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儿科学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儿科学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小儿泄泻小儿泄泻一、概述1 1、定、定 义义 是以大便是以大便次数次数增多,增多,粪质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2 2、发病年龄与季节、发病年龄与季节常年都可发生,常年都可发生,夏秋夏秋两季多发或造成流行。两季多发或造成流行。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发病率较高。3 3、预后转归、预后转归轻者预后良好。轻者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造成气阴两伤,或阴竭阳脱。重者泄下过度造成气阴两伤,或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可转为疳证或慢惊风久泻迁延不愈,可转为疳证或慢惊风4.4.现代医学现代医学泄泻包括消化不良,小儿肠炎,秋季腹泻、泄泻包括消化不良,小儿肠炎,秋季腹泻
2、、肠功能紊乱等疾病。肠功能紊乱等疾病。二、诊断要点二、诊断要点l1 1、大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多,每日、大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多,每日3-53-5次或多达次或多达10 10 次以上,色淡黄,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次以上,色淡黄,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 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 口渴等症。口渴等症。l2 2、病史:有感受时邪、乳食不节或饮食不洁史。、病史:有感受时邪、乳食不节或饮食不洁史。l3 3、重者见、重者见脱水征脱水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 ,皮肤干瘪,囟门凹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皮肤干
3、瘪,囟门凹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 呼吸深长及腹胀等。呼吸深长及腹胀等。 l4 4、便常规:有脂肪球、或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便常规:有脂肪球、或少量红细胞、白细胞。l5 5、病原体检查: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或分离出、病原体检查: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或分离出 轮状病毒等轮状病毒等三、辩证施治三、辩证施治(一)伤(一)伤 食食 泻泻主证特点主证特点:1 1、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痛则欲泻,泻后痛减。2 2、粪便酸臭,或如败卵、粪便酸臭,或如败卵, ,或夹食物残渣。或夹食物残渣。3 3、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脉、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脉滑实。滑实。l分析:分析:系因乳食不节,脾
4、胃受伤,运系因乳食不节,脾胃受伤,运化失职所致。化失职所致。l治则治则:消食导滞。:消食导滞。l方药方药:保和丸。:保和丸。 山楂,神曲,法半夏,云苓山楂,神曲,法半夏,云苓 陈皮,连翘,莱菔子陈皮,连翘,莱菔子(二)风寒泄(二)风寒泄主证特点主证特点: : 1 1、大便色淡,带有、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泡沫,臭气不著。,臭气不著。 2 2、肠鸣腹痛。、肠鸣腹痛。 3 3、兼、兼风寒表证风寒表证(鼻塞、流涕),舌淡(鼻塞、流涕),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l分析:风寒外袭,寒湿内阻,气机不利分析:风寒外袭,寒湿内阻,气机不利l治法治法:疏风散寒,化湿止泻。:疏风散
