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地下水结构与运动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343367
  • 上传时间:2022-04-06
  • 格式:PPTX
  • 页数:35
  • 大小:55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下水结构与运动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地下水 结构 运动 课件
    资源描述:

    1、5.1 5.1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地下水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地下水的贮存空间地下水的贮存空间 地下水流系统地下水流系统 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第1页/共35页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地下水是存在于地表以下岩( (土土) )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形式水的统称。 一、地下水的贮存空间一、地下水的贮存空间 1.1.含水介质、含水层和隔水层含水介质、含水层和隔水层 通常把既能透水,又饱含水的多孔介质称为含水介质通常把既能透水,又饱含水的多孔介质称为含水介质, ,这是地下水存在的首要条件。所谓含水层是指贮存有地下这是地下水存在的首要条件。所谓含水层是指贮存有

    2、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来的岩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来的岩体。对于那些虽然含水,但几乎不透水或透水能力很弱的体。对于那些虽然含水,但几乎不透水或透水能力很弱的岩体,称为隔水层。岩体,称为隔水层。 2.2.含水介质的空隙性与水理性含水介质的空隙性与水理性 含水介质的空隙性含水介质的空隙性: :裂隙率裂隙率(K(KT T) )、岩溶率、岩溶率(K(Kk k) )与孔隙与孔隙率率(n)(n) 。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 : :与水分的贮容、运移有关与水分的贮容、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称为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包括岩土的容水性、的岩石性质称为含水介

    3、质的水理性质,包括岩土的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贮水性、透水性及毛细性等。持水性、给水性、贮水性、透水性及毛细性等。第2页/共35页 3.3.蓄水构造蓄水构造 指由透水岩层与隔水层相互结合而构成的能够富集指由透水岩层与隔水层相互结合而构成的能够富集和贮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体。主要有:单斜蓄水结构、和贮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体。主要有:单斜蓄水结构、背斜蓄水结构、向斜蓄水结构、断裂型蓄水结构、岩溶背斜蓄水结构、向斜蓄水结构、断裂型蓄水结构、岩溶型蓄水结构等。型蓄水结构等。 二、地下水流系统二、地下水流系统 地下水虽然埋藏于地下,难以用肉眼观察,但它象地下水虽然埋藏于地下,难以用肉眼观察,但它象地表上河

    4、流湖泊一样,存在集水区域,在同一集水区域地表上河流湖泊一样,存在集水区域,在同一集水区域内的地下水流,构成相对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内的地下水流,构成相对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 1.1.地下水流系统的基本特征地下水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在一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汇集于某一排泄区的全在一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汇集于某一排泄区的全部水流,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又称地下部水流,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又称地下水流动系。与地表水系相比较具有如下的特征水流动系。与地表水系相比较具有如下的特征: :空间上的空间上的立体性立体性; ;流线组合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流线组合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流动方向上

    5、的下流动方向上的下降与上升的并存性降与上升的并存性; ; 区域范围一般比较小。区域范围一般比较小。第3页/共35页 2.2.地下水域地下水域 地下水流系统的集水区域地下水流系统的集水区域, ,为立体的集水空间。地为立体的集水空间。地下水域范围变化快下水域范围变化快, ,在地表上均存在相应的补给区与排泄在地表上均存在相应的补给区与排泄区区. . 三、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三、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 1.1.地下水垂向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地下水垂向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 包气带包气带: :土壤水带、中间过渡带及毛细水带等土壤水带、中间过渡带及毛细水带等3 3个亚个亚带带; ;存在结合水存在结合水( (包括吸湿水

    6、和薄膜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 )和毛管水;和毛管水; 饱和水带饱和水带: :潜水带和承压水带两个亚带潜水带和承压水带两个亚带, ,存在重力水存在重力水( (包括潜水和承压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 )。 2.2.地下水不同层次的力学结构地下水不同层次的力学结构 分子力、毛细力和重力。分子力、毛细力和重力。 3.3.地下水体系作用势地下水体系作用势 重力势、静水压势、渗透压势、吸附势等分势组合重力势、静水压势、渗透压势、吸附势等分势组合为总水势。为总水势。第4页/共35页第5页/共35页5.2 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基本类型的划分地下水基本类型的划分 包气带水包气带水 饱水带水饱水带水( (潜水

