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风的中医治疗PPT课件2.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11728
  • 上传时间:2022-04-14
  • 格式:PPT
  • 页数:80
  • 大小:5.5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风的中医治疗PPT课件2.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风 中医 治疗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风的中医治疗 王科峰廊坊卫生职业学院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中风中风内容概述1病因病机 2辨证论治 3医案举例4 2中风中风一、概 述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舌歪斜神昏偏身麻木+3中风中风(一)中风的概念中风:中风:是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使风、火、痰、瘀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又名“卒中”别名别名:“偏枯”、“仆击”、“大厥”、“薄厥”、“偏风”、“身偏不用”、“风痱”等。 4中风中风(二)范围现代医学的认识 中风中风是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

    2、损害。 种类种类 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5中风中风(三)证候特征主症:主症:神昏神昏半身不遂、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偏身麻木。昏、瘫、喎、謇、麻昏、瘫、喎、謇、麻兼症兼症: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痰: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痰多、呃逆、二便失禁或不通。多、呃逆、二便失禁或不通。6中风中风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内伤积损内伤积损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外邪侵袭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蔽清窍7中风中风1、内伤积损内伤积损2 2、劳欲过度、劳欲过度阳亢风动素体阴亏年老体衰肝肾阴亏阴虚阳亢气血上逆

    3、烦劳过度纵欲过度耗伤肾阴水不制火(一)病因(一)病因8中风中风3 3、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饮酒过度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化火生风风火痰热内盛横窜经络上蒙清窍4 4、情志所伤、情志所伤忧郁恼怒肝郁化火肝阳暴亢长期烦劳虚火内燔肝肾阴虚阳亢风动素体阳盛情志怫郁阳亢化风风阳妄动9中风中风5 5、气虚邪中、气虚邪中气血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气血痹阻形盛气衰痰湿内盛经络闭阻外风引动10中风中风(二)、病机(二)、病机心脑肝基本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肾病理因素(标):风火痰气瘀病理基础肝肾阴虚(本)脏腑功能失调病理性质本虚标实11中风中风病因病机示意图 外外风风入中入中 气血亏气血亏虚虚 瘀瘀阻脑脉阻脑脉

    4、积损正衰积损正衰 (年老气虚(年老气虚) ) 肝肾阴肝肾阴虚虚阳亢阳亢风风动动 风气痰风气痰 烦劳过度烦劳过度 阳气升张阳气升张阳化阳化风风动动 火血瘀火血瘀横窜经络横窜经络中中 五志化五志化火火心心火火暴盛暴盛 情志过极情志过极 相上互相上互蒙蔽清窍蒙蔽清窍风风 肝阳骤亢肝阳骤亢肝肝风风暴动暴动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痰浊痰浊内生内生痰痰热动热动风风 煽逆结煽逆结 12中风中风中风中风瘀瘀痰痰火火风风虚虚(三)、病理因素(三)、病理因素13中风中风中风为风邪所致,风邪多通肝,“风气通于肝”; 中风多由情志引起,特别是怒,怒伤肝;“肝主身之筋膜”,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或抽

    5、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与肝之阴血不足或“肝风内动”有关。1 1、风、风 ( ( 外风、肝风内动外风、肝风内动 )14中风中风2 2、火、火实火: 肝火、心火、胃火 情志过激,气郁化火; 情志不遂,或忿郁化火,肝郁化火; 或劳神过度,五志过极,心火暴甚; 饮食失节,嗜欲偏颇,积热内蕴虚火: 阴虚火旺 水不涵木,水不制火,木火生风; 则肝阳化风,肝风内动,风火相煽。 有成于发病之先者,为素蕴火热;有生于既病之后者,即因病而生之火热15中风中风3 3、痰、痰 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与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与肺、脾、肺、脾、肾、三焦肾、三焦的气化功能失常关系密切。的气化

    6、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肥、贵人生活优裕,嗜食肥甘,脾之运化不及,聚湿肥、贵人生活优裕,嗜食肥甘,脾之运化不及,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发为中风。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发为中风。 痰热痰热痰湿痰湿16中风中风4 4、瘀、瘀 指凝于脉中之血,或溢于脉外的指凝于脉中之血,或溢于脉外的“离经之血离经之血”,亦指,亦指流行不畅而郁滞之血。流行不畅而郁滞之血。 瘀血理论在近代日益受到重视,现代则随着对瘀血理论在近代日益受到重视,现代则随着对“活血活血化瘀化瘀”方药的深入研究及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确方药的深入研究及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确立了其地位。立了其地位。17中风