5、寒,化湿止泻。l方药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苏叶,白芷,大腹皮,藿香,苏叶,白芷,大腹皮, 茯苓,白术,陈皮,半夏,茯苓,白术,陈皮,半夏, 厚朴,桔梗,甘草厚朴,桔梗,甘草(三)湿(三)湿 热热 泻泻主证特点主证特点: :l1 1、水样或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水样或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色褐而臭。频。色褐而臭。l2 2、兼证、兼证: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之征,发热烦躁,口之征,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肢体倦怠,食欲不振或渴,小便短赤,肢体倦怠,食欲不振或有泛恶,舌苔黄腻,脉滑数。有泛恶,舌苔黄腻,脉滑数。l分析:湿热之邪,结于肠胃,下注大肠,分析:湿热之
6、邪,结于肠胃,下注大肠, 传化失职所致。传化失职所致。l治法治法:清热利湿,安肠止泻。:清热利湿,安肠止泻。l方药方药:葛根苓连汤加减。:葛根苓连汤加减。 (四)脾(四)脾 虚虚 泻泻主证特点主证特点: :、便稀溏,色淡不臭。时泻时止,或久、便稀溏,色淡不臭。时泻时止,或久泻不停,多于泻不停,多于食后作泻食后作泻,且易反复发。,且易反复发。2 2、兼脾虚之征面色萎黄或恍白,精神、兼脾虚之征面色萎黄或恍白,精神倦怠,倦怠,睡卧露睛,睡卧露睛,舌淡苔白,脉沉缓无舌淡苔白,脉沉缓无力。力。l分析分析:多发生在禀赋素弱,或病后失调,多发生在禀赋素弱,或病后失调, 或寒凉攻伐太过,致或寒凉攻伐太过,致脾
7、胃虚弱脾胃虚弱,运,运 化失常,清浊不分,湿滞内阻,合化失常,清浊不分,湿滞内阻,合 污而下所致。污而下所致。l治法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l方药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山药,党参,茯苓,白术,山药, 扁豆,薏苡仁,桔梗,砂仁,扁豆,薏苡仁,桔梗,砂仁, 甘草甘草(五)脾肾阳虚泻(五)脾肾阳虚泻主证特点主证特点: 、粪质清稀,、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完谷不化。 、久泻不止,、久泻不止,五更泻五更泻。 3 3、形体消瘦,四肢不温,舌淡,苔白,、形体消瘦,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脉细无力 l分析:久病泻后,脾肾阳虚,命火分析:久病泻后,
8、脾肾阳虚,命火 衰微,釜底无薪,阳失温煦衰微,釜底无薪,阳失温煦 ,不能腐熟温运水谷。,不能腐熟温运水谷。l治则治则:健脾温肾,固涩止泻。:健脾温肾,固涩止泻。l方药方药:附子理中汤或四神丸。:附子理中汤或四神丸。其它疗法l1、外治法:吴茱萸、丁香、胡椒研末敷脐。l2、拔罐:大肠腧。l3、灸法: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l4、推拿推拿等。古代医家治泻之大法古代医家治泻之大法1 1、淡渗分利:、淡渗分利: 运用此法,使湿从小便去,如治涝,导其下流运用此法,使湿从小便去,如治涝,导其下流。内经云:。内经云:“在下者,引而竭之在下者,引而竭之”之义。之义。 常用药物:猪苓
9、常用药物:猪苓 、云苓、木通、泽泻、云苓、木通、泽泻 车前、滑石、苡仁之类。车前、滑石、苡仁之类。 2 2、疏利、疏利 疏者疏散,利者消导。适用于一般有表证疏者疏散,利者消导。适用于一般有表证或有痰涎食积,而引起的泄泻。或有痰涎食积,而引起的泄泻。 常用药物:疏散如荆芥、防风、苏叶、薄常用药物:疏散如荆芥、防风、苏叶、薄荷、葛根、藿香。通利消导如葶苈、莱菔子、荷、葛根、藿香。通利消导如葶苈、莱菔子、神曲、麦芽。神曲、麦芽。 3、清清 凉凉 即内经云:即内经云:“热者清之热者清之”之法。之法。 适用于实热泄泻。适用于实热泄泻。 常用药物:葛根、黄芩、黄连、大黄等。常用药物:葛根、黄芩、黄连、大黄
