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二章-神经系统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381759
  • 上传时间:2022-04-10
  • 格式:PPTX
  • 页数:157
  • 大小:16.7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章-神经系统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二 神经系统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神经系统一、概述: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进化二、神经的兴奋与传导:生物电现象 神经冲动的传导三、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与活动:突触结构 突触分类 突触异化四、神经系统解剖:脊髓和脊神经 脑和脑神经 五、神经系统的功能:感觉 运动 内脏1、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书本p55)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灰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新鲜标本上色泽呈灰暗色泽呈灰暗。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层皮层。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颜色苍白颜色苍白。分布与大脑和小脑内的白质位

    2、于皮层的深层,称髓质。神经束:又称纤维束、传导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相同、起止点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形成的束状结构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除皮质之外的其他部位,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常集合在一起形成的集团。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分散辐射对称双侧对称脑和梯级原则建立单细胞,无神经系统,接受外界环境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映(原生动物)多细胞,出现分泌作用的腺细胞(原始的后生动物)2、神经系统的进化、神经系统的进化原始的神经系统,分化出感觉细胞和原始的神经细胞,多个突起两侧对称的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开始向身体前部集中,形成梯级神经系统,开始出现前脑、中脑

    3、、后脑神经细胞体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纤维组成周围神经系统,有原来三个脑部,前脑、中脑和菱脑发展成为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和脊髓。脑进化最突出的表现在大脑皮质古皮质旧皮层新皮层二、神经的兴奋与传递1、神经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兴奋与兴奋性刺激(stimulation)凡是能引起机体活的细胞、组织活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任何环境因子。反应(response)有刺激引的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冲动(impulse)快速、可传导的生物电的变化兴奋(excitation)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的反应。产生兴奋的能力叫兴奋性。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又称阈值,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4、。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达到这一强度的临界强度的刺激,也是有效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是有效刺激,是阈上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是阈下刺激。感受性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差)伽伐尼论点:一、存在动物电,正是动物电引起蛙腿肌肉收缩;二、存在有三种电形式,即自然电自然电,如雷电;人工电人工电,如摩擦生电;还有就是引起蛙腿肌肉收缩的动物电动物电;三、动物电流由大脑分泌,经神经运送,刺激肌肉产生收缩。时间:时间:1798年年地点:意大利,帕维亚(地点:意大利,帕维亚(pavia)大学大学事件:伽伐尼事件:伽伐尼PK伏打,动物电伏打,

    5、动物电 PK 接触论接触论伏打论点:一、是不同金属相接触产生电,引起肌肉收缩,而不是动物电;二、只存在只存在一种电形式,即摩擦生电,一种电形式,即摩擦生电,金属电是摩擦生电的一种;三、用不同金属构建成电堆,即伏打电堆,可以持续产生电,这就是接触理论的证明。 伽伐尼想方设法得到一台静电发生器和一只莱顿瓶,分别用于产生和储存静电,想当年,这些可都是高档且昂贵的实验仪器。实验中采用了电刺激,电火花明显了,蛙腿抽搐强烈了。 在一个雷电交加的下午,他把实验搬到屋顶露天阳台上,当他把蛙腿用铜钩挂到庭院的铁栏上时,肌肉照样收缩,蛙腿抽搐现象仍然出现。 他找到了一个密封的房间,也就是没有“大气电”(atmos

    6、pheric electricity)了,将蛙腿放在铁板上,用铜丝接触它,结果象以前一样,蛙腿发生了痉挛性收缩。 由两种不同金属构成的金属弧(metallic arc)。金属弧的一端连着蛙神经,另一端连着肌肉,不出所料,蛙腿肌肉依然收缩。 他尝试用诸如玻璃、松香、橡胶、石头、干木炭等来代替金属导体进行实验,结果蛙腿并未发生抽动现象。 今天这一电刺激蛙肌收缩实验,早以为“蛙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测定”所替代,是为最经典的电生理最经典的电生理学实验了。学实验了。神经冲动的传导机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 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干扰时,细胞膜保持一种极化状态,也就是在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由于细胞内带负电细胞内

    7、带负电的蛋白质,神经元呈现膜内负电位,膜外正电位膜外正电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迅速去极化并于正常极化状态有一点反转的反应2)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l)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极化(polarization)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静息电位:神经元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约为70毫伏。细胞静息时在膜两侧存在电位差的原因:细胞膜两侧各种钠、钾离子浓度分布不均。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细胞安静时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状态。1)

