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思路(136张ppt).pptx

  • 上传人(卖家):小法法
  • 文档编号:235614
  • 上传时间:2020-01-03
  • 格式:PPTX
  • 页数:136
  • 大小:25.1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思路(136张ppt).pptx》由用户(小法法)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科学 大象 小学 三年级 下册 教材 教学 思路 ppt 下载 _三年级下册_大象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思路,三下教材的主要探究要素,探究要素的学段目标:制订计划,探究计划,制订计划不能流于形式 制订计划建立在明确问题、结构化假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等)、明确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 制订计划之前需要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研究方法,大致理解整个研究过程,否则教师应先进行研究方法的教学,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计划”,探究计划,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猜想假设,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探究方法、探究步骤及注意事项。 要领:在具体操作中,一般要采取分组活动的方式,制订自已的计划或方案。 明确问题 结构化假设 选择研究方法和材料 制订研究步骤 明确分工 ,实验计划,探究计划

    2、的一般格式 探究的问题 我的猜想 探究方法 探究记录 ,实验计划,实验是搜集证据的途径之一。 确定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原理 明确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 确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选择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测量记录表 ,实验计划,实验计划的一般格式,制作计划,设计制作计划 提出任务 明确需求 设计方案 人员分工 选择材料 制作步骤 ,探究要素的学段目标:搜集证据,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 个要素,搜集事实证据的过程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等形式获取相关材料,从而为得出结论提供事实依据的过

    3、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证是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只有在搜集到可靠的证据才能作出科学的结论或判断。所以,搜集证据也被认为是科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之一。,探究要素的学段目标:搜集证据,观察,观察是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感觉器官,各种仪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感知和描述研究对象,获得科学事实或感性材料的过程。,观察在小学科学教学的作用,对事物进行观察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对事物进行观察以总结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基于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观察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寻找证据,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保护观察兴趣。 明确观察目的。 掌握观察方法。 观察要有顺序、抓重点、关注细节、借用仪器、在观察中比

    4、较、在观察中思考。 记录观察现象。 表述观察结果。,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搜集证据的基本方法之一。 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实验,实验与观察,实验和观察一样,也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检验科学假说,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二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 实验是在变革自然中认识自然,因而有着独特的认识功能。原因是科学实验中多种仪器的使用,使获得的感性材料更丰富、更精确 ,且能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更快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

    5、,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 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 实验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有利方式 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证意识、质疑精神的手段 实验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基础,控制变量实验,控制变量实验是指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均保持不变的实验。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只有将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控制好,才能弄清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控制变量实验在小学科学有着广泛的应用,明确哪些变量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并对这些变量做好控制是做好控制变量实验的

    6、关键。,1.P(A B C) (因变量或研究对象会受到不同变量的影响) 2.P与A的关系 (实验目的) 3.控制B和C不变 (控制变量) 4.改变A (自变量、实验变量) 5.比较P (因变量、研究对象),控制变量实验,三下教材 单元设置,熟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其目标体系 理解教材整体编写思路教材总体编写说明、“双主线结构图” 掌握教材分册体系结构分册教材编写说明、分册体系设计总表 吃透单元四维目标单元教材编写说明、单元框架表 分析探究过程及目标达成途径单元框架表、单元教学活动框图 展开教学设计(学情诊断、教学过程设计、课时安排、应变准备)教学建议、教学案例 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实施课堂教学

    7、教学建议 随堂及课后评价评价建议,教学活动的开展步骤,一、吃透单元四维目标,科学知识学习目标 2.2-1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2.2-2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科学探究单元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发生的条件提出假设。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实事求是: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STSE目标,二、分析探究过程及目标达成途径,三、展开教学设计(探究类),情境创设与问题驱动 教学教程 情境引入 提出、聚焦问题 探究问题

    8、(进行猜想、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 得出结论 交流、反思、评价,探究活动的一般环节,创设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认知冲突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聚集问题 猜想假设: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作出猜想假设 制订计划:根据假设中所包含的研究因素制订探究计划 搜集证据:根据计划搜集证据(观察、调查、实验、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 处理信息:汇报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汇总和处理 得出结论:根据处理后的信息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避免失误的影响,达成一致 反思评价:回顾探究过程和结论,发展元