10、等。4 4、甘缓、甘缓 甘缓补脾、适用于脾虚泄泻。甘缓补脾、适用于脾虚泄泻。 常用药物:党参、肉桂、白术、云苓、常用药物:党参、肉桂、白术、云苓、 扁豆、山药、炙草之类。扁豆、山药、炙草之类。 5 5、燥脾:、燥脾: 因泄皆成于大湿,湿本于脾虚。运用此因泄皆成于大湿,湿本于脾虚。运用此法,使仓廪得职,水谷善分,则不至泄,法,使仓廪得职,水谷善分,则不至泄,对脾阳不振者,最为适宜。对脾阳不振者,最为适宜。 常用药物:厚朴、陈皮、草果、苍术等常用药物:厚朴、陈皮、草果、苍术等。6 6、酸收:、酸收: 因泻下日久,则气散不收,无能统摄,取因泻下日久,则气散不收,无能统摄,取酸能收敛。酸能收敛。 常用
11、药物:白芍、木瓜、五味、枯矾、常用药物:白芍、木瓜、五味、枯矾、 五倍子、米醋、乌梅、山芋肉五倍子、米醋、乌梅、山芋肉。7 7、升提:、升提: 即即“在下者举之在下者举之 ”。 常用药物:黄芪、党参、升麻、柴胡常用药物:黄芪、党参、升麻、柴胡、 桔梗之类。桔梗之类。8 8、温肾、温肾 水中无火,釜底抽薪。取其寒者温之之水中无火,釜底抽薪。取其寒者温之之义。义。 常用药物:补骨脂、干姜、附子、肉蔻常用药物:补骨脂、干姜、附子、肉蔻、肉桂之类。、肉桂之类。9、固涩: 适用于滑泻不止。适用于滑泻不止。 常用药物:龙骨、牡蛎、柯子、肉蔻常用药物:龙骨、牡蛎、柯子、肉蔻 米壳、赤石脂、禹余粮等。米壳、赤
12、石脂、禹余粮等。遗 尿概述一、定义:一、定义:遗尿又称尿床遗尿又称尿床,是指,是指3 3周岁以上周岁以上的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二、发病情况:二、发病情况: 多见于多见于1010岁以下的儿童。岁以下的儿童。小儿小儿1 1岁后白天渐能控制小便,随着小儿经岁后白天渐能控制小便,随着小儿经脉渐盛,气血脏腑充实,排尿控制与表达能力脉渐盛,气血脏腑充实,排尿控制与表达能力逐步完善逐步完善3 3岁后夜间不能自控排尿而尿床,就是遗尿岁后夜间不能自控排尿而尿床,就是遗尿症。症。研究表明研究表明X X线影像诊断,部分遗尿与线影像诊断,部分遗尿与隐性脊隐性脊
13、柱裂柱裂有关有关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遗尿多与遗尿多与膀胱和肾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的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尤以,其中尤以肾气不足,膀胱虚寒肾气不足,膀胱虚寒为最为最多见。多见。临床诊断1 1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 1)发病年龄在)发病年龄在3 3周岁以上,寐中小便自周岁以上,寐中小便自出,醒后方觉。出,醒后方觉。(2 2)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每夜遗尿发生尿床,甚则每夜遗尿1 12 2次以上者。次以上者。(3 3)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4 4)部分病儿腰骶部)部分病儿腰骶部X X线摄片显示隐性脊线摄片显示隐性
14、脊柱裂。柱裂。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1 1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本病重在辨其虚实寒热,虚寒者多,实热者少。本病重在辨其虚实寒热,虚寒者多,实热者少。虚寒者虚寒者病程长,体质弱,尿频清长,舌质淡,苔病程长,体质弱,尿频清长,舌质淡,苔薄滑,或舌有齿印舌体胖嫩,兼见面白神疲、纳薄滑,或舌有齿印舌体胖嫩,兼见面白神疲、纳少乏力、肢冷自汗、大便溏薄、反复感冒等症。少乏力、肢冷自汗、大便溏薄、反复感冒等症。实热者实热者病程短,体质尚壮实,尿量少、黄臊,舌病程短,体质尚壮实,尿量少、黄臊,舌红苔黄,兼见面红唇赤、性情急躁、头额汗多,红苔黄,兼见面红唇赤、性情急躁、头额汗多,齘齿夜惊,睡眠不宁,大便干结等症。齘齿
15、夜惊,睡眠不宁,大便干结等症。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2 2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以以温补下元、固涩膀胱温补下元、固涩膀胱为主要治为主要治疗法则,偶需清心安神,或泻肝清热疗法则,偶需清心安神,或泻肝清热。 3 3证治分类证治分类(1 1)肾气不固)肾气不固(2 2)脾肺气虚)脾肺气虚(3 3)心肾不交)心肾不交(1 1)肾气不足:)肾气不足:每晚尿床每晚尿床1 1次以上;小便清次以上;小便清长,面白少华,神疲乏力,长,面白少华,神疲乏力,智力较同龄儿稍智力较同龄儿稍差差,肢冷畏寒;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肢冷畏寒;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辨证分析辨证分析 :本证的特点是本证的特点是遗尿日久,次数较多