    7、中风5 5、虚、虚指正虚指正虚 肝肾阴虚、肝肾阴虚、 脏腑久虚、脏腑久虚、 精血亏虚、精血亏虚、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 元气虚、气虚等等元气虚、气虚等等在中风病机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在中风病机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18中风中风病因病机小结病因病机小结 基本病机基本病机: :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 病性:病性: 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 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为主, 恢复期:多虚实夹杂,气虚、阴虚证候逐渐明显。病理因素:病理因素: 火(肝火、心火)、 痰(风痰、湿痰) 风(外风、肝风) 、气(气逆)、 血(血瘀) 、 虚(肝肾阴虚、气虚)病位:病位:脑、与肝、脾、心、肾有关。预后预

    8、后: : 中风病的转归取决于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以及诊疗的正确及时与否、调养是否得当等多种因素。19中风中风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一)辨(一)辨 病病1 1、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中经络 中脏腑 发病特点发病特点:病发突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 诱因先兆:诱因先兆:病发多有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 、跌仆努挣等诱因,病发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发病年龄: 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相关检查:相关检查: 头颅、脑脊液、眼底检查。20中风中风出血性中风(壳核出血)出血性中风(壳核出血)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丘脑

    9、出血)(丘脑出血) 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大脑中动脉梗死)(大脑中动脉梗死)21中风中风正常眼底正常眼底 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22中风中风2 2、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 1)与口僻鉴别)与口僻鉴别 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23中风中风24中风中风()、中风(中脏腑)与痉病的鉴别()、中风(中脏腑)与痉病的鉴别 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 反

    10、张为临床主证, 病发时可伴高热、神昏,但无口舌歪斜及肢体偏瘫。25中风中风()、中风(中经络)与痿病的鉴别()、中风(中经络)与痿病的鉴别 痿病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而致肌肉萎缩或瘫痪的病证。临床以双下肢痿软无力多见,发病缓慢,病程长。26中风中风(二)、辨 证中经络中经络闭证闭证中脏腑中脏腑脱证脱证辨证要点辨证要点27中风中风辩证要点辩证要点1 1、分期辨证:、分期辨证: 急性期: 中经络发病后至周; 中脏腑最长不超过个月。 恢复期: 发病后周或个月至半年。 后遗症期:半年以上。28中风中风2 2、辨病位深浅(辩中经络、中脏腑)、辨病位深浅(辩中经络、中脏腑)中经络者病位浅、病情

    11、轻,不伴意识障碍;中经络者病位浅、病情轻,不伴意识障碍; 中脏腑者病位深、病情重,伴有意识障碍。中脏腑者病位深、病情重,伴有意识障碍。缺血性缺血性中风:起病相对较缓,多无意识障碍,以中经络者为主,少数患者可进行性加重而出现意识障碍,移行为中脏腑;出血性出血性中风:多发病急骤,重者起病即见神昏,直中脏腑,轻者,仅表现为半身不遂等症而无意识障碍。中风中经络,不伴神志障碍中脏腑(卒然昏倒,不省人事)29中风中风3 3、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闭证脱证病性实虚病机邪气内闭清窍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决症状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

    12、、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等昏、瘫、痉(噤)、闭昏、瘫、痉(噤)、闭 愦、瘫、软、开、遗愦、瘫、软、开、遗30中风中风闭证中腑者涡僻不遂,神志欠清,大便不通中脏者昏仆,不省人事,肢体拘急肝阳、风痰上扰心神风阳痰火蒙蔽清窍闭证阳闭阴闭痰火瘀热痰浊瘀阻31中风中风脱证阴精耗灼阴竭阳亡风阳痰火炽盛口开目合,手撒肢冷,气息微弱由闭转脱32中风中风4 4、辨顺逆、辨顺逆 顺 中经络 中脏腑 逆 注意观察中风病人注意观察中风病人神志神志及及瞳神瞳神的变化,根据的变化,根据“神神”的变的变化以判断病势的顺逆。化以判断病势的顺逆。 如起病时神清,而逐渐神识昏蒙者,则病势为逆; 如发病即神昏,治疗后意识

    13、逐渐转清,则病势为顺; 或虽见神昏,而正气未衰,瞳神正常,呼吸均匀,脉象实而有力,则尚有转机之势; 若昏愦不知,瞳神异常,出现呃逆、呕血、抽搐、高热等变证,则病势凶险,难以救治。33中风中风5.5.临床辩证思路临床辩证思路 辨病辨病-诊断要点、类证鉴别、分期辩证、辩病位深浅诊断要点、类证鉴别、分期辩证、辩病位深浅 辩证辩证-风、火、痰、瘀、气虚、阴虚是中风病常见的证候要素,临床中以二、三证候要素组合为多。 急性期多以风、火、痰、瘀为主;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则演变为气虚、阴虚或兼有痰、瘀。 临床辨证的思路是在客观、准确、全面地采集中医四诊信息的基础上,判断判断证候要素证候要素,通过证候要素,应证组