    8、当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增大方向变化时超极化2)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方向变化去极化3)去极化进一步加剧,膜内电位变为正值,而膜外电位变为负值反极化4)细胞受到刺激后先发生去极化,再向膜内为负的静息电位水平恢复膜的复极化。 神经元受刺激后,静息电位的快速倒转和复原,也就是先出现膜的快速去极化,而后又出现复极化产生的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差,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而阻断钠离子通道(河豚毒素)则能阻碍动作电位的产生。3)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去极化:由于大量的钠通道开放引起的钠离子大量、快速

    9、内流所致 复极化:则是由大量钾通道开放引起钾离子快速外流的结果。 动作电位的特点:全或无全或无:只有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不能叠加不能叠加:因为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因此动作电位不可能产生任何意义上的叠加或总和。不衰减性传导不衰减性传导:在细胞膜上任意一点产生动作电位,那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一次完全相同的动作电位,其形状与幅度均不发生变化。2、神经冲动的传导 在细胞膜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会不衰减地传播到整个细胞膜上,这称之为动作电位的传导。 如果是发生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又称为神经冲动。神经传导一般特征:1、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神经纤维在结构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

    10、的。2、双向传导双向传导,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纤维向两侧方向传导。3、非递减性非递减性,峰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不因距离而变。4、绝缘性绝缘性,传导本身不会相互干扰5、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与肌肉比较。 纤维越粗,传导速度越快,兴奋阈也越低,动作电位的幅度也越大;反之,纤维越细,传导速度越慢,兴奋阈越高,动作电位幅度越小。 神经纤维受药物阻滞后,受影响最大的为细纤维,粗纤维最后丧失其活动能力。 感觉功能丧失的顺序依次为:痛觉、冷觉、温觉、触觉。三、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和活动突触(synapse) 使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细胞的相互接触的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中任何反射活

    11、动,都须经过突触传递才能完成。1)突触的结构1、胞体 核:大而圆,着色浅,核仁明显; 细胞质:含各种细胞器。另有两种特殊结构。2.树突多个,多呈树状分支,分支上有许多树突棘。功能:主要是接受刺激。 3.轴突 仅一条,细索状,末端常有分支。 起始部称轴丘。 轴丘内无尼氏体和高尔基复合体,但含有神经原纤维。 功能:传出神经冲动。 2)突触接触形式有三种: 1.轴突-树突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 2.轴突-胞体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相接触。 3.轴突-轴突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轴丘或轴突末梢相接触。突触的分类: 电突触:不以神

    12、经递质作为媒介,神经冲动以电传递性输送。 化学突触:传递过程是前一个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与下一个神经元受体结合,产生兴奋或者抑制的效应,达成信息传递的任务。根据突触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分类: (1)兴奋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2)抑制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突触的传递 突触传递是神经元之间最基本的形式。 突触传递最重要的方式是神经化学传递。突触前的膜神经递质的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递质的失活以及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状态改变突触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化学分子(神经递质)突触后电位:神经递质作用到突触后膜的受体,然后引起突触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由于去极化电位能兴奋突触

    13、后神经元,使突触后神经元容易兴奋,加强了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下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3)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主要使用两类化学物质作为信使分子:小相对分子质量的神经递质和大相对分子质量的神经活性肽。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在突触传递中是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 神经递质一般是指由神经末梢释放的、可与突触后膜上受体作用并能发挥快速而精确的调节的物质。神经递质分类: 碱类:乙酰胆碱 单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常见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共存:一个神经元能同时

    14、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肽,在适当的刺激下可经突触前膜共同释放。4)神经受体 是指能与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是镶嵌在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复合体。受体的重要性:神经递质必须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结合之后才能引起细胞反应。细胞产生何种反应最终取决于受体的类型而不是递质。受体的两个功能:1)识别特异的信号物质-配体,识别的表现在于两者结合。2)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准确无误的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启动一系列胞内生化反映,最后导致特定的细胞反应。 受体的特性: (1)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是受体的最基本特点,保证了信号传导的正确性。 (2) 高度的亲和力 (3) 配体与受体结合的

    15、饱和性5)神经反射活动的特性(1)反射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应答。(2)反射弧 反射活动的基础,机体上任何反射活动都是在反射弧基础上实现的。一个完整的反射弧5个基本部分组成。1) 感受器: 感受器是将内外环境作用于机体的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换能装置。2)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是将感受器的电位变化经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又称为感觉神经元。3)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某一反射活动的神经元群。4)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是将中枢整合的信息通过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的运动神经元。5)效应器: 效应器是发生应答反应的