16、遗尿日久,次数较多,兼见虚,兼见虚寒诸症。寒诸症。肾司二便,与膀胱互为表里,肾气虚弱,命肾司二便,与膀胱互为表里,肾气虚弱,命火不足,下元虚寒,不能约束水道而致小便火不足,下元虚寒,不能约束水道而致小便清长,频频尿床。清长,频频尿床。治法治法 温补肾阳,固涩止遗。温补肾阳,固涩止遗。方药方药 桑螵蛸散加减。桑螵蛸散加减。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附子温肾以暖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附子温肾以暖膀胱;山茱萸、五味子、牡蛎、桑螵蛸滋膀胱;山茱萸、五味子、牡蛎、桑螵蛸滋肾敛阴以缩小便。肾敛阴以缩小便。加减加减: :寐深沉睡不易唤醒者,加炙麻黄以寐深沉睡不易唤醒者,加炙麻黄以醒神;郁热者适加栀子、黄柏兼
17、清里热。醒神;郁热者适加栀子、黄柏兼清里热。(2 2)肺脾气虚)肺脾气虚: : 夜间遗尿,日间尿频而量夜间遗尿,日间尿频而量多,多,经常感冒经常感冒,面色少华,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振,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 辨证分析辨证分析: : 本证由于肺气不足而膀胱不摄,即上虚不本证由于肺气不足而膀胱不摄,即上虚不能制下,以致夜间遗尿,日间尿频。能制下,以致夜间遗尿,日间尿频。 脾气虚则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则卫外不固脾气虚则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则卫外不固,故见虚弱诸症。,故见虚弱诸症。治法治法: :补肺益脾,固涩膀胱。补肺益脾,固涩
18、膀胱。方药方药: :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 常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常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 陈皮理气;当归养血;升麻、柴胡升提陈皮理气;当归养血;升麻、柴胡升提中气;中气; 益智仁、山药、乌药温脾固涩。益智仁、山药、乌药温脾固涩。 肺脾之气得补,膀胱之气得固,则遗尿肺脾之气得补,膀胱之气得固,则遗尿可愈。可愈。脾肺气虚加减脾肺气虚加减: : 寐深者可加炙麻黄、石菖蒲宣肺醒神;寐深者可加炙麻黄、石菖蒲宣肺醒神; 兼有里热者加焦山栀清其心火;兼有里热者加焦山栀清其心火; 纳呆者加生山楂、焦神曲开胃消食纳呆者加生山楂、焦神曲开胃消食(3 3)心肾失交:)心
19、肾失交:梦中遗尿,寐不安宁,梦中遗尿,寐不安宁,烦躁叫扰,白天多动少静,难以自制;五烦躁叫扰,白天多动少静,难以自制;五心烦热,形体较瘦;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心烦热,形体较瘦;舌红苔薄少津,脉细而数。而数。辨证分析辨证分析 :心火偏旺心火偏旺而寐不安宁烦躁叫扰,而寐不安宁烦躁叫扰,肾阴偏肾阴偏虚虚而五心烦热,见证舌红少津,水火失济而五心烦热,见证舌红少津,水火失济,心肾失交,膀胱失约而遗尿。,心肾失交,膀胱失约而遗尿。治法治法 清心滋肾。清心滋肾。方药方药 导赤散合交泰丸加减。导赤散合交泰丸加减。 常用生地、竹叶、通草、甘草清心火;常用生地、竹叶、通草、甘草清心火; 黄连、肉桂交泰心肾。使水火既
20、济,阴阳平黄连、肉桂交泰心肾。使水火既济,阴阳平秘,而遗尿可愈。秘,而遗尿可愈。加减加减:阴阳失调而梦中遗尿者,可用:阴阳失调而梦中遗尿者,可用桂枝加龙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阳摄阴。,调和阴阳,潜阳摄阴。肝经湿热,疏泄太过而致尿床,可用肝经湿热,疏泄太过而致尿床,可用龙胆泻肝龙胆泻肝汤汤清热利湿,缓急止遗。清热利湿,缓急止遗。1 1中药成药中药成药(1 1)五子衍宗丸:每服)五子衍宗丸:每服6 6g g,1 1日日2 2次。用于次。用于肾气不足证。肾气不足证。(2 2)缩泉丸:每服)缩泉丸:每服6 6g g,1 1日日2 2次。用于脾肾次。用于脾肾不足证。不足证。 其他疗法其他
