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副肿瘤性天疱疮主题讲座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最新副肿瘤性天疱疮主题讲座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肿瘤 天疱疮 主题 讲座 课件
- 资源描述:
-
1、v女性,42岁。v主因“口腔糜烂2年,CT发现腹膜后占位半月余”入院。v现病史:2年前口腔糜烂,伴全身皮肤散在红色丘疹,当地医院取下唇粘膜活检病理提示“扁平苔藓”,予以环磷酰胺及甲强龙治疗,症状未缓解,半月前就诊我院皮肤科行腹部CT提示腹膜后占位,考虑Castleman病。v查体:口唇糜烂,全身多处散在褐色斑。v辅助检查:v腹部CT增强:腹膜后左肾静脉起始部后方、下腔静脉左侧、腹主动脉右侧可见5.4*4.0*7.7cm肿物,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内可见多处小片状低密度区,边界清楚。皮肤科相关检查:v入院诊断:v腹膜后肿物:Castleman病?v副肿瘤性天疱疮v问题:Castleman病与副肿
2、瘤性天疱疮的关系,治疗及预后?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v是一种伴发肿瘤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国外报道PNP伴发的肿瘤主要为淋巴细胞增生性肿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Castleman病、胸腺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等。还可伴发非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包括:黏膜和皮肤的鳞状细胞癌,肠、前列腺、胰腺和乳腺的腺癌,炎性肌纤维瘤,脂肪肉瘤,炎性纤维肉瘤及恶性黑素瘤等。vPNP与其他多种皮肤疾病如寻常天疱疮、多形性红斑、侵蚀性或糜烂性扁平苔癣以及急性红斑狼疮等表现相似,所以临床上常误诊。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3、v 口腔及口唇粘膜糜烂、溃疡、出血。v 皮肤损害广泛,呈多形性 ,常见为融合性红斑,伴水疱、糜烂和结痂。v 粘膜损害 ,可累及支气管、食道、肠道和外阴等粘膜。v 20%PNP患者合并有肺部损害,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由于支气管上皮严重炎症,支气管壁破坏、重建、纤维化,引起支气管腔狭窄,导致呼吸功能明显下降,最终呼吸衰竭 。李 丽,朱学骏,副肿瘤性天疱疮,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年7月第31卷第7 期诊断v主要标准包括:1、多形性皮肤、黏膜损害;2、内脏肿瘤;3、典型血清免疫沉淀试验。v次要标准包括:1、以大鼠膀胱为底物的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2、损害周围组织直接免疫荧光显示IgG和C3沿表皮
4、细胞间和基底膜带沉淀;3、至少一个部位组织活检示棘层松解改变。v符合3条主要标准,或2条主要标准加至少2条次要标准即可确诊。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v我国PNP患者主要伴发Castleman肿瘤(80以上)。v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自1999年诊断了我国首例PNP患者后,至2004年已收治了12例PNP患者,Castleman瘤有9例(75),国内文献共报告了14例,也以Castleman瘤为主。v1993年1月至2009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腹膜后Castlema
5、n病伴PNP。李 静,朱学骏,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王京,朱学骏,自身免疫性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PNP发病机制 在对伴发Castleman病PNP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发现,以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患者自身抗体滴度在肿瘤切除后逐渐降低,而且下降的速度与免疫球蛋白的半衰期基本一致。在培养肿瘤细胞的上清中也检测到了与血清特异性相同、能识别表皮特异性抗原的自身抗体。此外,以包斑蛋白L亚区短肽为探针利用受体配体结合实验可进一步证实PNP伴发Castleman病患者的B细胞存在可识别特异性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受体,为肿瘤分泌自身抗体
6、提供组织学基础。结论:伴发Castleman病的PNP患者发病机制是肿瘤直接分泌抗体引起皮肤黏膜的免疫损伤。王亮春 卜定方 陈喜雪 朱学骏,伴发Castleman病的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制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1月第37期第1卷Castleman病v1956年由Castleman首次报道并命名,又名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v临床上根据肿大淋巴结分布和器官受累情况分为局灶型(localize Castleman disease,LCD)和多中心型(multicentric disease,MCD)。v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近年的病因和发病机
7、制研究多集中于人类疱疹病毒8型感染、抗原呈递细胞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调节异常等方面。张仪 李甘地 刘卫平,castleman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年12月第34卷第12期病理v病理可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v透明血管型约占8090,浆细胞型约占810,混合型罕见。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许建芳 胡锡琪 周燕南 宿 杰,Castleman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2 Aug,18(4)流行病学v 联合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198401200805发表的文章,以Castleman病和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等关键词进行检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