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设计原理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下结构设计原理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 结构设计 原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地下结构设计原理地下结构设计原理 绪绪 论论 1.1.地下结构体系与地面结构的区别地下结构体系与地面结构的区别 2.2.了解地下工程的分类了解地下工程的分类 3.3. 了解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了解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 4.4. 明确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计算的力明确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计算的力学模式;学模式; 5.5. 明确地下结构设计的内容。明确地下结构设计的内容。 地下结构地下结构是指保留上部地层(山体或土层)的是指保留上部地层(山体或土层)的前提下,在开挖出能提供某种用途的地下空间前提下,在开挖出能提供某种用途的地下空间内修建的结构物。内修建的结构物。地下结构与地面结构的区别地下结构与地面
2、结构的区别: : 赋存环境不同赋存环境不同 ; 物理力学参数物理力学参数 ; 受力条件的不同受力条件的不同 ;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安全与否,既要考虑到支护结构能否承地下工程支护结构安全与否,既要考虑到支护结构能否承载,又要考虑围岩会不会失稳载,又要考虑围岩会不会失稳; ; 地下工程中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受到施工方法和施工地下工程中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受到施工方法和施工时间的影响。时间的影响。 1.明确地下结构体系与地面结构的区别明确地下结构体系与地面结构的区别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地下工程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受力条件与地面工程有所处的环境和受力条件与地面工程有很大不
3、同,很大不同,如果沿用地面工程的设计如果沿用地面工程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地下工程问题,显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地下工程问题,显然不能正确地说明地下工程中出现的然不能正确地说明地下工程中出现的力学现象,当然也就不可能由此作出力学现象,当然也就不可能由此作出合理的设计,合理的设计,因此要摆脱地下工程长因此要摆脱地下工程长期处于期处于“经验设计和施工经验设计和施工”的局面。的局面。 和以往课程之间的关系?和以往课程之间的关系? 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是指是指保留上部地层(土层或岩层)的保留上部地层(土层或岩层)的开挖出开挖出能能提供某种用途提供某种用途的地下空间。的地下空间。土力学土力学地基工程地基工程基础工
4、程基础工程岩体力学岩体力学地下工程地下工程 地下工程的分类地下工程的分类按工程的几何形状分为隧道工程和硐室工程。按工程的几何形状分为隧道工程和硐室工程。隧道工程:隧道工程:结构长度尺寸远大于断面尺寸(最大跨度或结构长度尺寸远大于断面尺寸(最大跨度或高度)的结构。如铁路隧道、公路隧道、煤炭运输巷道、高度)的结构。如铁路隧道、公路隧道、煤炭运输巷道、矿山采场进路、人防地下通道等;矿山采场进路、人防地下通道等;硐室工程:硐室工程:长跨比较接近(一般小于长跨比较接近(一般小于1010)。如地铁车站、)。如地铁车站、地下商场、水电站地下厂房、地下核废料储藏库、地下地下商场、水电站地下厂房、地下核废料储藏
5、库、地下试验场、地下储水库等。试验场、地下储水库等。2.了解地下工程分类了解地下工程分类从空间上划分从空间上划分 与地表面的关系与地表面的关系平地填土平地填土 埋入平地地下埋入平地地下开口部与地表面的关系开口部与地表面的关系 按照不同的用途或利用形态分为不同类别按照不同的用途或利用形态分为不同类别 伴随城市发展而加以利用的地下工程。伴随城市发展而加以利用的地下工程。为人类生存确保安全加以利用。为人类生存确保安全加以利用。伴随科技发展而利用的地下工程。伴随科技发展而利用的地下工程。大规模国土的有效利用的地下工程。大规模国土的有效利用的地下工程。使用目的不同可分为使用目的不同可分为 防护型支护防护
6、型支护:防止、保护围岩质量恶化,采用:防止、保护围岩质量恶化,采用手段多为喷浆、喷混凝土、局部锚杆;手段多为喷浆、喷混凝土、局部锚杆;构造型支护构造型支护:要求基本条件是岩体基本稳定,:要求基本条件是岩体基本稳定,局部破坏条件下较长时间内稳定,采用手段多局部破坏条件下较长时间内稳定,采用手段多为喷混凝土、锚杆和金属网、模筑混凝土;为喷混凝土、锚杆和金属网、模筑混凝土;承载型支护承载型支护:坑道支护的主要类型。:坑道支护的主要类型。 明挖法明挖法浅埋暗挖法浅埋暗挖法顶管法顶管法盾构法盾构法矿山法矿山法沉管法沉管法岩岩石石掘掘进进机机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北锚沉井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北锚沉井沉井平面长沉井平