    7、和承压水潜水和承压水) ) 空隙水空隙水( (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第6页/共35页 一、地下水基本类型的划分一、地下水基本类型的划分 从地理水文学角度来说,特别重视如下的分类:从地理水文学角度来说,特别重视如下的分类: 1.1.按地下水的贮存埋藏条件分类按地下水的贮存埋藏条件分类 (1)(1)包气带水包气带水 结合水(分吸湿水、薄膜水)结合水(分吸湿水、薄膜水) 毛管水(分毛管悬着水与毛管上升水)毛管水(分毛管悬着水与毛管上升水) 重力水(分上层滞水与渗透重力水)重力水(分上层滞水与渗透重力水) (2)(2)饱水带水饱水带水 潜水潜水 承压水(分自流溢水与非自流溢

    8、水)承压水(分自流溢水与非自流溢水) 2.2.按岩土的贮水空隙的差异分类按岩土的贮水空隙的差异分类 (1)(1)孔隙水孔隙水 (2)(2)裂隙水裂隙水 (3)(3)岩溶水岩溶水第7页/共35页第8页/共35页 二二 包气带水包气带水 1.1.包气带水的特征与包气带的类型包气带水的特征与包气带的类型 (1)(1)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 包气带含水率和剖面分布最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包气带含水率和剖面分布最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包气带在空间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垂直剖面上的差异包气带在空间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垂直剖面上的差异; ; 包气带含水率变化与岩土层本身、岩土颗粒的机械组包气带含水

    9、率变化与岩土层本身、岩土颗粒的机械组成有关成有关; ; (2) (2)包气带的类型包气带的类型 厚型厚型: :土壤、中间和毛管带土壤、中间和毛管带. . 薄型薄型: :厚度不到厚度不到1 1米米 过渡型过渡型: : 2.2.包气带的水分交换与动态包气带的水分交换与动态 外界水分交换和内部水分的再分配及内排水过程外界水分交换和内部水分的再分配及内排水过程,发发生在生在上、下界面上上、下界面上. .第9页/共35页 三、潜水三、潜水 1.1.潜水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潜水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中的重力

    10、水,称为潜水. . 潜水位潜水位(h)(h)是指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高程是指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高程(m)(m); 潜水埋深潜水埋深(T)(T)是指潜水面距地表的铅直距离是指潜水面距地表的铅直距离(m)(m); 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H)(H)指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距离指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距离(m)(m); 潜水流水力坡度潜水流水力坡度: :是指潜水面上任意两点的水位差是指潜水面上任意两点的水位差与该两点的渗透距离之比。与该两点的渗透距离之比。 潜水面上无隔水层潜水面上无隔水层,与大气相通与大气相通,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不承受静水压力不承受静水压力,潜水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潜水

    11、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 潜水含水层通过包气带与地表水及大气圈之间存在潜水含水层通过包气带与地表水及大气圈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密切联系,因此深受外界气象、水文因素的影响因此深受外界气象、水文因素的影响,动态变化动态变化比较大比较大,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第10页/共35页 2.2.潜水面形状及其表示方法潜水面形状及其表示方法 (1)(1)潜水面的形状潜水面的形状: :倾斜、抛物线形和水平等多种形状倾斜、抛物线形和水平等多种形状; ; (2) (2)潜水面表示方法潜水面表示方法: :水文地质剖面图和平面图。水文地质剖面图和平面图。 3.3.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互补关系潜水与地表水之间

    12、的互补关系 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这种相互补给和排泄关系,称为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这种相互补给和排泄关系,称为水力联系。水力联系。 (1)(1)具有周期性水力联系具有周期性水力联系; ; (2) (2)具有单向的水力联系具有单向的水力联系; ; (3) (3)具有间歇性水力联系具有间歇性水力联系. . 四、承压水四、承压水 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地下水。 1.1.承压水的主要特征承压水的主要特征 承压性、分布区与补给区不同、动态变化相对稳定、承压性、分布区与补给区不同、动态变化相对稳定、水质类型多样。水质类型多样。 第11

    13、页/共35页 2.2.承压水的形成承压水的形成 主要取决于地质构造条件主要取决于地质构造条件, 最适宜的是向斜构造和最适宜的是向斜构造和单斜构造单斜构造. 3.3.承压水等水压线承压水等水压线 某一含水层中承压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某一含水层中承压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五、空隙水五、空隙水 1.1.孔隙水孔隙水 埋藏于松散岩土孔隙中的重力水。埋藏于松散岩土孔隙中的重力水。透水性、给水性透水性、给水性的变化小,运动呈层流状态。的变化小,运动呈层流状态。 2.2.裂隙水裂隙水 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埋藏与分布极不均匀,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埋藏与分布极不均匀,动力性质比较复杂,基岩裂隙的