    9、认知能力。 迁移应用:将结论用于解释问题和假设以及搜集到的事实与证据,并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可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三、展开教学设计(工程类),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 教学教程 情境引入 明确任务 设计 制作 (展示、比赛等)交流、反思、评价、改进,四、做好课前准备,场地 教学媒体 PPT课件 学生材料,五、实施课堂教学,情境引入 提出、聚焦问题 探究问题(进行猜想、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 得出结论 交流、反思、评价,六、随堂及课后评价,评价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首要目的 科学知识目标 是否能描述物质在水中的变化过程,说出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相同点和不同

    10、点。 是否能通过对比实验验证物质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是否能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发现不同物质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有所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对问题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实事求是: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七、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 学情诊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七、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 科学概念理解 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和STSE,准备单元:比较液体的轻重,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学期的起始单元,是本册进行“制订计划”和“搜集证据”科学探究要素培养的

    11、准备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制订计划和搜集证据的过程。 科学探究单元目标:“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并运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本单元通过生活中经常看到的 “油总是漂在汤上面”的情境,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聚焦,确定研究任务:设法验证油比水轻。然后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制订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其中将指导学生首次制订简单的、相对完整的、规范的探究计划,学生也将相对独立地完成自主实验并获取相关数据的过程。这也是为后续各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制订计划和搜集证据训练进行方法和能力方面的体验和准备。,准备单元:比较液体的轻重,建

    12、议教师教学本单元时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欲望,并且初步学习将猜想和假设转化为研究方案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引导学生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最终将实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假设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 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如水、油、牛奶、蜂蜜等可以作为比较液体轻重的材料。 建议选择不能相互溶解的两种液体。 操作时要先倒重的,再倒轻的。 教师课前必须试做实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提出有依据的假设,回顾“公平”实验即控制变量实验的设计原则:相同体积,为制订计划进行方法准备,规范的实验计划至少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记录等部分。 实验方法体现控

    13、制变量实验的设计原则:两个同样的量杯、相同体系的水和油。,按计划进行实验。 强调“多次实验”、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记录是证明假设的证据。,分析实验数据,运用“比较”的思维方法作出结论,迁移应用:将结论用于解释问题和假设以及搜集到的事实与证据,或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可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也可以用分层饮料活动引入,学生会更感兴趣。,第一单元:小小建筑师,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的第一个综合探究单元,主要以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为主,同时又承担物质科学领域相关知识目标,是中年段对学生进行“制订计划”能力培养的第一个综合探究单元。 科学探究单元

    14、目标:“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基于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并制订简单的制作计划。” 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制订计划时要注重方法指导,要让学生注重计划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分工协作,进行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第一单元:小小建筑师,1.2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6.1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6.2举例说出制造技术、运输技术、建筑技术、能源技术、生化技术、通信技术的产品。 17.1知道一些著名工程师、发明家的研究事迹,了解他们的设计和发明过程。 17.2举例说出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8.2-1知道工程设计

    15、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18.2-2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务。 18.3-1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18.3-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单元组成,第一课房子的变迁是整个单元的引入和铺垫。设计了走进建筑博物馆活动,带领孩子参观原始馆、古代馆、现代馆,了解不同时期房子的风格、材料和使用的工具。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大量配图,让学生深入观察比较,深度感知几千年来工程技术的进步与革新,激发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本课教学建议以参观或模拟参观“建筑博物馆”为活动形式,引领

    16、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建筑发展史,了解不同时期房子的风格特点、材料选择和工具使用情况,由此引发学生自己也来体验做一名小小建筑师的探索欲望。,创设情境、提出任务。以给小狗建房子为任务驱动,提出制作任务。,明确需求。,本课的教学要点是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的工程任务,用绘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画简单设计图。要做好方法铺垫。,交流设计方案并改进。 也是对设计方法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材料的选择以材料的性能满足设计需要为条件,以此提出研究材料性能的探究任务。,实验研究常见材料的性能,达成物质科学领域相关知识目标。,本课的教学要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通过比较选定材料,并制订选材

    17、计划。,根据对材料性能的研究结果,选择合适的材料。,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制订施工计划,理清制作工序,进行必要的人员分工。,本课的教学要点包括引导学生制订施工方案,指导学生具体的制作过程。,商议不同指标的检测方法,并制订检测的实施方案,按照检测方案通过实验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本课的教学要点是引导学生制订简单的检测方案,并掌握实验的方法进行检测。,基于检测结果对作品作出反思和评价,并且总结经验、改进完善。,本单元以制作小狗房子为任务驱动,先后经历了设计方案、制订选材计划、施工计划、检测方案等不同内容的计划,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制订计划的能力。,按照检测方案通过实验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本

