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呼吸生理和呼吸功能不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七章呼吸生理和呼吸功能不全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呼吸 生理 功能 不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第七章 呼吸生理和呼吸功能不全呼吸生理和呼吸功能不全 厚博高职学院机能教研室厚博高职学院机能教研室 凌灿凌灿 主讲教师简介主讲教师简介v基本简历:硕士,病理生理学副教授,从事基本简历:硕士,病理生理学副教授,从事教学教学13年。年。v教学特色:热爱教学工作,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特色:热爱教学工作,注重师生互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因材施教,取得了较好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因材施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效果。v教学成果:主持校级教改课题一项,参与教教学成果:主持校级教改课题一项,参与教改课题两项,指导校级大学生创新课题四项,改课题两项,指导校级大学生创新课题四项,发表教改科研论文十余篇。发
2、表教改科研论文十余篇。第一节第一节 肺肺 通通 气气第三节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四节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第二节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第五节第五节 缺缺 氧氧第六节第六节 肺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v掌握掌握呼吸概念及其三个环节,肺通气、呼吸气体呼吸概念及其三个环节,肺通气、呼吸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肺牵张的反交换的原理,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肺牵张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缺氧的概念、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缺氧的概念、缺氧的类型和发病原因,各型缺氧时血氧变化的缺氧的类型和发病
3、原因,各型缺氧时血氧变化的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的概念与分类,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竭的概念与分类,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v熟悉熟悉缺氧时机体主要系统机能、代谢的代偿与失缺氧时机体主要系统机能、代谢的代偿与失代偿变化与机制,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代偿变化与机制,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呼吸衰竭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呼吸衰竭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v了解了解氧疗与氧中毒概念,了解呼吸衰竭防治的病氧疗与氧中毒概念,了解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理生理基础。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机体与外
4、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全过程:呼吸全过程:第一节肺第一节肺 通通 气气 肺通气概念肺通气概念肺通气结构肺通气结构 血管网血管网 粘液腺粘液腺 加湿、加温、过滤、清洁加湿、加温、过滤、清洁 纤纤 毛毛 迷走迷走NACh+MNACh+M受体受体气管收缩气管收缩 平滑肌平滑肌 交感交感NNE+NNE+2 2受体受体气管舒张气管舒张 呼吸肌:与肺通气的动力有关呼吸肌:与肺通气的动力有关 胸膜腔:其负压与肺扩张有关胸膜腔:其负压与肺扩张有关呼吸道呼吸道 原动力原动力: :呼吸运动是肺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通气的原动力。 直接动力直接动力: :肺内压与外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界大气压间
5、的压力差。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一)肺通气的动力呼呼 气气肺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缩缩 小小肺肺 脏脏吸吸 气气肺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胸胸 廓廓呼呼 吸吸 肌肌缩缩 小小收收 缩缩舒舒 张张扩扩 张张扩扩 张张1.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1)(1)型式型式: : 按呼吸深度分按呼吸深度分: :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按动作部位分按动作部位分: : 混合呼吸混合呼吸: :正常成人。正常成人。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 :婴儿、胸膜炎、胸腔积液。婴儿、胸膜炎、胸腔积液。 胸式呼吸胸式呼吸: :严重腹水、腹腔有巨大肿块、严重腹水、腹腔有巨大肿块、(2)(2)频
