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性 疾病 护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概述概述l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结膜炎、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皮上呼吸道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肤斑丘疹,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样脱屑为特征。l冬春季节冬春季节l6 6个月个月-5-5岁岁病因l( (一一) )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发发病前病前2 2日至出疹后日至出疹后5 5天内均天内均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l(二)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二)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
2、播。l(三)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过麻(三)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好发年龄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好发年龄6 6个月至个月至5 5岁的岁的小儿。此病传染性极强,愈后可获终生免疫。小儿。此病传染性极强,愈后可获终生免疫。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典型麻疹可分为以下四期:典型麻疹可分为以下四期:l1.1.潜伏期潜伏期 平均平均1010天(天(6 61818天),在潜伏期末天),在潜伏期末可有轻度发热、精神差、全身不适。可有轻度发热、精神差、全身不适。l2.2.前驱期(出疹前期):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前驱期(出疹前期):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和麻疹黏膜斑为
3、主要特征l主要特点主要特点: :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水肿l具有早期诊断价值: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具有早期诊断价值:麻疹粘膜斑(柯氏斑)l3.出疹期: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出疹期: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成暗红色,皮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成暗红色,皮疹痒,疹间皮肤正常。初见于耳后发际,疹痒,疹间皮肤正常。初见于耳后发际,逐渐延伸至全身。逐渐延伸至全身。l4.恢复期: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恢复期: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素斑。轻,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素斑。 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疾病疾病病原病原
4、全身症状全身症状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皮疹与发热的关系皮疹与发热的关系麻疹麻疹麻疹病毒麻疹病毒重,高热,呼重,高热,呼吸道症状明显吸道症状明显口腔黏膜斑,红色口腔黏膜斑,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常皮肤发热发热3-43-4天出疹天出疹猩红热猩红热乙型溶血性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链球菌重,高热,咽重,高热,咽痛明显痛明显全身皮肤充血,弥全身皮肤充血,弥漫密集的小丘疹,漫密集的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疹间无正常皮肤。帕氏线、口周苍白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圈、杨梅舌发热发热1 1天出疹天出疹风疹风疹风疹病毒风疹病毒轻,低热轻,低热淡红色斑丘疹,无淡红色斑丘疹,无色素沉着色素沉着发热当天出疹发
5、热当天出疹幼儿急幼儿急疹疹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轻,高热轻,高热不规则红色斑点或不规则红色斑点或斑丘疹斑丘疹热退疹出热退疹出并发症并发症l支气管肺炎:常在出疹支气管肺炎:常在出疹1 1周内出现,占麻疹患儿死因周内出现,占麻疹患儿死因的的90%90%以上以上l喉炎:出现频咳喉炎:出现频咳l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l心肌炎:多见于心肌炎:多见于2 2岁以下、患重症麻疹或并发肺炎者岁以下、患重症麻疹或并发肺炎者和营养不良的患儿和营养不良的患儿l麻疹脑炎:多发生于疹后麻疹脑炎:多发生于疹后2 26 6天,临床表现与病毒性天,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相似脑炎相似l结核病恶化结核病恶化 辅助检查
6、辅助检查1.1.血常规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增多。2.2.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疹病毒。3.3.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清中麻疹IgM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1.1.血常规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多。2.2.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病毒。3.3.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
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麻疹IgM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治疗要点l对症治疗l中药透疹治疗l预防感染护理措施护理措施l高热的护理: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高热的护理: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是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行降温,尤其是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透疹以免影响透疹l皮肤黏膜的护理皮肤黏膜的护理 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一次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一次(禁用肥皂水禁用肥皂水)l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多饮水l预防感染预防感染l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情变化l预防疾病的传播预防疾病
8、的传播l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 5天,有并发天,有并发症者延至出疹后症者延至出疹后1010天,天,8 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接种麻疹疫苗的小儿接种麻疹疫苗l保护易感儿:接触患儿后保护易感儿:接触患儿后2 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接种后果,接种后5 5日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免日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免于发病,有效免疫期为于发病,有效免疫期为1 18 8周,接触的易感儿周,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隔离观察2121天。天。第二节第二节 水痘水痘目的要求l了解水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水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l熟悉水痘临床特点和治疗原
9、则熟悉水痘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l掌握水痘的护理要点与预防措施掌握水痘的护理要点与预防措施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l是由水痘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疾病。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人是其出疹性疾病。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不能在痂皮中存活,在疱疹液唯一自然宿主,不能在痂皮中存活,在疱疹液中可长期存活。中可长期存活。l病毒侵入机体后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复制,而病毒侵入机体后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复制,而后进入血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进入血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释放入血,形成病毒血症。病毒入血往往是后释放入血,
10、形成病毒血症。病毒入血往往是间歇性的,导致患儿皮疹分批出现,且各类皮间歇性的,导致患儿皮疹分批出现,且各类皮疹同时存在。疹同时存在。流行病学l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1 12 2日至日至疱疹全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且传染性极强,接触者疱疹全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且传染性极强,接触者90%90%发病。发病。l传播途径传播途径l经空气飞沫传播经空气飞沫传播l直接接触直接接触l易感人群:易感人群:1 16 6岁儿童多见,传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岁儿童多见,传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l流行特点:冬、春季高发流行特点:冬、春季高发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潜伏期潜伏期121
11、22121,平均,平均1414天天l前驱期: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咳嗽前驱期: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咳嗽l出疹期出疹期l发热第一天出疹发热第一天出疹l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依次而生,同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依次而生,同时存在时存在重要特征重要特征l皮疹为向心性分布,躯干部皮疹最多皮疹为向心性分布,躯干部皮疹最多l并发症:皮肤感染、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皮肤感染、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少数体质很弱或正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少数体质很弱或正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儿,如感染水痘,可发生出血性和播散性皮疹,小儿,如感染水痘,可发生出血性和播散性皮疹,可继发感染甚至引起败血