    18、单元是三年级下册培养学生制订计划要素的第二个综合探究单元。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以探究简单电路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和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要尽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单元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并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科学知识目标: 6.4.1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6.4.2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6.4.3-1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6.4.3-2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知道安全用电的常

    19、识。 6.6.1-1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单元组成,本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知道电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能力形式,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并激发学生对电的探索热情,提出相关问题。,快速猜想:引导学生对停电事件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影响进行回忆和猜想,使学生体验到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搜集证据:列举自己知道的各种电器设备及其功能,初步建立电是一种能量的科学概念。,在了解了电能的广泛应用之后,再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电的相关问题。电应用如此广泛,已然不可或缺,并且具有如此强大的作用,那么电到底是什么?电从哪里来?电是怎样工作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就油然而生了!,提出问题(教师可自己创设情境),制订实验计划 1.学生

    20、可能会想到用一根导线来连接,也可能想到用两根导线来连接,不必限制 2.知识铺垫:学生在毫无经验和指导的情况下,会进行盲目无序的随意连接,有的甚至把导线连到灯泡的玻璃泡上,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应先引导学生观察电池和灯泡的结构,在电池和灯泡上先找一找可以连接的地方(灯泡的金属壳、金属触点和电池的两极。,按计划实验,尝试连接点亮小灯泡,两种教学思路: 1.先计划后连 2.边想边连,交流、整理分析实验记录,迁移应用:总结、检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对各种连接进行对比,对能点亮的连接开展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最终发现所有能点亮的连接都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回路”,从而利用“概括”和“抽象” 的思

    21、维方法得出结论,形成“闭合回路”的概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让电器停止工作,这时我们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连接一个可以控制的简单电路。,设计并连接带有开关的电路的任务虽然简单,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直接放手让孩子们盲目操作很少能顺利完成。因此,连接电路之前,应先引导学生把原理搞通,并把自己的设想画一个简单的电路示意图。,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反复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并解释开关对控制电路的作用,迁移应用:检测、拓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概括构成电路的主要元件,并理解利用开关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常用方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议先

    22、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插拔插头等生活情境入手,提出为什么插插头时手只能拿塑料壳而不能碰金属片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作出塑料不导电的猜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在验证了塑料不导电的基础上,再提出新问题“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导电或不导电?”并制订研究计划进行研究。也就是选择一些常见的材料检测其导电性。,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利用“比较”和“概括”的思维方法把常见材料分为易于导电的导体和不容易导电的绝缘体。 老师应该在此可补充绝缘体都是不易导电,在特定条件下,绝缘体有可能变成导体。比如干木头是绝缘体,但潮湿的木头就是导体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任务:关于电需要注意哪些安

    23、全问题;做安全用电宣传员。,以“做安全用电宣传员”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了做好安全用电宣传,需要了解不安全用电可能引起的危害、查阅资料的途径、宣传的方式等问题,进而制订宣传计划。,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对学生日常生活意义重大的一课。为了使学生在受到安全教育的同时得到更好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以及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建议以发动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科普宣传为任务,引导孩子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并以设计宣传标语、制作手抄报、自绘漫画等自己擅长的表达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建议教学时首先以生活中危险的用电情境引入安全用电的话题,然后提出做一个安全用电宣传员进行安全用电宣传的活动任务

    24、。,以“做安全用电宣传员”为任务驱动,让学生主动搜集有关安全用电的资料和知识并宣传给别人,比以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授安全用电知识,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植物的一生是三下第三个综合探究单元。本单元所侧重培养的科学探究要素是“搜集证据”。 科学探究单元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科学知识目标: “7.3-1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7.3-2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8.2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

    25、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11.1举例说出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12.3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谈话导入:植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大家对植物资源的了解有多少呢?,实地调查家乡有哪些植物资源: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价值。通过这一活动,训练学生搜集证据的能力。,本单元重点培养学生的搜集证据能力,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调查”的能力。但并不排斥其他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本活动特别需要学生进一步运用前面两个单元重点培养的“制订计划”的能力,在调查

    26、前制订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植物种类、人员分工、材料准备等。,在搜集证据的过程中做好调查记录,并及时整理调查记录表,从而达成知识目标:“7.3-2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根据调查记录利用“概括”的思维方法得出结论“我们周围通常生长着许多有价值的植物,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达成知识目标:“7.3-2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观察植物的种子,了解植物种子的构造和作用。,这一活动同样需要做好计划组织,并且进行必要的有关种植的知识、方法、工具和材料等方面的准备,本单元从第2课开始是一个中长期的种植观察活动,通过种植一种植