6、率频率: : 成人成人:12:121818次次/ /分分 婴儿婴儿:60:607070次次/ /分分妊娠、肥胖。妊娠、肥胖。(3)(3)过程过程: 平静呼吸平静呼吸:肺内压大气压,肺内压大气压,气体经呼吸道入肺气体经呼吸道入肺胸廓容积扩大,肺在胸膜胸廓容积扩大,肺在胸膜腔负压作用下被动扩张腔负压作用下被动扩张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增大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增大胸廓的上下径;胸廓的上下径;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 ,扩扩大胸廓前后、左右径大胸廓前后、左右径 吸吸 气气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和膈肌弹性回位,肋骨和膈肌弹性回位,缩小胸廓上下缩小胸廓上下、前后前
7、后、左右径左右径胸廓容积缩小胸廓容积缩小, ,肺被动缩小肺被动缩小肺内压大气压,肺内压大气压,气体经呼吸道出肺气体经呼吸道出肺 呼呼 气气用力呼吸用力呼吸: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 : (4)(4)特点特点: 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膈肌。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膈肌。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加。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加。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呼气肌(肋间内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呼气肌(肋间内肌肌+ +腹壁肌)也收缩。腹壁肌
8、)也收缩。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方法方法: :负压吸气式负压吸气式( (压胸法压胸法) ) 正压吸气式正压吸气式( ( 口对口呼吸法,呼吸机口对口呼吸法,呼吸机) ) 2.2.肺内压肺内压: : 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平静吸气初平静吸气初: :肺内压肺内压 大气压大气压=0.3=0.30.4kPa0.4kPa气出肺气出肺平静呼气末平静呼气末: :肺内压肺内压 = = 大气压大气压气流停气流停3.3.胸内压胸内压(1 1)概念)概念: :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胸内压是指胸膜腔
9、内的压力。(2 2)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 间接法间接法: :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 直接法直接法: :(3 3)压力压力: : 平静吸气时平静吸气时: :胸内压胸内压 大气压大气压=0.7=0.71.3kPa1.3kPa 呼气时呼气时: :胸内压胸内压 o o2 2与与HbHb亲和力亲和力 250 250 倍;倍; coco与与HbHb的结合位点与的结合位点与o o2 2相同;相同; coco与与HbHb的某亚基结合后,将增加其余三个亚基的某亚基结合后,将增加其余三个亚基对对o o2 2的亲和力。的亲和力。5 5. . HbHb本身的性质本身的性质
10、 HbHb的的FeFe2+2+ FeFe3+3+ : : HbHb失去结合失去结合o o2 2的能力的能力(如(如亚硝酸盐)亚硝酸盐) 异常异常HbHb:HbHb的运的运o o2 2能力能力(如地中海贫血)(如地中海贫血) 胎儿胎儿HbHb:与:与o o2 2亲和力成人,这与胎儿所处亲和力成人,这与胎儿所处的低氧环境是相适应的。的低氧环境是相适应的。三、三、COCO2 2的运输的运输( (一一) )物理溶解:物理溶解: 5 5( (二二) )化学结合:化学结合:9595 HCOHCO3 3- -的形式的形式:8888(1)(1)反应过程反应过程: (2)(2)反应特征反应特征: :极快且可逆,
11、反应方向取决极快且可逆,反应方向取决PCOPCO2 2差;差; RBCRBC膜上有膜上有ClCl- -和和HCOHCO3 3- -特异转运载体,特异转运载体,ClCl- -转移转移维持电维持电平衡平衡, ,促进促进COCO2 2化学结合的运输;化学结合的运输;需酶催化;需酶催化;在在RBCRBC内反应内反应, , 在血浆内运输。在血浆内运输。 碳酸酐酶碳酸酐酶H H2 2COCO3 3HCOHCO3 3- -H H+ +COCO2 2H H2 2O OCOCO2 2的的运输运输碳酸酐酶碳酸酐酶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7 7 ( (1)1)反应过程反应过程: HbNHHb
12、NH2 2O O2 2+H+H+ +CO+CO2 2 (2) (2)反应特征反应特征: : 反应迅速且可逆,无需酶催化;反应迅速且可逆,无需酶催化; COCO2 2与与HbHb的结合较为松散;的结合较为松散; 反应方向主要受氧合作用的调节反应方向主要受氧合作用的调节: : 虽不是主要运输形式虽不是主要运输形式, ,却是高效率运输形式,却是高效率运输形式, 带满带满O O2 2的的HbHb仍可带仍可带COCO2 2。在组织在组织在肺脏在肺脏HHbNHCOOHHHbNHCOOHO O2 2在组织氧与二氧化碳运输形式在组织氧与二氧化碳运输形式在肺脏氧与二氧化碳运输形式在肺脏氧与二氧化碳运输形式( (
