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7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docx》由用户(小法法)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最新 最新 人教版 小学 四年级 上册 信息技术 教案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人教版(2015新版)_信息_小学
- 资源描述:
-
1、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 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学会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是对每 第个人的基本要求。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以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 技术课程建设 指导纲要为指导,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 规范信息技术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本册共 11 课,内容包括对计算机的认 识和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鼠标键盘,桌面窗口的认识,以及怎样利用画图软件进 行电脑绘画。教材内容重点突出、通俗易懂、讲解
2、深入浅出、形式生动活泼、版 面图文并茂,让老师容易教,学生乐于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 22 名学生,男生 12 名,女生 10 名。学生个性都非常活泼,对计算 机充满好奇,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本地农村,家里 没有电脑,即使有电脑家长也不让经常使用,因此接触电脑的时间只有在学校的 一星期 40 分钟,操作时间客观上较少,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电脑操作技 能技巧也较差,有待于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学习,共同提高。 四、教学总目标四、教学总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 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
3、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 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 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 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 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 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五、具体目标具体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 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并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3、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正确的开关机,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
4、中的应 用。 4、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掌握键盘指法,能输入简单的文字。 5、了解 windows 桌面和操作窗口,学会使用附件中的画图程序。 六、教学重难点六、教学重难点 1、计算机的正确操作 2、键盘鼠标的正确使用 3、熟练使用画图软件,并利用画图软件制作贺卡、板报等作品。 七、教学的方法措施七、教学的方法措施 1、以课改理念设计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组织学生合作学 习,发挥“小能手”的帮学作用,让熟悉电脑的同学帮助刚接触电脑的同学,培 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2、课堂主要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在实践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操作技能。 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做到熟练得把
5、握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 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认真组织教学,教学时通过演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知识。 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4、组织“小擂台”、“操作小能手”、“我真行”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比 赛活动,并展示学生的作品,依此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适应时代新潮的 竞争意识。 5、学困生控制在 2%以下。 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周 次次 内内 容容 课课 时时 时间起止时间起止 备注备注 1 开学报到 2 简简单单看文件 1 3 有条不紊管文件 1 4 局域网共享文件 1 5 演示文稿巧播放 1 6 国庆假 7 演示文稿仔细做 1 8
6、 图片文字排美观 1 9 放映效果我设置 1 10 演示文稿巧编辑 1 11 中考 12 设动作与超链接 1 13 电子邮件我收发 1 14 认认真真管邮件 1 15 即时通信真便捷 1 16 网络博客写想法 1 17 病毒防治及时做 1 18 综合实践展风采 1 19 复习 20 期末考试 第 1 课 简简单单看文件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 27 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设备的表示方法,认识文件和文件名等 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掌握查看文件类型和文件内容的操作方法,会根据 需要切换查看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件在信息管理中的 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件管理的兴趣。
7、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文件和文件名等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查看文件类型和文件内容的操作方法。 教法:讲 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 学过程: 一、认识“计算机”窗口 “计算机”窗口中显示着一些图标,它们表示的是计算机里已经 安装的设备及其相关资源。计算机里的文件夹是存放在文件柜里的, 这个“文件柜”就是硬盘,它是计算机用来存放信息的主要设备。盘 符: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硬盘分为几个分区(称为 c 盘、d 盘等)来 存放信息。“c:”等表示设备名称。例:硬盘分区就像把一间房分隔 成几间的道理一样。学生对照教材认识计算机中的图标以及设备名
8、 称,回答 3 页最上面的“实践观察”。 二、文件和文件夹 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大多以文件的形式存储 在不同的文件夹里,这些文件和文件夹又都保存在硬盘、光盘等存储 设备中。练习:学生打开“计算机”窗口中的硬盘或文件夹图标,观 察显示的文件和文件夹。 三、查看文件信息 计算机中保存的文件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文件中保存着不同的 内容。还可以查看文件的扩展名:例如: “.htm”一般表示网页文件, “.txt”一般表示文本件,“.bmp、jpg”一般表示图像文件等等。常 用的有文本文件“.txt”,图像文件“.bmp、jpg”,视频文件“AVI”。 完成第 5 页“想一想”,对应连起