    16、器官,如肌肉和腺体等组织。 (3)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从传递过程的特征单项传递 兴奋在中枢内的传递只能由传入神经元向传出神经元的方向进行,而不能逆向传递,是由突触结构和功能上的特性决定的。中枢延搁 突触传递时,需经历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扩散、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及产生突触后电位等电化学电反应偶联的转换过程,需时较长。总和 由同一传入纤维先后连续传入多个冲动到达同一神经中枢,会产生突触后电位的时间总和效应。 由许多条传入纤维同时传入冲动至同一神经中枢,会引起空间的总和效应。 一个突触后神经元的输出状态将取决于与其作用的突触活动总和。后放 当刺激的作用停止后,中枢兴奋并不立即消失,反射常会延续一段时间(

    17、4)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辐散 一个神经元轴突可通过其末梢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此中联系方式称为辐散。聚合 许多神经元通过其轴突末梢共同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这种方式称为聚合。链锁状与环状联系 链锁状联系是指神经元呈链状接替联系在一起。兴奋通过链锁状联系,在空间上扩大其作用范围。 环路式联系:一个神经元通过其轴突侧支与中间神经元发生联系,中间神经元的轴突返回,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神经元,神经元间的这种联系方式称为环路式联系。(5)反射活动的协调交互抑制 当一组肌肉收缩时,与它的作用相反的拮抗肌则舒展,两者相互配合才得以完成某一次动作。扩散 某一中枢的兴奋或抑制通过突触联系扩布到其他中

    18、枢的过程反馈 为中枢常见的一种反射协调方式延伸:镜像神经元四、神经系统解剖人类的大脑是迄今以来我们所知道的 最复杂的组织。萨克。西莫夫 不管是人来还是动物,大脑都是神经系统最主要的组成的部分。1、脊髓人和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的内部有一个H形(蝴蝶型)灰质区,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在灰质区周围为白质区,主要由有髓神经纤维组成。脊髓是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人的脊髓全长4145厘米。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

    19、损伤脊髓。成人长42-45cm、最宽处1cm上端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L1下缘、新生儿平L3(脊髓圆锥、终丝)后面前面1)脊髓的外形6条纵沟 前正中裂:深 后正中沟:浅 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走出 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进入,后根上有脊神经节后正中沟后正中沟后外侧沟后外侧沟前外侧沟前外侧沟前正中裂前正中裂后外侧沟后外侧沟前外侧沟前外侧沟脊髓节段脊髓节段:与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共31个颈髓颈髓8 8个个 (C)(C) 胸胸髓髓1212个个 (T) (T) 腰髓腰髓5 5个个 (L) (L) 骶髓骶髓5 5个个 (S) (S) 尾髓尾髓1 1个个 (C(C0 0) )2个膨大 内

    20、部神经元增多所致 颈 膨 大(C4T1) 腰骶膨大(L2S3)(2)脊髓的内部结构灰灰 质质白白 质质中央管中央管a a灰质灰质 H形或蝶形、可分为三部分 前角:前柱 后角:后柱 中间带(T1L3侧角): 侧柱 后角前角侧角C8T6T3T12L2L5S2前角 内含运动神经元胞体,通称 前角运动细胞前角运动细胞,其轴突构成前根的躯体运动成分,支配骨骼肌运动后角 内含多极中间神经元,统称 后角细胞,接受后根传 入的感觉冲动,上传入大脑或参与脊髓节段内的反射。中间带T1-L3节段侧角 内含 侧角细胞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S24节段副交感神经元b白质 由各种纤维束构成白质可分为三个索:前索、外侧索、后索后

    21、索后索后正中沟后正中沟前正中裂前正中裂后外侧沟后外侧沟前外侧沟前外侧沟外外侧侧索索前索前索后索后索外外侧侧索索前索前索白质前连合白质前连合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白质内上、下行纤维束 传导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2、反射功能: 脊髓节段内和节段间的反射弧 可执行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如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2、脊神经 脊髓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神经(称为脊神经)分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31对:颈8 胸12 腰5 骶5 尾1对C1C7C2C3C4C5C6T12T1T2T3T4T5T6T7T8T9T10T11L5L1L2L3L4S5S1S2S3S4Co1C1C4C2C3C5C6C7C8T1T2T3T4

    22、T5T6T7T8T9T10T11T12L1L2L3L4L5S1S2S3S4S5Co1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和后支 后支细而短,呈节段性地分布于枕、项、背、腰、臀部的皮肤及脊柱两侧深部的肌。 前支粗大,分布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肉和皮肤。 除2-11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的阶段性,其余的前支分别交织成丛。前支和后支都是混合性的后根后 支前 支前 根颈丛组成:第14颈神经的前支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主要分支: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肌支 膈神经 性质:混合性神经主要走行纤维成分及分布臂丛组成:C58前支和T1前支的大部分位置:腋窝腋动脉的周围主要分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