13、三三)CO)CO2 2解离曲线解离曲线 COCO2 2解离曲线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中是表示血液中COCO2 2含量与含量与PCOPCO2 2间关系间关系的曲线。的曲线。 从图中可见:从图中可见: 血液中血液中COCO2 2含量随含量随PCOPCO2 2的的而而,几乎成线性,几乎成线性关系关系( (非非S S形曲线形曲线) ),且无饱和点。,且无饱和点。 V V血血A A点点COCO2 2的含量为的含量为52ml/100ml,52ml/100ml,而而A A血血B B点点COCO2 2的含量降为的含量降为48ml/100ml,48ml/100ml,说明血液流经肺脏时,说明血液流经肺脏时,每每100
14、ml100ml血液释放出血液释放出4mlCO4mlCO2 2 。 当血当血POPO2 2时,时, COCO2 2解解离曲线下移。离曲线下移。(四四) 影响影响COCO2 2运输的因素运输的因素 1.1.O O2 2与与HbHb结合的氧合作用对结合的氧合作用对COCO2 2运输的影响运输的影响 HbNHHbNH2 2O O2 2+H+H+ +CO+CO2 2 HbOHbO2 2的酸性高的酸性高, ,难与难与COCO2 2结合结合, ,反应向左进行;反应向左进行; 在组织中,在组织中,HbOHbO2 2释放出释放出O O2 2而成为而成为HHbHHb,何尔登效应,何尔登效应促使血液摄取并结合促使血
15、液摄取并结合COCO2 2 。 HHbHHb的酸性低的酸性低, ,易与易与COCO2 2结合结合, ,反应向右进行;反应向右进行; 在肺中,在肺中,HbHb与与O O2 2结合,促使结合,促使COCO2 2释放。释放。 2.2.PCOPCO2 2差对差对COCO2 2运输的影响运输的影响 因因HCOHCO3 3- -运输形式的反应方向取决于运输形式的反应方向取决于PCOPCO2 2差。差。在肺脏在肺脏在组织在组织HHbNHCOOHHHbNHCOOHO O2 2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本节讨论的中心内容:本节讨论的中心内容: 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 呼吸为什么
16、有节律?呼吸为什么有节律? 调节呼吸运动的环节?调节呼吸运动的环节?一、呼吸中枢一、呼吸中枢 延髓是呼吸基本中枢延髓是呼吸基本中枢, ,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 ( (一一) )脑干呼吸神经元脑干呼吸神经元 吸气吸气N N元元(I-N(I-N元元) ):在吸气相放电:在吸气相放电 呼气呼气N N元元(E-N(E-N元元): ): 在呼气相放电在呼气相放电 跨时相跨时相N N元元 I-ENI-EN元元: :吸气相放电并延续到呼气相吸气相放电并延续到呼气相 E-INE-IN元元: :呼气相放电并延续到吸气相呼气相放电并延续到吸气相 呼呼吸吸N N元元放放电电类类型型模模式式( (二
17、二) )呼吸神经元的分布呼吸神经元的分布 1.1.脑桥呼吸神经元组脑桥呼吸神经元组: 主要集中于旁臂内侧核和主要集中于旁臂内侧核和KollikerKolliker-Fuse-Fuse核,前者核,前者存在存在E-NE-N元和跨时相元和跨时相N N元元;后者存在后者存在I-NI-N元元。 2.2.延髓背侧呼吸延髓背侧呼吸神经元组神经元组(DRG)(DRG): 主要集中于孤主要集中于孤束核的腹外侧部,大束核的腹外侧部,大多数属多数属I-NI-N元,元,E-NE-N元元仅占仅占5 56 6,轴突投,轴突投射到膈肌和肋间外肌射到膈肌和肋间外肌运动运动N N元,引起吸气。元,引起吸气。 3.3.延髓腹侧呼
18、吸神经元组延髓腹侧呼吸神经元组(VRG)(VRG): 按功能又分如下区域:按功能又分如下区域: 后疑核尾段后疑核尾段:主含:主含E-NE-N元,引起主动呼气;元,引起主动呼气; 面面N N后核头段后核头段:主含:主含E-NE-N元,抑制元,抑制I-NI-N元的活动元的活动; 疑核中段疑核中段:主含:主含I-NI-N元,引起吸气;还含有直元,引起吸气;还含有直接支配咽喉部辅助呼吸肌的接支配咽喉部辅助呼吸肌的I-NI-N元和元和E-NE-N元;元; 疑核头段疑核头段:是含有各类呼吸性中间:是含有各类呼吸性中间N N元的过度元的过度区,区,被认为是呼吸节律发源部位被认为是呼吸节律发源部位。( (三三
19、) )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 1.1.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起源部位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起源部位 早已肯定是在早已肯定是在延髓延髓,近代研究发现,近代研究发现延髓头端前延髓头端前包钦格复合体包钦格复合体是其关键部位。是其关键部位。 2.2.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学说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学说: (1)(1)起步细胞学说起步细胞学说:节律性呼吸是由延髓内具有起:节律性呼吸是由延髓内具有起步样活动的步样活动的N N元的节律性兴奋引起的。在新生动物离元的节律性兴奋引起的。在新生动物离体脑片的研究表明,体脑片的研究表明,前包钦格复合体前包钦格复合体中存在着类似中存在着类似的电压依赖性起步的电压依赖性起