    14、合,方证相应,达到理法方药的完整统一。 中风病证候演变迅速,应注意证候的动态时空性特征动态时空性特征。 如急性期表现为风、火、痰为主者,数日后风邪渐熄,火热渐减,而成痰、瘀为患,当从清热熄风转为化痰通络,待病人渐显正气不足时则当进补气之剂以扶助正气,促进康复。34中风中风辨证候要素(基本证)辨证候要素(基本证)风证特征起病急骤,病情数变,肢体抽动,颈项强急,目偏不瞬,头晕目眩等火热证特征心烦易怒,躁扰不宁,面红身热,气促口臭,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红或红绛,舌苔黄而干等痰证特征-多粘涎或咯痰,鼻鼾痰鸣,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头昏沉,舌体胖大,舌苔腻,脉滑等血瘀证特征-头痛,肢痛,口唇紫

    15、暗,面色晦暗,舌背脉络瘀张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气虚证特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自汗,手足肿胀,肢体瘫软,二便自遗,脉沉细无力等阴虚证特征-心烦不寐,手足心热,盗汗,耳鸣,咽干口燥,两目干涩,舌红少苔或无苔等35中风中风缺血性中风单证演变规律缺血性中风单证演变规律风证风证中风病入院经过治疗病情逐渐趋于稳定,风中风病入院经过治疗病情逐渐趋于稳定,风证逐渐减轻,曲线呈现下降趋势证逐渐减轻,曲线呈现下降趋势36中风中风缺血性中风单证演变规律气虚证随着风火痰瘀邪实证候的消随着风火痰瘀邪实证候的消减,气虚证逐渐显现出来,减,气虚证逐渐显现出来,而及时扶助正气对于中风病而及时扶助正气对于中风病

    16、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37中风中风缺血性中风证候演变规律风痰证38中风中风(三)、治疗原则(三)、治疗原则急性期:治标祛邪治标祛邪中经络:平肝熄风,清热涤痰,活血通络、通腑泻热。中脏腑:闭证 醒神开窍,涤痰、熄风、通腑。 脱证 扶正固脱、救阴回阳。 内闭外脱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恢复期、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多为虚实兼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益气活血,滋养肝肾,育阴熄风。 39中风中风(四)、证候分类中经络分为五类证候 中脏腑分为三类证候风痰瘀血,痹阻脉络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痰热蒙闭心窍痰热蒙闭心窍肝阳上亢,风火上扰肝阳上亢,风火上扰 痰湿蒙塞心神痰湿

    17、蒙塞心神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元气败脱心神散乱元气败脱心神散乱气虚血瘀气虚血瘀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肝肾阴虚,风阳上扰40中风中风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症状: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 头晕目眩,痰多而粘,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常用方常用方 化痰通络方化痰通络方 制半夏制半夏10g 10g 生白术生白术10g 10g 天麻天麻10g 10g 胆南星胆南星6g 6g 丹丹 参参20g 20g 香香 附附10g 10g 大黄大黄5g5g加减:瘀血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加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

    18、g; 舌苔黄,兼有热象者,加黄芩10g、山栀5g; 舌苔黄腻,加天竺黄6g; 头晕、头痛,加钩藤10g、菊花10g、夏枯草10g。41中风中风2. 2.肝阳上亢,风火上扰肝阳上亢,风火上扰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 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泻火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泻火常用方常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天麻10g 10g 钩钩 藤藤15g 15

    19、g 生石决明生石决明30g 30g 川牛膝川牛膝10g 10g 黄芩黄芩10g 10g 山栀山栀10g 10g 夏枯草夏枯草10g10g加减:加减: 头晕头痛加菊花头晕头痛加菊花10g10g 心烦不寐加莲子心心烦不寐加莲子心10g10g、炒枣仁、炒枣仁10g10g 口干口渴加麦冬口干口渴加麦冬10g10g、生地、生地20g20g 苔黄腻加胆南星苔黄腻加胆南星6g6g、天竺黄、天竺黄6g6g 便干便秘加生大黄便干便秘加生大黄6-10g6-10g42中风中风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