    14、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动力性质比较复杂,基岩裂隙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3.3.岩溶水岩溶水 在溶隙中贮存、运动的地下水称在溶隙中贮存、运动的地下水称. .分布不均匀分布不均匀, 径流径流动态不稳定动态不稳定.地表与地下径流及无压流与有压流相互转化地表与地下径流及无压流与有压流相互转化。第12页/共35页5.3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地下水径流地下水径流 地下水排泄地下水排泄第13页/共35页 一一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1.1.降水入渗补给降水入渗补给 2.2.地表水入渗补给地表水入渗补给 3.3.地下水的人工补给地下水的人工补

    15、给 二二 地下水径流地下水径流 1.1.地下水径流方向与径流强度地下水径流方向与径流强度 方向呈平面式、放射式、纵向或横向运动方向呈平面式、放射式、纵向或横向运动; ;强度即地下水的流强度即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动速度, ,与透水性、水力坡度成正比与透水性、水力坡度成正比, ,承压水还与蓄水构造的开启与承压水还与蓄水构造的开启与封闭程度有关。封闭程度有关。 2.2.地下水径流类型地下水径流类型 (1)(1)畅流型畅流型;(2);(2)汇流型汇流型;(3);(3)散流型散流型;(4);(4)缓流型缓流型;(5);(5)滞流型滞流型. . 三三 地下水的排泄地下水的排泄 1.1.泉排泄泉排泄 2.2.蒸

    16、发排泄蒸发排泄 3.3.泄流排泄泄流排泄第14页/共35页5.4 地下水运动地下水运动 结合水运动结合水运动 毛管水运动毛管水运动 重力水运动重力水运动第15页/共35页 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现象统称为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现象统称为“渗流渗流”. .分饱和渗流和非饱和渗流分饱和渗流和非饱和渗流. .前者指饱水带的潜水和承压水前者指饱水带的潜水和承压水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后者是指包气带中的毛管水和结合水后者是指包气带中的毛管水和结合水在毛管力和骨架吸引力的控制运动在毛管力和骨架吸引力的控制运动, ,两种渗流的运动规律两种渗流的运动规律不同不同. . 一、结合水运动一、结

    17、合水运动 1.1.结合水运动基本规律结合水运动基本规律 结合水又分为强结合水结合水又分为强结合水( (吸湿水吸湿水) )和薄膜水和薄膜水( (弱结合弱结合水水) )两种两种. .其中强结合水不能流动其中强结合水不能流动, ,所以结合水运动指的是所以结合水运动指的是属于弱结合水的薄膜水运动。属于弱结合水的薄膜水运动。 2.2.结合水运动与越流渗透结合水运动与越流渗透(5-14(5-14式式) ) 二、毛管水运动二、毛管水运动 1.毛管力及毛管上升高度毛管力及毛管上升高度(5-17(5-17式式) ) 使液体在管内上升的湿润力就是毛管力。使液体在管内上升的湿润力就是毛管力。 2.2.包气带中毛管水

    18、的运动包气带中毛管水的运动第16页/共35页 三、重力水运动三、重力水运动 1.1.重力水运动的基本形式重力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线状流线状流( (一维流一维流): ): 又称,地下水在渗流场中任意点又称,地下水在渗流场中任意点的速度变化只与空间坐标的一个方向有关。的速度变化只与空间坐标的一个方向有关。 平面流平面流( (二维流二维流) : ) : 其特点是地下水在渗流场中任其特点是地下水在渗流场中任意点的速度变化与空间坐标上的两个方向有关。意点的速度变化与空间坐标上的两个方向有关。 立体流立体流( (三维流三维流):):流动在空间流动在空间3 3个方向上都发生变化。个方向上都发生变化。 2.2.

    19、线性渗透定律线性渗透定律 线性渗透定律是描述重力水渗流现象的基本方程。线性渗透定律是描述重力水渗流现象的基本方程。最早是由法国水力学家达西通过均质砂粒的渗流实验得出最早是由法国水力学家达西通过均质砂粒的渗流实验得出的。试验发现渗透流量的。试验发现渗透流量Q Q与水位差与水位差(h(h1 1-h-h2 2) )成正比,其数学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表达式为: 3.3.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 k) 当水力坡度当水力坡度I=1I=1时,则时,则V=kV=k,即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即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流速度于渗流速度, ,表征含水介质透水性能的重要参数表征含水介质透水性能的重要参数. 第17页/共3

