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之职业理念分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之职业理念分析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教师 资格证 综合素质 职业 理念 分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2模块比例题型职业理念13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教育法律法规1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3文化素养13基本能力48单项选择题材料题写作题合计100单选:47非单选:53试卷结构试卷结构3第一章 中学教师的职业理念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观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观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观学习要点:本章节特别重要,题型以材料分析题为主。4第一节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观考纲的要求:考纲的要求: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的现象。5第一节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 1、概念、概念
2、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新精神和实践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2 2、内涵、内涵 是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依法保障学生学习的基本权利。 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学校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平等教育,学校使每个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与因材施教辩证统一,与应试教育对立。 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新精神和实践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是培养学生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人的主动发展人的主动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所有人的
3、发展所有人的发展7补充:应试教育1 1)概念)概念 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以考试为目的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主要特征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82 2)特点)特点 教育对象:教育对
4、象:“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与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
5、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 教育结果:教育结果: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93 3)应试教育弊端)应试教育弊端智育目标狭隘化,片面化发展 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 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 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 加重教师负担 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作弊)10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A.教育目的: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旨在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B.教育对象: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应试
6、教育则把学校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C.教育内容:素质教育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开花”,把几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应试教育则只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11D.教育方法: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应试教育则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E.教育评价: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F.教育结果: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每个学生“及格+特长”模式;应试教育则只
7、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从上述两种教育的“对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如此众多的负面消极因素,所以才激发、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12练一练练一练1.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 )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A.素质教育 B.基础教育 C.应试教育 D.课程教育13二、素质教育教育观的发展 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
8、-1994年) 实施(1994-1999年) 不断改进和完善(1999-2005年) 写进义务教育法(2006年)必须掌握一个第一、一个首次必须掌握素质教育教育观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14三、素质教育的目标三、素质教育的目标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具体目标:7(身体发育;心理成熟;造就平等公民;生存能力和基本品质;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法律意识;科学精神和态度)15四、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四、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全体性、基础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性)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发展性)16五、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9、五、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 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加大教育改革2 2、教师:、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A: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生观;B:提高师德;C: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D: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17补充:历史上的学生观 1 1)学生天性学生天性 原罪论、性恶论:赫尔巴特。儿童生来就有一种盲目的冲动的种子,处处驱使他不驯服的烈性,以致经常扰乱成人的计划,也把儿童的未来人格置于许多危险之中。 性善论:卢梭。人的天性是善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是腐败的社会使人堕落,对儿童产生恶劣的影响。这突出表现在他的一句名言“出自造物主之
10、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之中。18 2 2)学生地位学生地位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服从教师。 “儿童中心论”:杜威。它认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教育的措施应围绕他们来组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次要地位,是以咨询者和辅导者的身份出现的。19 3 3)学生身份学生身份 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看待,主张向学生传授成人的知识,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卢梭、杜威等人则主张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从实际出发,把儿童看作独特的、处于特定阶段的人,让他们去适应生活而不是为生活做准备。 4 4)学生知识的获得方式学
11、生知识的获得方式 洛克曾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儿童就像一块白板,可任由教师涂抹。据此理论,许多人把学生的大脑当成知识的容器或仓库,主张向学生灌输系统的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 杜威等人则反对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反对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儿童从生活中、从活动中学习。就知识和能力而言,他们更强调能力的发展。20 5 5)学生的管理学生的管理 赫尔巴特提出了管理先行的思想,主张对学生施行严格的管理,以防止儿童现在和未来的反社会倾向的发展,从而达到维持学校和社会秩序的目的。他提出了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法,如运用惩罚的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包括体罚在内的惩罚。 而卢梭、杜威等人则主张对儿童实施顺从其
12、天性的、自然的、自由的教育,反对严酷的纪律和惩罚。21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21世纪后的新世纪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课题)五、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22练一练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A.提高国民素质B.培养四有新人 C.贯彻教育方针 D.适应市场经济需要2.下列哪一项不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 A.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B.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C.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D.
13、必须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地位23第二节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观考纲的要求:考纲的要求:1.理解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3.运用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4.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4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概念: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 .基本内容:见教材基本内容:见教材1717,共点,共
14、点25二、“以人为本”内涵1.概念:概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2、从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与组织的关系四个层面来理解理解。 26三、三、“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学生观1.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2.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引导、帮助和教育3.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因材施教,培养特长4.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终身学习27四、四、“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的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 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教育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
15、展。1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的个性为本,学校教育要从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出发,给学生留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二是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绝不是放任不管。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2 2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
16、一个学生 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教育中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并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公正就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28(1)(1)一视同仁,正视差异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出身、性别、智力、相貌、年龄、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关心、爱护、无偏见、不偏袒、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
17、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教师要爱全体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教师无论教哪个班级,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不能随教师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师爱”。(2)(2)体谅和宽容体谅和宽容 师生平等并不是要时时处处把学生看做像教师一样的成人,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时期,许多方面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予以宽容。亚里士多德曾说:“在有些情况下,公平对待也就是体谅和宽容。宽容就是体谅,是对公平事物做出正确判定,正确判定就是对真理的判定。”(
18、3)(3)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承认其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地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293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
19、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0练一练1.“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2.初中生小虎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还总和邻座讲话。班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坐。该班主任的行为是( )A.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C.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