    20、退或消失; 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治法:化痰通腑:化痰通腑常用方:星蒌承气汤 全瓜蒌30g 胆南星6g 生大黄10g(后下) 芒硝10g(冲服) 方中大黄用量以1015克、芒硝用量以610克为宜加减: 口干口苦热象明显者,加黄芩10g、山栀6g 年老体弱津亏者,加生地20g、麦冬10g、玄参10g 痰多者加天竺黄6g、浙贝母10g 腹胀明显者加枳实10g、厚朴6g43中风中风化痰通腑法应用化痰通腑法应用优点:可通畅腑气,祛瘀通络,敷布气血,促进半身不遂等症的恢复;可清除肠胃痰热积滞,使浊邪不得上扰神明;可急下存阴,以防阴劫于内,阳脱于外

    21、。正确运用化痰通腑法,掌握通下的时机,是治疗痰热腑实证的关键主要临床指征为舌苔黄腻、脉弦滑、便干便秘。若用药后虽大便已通,但舌苔剥脱,舌质红或红绛,则为邪热伤阴之象,应改用清热养阴法若采用星蒌承气汤治疗而仍腑气不通时,可改用大柴胡汤,或加入行气之品44中风中风4.4.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 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治法:益气活血治法:益气活血常用方:补阳还五汤常用方:补阳还五汤 生黄芪生黄芪30g-120g 30g-1

    22、20g 全当归全当归10g 10g 桃桃 仁仁10g 10g 草红花草红花10g 10g 赤赤 芍芍10g 10g 川川 芎芎10g 10g 地地 龙龙10g10g加减:加减: 气虚明显者,加党参气虚明显者,加党参15g15g、太子参、太子参15g15g 言语不利,加远志言语不利,加远志10g10g、石菖蒲、石菖蒲10g10g、郁金、郁金10g10g 心悸、喘息,加桂枝心悸、喘息,加桂枝6g6g、炙甘草、炙甘草10g10g 肢体麻木,加木瓜肢体麻木,加木瓜15g15g、伸筋草、伸筋草15g15g 下肢瘫软无力加川断下肢瘫软无力加川断10g10g、桑寄生、桑寄生10g10g、杜仲、杜仲10g10

    23、g牛膝牛膝10g10g 小便失禁加桑螵蛸小便失禁加桑螵蛸10g10g、益智仁、益智仁10g10g 血瘀重者加莪术血瘀重者加莪术6g6g、水蛭、水蛭6g6g、鬼箭羽、鬼箭羽10g10g、鸡血藤、鸡血藤15g15g45中风中风症状: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腰酸膝软。 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治法:育阴潜阳,镇肝熄风。育阴潜阳,镇肝熄风。常用方: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 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玄参15g、天 冬9g、 龟 板 (先煎)30g、 代赭石(先煎

    24、)30g、 白芍12g、川牛膝15g、 川楝子 9g、 茵 陈9g、 麦芽9g、 川 芎9g。 或或育阴通络汤育阴通络汤加减加减 生地黄20g、山萸肉10g、钩藤15g、天麻10g、 丹 参20g、白 芍10g加减: 挟有痰热者,加天竺黄6g、胆南星6g 心烦失眠者,加莲子心10g、夜交藤15g、珍珠母30g 头痛头晕重者,加生石决明30g、菊花10g 半身不遂、肢体拘急麻木者加当归15g、赤芍10g、鸡血藤15g、水蛭6g5.5.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上扰上扰46中风中风6.6.闭证闭证阳闭、阴闭阳闭、阴闭阳闭阳闭(痰热内闭清窍证)痰热内闭清窍证):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

    25、,两手握固大小便闭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肢体强痉; 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 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法:治法:辛凉开窍,清肝熄风。,清肝熄风。主方: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九,用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主方: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九,用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 羚羊角粉0.6g(冲) 珍珠母30g 竹 茹6g 天竺黄6g 石 菖 蒲10g 远志10g 夏枯草10g 丹皮10g 加减:痰多者,加竹沥10或胆南星6g、全瓜蒌30g 热甚者,加黄芩g、山栀g 高热者,加生石膏g、知母g 腹

    26、胀便秘者加生大黄g 抽搐者加僵蚕10g、全蝎g 呕血者加生地g、水牛角g g47中风中风阴闭阴闭(痰湿蒙塞心神证)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肢体强痉; 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 苔白腻,脉沉滑缓。苔白腻,脉沉滑缓。治法: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豁痰熄风。主方:用苏合香丸以辛温开窍,用涤痰汤加减以豁痰熄风。主方:用苏合香丸以辛温开窍,用涤痰汤加减以豁痰熄风。 制半夏10g、茯 苓10g、枳实10g、陈皮10g、胆南星6g、 石菖蒲10g、远 志10g、竹茹g、丹参20g加