7、面长69米,宽米,宽51米,下沉深度为米,下沉深度为58米,体积米,体积20.4万立方米万立方米,列世界最大沉井。列世界最大沉井。 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与现状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2020世纪世纪2020年代以前年代以前散体压力理论散体压力理论505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 ?如何理解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如何理解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 ?何谓现代支护理论?何谓现代支护理论3.了解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了解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4. 明确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计算的力学模明确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计算的力学模式式荷载荷载- -结构模式(结构力学的计算模型)结构模式(结构力学的计算模型) 该模式认为围岩对支护
8、结构的作用只是产生作用在结构该模式认为围岩对支护结构的作用只是产生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包括主动的围岩压力和被动的上的荷载(包括主动的围岩压力和被动的弹性抗力弹性抗力(由(由于围岩约束结构变形而形成的弹性反力),以计算支于围岩约束结构变形而形成的弹性反力),以计算支护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和变形的方法。护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和变形的方法。 局部变形理论或共同变形理论局部变形理论或共同变形理论 浅埋浅埋 围岩塌落情况围岩塌落情况主动荷载模式主动荷载模式 主动荷载主动荷载+ +被动荷载模式被动荷载模式 量测压力模式量测压力模式支护结构体系与围岩共同作用的计算模式支护结构体系与围岩共同作用的
9、计算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由于围岩变形而引起的压力,压力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由于围岩变形而引起的压力,压力值必须通过支护结构与围岩共同作用而求得,这是反值必须通过支护结构与围岩共同作用而求得,这是反映当前现代支护结构原理的一种计算方法。映当前现代支护结构原理的一种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模式通常有两类:这种计算模式通常有两类:1 1)数值解法)数值解法将围岩视作弹塑性体或粘弹塑性体,并与支护一起采用有将围岩视作弹塑性体或粘弹塑性体,并与支护一起采用有限元或边界元数值法求解。利用该方法可以直接算出限元或边界元数值法求解。利用该方法可以直接算出围岩与支护的应力和变形状态,以判断围岩是否失稳围岩与支护的应力和
10、变形状态,以判断围岩是否失稳和支护是否破坏。和支护是否破坏。2 2)解析解法)解析解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简单情况下,以及某种简化情况下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简单情况下,以及某种简化情况下的近似计算。的近似计算。 收敛收敛- -约束法或特征曲线法约束法或特征曲线法 经验类比模式经验类比模式 对地质条件熟悉,幅度和跨度又都不大的几种常用型式的对地质条件熟悉,幅度和跨度又都不大的几种常用型式的岩石地下工程支护结构,例如矿山巷道和不受动荷载岩石地下工程支护结构,例如矿山巷道和不受动荷载作用的小跨度支护结构,常根据经验类比法直接选定作用的小跨度支护结构,常根据经验类比法直接选定结构的型式及其断面尺寸,并
11、据以绘制结构施工图。结构的型式及其断面尺寸,并据以绘制结构施工图。 5.5. 明确地下结构设计的内容明确地下结构设计的内容 初步拟定结构形状和尺寸初步拟定结构形状和尺寸 计算荷载计算荷载 计算简图计算简图 稳定性验算稳定性验算 内力分析、内力组合内力分析、内力组合 配筋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预算配筋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预算 本课程的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地下工程结构物的工作环境地下工程结构物的工作环境 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 现代支护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现代支护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二、地下工程结构物的工作环境二、地下工程结构物的工作环境 初始应力场的组成、变化规律;初始应力
12、场的组成、变化规律;围岩的工程性质;围岩的工程性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级及其应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级及其应用 (一)围岩初始应力场(一)围岩初始应力场1 1、初始应力场的组成、初始应力场的组成 初始应力一般是指地壳岩体处在未经人为扰动初始应力一般是指地壳岩体处在未经人为扰动的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内应力,换句话来说,所谓的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内应力,换句话来说,所谓天然状态就是保持原始的岩体结构、性质、埋藏条天然状态就是保持原始的岩体结构、性质、埋藏条件等。件等。 根据地应力场的成因将其主要分为两类:自重根据地应力场的成因将其主要分为两类: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有时也包括在岩体的物理、应力场和构造应力