    27、物并进行中长期观察,达成相关的知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利用课余时间坚持长期的实验、观察、记录活动;课堂上重点进行与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相关的探究性活动的教学。,本课重点设计了种植植物以及研究种子、根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等探究活动。,教材以黄瓜为例,但实际教学中可以种植不同的植物。应鼓励孩子们种植不同植物。,细心观察,及时记录黄瓜的生长变化的情况: 种子种下几天后黄瓜开始发芽、长叶,引导孩子进行定期观察,训练孩子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刚刚出土的芽是什么颜色的?芽高多少?第一对叶是什么形状的?藏在地下的根是什么样子的?,种植水培植物可以更好地观察植物的根,同时研究

    28、根的作用: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根据种植活动和对植物幼苗、根的观察得出结论,达成知识目标。,激励学生进行长期观察的小技巧: 教师积极重视,定期督促、激励 实行组长负责、小组分工协作制度 实行课前交流制度 精神与物质鼓励,本课主要探究植物的茎、叶的功能。先引导学生观察黄瓜长势,说出除了土壤中的根,黄瓜苗还有哪些器官?茎和叶。 仔细观察茎和叶,并描述给同学们听。,继续观察黄瓜苗的生长情况(苗高、叶片数),并记录下来,尝试用统计图表来描述黄瓜苗的生长情况,训练学生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能力。,实验:探究茎的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和营养输送到植物的叶等器官里。,根据观察结果和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的茎

    29、、叶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引导学生观察黄瓜的花,仔细观察开放的黄瓜花都一样吗?,解剖黄瓜的一朵雌花、一朵雄花,比较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并思考:哪一种花能长出果实?接下来探究更多花的结构。,实验解剖观察更多植物的花,比一比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补充阅读花的作用介绍了花对植物维持自身生存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达成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目标“12.3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教师也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等教学形式。,根据观察结果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的思维方法得出结论:像油菜花这样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像黄瓜花这样缺少其中的一部分

    30、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解剖观察黄瓜的结构,估算黄瓜内种子的数量和一棵黄瓜能长出多少种子,以此来引导学生体验种子的强大繁殖功能。 教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如果第二年把一棵黄瓜所结的所有黄瓜的种子全部种植下去,将收获多少粒黄瓜种子?,教材首先种子是用来繁殖的,那么种子又是怎样离开母体,传播出去的呢?接着就引导学生搜集证据来解释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教材展示“小伞兵”“小刺猬”“小子弹”“漂流者”的图片从而达成知识目标“12.3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教师也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等教学形式。,根据整个的黄瓜种植过程总结黄瓜的一生,不仅对种植过程进行表达、交流、回顾、反思,也达成了知

    31、识目标“8.2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本单元教材以种植黄瓜为例,但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师生教学时都必须种黄瓜。各地可根据本地的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选种其他植物。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己所处的不同环境选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这样,孩子们的种植经历才能多样化,也为第6课植物种植展示会的交流提供基础。,本课假设孩子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种植了不同的植物,通过对这些植物繁殖方式的交流,来落实科学知识目标“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如果前面的种植活动事实上全班学生只种植了一种植物,本课的展示活

    32、动只能基于学生搜集资料。,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在科学交流会上的表现。所以前期一定提醒孩子准备好植物种植交流会展示用品(植物样本、展板海报等),并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对多种开花植物的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大部分开花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本册教材第4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证据”的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单元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现象。”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要及时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特征与实验前的猜想假设,与自我认知建立联系,去思考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假设,哪些现象更有说服力。 科学

    33、知识目标: 7.1-1描述生物的特征。 7.1-2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14.3-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14.3-2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14.3-3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15.1-2举例说出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本课的教学要点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的土壤及土壤中的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能描述生物的特征,知道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土壤。,在观察中自然产生如何记录观察所得、如何对所发现物体进行分类的问题。,本单元以蚯蚓为线索,通过创设考察情境,让儿童

    34、喜欢的卡通形象蚯蚓做他们的科学考察引导员,贯穿在五个活动始终,使得活动之间自然相成,充满儿童情趣。,对物体的分类自然产生了描述生物与非生物特点等一系列认知需要,以此为契机可帮助学生建立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引导学生参与土壤的调查活动,由点及面,发现地球的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土壤。,对于生物和非生物的比较,部分学生可能纠缠于一片叶子、一根树根等是不是属于生物,要引导学生从生物的特点出发进行比较,最终发现它们只是或者曾经是生物的一部分。,由上节课土壤中能生长动植物引入,提出问题“土壤中可能包含哪些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能在土壤中生长、生存的原因,并联系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条件,对土壤中可能包含哪