21、疗法 2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1 1)体针:主穴取肾俞、关元、膀胱俞)体针:主穴取肾俞、关元、膀胱俞、中极,配穴取三焦俞、委中、三阴交、中极,配穴取三焦俞、委中、三阴交、阳陵泉,每次各选阳陵泉,每次各选1 12 2穴。穴。睡眠较深者,加神门、心俞;面白少华睡眠较深者,加神门、心俞;面白少华,自汗者,加肺俞、尺泽。,自汗者,加肺俞、尺泽。(2 2)耳针:取皮质下、神门、内分泌、)耳针:取皮质下、神门、内分泌、肾、肺、脾。肾、肺、脾。 预防与调护预防与调护 1 1预防预防勿使患儿白天玩耍过度,睡前饮水太多。勿使患儿白天玩耍过度,睡前饮水太多。幼儿每晚按时唤醒排尿,养成自控的排尿习惯幼儿每晚按时唤醒
22、排尿,养成自控的排尿习惯2 2调护调护夜间尿湿及时更换裤褥,保持干燥及外阴部清夜间尿湿及时更换裤褥,保持干燥及外阴部清洁。洁。白天可饮水,晚餐不进稀饭、汤水,睡前尽量白天可饮水,晚餐不进稀饭、汤水,睡前尽量不喝水,中药汤剂也不宜晚间服。不喝水,中药汤剂也不宜晚间服。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能打骂体罚,消除紧张心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能打骂体罚,消除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理,积极配合治疗。麻 疹概概 述述l一、定义一、定义l麻疹是由外感时邪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是由外感时邪起的呼吸道传染病。l临床临床 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满身布发红疹及早期出现汪、满身布发
23、红疹及早期出现麻疹粘膜斑麻疹粘膜斑为特征。为特征。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l1、季节:流行于、季节:流行于冬春冬春两季。两季。l2、年龄:六个月、年龄:六个月五岁多见。五岁多见。l3、传染性:传染性很强,传染源为麻疹患、传染性:传染性很强,传染源为麻疹患儿。儿。l4、预防接种:麻疹疫苗、预防接种:麻疹疫苗8个月第一针,一个月第一针,一岁半第二针。岁半第二针。三、临床特征l分为三个阶段:初热期、见形期、恢复分为三个阶段:初热期、见形期、恢复期。期。l分为顺证,逆证(危证)分为顺证,逆证(危证)。初热期(疹前期):l(1)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肺卫症状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如发热、咳嗽,喷嚏、流涕
24、等。类似伤风感冒。嗽,喷嚏、流涕等。类似伤风感冒。(2)眼睑红赤,泪水汪汪,倦怠思睡。)眼睑红赤,泪水汪汪,倦怠思睡。(3)麻疹粘膜斑麻疹粘膜斑:发热第:发热第2-3天,口腔天,口腔两颊粘膜红赤,贴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两颊粘膜红赤,贴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细小灰白色疹点,周围红晕,磊膜斑(细小灰白色疹点,周围红晕,磊磊如麻,由少增多)磊如麻,由少增多)(4)开始发热)开始发热-疹点出现为期约疹点出现为期约3-4天天眼睑红赤,泪水汪汪。麻疹粘膜斑 见形期(出疹期):(1 1)持续)持续高热不退高热不退(39-4039-40度)(用退热药也无济度)(用退热药也无济于事)。于事)。(2 2)出疹顺序
25、:)出疹顺序:耳后发际耳后发际头面头面颈部颈部胸腹胸腹四肢四肢手心、足心手心、足心都见疹点即为出齐。一般为期都见疹点即为出齐。一般为期三天。三天。(3 3)疹点初起时,细小而稀少,渐次加密。)疹点初起时,细小而稀少,渐次加密。疹点先红后玖红色,渐加深暗红色。触之碍手,稍疹点先红后玖红色,渐加深暗红色。触之碍手,稍觉凸起。觉凸起。耳后发际麻疹疹点(首先出现)头面部位麻疹疹点麻疹躯干部位皮疹图像手心部位麻疹疹点图像(最后出现)疹回期(收没期)(1)疹点出齐后,热自退。)疹点出齐后,热自退。(2)精神好转,胃纳增加。)精神好转,胃纳增加。(3)疹炎依次渐回(按出疹先后顺序)皮)疹炎依次渐回(按出疹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