13、场。有时也包括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作用下形成的应力。在岩体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作用下形成的应力。在岩体天然应力场内,因开挖或增加结构物等人类工程活天然应力场内,因开挖或增加结构物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应力,称为感生应力。动引起的应力,称为感生应力。1 1)自重应力场)自重应力场 指上覆岩体自重所产生的应力场,它是地心引指上覆岩体自重所产生的应力场,它是地心引力和离心惯性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力和离心惯性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 2)构造应力场)构造应力场 指地壳各处发生的一切构造变形与破裂所形成指地壳各处发生的一切构造变形与破裂所形成的地应力。可分为活动的和残余的两类:的地应力。可分为活动
14、的和残余的两类: 活动的构造应力活动的构造应力是近期和现代地壳运动正在积是近期和现代地壳运动正在积累的应力,也是地应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一种,常累的应力,也是地应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一种,常导致岩体的变形与破坏。导致岩体的变形与破坏。残余的构造应力残余的构造应力是由古构是由古构造运动残留下来的应力。造运动残留下来的应力。4 4)变异应力)变异应力是由岩体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或赋存条件等方面是由岩体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或赋存条件等方面的变化而引起的应力,通常只具有局部意义。的变化而引起的应力,通常只具有局部意义。例如:岩浆的侵入,沿接触带产生很大的压应力;例如:岩浆的侵入,沿接触带产生很大的压应力;
15、喷出时岩浆迅速冷凝,沿某一方向产生收缩节理,喷出时岩浆迅速冷凝,沿某一方向产生收缩节理,而使岩体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而使岩体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3 3)剩余应力)剩余应力 指地壳受风化剥蚀,承载岩体由于卸荷作用残指地壳受风化剥蚀,承载岩体由于卸荷作用残留在岩体中的自相平衡的应力,致使垂直应力相对留在岩体中的自相平衡的应力,致使垂直应力相对降低,水平应力则保持不变,拉纳利认为它是残余降低,水平应力则保持不变,拉纳利认为它是残余的构造应力的一部分。的构造应力的一部分。2 2、围岩初始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围岩初始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1 1)自重应力场)自重应力场从自重应
16、力的计算公式中可以得出其规律是:从自重应力的计算公式中可以得出其规律是: 地应力随着深度线性增加;地应力随着深度线性增加; 水平应力总是小于垂直应力,最多也只能与其相水平应力总是小于垂直应力,最多也只能与其相等。等。2 2)构造应力场)构造应力场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以及随时间地不断变化,使得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以及随时间地不断变化,使得很难用具体的函数形式表述构造应力场的特性。很难用具体的函数形式表述构造应力场的特性。 垂直应力的量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而且水平应垂直应力的量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而且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 水平主应力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水平主应力另水平
17、主应力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水平主应力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一般总是以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一般总是以一个方向的主应力占优势,很少有大、小主应力相一个方向的主应力占优势,很少有大、小主应力相等的情况。根据实测资料可知,在我国大陆地壳中,等的情况。根据实测资料可知,在我国大陆地壳中,最小与最大主应力的比值为最小与最大主应力的比值为0.30.30.70.7的占的占70%70%,也就,也就是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约为最小是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约为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水平主应力的1.41.43.33.3倍。倍。3 3、影响围岩初始应力场的因素、影响围岩初始
18、应力场的因素一是重力、地质构造、地形、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一是重力、地质构造、地形、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温等经常性因素;以及地温等经常性因素;二是新构造运动、地下水活动、人类活动等暂时性二是新构造运动、地下水活动、人类活动等暂时性或局部性的因素。或局部性的因素。1 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2 2)岩体的力学性质)岩体的力学性质3 3)地温)地温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残余应力。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残余应力。4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包括:大堆渣场的形成、深的露天开采、人类活动包括:大堆渣场的形成、深的露天开采、地下开挖等等,都有可能局部地影响围岩的初始地下开挖等等,都有可能局部