    35、些成分进行合理猜想,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制订探究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土壤中的成分种类较多,涉及石块、砾石、沙粒、粉粒、黏粒、水、空气、府殖质等,而证明这些成分的方法也往往不同,因此本课的实验方案应鼓励学生基于自己的猜想进行合理的设计,并能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最后通过各小组实验情况的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要促使学生思考、充分讨论,在实验中可能会观察到哪些现象?观察到哪些现象能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使学生有计划地实验,有目地观察,强化证据意识。比如要想知道土壤中是否有空气,就可以把土壤放进水中,水会把土壤中的空气挤出去,杯中就可能冒出气泡。 教材中的实验方案的实验

    36、图片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作用。 必要时也可以配合搜集资料的方式来更全面地达成知识目标。 本课可充分进行师生互动,为教师发挥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教材中提出问题中的“不一样”指向不够明确,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完善,也可以考虑创设更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让学生用不同的土壤进行制作活动等。,渗水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同时也是对利用工具搜集证据验证自己猜想等探究能力的巩固训练。,利用感官或借助放大镜等工具对土壤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观察,进而发现不同土壤在颗粒、颜色、气味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利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形成对沙质土、壤土、黏质

    37、土的更完整的认知。,从土壤中的颜色(主要原因在于腐殖质及矿物质的不同和含量多少)入手,使学生意识到土壤成分众多,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鼓励学生继续展开对土壤的研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控制变量实验,应该注意理清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什么是无关变量,如果控制无关变量。,作出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是当堂课所能发现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做好观察记录(活动手册P12“活动记录”),可从发芽率、颜色、株高、叶片数等方面进行观察。为避免其他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还应引导学生在实际观察时注意放置位置、浇水时间次数等变量。,根据实验记录得出结论:不同土壤对同一种植物生

    38、长的影响是不同的。 为使结论更可靠,可让不同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猜想进行不同土壤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经过全班汇报交流之后得出结论。,调查活动同样可使结论建立在更广泛的事实证据基础上。,通过讨论让学生思考和理解土壤对人类的意义,是讨论保护土壤问题的基础。,通过猜想假设活动让学生思考人类的哪些行为对土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而为后面讨论怎样保护土壤奠定基础。,基于前面的讨论,由学生自由选择一种破坏土壤的现象,设计实验,研究如何才能降低或避免这种破坏性影响,将所学所知应用到宣传保护土壤的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珍惜土壤资源、珍爱地球家园的情感。,要注意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明确哪些条件应该相

    39、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要局限在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应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尝试,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和鼓励学生通过采访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保护土壤的办法,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渗透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的科学思想。,三年级下册第五个综合探究单元,重点承担的探究要素是“搜集证据”,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探索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了解人类对物质的利用。 科学探究单元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选择恰当的工具和和测量仪器,观测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知识目标: 1.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1.3知道固体有

    40、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1.4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1.5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本单元设计了不一样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混合的物体变化的物体等六节课。这六节课都是围绕“不一样的物体”这一主题设计的。前四课是研究三种不同物态的相对特征;混合的物体研究的分离技术则是对不同物体的不同性能的利用;变化的物体研究的则是人们根据需要改变物体,让物体变得不同。,

    41、让学生摇晃瓶子,根据瓶内物体撞击瓶子的声音和给人体的感觉来猜测瓶内是什么物体。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因为他们早就从平时喝饮料、吃盒装饼干等生活经验中获得了一定的直接经验。,引导学生把猜测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并顺势引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个科学名词。,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固体有固定形状,液体和气体却没有固定形状,液体无论放到怎么样的容器里液面都是平的,而固体不是。 从而达成这一课的科学知识目标:“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能流动。”,在初步建立了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之后,教材分别设计了固体

    42、液体气体三节课来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和实验来探究发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种物态各自的特征,即“1.3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以“寄快递包裹”为问题情境,提出“怎样描述物体(固体)的质量与大小?”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测量和表示固体的大小(体积)和质量,从而认识固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用直尺测量长度。,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的使用方法。 虽然本册准备单元使用到了天平,但只是用来简单地比较物体的轻重,并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规范地使用天平。本课是第一次完整地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认识日常生活中用来

