疗治疗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疏邪解表疏邪解表 血、尿、便常规;血沉、心电图、血、尿、便常规;血沉、心电图、X X线。线。 结缔组织病:血沉、抗链结缔组织病:血沉、抗链“O O”、类风湿因、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子、狼疮细胞、ANAANA、DS-DNADS-DNA、EANEAN等。等。 肝脏疾病:肝功能、肝炎病毒抗体。肝脏疾病:肝功能、肝炎病毒抗体。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T3T3、T4T4、TSHTSH、B B超等。超等。 慢性感染:结核、艾滋病

    19、、寄生虫等。慢性感染:结核、艾滋病、寄生虫等。一、辨证候之虚实一、辨证候之虚实1 1由气郁、血瘀、湿停所致的内伤发热属实。由气郁、血瘀、湿停所致的内伤发热属实。2 2由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致的内伤发热属虚。由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致的内伤发热属虚。3 3邪实伤正及因虚致实者,则可以既有正虚,又有邪邪实伤正及因虚致实者,则可以既有正虚,又有邪实的表现,而成为虚实夹杂的证候。实的表现,而成为虚实夹杂的证候。二、辨病情之轻重二、辨病情之轻重病程长久,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经治不愈,胃气衰病程长久,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经治不愈,胃气衰败,正气虚甚,兼夹病证多,均为病情较重的表现

    20、;轻症反之。败,正气虚甚,兼夹病证多,均为病情较重的表现;轻症反之。 1 1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伍清退虚热药物。伍清退虚热药物。2 2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除阴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除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外,其余均应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外,其余均应以补为主。以补为主。3 3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4 4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剂。内伤发热,若发散易于耗气伤津,苦寒则易剂。内伤发热,若发散易于耗气伤津,苦

    21、寒则易伤败脾胃以及化燥伤阴,而使病情缠绵或加重伤败脾胃以及化燥伤阴,而使病情缠绵或加重 主症: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主症: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兼症: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兼症: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脉: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舌脉: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病机:阴虚阳盛、虚火内炽病机:阴虚阳盛、虚火内炽治法:滋阴清热。治法:滋阴清热。主方:清骨散。主方:清骨散。处方: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秦艽退虚处方: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秦艽退虚热;鳖甲滋阴潜阳;甘草和中。热;鳖甲滋

    22、阴潜阳;甘草和中。加减:盗汗较甚者,可去青蒿,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加减:盗汗较甚者,可去青蒿,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阴虚较甚者,加玄参、生地、制首乌滋养阴精。固表敛汗;阴虚较甚者,加玄参、生地、制首乌滋养阴精。主症:热势多为低热。主症:热势多为低热。兼症: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兼症: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淡。舌脉:舌质淡,脉细弱。舌脉:舌质淡,脉细弱。病机:血虚失养、阴不配阳病机:血虚失养、阴不配阳治法:益气养血。治法:益气养血。主方:归脾汤。主方:归脾汤。处方: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龙处方:黄芪、党参、茯苓

    23、、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酸眼肉补血养血;酸 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健脾理气。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健脾理气。加减:血虚较甚者,加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精血;由加减:血虚较甚者,加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精血;由慢性失血所致的血虚,仍有少许出血者,可酌加三七粉、慢性失血所致的血虚,仍有少许出血者,可酌加三七粉、仙鹤草、茜草、棕榈皮。仙鹤草、茜草、棕榈皮。主症: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主症: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剧。兼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兼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少便溏。舌脉:舌质淡,苔白薄

    24、,脉细弱。舌脉: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病机:中气不足、阴火内生病机:中气不足、阴火内生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主方:补中益气汤。主方:补中益气汤。处方: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养处方: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养血活血,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透泄热邪。血活血,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透泄热邪。加减:自汗,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时冷时热,加减:自汗,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时冷时热,汗出恶风者,加桂枝、芍药。汗出恶风者,加桂枝、芍药。 主症: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主症: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兼症: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

    25、酸软,纳少便清。兼症: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清。舌脉: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舌脉: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病机:肾阳亏虚,火不归原病机:肾阳亏虚,火不归原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元。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元。主方:金匮肾气丸。主方:金匮肾气丸。处方:附子、桂枝温补阳气;山茱萸、地黄补养肝肾,山药、处方:附子、桂枝温补阳气;山茱萸、地黄补养肝肾,山药、茯苓补肾健脾,丹皮、泽茯苓补肾健脾,丹皮、泽 泻清泄肝肾。泻清泄肝肾。加减:短气甚者,加人参补益元气;便溏腹泻者,加白术、加减:短气甚者,加人参补益元气;便溏腹泻者,加白术、炮干姜温运中焦。炮干姜温运中