    27、减: 四肢不温,寒象明显者,加桂枝g温阳通脉; 舌质淡,脉细无力者,加生晒参g以补益元气;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者,加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等。48中风中风7.7.脱证脱证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 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 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主方:大剂主方: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合生脉散。 加减: 汗出不止加黄芪、山萸肉、龙骨、牡蛎、五味子以敛汗固脱; 兼有瘀象者,加丹参、赤芍、当归等活血通络。“三必”-必用参 必止汗 必升压49中

    28、风中风8.8.后遗证后遗证1)半身不遂: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脉络痹阻。气虚血瘀,脉络痹阻。 治法:治法:益气活血,通经活络。,通经活络。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肝阳上亢,脉络痹阻肝阳上亢,脉络痹阻患侧患侧僵硬拘挛。 治法:平肝潜阳,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通络。 主方: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酌加搜风通络药,如地龙、主方: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酌加搜风通络药,如地龙、僵蚕、桑枝、络石藤等。僵蚕、桑枝、络石藤等。 50中风中风2)语言不利:语言不利: 风痰阻络 治法: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治法:祛风除痰,宣窍通络。 主方:解语丹加减(主方:解语丹加减(医学心悟医学

    29、心悟)方中天麻、全蝎、胆南星、)方中天麻、全蝎、胆南星、天竺黄等平肝熄风祛痰,远志、菖蒲、郁金、木香宣窍利气通络。天竺黄等平肝熄风祛痰,远志、菖蒲、郁金、木香宣窍利气通络。肾虚精亏 治法:滋阴补肾利窍。治法:滋阴补肾利窍。 主方:地黄饮子(生地黄、五味子、石菖蒲、远志、附子、山芋、主方:地黄饮子(生地黄、五味子、石菖蒲、远志、附子、山芋、肉苁蓉、肉桂、茯苓、石斛、生姜、大枣)去肉桂、附子等温阳药,肉苁蓉、肉桂、茯苓、石斛、生姜、大枣)去肉桂、附子等温阳药,加杏仁、桔梗、木蝴蝶等开音利窍。加杏仁、桔梗、木蝴蝶等开音利窍。肝阳上亢,痰邪阻窍 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开窍。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开窍。 主

    30、方: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加石菖蒲、远志、胆南星、天主方: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加石菖蒲、远志、胆南星、天竺黄、全蝎以平肝潜阳、化痰开窍。竺黄、全蝎以平肝潜阳、化痰开窍。51中风中风3)口眼歪斜:口眼歪斜:症状:主症:口眼歪斜。症状:主症:口眼歪斜。 兼症:伴见肢体麻木。兼症:伴见肢体麻木。 苔脉: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苔脉:舌淡,苔白腻,脉弦滑。病机:病机:风痰阻络。治法:祛风除痰通络。治法:祛风除痰通络。主方:主方:牵正散加味。 方中白附子祛风、化痰、通络;僵蚕、全蝎熄风、化痰、镇痉。方中白附子祛风、化痰、通络;僵蚕、全蝎熄风、化痰、镇痉。本方用散剂吞服较用汤剂疗效为佳。本方用散剂吞服较用汤

    31、剂疗效为佳。加减:口眼瞤动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以平肝熄风。加减:口眼瞤动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以平肝熄风。 52中风中风缺血性中风方剂使用排序53中风中风出血性中风方剂使用排序54中风中风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最能体现急诊要求。最能体现急诊要求。 活血化瘀类活血化瘀类中药针剂最多: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中药针剂最多: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红花)、香丹注射液(丹参降香)、丹参酮(丹参红花)、香丹注射液(丹参降香)、丹参酮AA磺磺酸钠注射液等。还有红花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三七总皂酸钠注射液等。还有红花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血塞通注射液(三七)苷)、血塞通注射液(三七) 、

    32、灯盏细辛注射液、疏血通注、灯盏细辛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地龙水蛭)、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葛根注射液(地龙水蛭)、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葛根注射液。射液。 清热开窍类清热开窍类: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清热类清热类:脉络宁注射液(牛膝、玄参、金银花、石斛);脉络宁注射液(牛膝、玄参、金银花、石斛);平补肝肾,益精壮骨平补肝肾,益精壮骨:刺五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 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以清开灵注射液为宜,病情趋于稳定急性期以清开灵注射液为宜,病情趋于稳定后可适当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治疗。后可适当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治疗。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33、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55中风中风静脉制剂 (1)清开灵注射液:4060ml加人5或l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适用于肝阳暴亢,痰热腑实证。 (2)醒脑静注射液:1020ml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每日12次。适用于肝阳暴亢,痰热腑实证;或中脏腑实证。 (3)血塞通注射剂:200400mg加人25或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中静脉注射,或加人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每日1次。适用于各种证型。 (4)丹参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2040ml加人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2次。适用于各种证型。 (5)脉络宁注射液:l0