    23、神经l肌皮神经起自: 外侧束支配 : 肱二头肌 喙肱肌 肱肌l正中神经起自:内侧束、外侧束 大致走行:沿肱二头肌内侧沟随肱动脉下行到肘窝。从肘窝向下走在前臂正中,位于前臂浅、深屈肌之间,经腕入掌。主要分支支配: 肌支 皮支手掌手背正 中 神 经正中神经皮支l坐骨神经:最粗、最长坐骨神经:最粗、最长走行:走行:主干支配:主干支配:分支:分支: 胫神经胫神经 腓总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胫神经行程:分支 足底内侧神经 足底外侧神经分布:小腿后群肌 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腓总神经腓总神经行程:分支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分布:T4L5C2 薄束薄束 起自同侧T4节段以下 传导下半身的冲动 楔束楔束 起自同

    24、侧T4节段以上 传导上半身的冲动 功能: 本体感觉(肌腱关节的位 置觉、运动觉、震动觉) 精细触觉(两点辨别觉、 实体觉)脊神经纤维成分躯体感觉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2、脑和脑神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是一种新兴的神经影像学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之血液动力的改变。由于fMRI的非侵入性、没有辐射暴露问题与其较为广泛的应用,从1990年代开始就在脑部功能定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主要是运用在研究人及动物的脑或脊髓脑电图(EEG) 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

    25、没有任何创伤。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脑脑脊髓脊髓脑神经脑神经(12对对)脊神经脊神经(31对对)中枢神中枢神经系统经系统周围神周围神经系统经系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1)脑 人类大脑是迄今为止以来我们所知道的最复杂的组织。萨克.西莫夫 大脑掌控我们的记忆、梦想、恐惧、希望以及我们所有的潜意识或有意识的想法。“大脑不过是次要的器官”亚里士多德大脑即灵魂头颅手术-使人存活 100多年前考古家和古生物学家挖出的人类头骨有原始的手术记录-前额处凿洞(环钻术)减轻精神的无序状态。

    26、颅相学 大脑组织的具体部位指导着具体行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对他的大脑轮廓的测量来界定。人头上的肿块可以被解读以揭示脑皮质。(1)脑干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是上行下行纤维联系的干道。内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中枢。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脑干 面观脑干腹面观延髓 居于脑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延髓延髓脑桥脑桥中脑中脑小脑垂体胼胝体下丘脑脊髓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桥

    27、脑 位于中脑与延脑之间。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可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功能,对人的睡眠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延髓延髓脑桥脑桥中脑中脑小脑垂体胼胝体下丘脑脊髓中脑 脑桥之上,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均受中脑的控制。延髓延髓脑桥脑桥中脑中脑小脑垂体胼胝体下丘脑脊髓脑干内部结构网状系统居于脑干的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集合而成的网状结构。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功能可分成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两部分。上行网状结构也叫做上行激活系统,它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

    28、态,对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上行网状系统受到破坏,动物将陷入持续的昏迷状态,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下行网状结构也叫下行激活系统,它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即加强或者减弱肌肉的活动状态。(2)间脑位置:间脑的大部分被大脑覆盖,下连脑干。组成:丘脑 下丘脑a丘脑构造特点构造特点: 1)来自全身的传入神经纤维除了嗅觉外,全都在丘脑更换神经元,然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 2)这些来自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到达丘脑以前已经交叉过了,也就是说,来自身体左侧的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经交叉到了右侧,右侧到左侧。所以丘脑的某一侧受到损伤,将使对侧肢体发生感觉障碍或自发疼痛。丘

    29、脑核团分类丘脑核团分类丘脑功能感觉信息上传的最后中继站感觉信息整合、加工、处理非特异性上行激活系统b下丘脑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中心,能调节垂体前叶功能,合成神经垂体激素及控制自主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下丘脑主要核团功能: a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 b是人体对环境刺激发生情绪性反应(喜、怒、哀、乐)的高级调节部位。 c对体温、物质代谢起调节作用。被认为是摄食中枢(feeding center)的所在。在正常机体,这两部位之间可能是互相制约的。 d控制脑垂体

    30、的内分泌活动,包括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3)小 脑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小脑通过它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结构特点结构特点: 表面是灰质叫小脑皮层 内部是白质,其中的神经纤维与脑干,大脑、脊髓发生联系。中部狭窄称小脑蚓 ,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下面靠小脑蚓两侧小脑半球突起称小脑扁桃体。 当人站立而头向后部仰时,膝和踝关节将自动地作屈曲运动,以对抗由于头后仰所造