    26、焦。主症: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主症: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兼症:精神抑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兼症:精神抑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少。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病机:气郁化火病机:气郁化火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泻热。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主方:丹栀逍遥散。主方:丹栀逍遥散。处方:丹皮、栀子清肝泻热;柴胡、薄荷处方:丹皮、栀子清肝泻热;柴胡、薄荷 疏肝解热,当归、疏肝解热,当归、白术养血柔肝,茯苓、甘草、白芍培补脾土。白术养血柔肝,茯苓、甘草、白芍培补脾土。加减:气郁较甚,可加郁金、香附、青皮理气解郁;

    27、热象较加减:气郁较甚,可加郁金、香附、青皮理气解郁;热象较甚,去白术加龙胆草、黄芩等。甚,去白术加龙胆草、黄芩等。主症:低热,午后热甚。主症:低热,午后热甚。兼症: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兼症: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粘滞不爽。粘滞不爽。舌脉: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舌脉: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病机:痰湿内蕴,壅遏华热病机:痰湿内蕴,壅遏华热治法:利湿清热。治法:利湿清热。主方:黄连温胆汤和中和汤。主方:黄连温胆汤和中和汤。处方:半夏、厚朴燥湿化痰,枳实、陈皮理气和中,茯苓、处方:半夏、厚朴燥湿化痰,枳实、陈皮理气和中,茯苓、通草、竹叶清热利湿,黄

    28、连清热除烦。通草、竹叶清热利湿,黄连清热除烦。加减:呕恶加竹茹、藿香、白寇仁和胃泄浊;胸闷、苔腻加加减:呕恶加竹茹、藿香、白寇仁和胃泄浊;胸闷、苔腻加郁金、佩兰芳化湿邪。郁金、佩兰芳化湿邪。主症: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主症: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兼症: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兼症: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脉: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舌脉: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病机:血行瘀滞,瘀热内生病机:血行瘀滞,瘀热内生治法:活血化瘀。治法:活血化瘀。主方:血府逐瘀汤。

    29、主方:血府逐瘀汤。处方:当归、川芎、赤芍药、地黄养血活血,桃仁、红花、处方:当归、川芎、赤芍药、地黄养血活血,桃仁、红花、牛膝活血祛瘀,柴胡、枳壳、桔梗理气行气,甘草。牛膝活血祛瘀,柴胡、枳壳、桔梗理气行气,甘草。加减:发热较甚者,可加秦艽、白薇、丹皮清热凉血;肢体加减:发热较甚者,可加秦艽、白薇、丹皮清热凉血;肢体肿痛者,可加丹参、郁金、延胡索活血散肿。肿痛者,可加丹参、郁金、延胡索活血散肿。 1内伤发热的预后,与起病的原因、患者的身体内伤发热的预后,与起病的原因、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状况有密切关系。2大部分内伤发热,经过适当的治疗及护理,均大部分内伤发热,经过适当的治疗及护理,均可治

    30、愈。可治愈。3少数患者病情缠绵,病程较长,需经一定时间少数患者病情缠绵,病程较长,需经一定时间的治疗方能获得明显疗效。的治疗方能获得明显疗效。4兼杂多种病证,病情复杂,以及体质极度亏虚兼杂多种病证,病情复杂,以及体质极度亏虚的患者,则疗效及预后均较差。的患者,则疗效及预后均较差。 内伤发热患者应注意休息,发热体温高者内伤发热患者应注意休息,发热体温高者应卧床。部分长期低热的患者,在体力许应卧床。部分长期低热的患者,在体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作适当户外活动。要保持可的情况下,可作适当户外活动。要保持乐观情绪,饮食宜进清淡、富于营养而又乐观情绪,饮食宜进清淡、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之品。由于内伤发热的患者常卫易于消化之品。由于内伤发热的患者常卫表不固而有自汗、盗汗,故应注意保暖、表不固而有自汗、盗汗,故应注意保暖、避风,防止感受外邪。避风,防止感受外邪。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1197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