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儿科)-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流行性腮腺炎(儿科)-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流行性腮腺炎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 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传染源传染源 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腮腺炎病毒与副流感,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于副黏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病毒直径为8530
2、0nm,平均140nm。 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甲酚皂溶液、70%乙醇、0.2%甲醛溶液等均可于25 min内将其灭活,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时可保持24h,加热至5560时经1020min即失去活力,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但未发病的隐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中有大量的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随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排出体外后,散播在空气中。 吸进了含有腮腺炎病毒空气,如果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能力不强,就有可能患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一般于发病前6天至腮腺肿大后9天可从患者唾液中
3、分离出来。在腮腺肿大前1天和腮腺肿大后3天这段时间内传染性最强。于病程早期,也可从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早期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喷嚏、咳嗽飞沫携带的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被带病毒的唾沫污染的食物、餐具、衣物亦可成为传染源。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发生率也增加。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染,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病愈后可有获得持久免疫力。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大多数学者认为,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在上皮组织中大量繁殖后进入血液循环(第1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
4、一些组织,并在其中繁殖。 再次进入血液循环(第2次病毒血症),并侵犯上次未波及的一些脏器。病程早期时,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血、尿、乳汁、脑脊液及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到腮腺炎病毒。也有研究者从胎盘和胎儿体内分离出本病毒。 有人认为病毒对腮腺有特殊亲和性,因此进入口腔后即经腮腺导管而侵入腮腺,在腺体内繁殖后再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累及其他组织,各种腺组织。如颌下腺、睾丸、卵巢、胰腺、胸腺、甲状腺等均有受侵的机会。脑、脑膜、肝及心肌也可被累及。 因此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脑膜脑炎是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后果,自脑脊液中有可能分离出病原体,双侧视神经也见累及。病病 理理 腮腺的非化
5、脓性炎症为本病的主要病变,腺体呈肿胀发红,有渗出物,出血性病灶和白细胞浸润,腮腺导管有卡他性炎症,导管周围及腺体间质中有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及淋巴细胞浸润,管内充塞破碎细胞残余及少量中性粒细胞,腺上皮水肿、坏死,腺泡间血管有充血现象,腮腺四周显著水肿,附近淋巴结充血肿胀。 由于腮腺导管的部分阻塞,使唾液的排出受到阻碍,故摄食酸性饮食时可因唾液分泌增加,唾液潴留而感胀痛,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经淋巴系统而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中淀粉酶增高,并从尿中排出。 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也分泌淀粉酶,受累时也可影响血和尿中的淀粉酶含量。 本病病毒易侵犯成熟的睾丸,幼年患者很少发生睾丸炎,睾丸曲精管的上皮显著充血,有
6、出血斑点及淋巴细胞浸润,在间质中出现水肿及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胰腺呈充血、水肿,胰岛有轻度退化及脂肪性坏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初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痰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但多数患儿症状不重或不明显。 起病1-2 d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1-2d后对侧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边缘不清楚,局部皮肤不红,表面灼热,有弹性感及触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患儿感到局部疼痛和感觉过敏,张口、咀嚼时更明显。 部分患儿有颌下腺、舌下腺肿胀。同时伴中等度发热,少数高热。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
7、014天。 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降低,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及尿中淀粉酶增高。 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并发症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实际上是全身性感染,病毒经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腺体或器官而产生相应的症状,甚至某些并发症不仅常见而且可不伴有腮腺肿大而单独出现。 1. 脑膜脑炎: 发热、头痛、呕吐、嗜睡、颈强直,巴氏征、克氏征阳性,少数病例可有昏迷、惊厥。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加,氯化物、糖正常。 2. 睾丸炎、副睾炎: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头痛,局部有自发痛及压痛,阴囊肿胀,皮肤发红;
8、 3. 卵巢炎:症状较轻,有腰部痰痛、下腹部触痛、月经失调等。并发胰腺炎者:发热,恶心,呕吐,上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局部可触及肿大的胰腺,有压痛和肌紧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均增高。4. 心肌炎:约4%5%患者并发心肌炎,多见于病程510天,可与腮腺肿大同时或恢复期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暂时性心脏扩大,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可见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早搏等。严重者可致死。大多数仅有心电图改变(315%)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偶有心包炎。为了减少漏诊,建议对有胸闷、头晕、腹疼者,常规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心肌钙蛋白检查以协助诊断。 5. 耳聋:是
9、腮腺炎病毒感染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在0.005%-4%。耳聋多为单侧感音性耳聋。有人曾从单侧性完全性耳聋患者的外淋巴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说明腮腺炎病毒感染和内耳损害之间有直接关系。6. 胰腺炎:以腹疼、呕吐、上腹压疼为特点,及时检查血和尿淀粉酶,腹部B超探查协助诊断。有报道胰脂肪酶检查对胰腺炎诊断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 7. 肾炎:发病率低,症状轻。并发肾炎者,早期尿中绝大多数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轻者,尿中有少量蛋白;重者,尿常规及临床表现与肾炎相仿,个别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但大多数预后良好。8. 其他:乳腺炎(15岁以上女性患者)、骨髓炎、肝炎、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