9、来。 四、改变查看方式 在实际操作使用中,我们需要改变窗口中查看文件和文件夹的方 式。例如:要快速预览图像里,可以选择“超大图标”查看方式;要 查看文件的大小、修改日期等信息时,可以选择“详细查看”方式。 学生上机练习操作查看方式,单击“查看”菜单,在下拉菜单中分别 选择缩略图、平铺、图标、列表和详细信息,观察这五种方式的联系 与区别。 巩固练习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一个硬盘图标,观察其中保存的 文件和文件夹。然后打开一个文件夹的窗口,看看其中保存的文件和 文件夹,最后打开其中的几个文件,看看里面都保存什么内容。 课后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简简
10、单单看文件 一、认识“我的电脑” 二、文件和文件夹 三、查看文件信息 四、 改变查看方式 第 2 课 有条不紊管文件 教学目标: 1.掌握建立文件夹, 复制、 移动、 删除文件和文件夹等基本操作。 。 2.体验管理文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新建文件夹 教学难点 :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教学准备 : 1 调试每台计算机。 2 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 管理文件时,常常需要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为了便于管理, 也为了节省硬盘的存储空间,还应及时删除已经没用的文件
11、或文件 夹。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吧!(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新建文件夹。 为了分门别类地管理文件,通常需要建立文件夹。 1.教师讲解。 2.学生实际操作。 (二)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1.复制文件指在选定的位置制作一个内容完全相同的文件,通常 也叫备份文件。 2.管理文件时,还可以改变文件和文件夹的存储位置,把它们移 到其他磁盘或文件夹里。 3.为了便于管理,也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应及时删除不再需要的 文件和文件夹。 (三)知识窗。 复制或移动文件 (夹) 时, 都会在新的位置产生相同的文件 (夹) 。 不同之处在于,移动操作后会删除原来位置的文件(夹),而复制操 作后仍保留
12、原来位置的文件(夹)。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生答,师订正。 板书设计 第二课 有条不紊管文件 文件(夹)新建、复制、移动、删除。 第 3 课 局域网共享文件 教学目标: 1、认识网上邻居。 2、学会设置共享资源。 3、学会查看共享资源。 重点难点: 目标 1、2、3 教具准备: 相关素材、电脑、投影机、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1、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 WAN、 LAN 广域网和局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 lan(local area network) 教师介绍本知识点。 2、 局域网 学生机房的计算机通过网络链线进行联结,就是一个 小型的
13、局域网。 3、 查看局域网中的计算机 教师演示查看局域网 示例。 网上邻居-邻近的计算机-工作组 4、 查看其他计算机里的共享资源 学生看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 设置 5、 设置共享资源 学生看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设置。之后学生 互助互学 6、 开放 guest 用户 提示学生这样做的方便性和危险性。 7、 访问共享资源 学生看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设置。 8、 本课小结 本课是节常识课,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相关的 操作练习。但是对于开放 guest 用户是有一定的方便性和危险性。 第 4 课 演示文稿巧播放 教学目标: 1.了解演示文稿,认识 PowerPoint 软件。 2.掌握放映演示文稿
14、的基本操作。 3.了解演示文稿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放映演示文稿 教学难点:使用放映笔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一个演示文稿一般由多张幻灯片组成,放映时,常常还伴有各种动 画展示效果。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吧!(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放映演示文稿。 教师演示、讲解:放映演示文稿一般是指按照演示文稿事先设定的 顺序和效果,展示其中一系列幻灯片的过程。 (二)使用放映笔。 1.放映演示文稿时,如有需要,可以使用放映笔在幻灯片上圈画重 点,以辅助讲解。 2.使用放映笔时, 如果对
15、留下的墨迹不满意, 可以清除它们。 此外, 还可以改变墨迹的颜色。 (三)练一练: 谈一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人们使用演示文稿, 你喜欢这些演示文稿 吗?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生答,师订正。 第 5 课 演示文稿仔细做 教学目标: 1.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结构。 2.熟悉添加幻灯片的操作方法。 3.体验用计算机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过程。 教学重点 :制作标题页 教学难点:添加幻灯片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标题页、目录页、 展示页和
16、封底页。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吧!(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制作标题页。 教师演示、讲解:启动 PowerPoint 后,软件会自动创建一个演示 文稿并插入一张标题幻灯片,页面中有两个用于输入文字的虚线框, 也叫文本框。 (二)添加幻灯片。 1.教师演示、讲解:制作演示文稿的软件一般都会提供多种幻灯 片版式,以方便制作者快速添加和使用。 2.学生实际操作。 (三)修饰文本框。 修饰文本框,包括调整文本框中文字的对齐方式,调整文本框的 样式和开关效果等。适当地修饰文本框,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四)练一练: 谈一谈演示文稿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五)总结 1.这节课
17、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生答,师订正。 第 6 课 图片文字排美观 教学目标 : 1.掌握制作简单演示文稿的操作方法。 2.掌握调整图片的初步操作。 3.体会用演示文稿展示图片的优势。 教学重点:制作演示文稿 教学难点:调整图片的样式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由图像组成,可以用来展示拍摄的照片、下载的图片、绘制的图 画的演示文稿,就是一个电子相册呀!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吧!(板 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制作演示文稿。 把一组图片依次插入演示文稿的幻灯片中,就可以制作成一个简 单的电子相
18、册。 (二)调整图片的样式。 1.要使展示的图片富有变化,可以通过调整图片的样式来实现。 2.教师演示、讲解:图片的边框、旋转图片的角度等。 3.图片样式都相同,展示效果会比较单调;图片样式过多又可能 会让人感觉凌乱。青稞地,选用的图片样式一定要适度。 (三)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 教师演示讲解: 图片在幻灯片中的位置和大小直接影响展示效果, 只得地,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是很常用的操作。 (四)练一练: 以“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花”“长城”“家乡风景”等为主 题或自选主题,收集相关的图片,然后制作成演示文稿并展示。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生答,师订正。 第 7 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