19、地影响围岩的初始应力场。应力场。(二)围岩的工程性质(二)围岩的工程性质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岩体岩体 ;结构面或不连续面结构面或不连续面 ;结构体;结构体; 岩石的物理、水理性质及其试验方法岩石的物理、水理性质及其试验方法岩石的容重(岩石的容重(量积法(又叫直接法)、水中法或量积法(又叫直接法)、水中法或蜡封法蜡封法 ) ;岩石的比重;岩石的孔隙率;岩石的比重;岩石的孔隙率; 岩石的天然含水率、吸水性、饱和吸水率岩石的天然含水率、吸水性、饱和吸水率 岩石的饱水系数岩石的饱水系数 ;岩石的膨胀性岩石的膨胀性 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 1 1)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压强度2
20、 2)三轴抗压强度)三轴抗压强度 3 3)直剪试验)直剪试验 抗剪断强度抗剪断强度:在垂直压力和水平方向上施加的剪应力:在垂直压力和水平方向上施加的剪应力作用下,岩石试件被剪断。作用下,岩石试件被剪断。 抗剪强度抗剪强度:具有先存剪切面下,在垂直压力和水平剪:具有先存剪切面下,在垂直压力和水平剪切力下,试件发生剪切滑动。切力下,试件发生剪切滑动。 抗切强度抗切强度:无垂直压力,在水平剪切力试件剪断。:无垂直压力,在水平剪切力试件剪断。 4 4)抗拉强度试验)抗拉强度试验 岩石的点荷载强度:试件在上下一对球端圆岩石的点荷载强度:试件在上下一对球端圆锥之间,被施加集中荷载直至破坏。锥之间,被施加集
21、中荷载直至破坏。 当采用岩心试件做径向试验时,试件长度当采用岩心试件做径向试验时,试件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应小于与直径之比不应小于1 1; 做轴向试验时,加荷两点间距与直径之比做轴向试验时,加荷两点间距与直径之比宜为宜为0.3-1.00.3-1.0; 采用方块或不规则块体试件做试验时,加采用方块或不规则块体试件做试验时,加荷两点间距宜为荷两点间距宜为30-50mm30-50mm。国际上将直径为国际上将直径为50mm50mm的圆柱体试件径向加载点荷载的圆柱体试件径向加载点荷载试验的强度指标值确定为标准试验值。试验的强度指标值确定为标准试验值。 )50()2520(sCIR 岩石的变形特性岩石的变形特
22、性 弹性变形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撤去后又恢复其原有的形状及体积的性质;力撤去后又恢复其原有的形状及体积的性质; 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岩石在超过其屈服极限外力作用下:岩石在超过其屈服极限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撤去后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有发生变形,当外力撤去后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有的形状及体积的性质;的形状及体积的性质; 粘性变形粘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不能在瞬间: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不能在瞬间完成,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应力也上升,外完成,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应力也上升,外力撤去后不能恢复其原有形状及体积。力撤去后不能恢复其原有形状及体积。 三
23、轴压缩条件下的岩石变形特征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岩石变形特征 围压对岩石刚度的影响:对于高强度坚硬而致围压对岩石刚度的影响:对于高强度坚硬而致密的岩石,其弹性模量不因围压不同而有明显密的岩石,其弹性模量不因围压不同而有明显变化;对于岩性较弱的岩石,其弹性模量随着变化;对于岩性较弱的岩石,其弹性模量随着围压增大而提高;围压增大而提高;围压对岩石破坏方式的影响:随着围压增大,围压对岩石破坏方式的影响:随着围压增大,岩石的破坏方式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或延性岩石的破坏方式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或延性流动转变;流动转变;围压对岩石强度的影响:随着围压的增大,岩围压对岩石强度的影响: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三轴极限强
24、度也增大;石三轴极限强度也增大; 岩石的强度理论岩石的强度理论 1 1)莫尔强度理论莫尔强度理论:当某一面上剪应力超过其所能承:当某一面上剪应力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极限剪应力值时,材料便被破坏;受的极限剪应力值时,材料便被破坏;2 2)格里菲斯强度理论格里菲斯强度理论:格里菲斯理论则有所不同。他认为:材料内部存在着格里菲斯理论则有所不同。他认为:材料内部存在着许多细微裂隙,在力的作用下,这些细微裂隙的周围,许多细微裂隙,在力的作用下,这些细微裂隙的周围,特别是缝端,可以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材料的破坏往特别是缝端,可以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材料的破坏往往从缝端开始,裂缝扩展,最后导致材料的完全破坏。往从缝
25、端开始,裂缝扩展,最后导致材料的完全破坏。 3 3)经验准则)经验准则霍克和布朗发现,大多数岩石材料(完整的岩块)霍克和布朗发现,大多数岩石材料(完整的岩块)的三轴压缩试验破坏时的主应力之间可用下列方程的三轴压缩试验破坏时的主应力之间可用下列方程式描述:式描述: 21331) 1(cccRmRR岩体的力学性质岩体的力学性质 结构面是岩体稳定性的控制因素,它导致岩体力学性结构面是岩体稳定性的控制因素,它导致岩体力学性能的不连续性、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能的不连续性、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 1 1)结构面是由各种地质原因形成的:)结构面是由各种地质原因形成的:原生结构面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