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础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脑电图基础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电图 基础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脑电图基础 裴晓蕾裴晓蕾1 1929年德国神经精神病学家Hans Berger首先报告了在人类完整的头皮上安放电极,描记人类大脑的自发电活动。此后他的研究成果得到电生理及神经生理学家的证实,使EEG学在全世界范围得以发展,并开始为临床和科学服务。 2一、颅脑的解剖(一)头(一)头 皮皮 是覆盖头颅的软组织,平均厚度为是覆盖头颅的软组织,平均厚度为0.5-0.6cm,0.5-0.6cm,在解剖学上分为五层:在解剖学上分为五层:3 头 皮1、表皮层表皮层:较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因毛发丛生,常夹杂污垢,不易保持清洁,故检查前应洗头,清楚污垢,降低头皮接触电阻。2
2、、皮下组织层:皮下组织层:与身体其他部位皮下组织多属疏松的结缔组织有所不同,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有坚韧的短纤维使表皮层与帽状层紧密相连。4 头 皮3、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层:系一层坚韧富有张力的腱膜与表皮层和皮下组织层紧密相连,因而三层从临床应用看,可视为一层。4 4、腱膜下层:、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5 头 皮腱膜下间隙腱膜下间隙: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间隙范围较广,前置眶上缘,后达上顶线。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头皮撕裂多沿此层。腱膜下间隙出血或化脓时,血液可沿此间隙蔓延。此间隙内的静脉可经若干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
3、窦相通,因此,此间隙内的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所以该间隙被称为颅顶部的“危险区”。6 头 皮5 5、骨膜层骨膜层: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头皮血肿常发生的部位头皮血肿常发生的部位: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7 头 皮 五 层 结 构8 (二)颅 骨颅骨可分为脑颅和面颅。脑颅脑颅:位于颅骨的后上部分,有八块,它们共同围成颅腔,容纳脑。即前方突出的额骨,额骨,头顶两侧各一块的顶骨,顶骨,后方突出的枕骨,枕骨,两耳处各一块的颞骨,颞骨,下方颅底中部有一块形如蝴蝶的蝶骨,蝶骨,其前方的筛筛骨。骨。 9脑颅组成图额骨额骨枕骨枕骨10脑的五个叶11二、脑电图(EE
4、G)的概念 神经细胞活动时可以产生各种生物电信号,EEG是通过在脑的各相应区域(在头皮、硬脑膜下等)安放电极,描记脑神经细胞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因此EEG是反应反应大脑功能状态的电生理技术。大脑功能状态的电生理技术。12三、脑电图(EEG)的产生机理(一)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按其形态可分为椎体细胞、星形细胞、和梭形细胞三种。后两种细胞或因部位太深,或因方向错综,不能形成有效的电场,对脑电图的产生意义不大,只有锥体细胞锥体细胞,尤其是大锥体细大锥体细胞胞,其顶树突垂直伸到皮层表面,它们的电活动如果同时发生,才有可能在一定区域内总和起来,而被头皮电极记录出来。13EEG的产生机理 实验证明实验证
5、明:皮层表面的缓慢电活动来自皮层锥体细胞体和顶树突所产生的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4EEG的产生机理(二)丘脑非特异性核发出的纤维,广泛投射至大脑皮层各区,用电刺激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可在皮层上广泛地发生节律性电活动,好像EEG中的梭形节律。应用微电极记录,在梭形节律发生时,可见丘脑的非特异性核细胞和皮层椎体细胞内部发生周期变化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此推测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可能是EEG的起步点。15EEG的产生机理(三)通常节律在闭眼安静时可在头皮电极上记录出来,在睁眼注意时则被低波幅快活动所代替。这种现象称EEG的激化。这是由于感觉传入纤维旁支的冲动进入脑干网状结构,扰乱丘脑起步点结
6、构同步化,使EEG上的节律性活动消失,从而出现去同步性快活动。16EEG的产生机理总结:1、慢活动慢活动是皮层内许多椎体细胞同时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2、 节律节律可能是由非特异性丘脑核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变化所产生。17EEG产生的机理总结:3、快活动快活动是由网状结构而来的冲动使丘脑非特异性核内的节律性放电消除,并使皮层电位成为去同步化而产生。18四、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IPSP)神经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效应器的过程称为兴奋的传递。目前认为,兴奋性介质乙酰胆碱及生物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抑制性介质-氨基丁酸(GABA)等,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