    34、20ml加人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每日2次。适用于肝阳暴亢、痰热腑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之证。 (6)通脉舒络液:250ml静滴,每日12次。适用于气虚血瘀证、痰湿蒙塞心神证。 (7)盐酸川芎嗪注射液:80120mg加人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每日1次。适用于瘀血阻络证。 (8)血栓通注射液:46ml加人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每日12次。适用于各种证型。 (9)心脉灵注射液:2040ml加人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每日l2次。适用于元气败脱、心神散乱之危证。 (10)参麦注射液:20ml加人50葡萄糖注射液40m

    35、l中静脉注射,或4060ml加人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适用于中风之脱证,或由闭而脱,气阴俱伤的危急证。 (11)参附注射液:520ml加人50葡萄糖注射液40rnl中静注,或20100ml加人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每日12次。适于用脱证或由闭而脱,阳气暴脱之危急证。 (12)50红花注射液:5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用于缺血性中风。 (13)灯盏花素注射液816ml,或灯盏细辛注射液2040ml,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用于各期各型中风。 (14)刺五加注射液:20ml支,24支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250

    36、500ml中静滴,适用于气虚、血瘀证。56中风中风口服中成药分类表 治法 常用药物平肝息风类 醒脑降压丸、龙脑安神丸、清眩治瘫丸、心脑静片、安宫降压丸、 清眩治瘫丸、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味沉香丸祛风化痰类 华佗再造丸、脑血栓片、同仁牛黄清心丸、牛黄清心丸、中风 再造丸、大活络丹、回生再造丸、疏风再造丸、强力天麻杜仲 胶囊、回天再造丸、通络活血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利脑心胶 囊、通脉口服液(冲剂)、蛇胆追风丸、麝香抗栓丸、透骨镇风丸、醒脑再造胶囊、人参再造丸、 醒脑降压丸、清眩治瘫丸、脑得生丸(片、胶囊、颗粒)、血栓心脉宁胶囊、中风回春片(丸、胶囊)、豨莶通栓胶囊化瘀通络类 心脑健胶

    37、囊(片)、再造丸、脑安胶囊、脑血康胶囊(片、颗粒、 滴丸)、强力天麻杜仲胶囊、通脉冲剂益气活血类 偏瘫复原丸、消栓颗粒、脉络通颗粒、步长脑心通、脑安胶囊、 醒脑再造丸、消栓通冲剂、消栓通络冲剂(胶囊、片)、消栓再造丸、补气活络丸、增力再生丸、人参再造丸、消栓口服液、 醒脑再造丸、偏瘫复原丸、麝香抗栓胶囊、脑血康片、脑络通、益脑宁片、脑塞通丸、消栓口服液(胶囊) 同仁大活络丸、 脑塞通丸、脑脉泰胶囊、通心络胶囊养阴息风类 加味天麻胶囊、天麻丸(片、胶囊)开窍类 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人参至宝丸57中风中风口服制剂 (1)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4次。适用于肝阳暴亢、痰热腑实证。 (2)

    38、脑血康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4次。适用于各种证型。 (3)西黄丸:每次3g,每日2次。适用于痰瘀闭阻清窍脉络之实证。 (4)脑安胶囊:每次2粒(8g),每天3次。用于各型中风偏瘫,尤其属于气虚痰瘀者。 (5)安脑丸片:每次l2丸,每日2次。适用于中风实热闭证、抽搐。 (6)急性期并随证选用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紫雪丹、新雪丹、至宝丹。 (7)脑脉宁片:每次2片。每天3次。用于气虚血瘀或痰瘀阻络之中风偏瘫。 (8)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天3次。用于气虚血瘀或痰瘀阻络之中风偏瘫。 (9)华佗再造丸:每次8g,每天2次。用于气虚血瘀或痰瘀阻络之中风偏瘫、口眼歪斜、肢体拘挛麻木。 (l0)川芎