12、症,病死率高。可继发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病死率高。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总数多正常,白细胞总数多正常,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增高。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增高。2疱疹刮片检查疱疹刮片检查 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及核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内包涵体。3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作血清特异性抗体作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检检查,抗体在出疹查,抗体在出疹14天后即出现,天后即出现,23周周后滴度增高后滴度增高4倍以上即可确诊。倍以上即可确诊。治疗要点治疗要点l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l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护理问题护理问题l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感染、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感染
13、、继发细菌感染有关继发细菌感染有关l潜在并发症:脑炎、肺炎潜在并发症:脑炎、肺炎护理措施护理措施l皮肤护理: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皮肤护理: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染或留下瘢痕l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精神、食欲等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精神、食欲等l预防感染的传播预防感染的传播l隔离患儿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隔离患儿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 7天止天止l发现水痘患儿应检疫发现水痘患儿应检疫3 3周周l接种水痘接种水痘- -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可获得持久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可获得持久免疫免疫第三节第三节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l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
14、毒l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后入血,病毒经血液胞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后入血,病毒经血液播散至多种腺体(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播散至多种腺体(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炎症,表现腺、性腺等)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炎症,表现为非化脓性炎症。为非化脓性炎症。流行病学流行病学l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阴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阴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1 1天至天至消肿后消肿后3 3天有传染性天有传染性l传播途径:经飞沫传播传播途径:经飞沫传播l易感人群:主要是学龄儿童,多为易感人群:主要是学龄
15、儿童,多为5 51515岁小儿岁小儿l流行特点:以冬、春季为主,感染后可获持久的免疫流行特点:以冬、春季为主,感染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力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前驱症状:发热、头痛、乏力肌痛、厌食等前驱症状:发热、头痛、乏力肌痛、厌食等l腮腺肿大腮腺肿大 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弥漫性肿大,腮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弥漫性肿大,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但无分泌物。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但无分泌物。l并发症:并发症:l神经系统: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后者是腮腺炎神经系统: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后者是腮腺炎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发生在腮腺肿大前后的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发生在腮腺肿大前后的2周左右,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嗜睡、高热周左右,头
16、痛、颈项强直、呕吐、嗜睡、高热等。等。l睾丸炎和卵巢炎睾丸炎和卵巢炎 常见于青春期和成人,多发常见于青春期和成人,多发生于腮腺炎后一周内。主要表现为发热、病变生于腮腺炎后一周内。主要表现为发热、病变的睾丸多为单侧,有触痛、肿胀。卵巢炎多表的睾丸多为单侧,有触痛、肿胀。卵巢炎多表现为下腹疼痛,平均病程现为下腹疼痛,平均病程4天。天。l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 表现为上腹疼痛、压痛、伴发热、表现为上腹疼痛、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等寒战、呕吐等(1)腮腺逐渐肿大,常一侧先肿大,)腮腺逐渐肿大,常一侧先肿大,24天后又累及对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或始天后又累及对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或始终限于一侧者。终限于
17、一侧者。 肿大腮腺的特点:以耳垂为中心,向前、肿大腮腺的特点: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局部不红,边缘不清,同时后、下发展,局部不红,边缘不清,同时伴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灼伴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灼热、疼痛明显热、疼痛明显 减少口腔内残余食物,防止继发感染。 护理措施护理措施l减轻疼痛: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局部冷敷或中药如意金减轻疼痛: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局部冷敷或中药如意金黄散调醋敷于患处黄散调醋敷于患处l降温护理:多饮水,注意休息,进行物理降温降温护理:多饮水,注意休息,进行物理降温l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脑膜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腮腺炎等病情观察:及时
18、发现脑膜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腮腺炎等l预防局部传播预防局部传播l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 3天至,接触者检天至,接触者检疫疫3 3周周l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l保护易感人群: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保护易感人群: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一、病原学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有柯萨奇病毒A组,B组。常见为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2、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日常接触传播、水源传播、 医源性传播。3、易感人
19、群: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人群普遍易感。4、流行特点: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5、6、7月常呈爆发流行。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三、发病机制三、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此时无明显症状,但可以分离病毒,有传染性。病毒经血液循环侵入不同脏器,继续增殖后第二次入学,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1、发热。2、皮疹: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3、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炎等。五、辅助检查五、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
20、2、病原学检查:临床抽血和咽试子较常见。3、心肌酶谱4、其他:心电图、血生化、血气分析等。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五、护理诊断五、护理诊断1、口腔黏膜改变 与口腔感染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肠病毒引起的皮疹及继发细菌感染有关。3、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4、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与肠道及呼吸道排出病毒有关。5、潜在并发症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六、预期目标六、预期目标1、患儿口腔黏膜不发生破溃或顺利康复。2、患儿皮肤病损顺利康复。3、患儿体温维持正常。4、患儿营养状况改善。5、患儿家长能配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传播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6、患儿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后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