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练习.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齐桓晋文之事练习.docx》由用户(青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齐桓晋文 练习 下载 _各科综合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齐桓晋文之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褊小(bin) 庖厨(po) 侃大山(kn) 陈词滥调(ln)B忖度(d) 鞭笞(ch) 闭门羹(gng) 沐猴而冠(gun)C商贾(g) 庠序(xing)碍面子(i) 卓有成效(zhu)D浸渍(z) 赡养(shn) 孺子牛(r) 瞠目结舌(chng)2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为长者折枝 B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盖亦反箕本矣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罔民而可为也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敏:聪慧 B百亩之由,勿夺
2、其时 夺:夺取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说明 D奚暇治礼义哉 治:讲求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得闻与为肥甘不足于口与B王坐于堂上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C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D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臣未之闻也 B莫之能御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臣闻之胡龁曰6下列对文本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但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政称“王”,而不是靠武力称“霸”,所以推说不知而转换了话题。B当齐宣王问“若寡人者,
3、可以保民乎哉”时,盂子回答得简短肯定,不容置疑,这样就一下子激起了齐宣王探究“王道”的兴趣,为下面的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C孟子引用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齐宣王不忍杀生,有恻隐之心,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故事是孟子临时虚构的,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龁曰”。D孟子在这里提出的“保民而王”,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政”思想,后面孟子又先后用“不忍”“推恩”“反其本”等说法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子善于诱导、善于论辩的一组是(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无以,则王乎?然则废衅钟与? 不识有诸?是心足以王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A B
4、C D二、其他8重要字音胡龁(_) 衅(_)钟 觳觫(_) 褊(_)小 彼恶(_)知之 忖度(_) 舆(_)薪 便嬖(_)莅(_)中国 商贾(_)赴愬(_)惛(_)放辟(_) 邪侈(_)畜(_)妻子 豚(_)彘(_) 庠(_)序 孝悌(_) 颁(_)白10通假释义无以,则王乎 “以”同“_”,_王说“说”同“_”,_为长者折枝“枝”同“_”,_刑于寡妻 “刑”同“_”,_盖亦反其本矣 “盖”同“_”,_“反”同“_”,_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同“_”,_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愬”同“_”,_是罔民也 “罔”同“_”,_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同“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
5、同“_”,_12古今异义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古义:_ 今义:爱护,喜爱。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古义:_今义:隐藏不露;潜伏的,藏在深处的。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义:_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_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13一词多义度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动词,_度,然后知长短 动词,_王请度之 动词,_关山度若飞 动词,_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名词,_衣服有制,宫室有度名词,_得可得闻与 助动词,_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动词,_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动词,_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动词,_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形容词,_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名词,_故兵无
6、常势,水无常形名词,_无案牍之劳形名词,_故前后相形,优劣舛错(错乱) 动词,_14一词多义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动词,_若无罪而就死地 代词,_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连词,_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代词,_曾不若孀妻弱子 动词,_更若役,复若赋 代词,_则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连词,_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连词,_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连词,_抑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连词,_美则美矣,抑臣又有惧也 连词,_之以羊易之代词,_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助词,_牛何之动词,_夫子之谓也 助词,_未之有也 代词,_15其他重点实词和虚词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动词,_保/御
7、: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动词,_御,动词,_爱: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动词,_就:若无罪而就死地 动词,_隐: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动词,_易: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动词,_16其他重点实词和虚词乃: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副词,_复:有复于王者 动词,_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名词,_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动词,_缘:犹缘木而求鱼也 动词,_殆:殆有甚焉 副词,_其:其若是,孰能御之 连词,_17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权,然后知轻重 _,_然后从而刑之 _,_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2)动词的活用危士臣 _,_朝秦楚 _,_18词
8、类活用(3)形容词的活用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_,_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_,_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_,_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_,_,_小固不可以敌大_,_,_寡固不可以敌众_,_,_弱固不可以敌强_,_,_19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乃仁术也 “_”表判断故王之不王,不为也 “_”表判断非不能也 “_”表否定判断是诚不能也 “_”表判断,此句为否定判断是折枝之类也 “_”表判断是罔民也 “_”表判断(2)省略句臣闻之胡龁曰 补出成分_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补出成分_将以衅钟 补出成分_曰:“有之”。补出成分_20文言句式(3)宾语前置句是以后世无传焉 正常语序为_臣
9、未之闻也 正常语序为_莫之能御也 正常语序为_何由知吾可也 正常语序为_牛何之 正常语序为_然则一羽之不举 正常语序为_舆薪之不见 正常语序为_未之有也 正常语序为_(4)主谓倒装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正常语序为_21解释一词多义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道芷阳间行: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5)策之不以其道: (6)会天大雨,道不通:22解释一词多义诚(1)诚有百姓者: (2)是诚何心也:(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23解释一词多义闻(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
10、耳者:(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4)不求闻达于诸侯:(5)网罗天下放失旧闻:24解释一词多义盖(1)盖亦反其本矣: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3)枝枝相覆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25解释一词多义其(1)其若是,孰能御之:(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6代词,根据上下文文意,指代有所不同。(1)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11、(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3)故民之从之也轻: (4)“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5)王曰:舍之: (6)以羊易之:(7)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9)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 (10)我虽不敏,请尝试之:(1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12)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5)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16)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27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