    39、嗪片:每次2片,每天3次。用于气虚血瘀或痰瘀阻络之中风偏瘫。 (11)中风回春丸:每次3片,每天3次。用于气虚血瘀或痰瘀阻络之中风偏瘫、口歪、失语。 (12)大活络丸:每次1丸,每天2次。用于气虚血瘀或痰瘀阻络之偏瘫、麻木、肢体拘挛等中风后遗症。 (13)心脑舒通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用于气虚血瘀或痰瘀阻络之中风偏瘫、口歪、失语。 (14)回天再造丸:每次l丸,每天l2次。用于气虚血瘀或痰瘀阻络之偏瘫、麻木、肢体拘挛等中风后遗症。 (15)人参再造丸:每次1丸,每天l2次。用于气血亏损,肢体麻痹,中风瘫痪等。 (16)龙心素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用于脑血栓,预防中风。 (17)溶栓胶囊

    40、:每次12粒,每天23次。用于脑血栓,预防中风。 (18)偏瘫复原丸:每次1丸,每天2次。用于气虚血瘀或痰瘀阻络之中风后遗症、偏瘫、麻木、肢体拘挛。 (19)灯盏花素片:每次2片,每天3次。用于各型中风偏瘫等。 (20)消栓通络片:每次36片,每天3次。用于脑血栓,预防中风。 (21)丹七片:每次35片,每天3次。用于脑血栓,预防中风。 (22)傣血通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用于脑血栓,预防中风。58中风中风新制中成药(又称中药新药)新制中成药(又称中药新药) 该类中成药物具有以下特点:1) 组方药物较少,多为12 味;2) 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制和部位清楚;3) 药理作用的阐述多用现代医学

    41、的语言,多数药物已失去辩证分治的内涵;4) 制剂工艺先进,质量可控度高。 银杏叶制剂(银杏叶提取物标准原有德国Shewabe 公司制定的企业标准,后被德国标准委员会采纳,于1994 年7月19 日以法律形式公布,作为国家标准,其提取物特点:黄酮苷2227,萜内酯57。其中银杏苦内酯A、B、C2.83.4,白果内酯2.63.2 ,银杏酸5mg/kg。)、三七通舒胶囊(三七三醇皂苷 )、血塞通胶囊(三七总皂苷) 、蚓激酶肠溶胶囊等 59中风中风缺血性中风病各类中成药使用分析 60中风中风缺血性中风注射剂应用排序缺血性中风注射剂应用排序61中风中风出血性中风注射液应用排序出血性中风注射液应用排序62

    42、中风中风针灸针灸治疗治疗v 中风病急性期、恢复期:中风病急性期、恢复期: 体针:体针:半身不遂:半身不遂:调和气血,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疏通经脉。 以大肠、胃经腧穴为主,辅以膀胱、胆经穴位。以大肠、胃经腧穴为主,辅以膀胱、胆经穴位。 初病时,仅刺患侧,病程日久,可先刺健侧,后刺灸患侧。初病时,仅刺患侧,病程日久,可先刺健侧,后刺灸患侧。 取穴: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取穴: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 可轮换取肩髃、肩贞、臂臑、阳池等穴。可轮换取肩髃、肩贞、臂臑、阳池等穴。 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可轮换取风市、绝骨、腰阳关等穴;可轮换取风

    43、市、绝骨、腰阳关等穴; 中风不语:中风不语:祛风豁痰,宣通窍络,祛风豁痰,宣通窍络, 取穴:金津、玉液放血,针廉泉、内关、取穴:金津、玉液放血,针廉泉、内关、 通里、三阴交。通里、三阴交。63中风中风 中风闭证:开关通窍,泄热祛痰。中风闭证:开关通窍,泄热祛痰。 先用三棱针点刺手十二井穴出血;先用三棱针点刺手十二井穴出血; 再刺人中、太冲、丰隆;再刺人中、太冲、丰隆; 中风脱证: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中风脱证: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多以大柱艾灸,如汗出,肢温,脉象较前有力,再多以大柱艾灸,如汗出,肢温,脉象较前有力,再用毫针,但刺激要轻用毫针,但刺激要轻 取穴:灸关元、神阙,刺气海、关元、足三里

    44、。取穴:灸关元、神阙,刺气海、关元、足三里。64中风中风中风后遗症期:针对中风病后遗中风后遗症期:针对中风病后遗症,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症,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斜,采用体针、头针、电针以斜,采用体针、头针、电针以及艾灸等多种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及艾灸等多种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头针:取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足运感区。操作:沿皮刺入0.51寸,频频捻针,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65中风中风针对中风发生的病机,石学敏院士认为:中风病的根本病机在针对中风发生的病机,石学敏院士认为:中风病的根本病机在于于“肝风挟痰浊肝风挟痰浊, , 瘀血上蒙脑窍瘀血上蒙脑窍, , 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致