    31、成的身体重心的转移,使身体保持平衡而不跌倒。在这一过程中,膝与踝关节为配合头向后仰而作的辅助性屈曲运动,就是由于小脑发出的调节性冲动,协调了有关肌肉的运动和张力的结果。 小脑功能前庭小脑:调整肌紧张,维持身体平衡。(病变引起平衡失调)脊髓小脑:控制肌肉的张力和协调。(病变引起共济失调)大脑小脑:影响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包括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和范围。 共济失调:由于小脑调节作用缺失,病人站立不稳,摇晃、步态不稳,为醉汉步态: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双上肢屈曲前伸如将跌倒之状。并足站立困难。一般不能用一只足站立。笔迹异常亦是臂、手共济失调的一种表现,字迹不规则,笔划震颤。一般写字过大,而震

    32、颤麻痹多为写字过小。小脑幕切迹疝(4)大脑大脑 大脑有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脑表面有许多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2200平方厘米),大大增加了神经元的总数量(140亿)。大脑皮层的总面积有2200cm2,约含有140亿个神经元。相当于一张长50cm、宽45cm的纸的面积。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a大脑的结构大脑的结构灰质灰质白质白质大脑构造特点大脑构造特点凹凸不平:脑回、裂沟半球分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内部结构:基底核、纤维束、侧脑室 左右两个大脑半球靠神经纤维所构在的胼胝体相连胼胝体大大脑脑半半球球灰质(大脑皮层)灰质(大

    33、脑皮层)白质白质位置:位置:结构:结构:功能:功能:大脑皮层以内大脑皮层以内由神经纤维构成由神经纤维构成联系左右大脑,联系大脑皮联系左右大脑,联系大脑皮层和小脑、脑干、脊髓层和小脑、脑干、脊髓位置:位置: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功能:功能:大脑半球的表层大脑半球的表层沟、回沟、回最高神经中枢最高神经中枢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形成沟、回 神经元胞体聚集。厚度23mm 有些纤维形成胼胝体,连接两个大脑半球.内部是白质:神经纤维聚集 皮质深部是髓质,髓质内有侧脑室、灰质核团 有些纤维将大脑和间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联系起来大脑皮质分为古皮质、旧皮质、新皮质古皮质分层:分子层、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3)

    34、新皮层: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6)接受来自丘脑的关于感觉、运动及机体位置的大量输入信息接受来自皮质本身和对侧皮质的大量信息输入基底核是藏在髓质内的灰质主要核团是纹状体,协调肌肉运动、维持躯体姿势。纹状体又细分成尾状核和豆状核调节躯体运动参与学习记忆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内含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及视觉、听觉束;是大脑皮质与下极中枢的交通要道。脑神经:12对,来自脑部,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2)脑神经 脑神经是由脑发出的,共有12对,绝大多数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一)嗅神经 (二

    35、)视神经(三)动眼神经 (四)滑车神经(五)三叉神经 (六)展神经 (七)面神经 (八)听神经(九)舌咽神经 (十)迷走神经(十一)副神经 (十二)舌下神经名称名称分布分布主要功能主要功能嗅神经视神经听神经耳里把由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到脑的听觉中枢面神经迷走神经鼻腔上部的粘膜里把由气味刺激引起的神经 冲动,传到脑的嗅觉中枢眼里 把由光线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到脑的视觉中枢面部的肌肉里支配面部表情肌的活动沿颈部下行,分布到胸腔和腹腔内的大部分内脏器官 支配胸腔和腹腔内有关的器官活动脑神经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分布于面口皮肤和粘膜、牙计部分脑膜运动纤维:主要支配咀嚼肌脊神经和脑神经的区别脊神经脑

    36、神经性质混合性感觉性、运动性和混合性感觉性一般躯体感觉一般内脏感觉特殊躯体感觉特殊内脏感觉节段性有无 1脑干 延髓: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最古老) 生命中枢 桥脑: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功能 对人的睡眠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中脑: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 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 网状系统:上行激活系统:机体觉醒或意识状态 下行激活系统:对肌肉紧张易化和抑制 2 间脑 丘脑:中继站, 皮下感觉中枢,除嗅觉 维持觉醒,整合各种感觉 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高级中枢 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 扣带回、海马沟、齿状回边缘系统 发展最晚,哺乳动物以下没有 抑制、记忆、情绪 3 小脑 协助大脑维持体内平衡,协调动作 小脑三叶:绒球小叶、前页、后叶4 大脑 三大沟裂: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 结构分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 大脑皮质:古皮质、旧皮质、新皮质 髓质:脑室 基底核 胼胝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二章-神经系统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38175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