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一政治必修2期末复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高一政治必修2期末复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doc》由用户(小法法)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高一政治必修2期末复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高一 政治 必修 期末 复习 我国 个人 收入 分配 社会保障 知识点 梳理 练习 原卷版 下载 _必修2 经济与社会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专题专题 04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一、知识网络构建一、知识网络构建 二、核心知识解读二、核心知识解读 1.按劳分配 原因 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 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 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 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 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 2.
2、 比较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方式 特点(分配背景) 主体分配 方式 按劳分配 公有制范围内 非主体 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 配 劳动要素 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收入 资本要素 私企利润、债务收入、股票交易 收入等 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 技术、信息要素 因提供新技术、信息资料而得 管理要素 私企、外企中管理人才因管理所 得 3.“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一看分配的领域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 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 初次分配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再分配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三看分配的方式 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
3、;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 税收调整等方式进行 三、必备知识巩固三、必备知识巩固 知识点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国民收入的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分配: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 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2)分配方式的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3)我国的分配制度: 制度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原因: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2按劳分配为主体 (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范围:公有制经济
4、范围内 对象: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对个人进行分配 分配尺度: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 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形式:公有制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 (2) 按劳分配的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 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在我国的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
5、.多种分配发放并存 (1)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 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 (2)积极意义: 有利于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 发展。 4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1)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2)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3)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 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守法劳动致富。 知识点二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6、: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 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2)措施: 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知识点三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
7、社会保障 (1)必要性 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 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2)作用: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 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 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 会持续健康发展。 (3
8、)社会保障的内容: 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 的社会保障体系。 2.社会保险: (1)地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1)特点: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 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入来源时,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3)类型:在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3.社会救助 (1)含义: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 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
9、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2)特点: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3)类型:灾害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 4.社会福利 (1)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 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2)地位: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5.社会优抚 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 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知识点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0、,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 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 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同时,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 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 会保障持续发展。
11、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 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 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 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总之,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 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四、新题复习检测四、新题复习检测 1.同以往其他分配方式相比,按劳分配是迄今为止所存在的最公平的分配方式。这是因为按劳分配( ) 是对收入差距的根本否定 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
12、本否定 决定了生产资料必须实行公有制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A B C D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可以让人民的收入形式多样化,其中按劳分配占主体。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 前提条件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 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D劳动产品还不够丰富 3农民张某一家预计 2019 年总收入为 23000 元,其中承包耕地可获得收入 15200 元,入股村办企业分红 收入 4000 元,农闲时到私营企业打零工收入 3000 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 800 元。材料中 张某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分别是( ) 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13、 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打零工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 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 A B C D 4.下表为 2019 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主要指标调查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指标 绝对数(元) 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38 529 8.4 其中: 工资性收入 22 207 7.5 经营净收入 6 589 6.6 财产净收入 4 337 6.3 转移净收入 5 396 16.7 注:转移净收入是和转移支付相关的收入。 A人均收入增长加快 B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增加 C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D再分配调节效果不明显 5.“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其
14、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所获得的经济 收益。我们过去 40 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人口红利”,但未来更多要靠“人才红利”,用好人才至 关重要。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充分释放人才红利,政府需要( ) 完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健全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比重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 A B C D 6.隐性收入是人们在工资、奖金、津贴、补助等正常渠道之外取得的非公开性收入。由此可见,清理规范 隐性收入( ) 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 是整顿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举措 有助于取缔非法收入 理顺了企业与个人的关
15、系 A B C D 7. 党的十九大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确保到 2020 年我国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下列有利 于实现上述目标的做法有( )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效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A. B. C. D. 8.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着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 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下列选项中能够帮助家庭抵御上述风险
16、的是( ) A健全的金融体系 B有序的企业竞争环境 C完善的社会保障 D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9.礼记 礼运中指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管子 轻重甲中说:“民无以与正籍者矛之长假,死而不葬者予之长度。饥者得食, 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这表明( )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 我国的社会保障思想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 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能够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A B C D 10.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北京市政
17、府继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后,目前又建立城乡“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意义是 ( ) 能够提高人口素质和稳定人民生活 可使老百姓在疾病时依法获得帮助 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优越性 A B C D 11.针对我国地区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不均衡的现象,国务院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 剂制度。这一举措旨在( )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B提升社会养老水平,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C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D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 1
18、2.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不断完善。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底,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 医疗机构 18962 家,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 16297 家,国家平台备案人数 431 万。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不 断完善( ) 符合完善社保体系要织密网的要求 有利于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保体系 是我国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说明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 A B C D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高一 (3) 班学生围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巨变开展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调查访问、 搜集材料、拜访专家、走访熟人,积极获取第一手材料,受益匪浅。 下列图
19、表是他们走访王老师的笔录: 年份 全家家庭收入(元) 全家家庭支出(元) 工资收入 其他收入 食品支出 其他支出 1978 500 0 300 200 2008 30 000 4 000 6 000 6 200 2018 80 000 27 000 20 000 32 000 注:王老师的儿子现就职于国有企业,女儿在一私营企业做技术员,老伴在校内开商店。 (1)从王老师家收入、支出状况的变化中,你能获得哪些经济信息?(7 分) (2)王老师儿子的工资收入方式有何特点?意义怎样?请简要分析。 (8 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
20、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 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材料二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 7000 万,研发人员超过 500 万人。然而,过去,科技成果更多只能与 学术挂上钩,高高在上的产品很难与市场接轨。近年来一系列体制机制以及人才方面的改革,包括完善科 研成果转化奖补政策等,逐渐为高校科研成果松绑,让这些成果更多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2016 年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达到 10.2%,占 GDP 比重 12.1%,比 2015 年同期提高 0.7 个百分点。各类高端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犹如巨大的磁场,正源源不断地吸引
21、各类创新资源集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如何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2)结合材料二,从分配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 年 5 月 11 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制定印发关于做好 2019 年城乡居民 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 通知 ,明确 2019 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 30 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 520 元,大病保险政策范 围内报销比例由 50%提高至 60%。年底前,各地城 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全部整合统一运行。新增财政补助 一半用于提高大病保险保障能力,即大病保险在 201
22、8 年人均筹资标准 上增加 15 元。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 费同步新增儿元,达到每人每年 250 元。 结合材料和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意义。 专题专题 04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一、知识网络构建一、知识网络构建 二、核心知识解读二、核心知识解读 1.按劳分配 原因 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 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 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
23、原则 基本内容 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 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 2. 比较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方式 特点(分配背景) 主体分配 方式 按劳分配 公有制范围内 非主体 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 配 劳动要素 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收入 资本要素 私企利润、债务收入、股票交易 收入等 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 技术、信息要素 因提供新技术、信息资料而得 管理要素 私企、外企中管理人才因管理所 得 3.“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一看分配的领域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