    45、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创立了,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治疗是要重视督脉穴位和心包经穴位的选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治疗是要重视督脉穴位和心包经穴位的选用。 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辅穴: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 方义:方义:内内 关:关:心包经穴,调理心气,活血行血,为脑神恢复提供物质基础心包经穴,调理心气,活血行血,为脑神恢复提供物质基础 -气血。气血。人人 中:中:督脉穴,督脉入络脑,可醒脑开窍。督脉穴,督脉入络脑,可醒脑开窍。三阴交三阴交:足

    46、三阴交会穴,可滋补肝肾。:足三阴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极泉、尺泽、委中:疏通上下肢经络。:疏通上下肢经络。风池、完骨、天柱风池、完骨、天柱:疏调头部气血,通脑络,补脑髓。:疏调头部气血,通脑络,补脑髓。66中风中风操作操作内关:内关:直刺直刺1 1寸,行捻转泻法寸,行捻转泻法1 13 3分钟。分钟。人中: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20.2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旋转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旋转360360度,让肌纤维度,让肌纤维缠绕针身,然后作雀啄泻法缠绕针身,然后作雀啄泻法1010次,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佳。次,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佳。三阴交:三阴交: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沿胫骨后

    47、缘与皮肤呈4545度夹角进针度夹角进针1 11.51.5寸,行提插补法,以寸,行提插补法,以下肢抽动下肢抽动3 3次为佳。次为佳。极泉:极泉:在原穴下在原穴下1 1寸进针寸进针1 11.51.5寸,行提插泻法,使上肢抽动寸,行提插泻法,使上肢抽动3 3次为佳。次为佳。尺泽:尺泽:直刺直刺1 1寸,提插泻法,使上肢抽动寸,提插泻法,使上肢抽动3 3次为佳。次为佳。委中:委中:抬腿抬腿4545度,直刺度,直刺1 1寸,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寸,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3 3次为佳。次为佳。风池、完骨、天柱:风池、完骨、天柱:直刺直刺1 11.51.5寸,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以局部寸,行小幅度高频率捻

    48、转补法,以局部酸胀为度。酸胀为度。67中风中风配穴配穴:假性延髓麻痹后吞咽困难:假性延髓麻痹后吞咽困难:加翳风、廉泉、金津、玉液、咽加翳风、廉泉、金津、玉液、咽后壁点刺。后壁点刺。呃逆:呃逆:天突、中脘、攒竹、内关,或扶突。天突、中脘、攒竹、内关,或扶突。手指握固:手指握固:加合谷,手指麻木,加十宣点刺、八邪。加合谷,手指麻木,加十宣点刺、八邪。小便不利、潴留或尿失禁:小便不利、潴留或尿失禁:加中极、关元、曲骨、阴陵泉、加中极、关元、曲骨、阴陵泉、秩边。秩边。颈项强痛:颈项强痛:加风府、哑门、颈夹脊。加风府、哑门、颈夹脊。便秘:便秘:丰隆、支沟。丰隆、支沟。睡眠倒错或失眠:睡眠倒错或失眠:上星

    49、、百会、四神聪、华佗夹脊或照海、上星、百会、四神聪、华佗夹脊或照海、申脉、印堂、百会、风府。申脉、印堂、百会、风府。足内翻:足内翻:丘墟透照海。丘墟透照海。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上星、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太冲:上星、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太冲68中风中风内关内关人中人中 69中风中风三阴交三阴交 委中委中70中风中风极泉极泉尺泽尺泽71中风中风72中风中风合谷合谷73中风中风四、医案举例四、医案举例74中风中风一、中风闭证(脑溢血)一、中风闭证(脑溢血) 张翠兰,女,张翠兰,女,47岁,岁,肥胖体型,患原发性高血压,多年失治,患原发性高血压,多年失治,致时时致时时头晕肢麻。2007年

    50、年6月月16日日14时许,突然昏仆,扶起后,时许,突然昏仆,扶起后,口角流涎,呕吐如喷射状,失语,右瘫,口角流涎,呕吐如喷射状,失语,右瘫,昏迷。面赤面赤如醉,如醉,两手握固,四肢拘挛,项强,瞳孔不等大。四肢拘挛,项强,瞳孔不等大。痰涌如鼾,即送市医院抢救。,即送市医院抢救。CT检检查:左颞右基底节区出血,右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查:左颞右基底节区出血,右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一诊:诊断:一诊:诊断:中风(急性期、中脏腑)中风(急性期、中脏腑) 阳闭(痰热内闭)阳闭(痰热内闭) 处理: 三棱针重刺十宣、十二井、双足趾尖出血,刺激末梢神经,减轻重刺十宣、十二井、双足趾尖出血,刺激末梢神经,减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风的中医治疗PPT课件2.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1172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