    43、测量物体质量和大小的工具。,通过测量物体的大小(长宽高)和质量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固体有固定的开关,我们能测量到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这一课延续了固体的研究思路,在对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进行测量之后,认识“液体会流动,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它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使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需要使用容器,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减去容器的质量就是液体的质量。,使用量杯、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应注意操作规范:注入液体后,等12分钟,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取刻度值;容器保持竖直;视线保持水平;液面凹月面顶点和眼睛的连线与刻度尺的交界点的读数为液体的体积。,量杯和量筒的形状不同(液体在其中的形状也自

    44、然不同),测量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液体的体积是固定的):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根据对液体体积和质量的测量,以及测量过程中有关现象的讨论(不用容器会流走),得出结论: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它具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气体一课继续延用了固体液体两课的研究思路,在对气体的体积和质量进行测量之后,认识到 “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有质量”。,参考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经验,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讨论测量气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提出问题:气体有体积吗?气体有质量吗?怎样测量气体的体积和质量?,要想实验成功大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的容器(气球、皮球、可乐瓶、喷水壶

    45、等等)要是硬质的,随着空气的充入体积变化不明显,否则浮力的变化会掩盖空气质量的变化;2.容器的质量要小于天平的量程;3.充入的空气质量要大于天平的感量;4.由于充入的空气只有几克左右,一般的平衡尺的灵敏度不太容易实验成功;5.也可以逆向思维采取放气质量减小的实验方式;6.实验时要考虑容器的大小,不要相互触碰或触碰天平部件;7.如果容器较大也可以考虑用纸杯垫高,天平另一端用砝码;8.容器太小如灯泡充入空气的质量往往达不到天平的感量。,用注射器可以测量气体在与外界大气压相同时的体积,也可以观察到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测量出的装有空气的容器的总质量-容器的质量+容器排开空气的质量=容器内空气的质量,

    46、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没有确定的体积,空气也有质量。,分别研究了固体、液体、气体之后,再引导学生把对这三者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和对比,以形成对物体三态特征的完整认知。,混合的物体和变化的物体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物体(物质)的处理、加工和利用。混合的物体主要探究物体和物质的分离技术,落实课程标准所列的学习内容目标“1.4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实验:利用物质的不同属性分离混合在一起的两种物体。,分离不同的混合在一起的两种物体,要利用物质的不同属性:轻重、铁磁性、大小、在水中的溶解性、熔点、沸点等。,通过调查或查找资料了解日常生活和

    47、工农业生产中分离物质的技术。,沙子和盐的分离实验时间较长,操作也较为复杂,当堂课分组完成有一定难度,必要时可作为课后的拓展活动,课堂上可以由老师演示取少量过滤的盐水进行蒸发实验,让学生看到盐能从水中重新析出。,变化的物体主要探究物质的物理变化,即课程标准所述“1.5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同时为高年段继续学习“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即化学变化奠定基础。,制作水果沙拉拼盘活动作水果沙拉,来体验处理和加工物体的过程,体验物体发生的变化。这一活动综合运用了第5课中的物质分离的知识和第6课中物质变化的知识。,水果切开的过程

    48、中水果本身没有明显产生新的物质,但是切开的水果在空气中会氧化、变色。如果有学生提出水果变色的现象,教师要明显这种现象产生了新的物质,并给学生必要的解释,不能坚持说水果中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的反思单元。 科学探究单元目标是“向科学家学习,对本学期经历的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 本单元将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家搜集证据、证明猜想的过程来加深“搜集证据”这项探究要素(本册承担的主探究要素目标之一)的感知和理解。随后再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科学学习过程中搜集证据来证明猜想的经历。这样把自己的探究经历和科学家的探究形成联系思考,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探究方法的掌握

    49、而提升探究能力。 本单元没有知识方面的目标要求。,阅读:通过阅读科学探究故事列文虎克的发现,分析以列文虎克为代表的科学家是如何发现新证据引发新假设的过程,意识到“科学观点的提出、反驳都需要证据。选择利用合适的工具和仪器,可以获得更多更有力的证据。”,“我的探究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本学期科学学习中的探究经历,自己得到哪些结论,支持这些结论的有哪些证据,这些证据是如何获得的。学生在回顾反思的过程中,再次明白科学观点的提出和反驳都需要事实和证据,选择利用合适的工具和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我的观察秘籍”活动:用贴合小学生猎奇心理的“秘籍”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科学研究中所使用过的工具和仪器,回忆并绘制其外观结构、使用方法、使用范围、优缺点等特点,旨在加深学生对科学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四、怎样上好实验探究课,实验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转变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思路(136张ppt).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35614.html
    小法法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