20、步N N元,被认为是呼吸节律发源部位。元,被认为是呼吸节律发源部位。 (2)(2)N N元网络学说元网络学说:该学说认为,节律性呼吸依赖该学说认为,节律性呼吸依赖于延髓内呼吸于延髓内呼吸N N元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元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吸气活动发生器:吸气活动发生器:向下兴奋延髓向下兴奋延髓I-NI-N元元脊髓吸气肌运动脊髓吸气肌运动N N元元吸气;吸气;向上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向上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抑制延髓抑制延髓I-NI-N元元; ;兴奋吸气切断机制兴奋吸气切断机制N N元。元。吸气切断机制:吸气切断机制:吸气活动发生器、延髓吸气活动发生器、延髓I-NI-N元、脑桥呼
21、吸调整中枢和元、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和肺牵张感受器的冲动肺牵张感受器的冲动兴奋总和达到某一阈值兴奋总和达到某一阈值反馈反馈抑制延髓抑制延髓I-NI-N元的活动元的活动切断吸气,从而使吸气转化切断吸气,从而使吸气转化为呼气。为呼气。 吸气活动发生器和吸气切断机制模型吸气活动发生器和吸气切断机制模型 H H+ + CO CO2 2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一) )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 (黑黑- -伯反射伯反射) ) 指肺扩张或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指肺扩张或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包括肺扩张、肺缩小反射。包括肺扩张、肺缩小反射。 1.1.肺萎陷反射肺萎陷反射(
22、 (肺缩小反射肺缩小反射) ) 肺萎陷较明显时引起吸气的反射。肺萎陷较明显时引起吸气的反射。 在平静呼吸调节中的意义不大,但对阻止呼气过在平静呼吸调节中的意义不大,但对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等可能起一定作用。深和肺不张等可能起一定作用。 2.2.肺扩张反射肺扩张反射: 过程:过程:肺扩张肺扩张肺牵感器兴奋肺牵感器兴奋迷走迷走NN延髓延髓兴兴奋吸气切断机制奋吸气切断机制N N元元吸气转化为呼气吸气转化为呼气 。 意义意义: : 加速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加速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 与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与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特征特征: :敏感性
23、有种属差异;敏感性有种属差异; 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这种反射不明显,深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这种反射不明显,深呼吸时可能起作用;呼吸时可能起作用; 病理情况下病理情况下( (肺充血、肺水肿等肺充血、肺水肿等) )肺顺应性肺顺应性降低时起重要作用。降低时起重要作用。 1. 1. 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1 1)外周)外周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存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存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前者主要参入呼吸调节,体,前者主要参入呼吸调节,后者则在循环调节方面较为重后者则在循环调节方面较为重要。要。 适 宜 刺 激适 宜 刺 激 : 对: 对 P O 2 P O 2 、PCO2PCO2、H+H+高度敏感高
24、度敏感( (对对PO2PO2敏感,对敏感,对O2O2含量含量不敏不敏感感) ),且三者对化学感受器的刺,且三者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有相互增强的现象。激有相互增强的现象。 ( (二二) )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POPO2 2 H H+ + PCO PCO2 2 等等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 +)窦、弓窦、弓N N孤孤 束束 核核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呼吸中枢呼吸中枢(+ +)心率心率、冠脉舒冠脉舒心输出量心输出量皮肤、内脏皮肤、内脏骨骼肌血管缩骨骼肌血管缩
25、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血血 压压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加深加快间接间接(2 2)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腹侧表面下位于延髓腹侧表面下0.2mm0.2mm的区域,可分为头、的区域,可分为头、中、尾三部分。中、尾三部分。 适宜刺激适宜刺激:对:对H+H+高度敏感,不感受缺高度敏感,不感受缺O2O2的刺激。的刺激。因血液中因血液中H+H+不易透过血不易透过血- -脑屏障,乃通过脑屏障,乃通过CO2CO2易透过血易透过血- -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发挥刺激作用的。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发挥刺激作用的。CO2CO2透过血透过血- -脑屏障脑屏障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