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 下册 教案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部编版部编版九九年级语文下册年级语文下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2020 年 01 月 1 1.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默读与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出现的大量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优美抒情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 交,别具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 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初,她在
2、人们心中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 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 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著有诗集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 ,散文集心烟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 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 1979 年 7 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 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1反复朗读诗歌。 2 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
3、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 “干 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 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老旧衰 颓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 “悲哀” ,
4、这也是对第一 节中诸意象的诠释, “破旧的老水车” “干瘪的稻穗”诚然寓示了贫困,被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膊 则是悲哀。同时又用“ 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过渡的作用,从“贫 困” “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脉相承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 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4 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 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通过这些意象,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意象: “神话的蛛网”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 的黎明” 。 “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
5、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腐意识,只有挣脱 了“神话的蛛网”才能诞生“簇新的理想” ;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 跑线” “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在时空上大幅度跳跃,构成了立体交叉的象征义,象征着祖国成长 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历程的开始和对未来的期盼。上述意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开始。作者正是用这些意象,表现着自己的欣喜与激动。 5作者在第四节将“祖国”比喻为什么?作者在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在第四节将“祖国”比喻为伤痕累累的母亲。作者在此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深 情, 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意志, 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
6、, 去换取祖国的富饶、 荣光以及自由。 6请你简要分析作者在整首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明确:作者在第一节中回望祖国所经受的苦难与现实的贫困,心中是痛苦的,悲伤的;第二 节承接第一节的情感, 虽然痛苦, 却看见了祖辈们痛苦的希望; 第三节则因为看见了簇新的理想, 看到了全新的希望,作者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喜悦和激动;第四节激动和喜悦进一 2 步得到升华,表明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发展献出一切的愿望。 7探究:这首诗读来情感强烈,除了体现在意象使用上,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作为抒情主体,作者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即用“我是”的句式,让 物化的自我形象,融注于祖国的形象之中,使得情
7、感表达更加浓烈。(2)诗的每一节,都用“祖国 啊”作为结尾,这是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而这种运用又使每一节的抒情呈现了不同的效果。 第一节的“祖国啊”是深沉的感叹,表达出作者难以言状的悲哀;第二节的“祖国啊”是痛苦的 呼唤,包含着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的“祖国啊”是欣喜的呼唤,流露着诗人抑制不住 的喜悦;第四节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是庄严的誓词,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四个“祖 国啊” ,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给全诗营造了回肠荡气的咏叹气氛。 目标导学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 如何理解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是 飞天 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中“ 飞天袖间
8、的花朵”这个意象? 明确: “ 飞天袖间的花朵”这个意象奇伟而瑰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看起 来只是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因而叫人痛苦;但是它又说明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曾经有过 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追求理想的光荣传统。这种意象的大幅度跳跃开拓了诗意的空间,引起了 我们对现实和历史的思索,迫使我们去追寻实现希望的途径与答案。 2如何理解“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明确: 从个体上说, “我” 是中国当时十亿人口中的一个, 是祖国的 “十亿分之一” 。 但从 “我” 的使命来说, “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 方的
9、总和”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目标导学四:深情朗读,体味诗歌 在反复朗读诗歌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握诗歌的内容、感情和语调。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 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简短急促 第三小节 新生、希望的祖国 欣喜、激动 抑扬顿挫 第四小节 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高昂 【教学后记】 2.2.梅岭三章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诗的小序和正文,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热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教学过程
10、】 一、导入新课 1934 年 10 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 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 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 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 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 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 20 多天。考虑到 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 3 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1、朗读这三首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提示】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1阅读小序。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3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豪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 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来的革命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 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
12、放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目标导学二:精读诗歌,分析重点词句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 “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 “斩”字,突出力度 强、速度快、果断干脆、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 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2捷报飞来当纸钱。(句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为什么) 明确:不能; “飞”字显得轻快,欢欣,翩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字,显 得太缓慢;用“传”字,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
13、想象,表达了作者乐观的革 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修辞的角度 赏析) 明确: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 “血雨腥风”借喻战争, “自由花”借喻充满生机与活 力的共产主义理想;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取义成仁 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 ,指作者为真理、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牺牲的大无畏 精神。 目标导学三:再读诗歌,体会写作特点 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自由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 明确: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体现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
14、气魄。如第一 首中第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第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 “招旧部” “斩阎罗” 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 “人间遍种自由花” ,都是运用 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借代和引用。三首诗多次运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如“旌旗” ,原是旗帜的通称,这 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 “烽烟” ,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 “取义 成仁”是“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 ,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 。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
15、信革命必胜的信 念。 【教学后记】 4 3.3.短诗五首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教学过程】 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 1917 年 2 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 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 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 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
16、新课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诗之 “新” 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 “新” , 即思想的现代性, 追求 “科学” 与“民主” ,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 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很少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只有在新诗中, “我”才 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 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诗歌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
17、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 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 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谈谈你对本诗主旨及诗中的“我”的理解。 明确: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 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目标导学二: 萧红墓畔口占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 年 4 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其中雨 巷传诵
18、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 年底被侵华日军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 壁 我用残损的手掌 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ni)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 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3 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 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 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 年 1 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 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 31 岁。这对于当时同样 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
19、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侵华日军抓走 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明确: “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 “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 ,是写实, 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 5 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 ,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 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明确: “长夜漫漫” ,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
20、,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 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明确: “却” 字, 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 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听 “海 涛闲话” , 海陪伴着逝者, 虽仍然不免寂寞, 但灵魂却超然静观, 从容安详, 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寓意;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 厚,委婉中渗透出深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断章 风雨吟 统一断章 风雨吟 统一 一、导入新课 有句话这样说道: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 章 ,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 ,写于 1935 年
21、 10 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 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 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二、教学新课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用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美的意境? 明确: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多个意象: “站在桥上的你” “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 “楼” “明月”和“窗子” 。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 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 这四个 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前两个画面,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桥上” “楼上”这
22、两个 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 “明月装饰 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 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 味。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 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明确: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
23、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 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 “奔” “海” “舟” “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明确: “风” “雨”从大地“卷来” “奔来” ,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 海面,大地上的“房舍” ,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 “我”面对“大地的海” ,忧思满怀,就像 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 “奔”二字有什么
24、表达效果? 明确: “卷” “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风 6 雨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2)诗歌之中的“风” “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 层内涵? 明确: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 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里遭 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 “风雨”又有了更深层次 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 , “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 “我”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