    20、5页 4.4.非线性渗透定律非线性渗透定律 达西定律虽然重要,但适用于层流状态的水流,而且达西定律虽然重要,但适用于层流状态的水流,而且要求流速比较小要求流速比较小,(,(常用雷诺数常用雷诺数ReRe1010表示表示).). Q=k Q=km mAIAI1/m1/m, 或或 V=kV=km mI I1/m1/m (5 (535)35) 5.5.线性渗透定律在地下水计算中的应用线性渗透定律在地下水计算中的应用 (1)(1)潜水完整井稳定运动时涌水量的计算潜水完整井稳定运动时涌水量的计算 (2)(2)承压水完整井稳定运动涌水量计算承压水完整井稳定运动涌水量计算 第18页/共35页5.5 地下水动态

    21、与平衡地下水动态与平衡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动态 地下水平衡地下水平衡第19页/共35页一、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一、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1) 气象气候因素气象气候因素 (2) 水文因素水文因素 (3) 地质地貌因素地质地貌因素 (4) 生物与土壤因素生物与土壤因素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二、地下水动态二、地下水动态1.地下水动态的地区特征地下水动态的地区特征 (1) 地下水动态的地区特征地下水动态的地区特征 (2) 地下水动态的垂直分异地下水动态的垂直分异第20页/共35页2.地下水动态的多年特征地下水动态的多年特征P260图图 5-3

    22、83.地下水动态类型地下水动态类型 (1) 渗入渗入蒸发型蒸发型 (2) 渗入渗入径流型径流型 (3) 过渡型过渡型第21页/共35页三、地下水平衡三、地下水平衡(Pg+R1+E1+Q1)-(R2+E2+Q2)=W (5-47)1.潜水水量平衡方程潜水水量平衡方程(Pg+R1+E1+Q1+Qn)-(R2+E2+Q2)=H (549) 2.承压水水量平衡方程承压水水量平衡方程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与平衡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与平衡Pg=Rs-Eg (558)第22页/共35页6 6 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人类活动对水体水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体水质

    23、的影响第23页/共35页6.1 6.1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 水利工程、农业措施对水文要素的影响水利工程、农业措施对水文要素的影响森林水文效应森林水文效应 城市水文效应城市水文效应 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第24页/共35页一、水利工程、农业措施对水文要素的影响一、水利工程、农业措施对水文要素的影响(一)(一) 水库水文影响水库水文影响1.概念:概念:狭义:研究水库与水文要素及变化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狭义:研究水库与水文要素及变化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广义:研究水库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广义:研究水库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问

    24、题。相互影响的问题。2.作用:作用:(1)可改变流域原有的水循环系统)可改变流域原有的水循环系统(2)可改变局部的气候类型)可改变局部的气候类型(3)水库坝上游水位的抬高,同时也抬高了上游地区)水库坝上游水位的抬高,同时也抬高了上游地区 的地下水位,增加了水库临近地区的地下水补给量的地下水位,增加了水库临近地区的地下水补给量第25页/共35页(二)跨流域调水水文效应(二)跨流域调水水文效应1、概念:为了改变水的地区分布,将湿润地区的部分水量、概念:为了改变水的地区分布,将湿润地区的部分水量调到较干旱缺水的地区调到较干旱缺水的地区,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2、跨流域调水对

    25、环境影响的过程:、跨流域调水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调水调水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变化(三)小型农田水利措施水文效应(三)小型农田水利措施水文效应主要包括:灌溉、排水措施、山区梯田谷坊措施、平原与区主要包括:灌溉、排水措施、山区梯田谷坊措施、平原与区 的控制措施等的控制措施等(四)农业措施的水文效应(四)农业措施的水文效应第26页/共35页二、森林水文效二、森林水文效应应概念:是指森林覆盖对径流、蒸发、降水等水循环要素,概念:是指森林覆盖对径流、蒸发、降水等水循环要素, 及河流水情、地下水、水质泥沙等水文现象的影响。及河流水情、地下

    26、水、水质泥沙等水文现象的影响。(一)(一) 森林的拦洪作用森林的拦洪作用(二)森林对流域蒸散发的影响(二)森林对流域蒸散发的影响(三)森林对降水的影响(三)森林对降水的影响(四)森林对地下水的影响(四)森林对地下水的影响(五)滥伐森林的后果(五)滥伐森林的后果三、城市水文效应三、城市水文效应概念:指城市化所及地区内,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对城概念:指城市化所及地区内,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对城 市环境的影响市环境的影响。第27页/共35页(一)城市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一)城市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二)城市水资源危机(二)城市水资源危机(三)城市化对水质的影响(三)城市化对水质的影响四、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

    27、研究方法四、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一)水量平衡法(一)水量平衡法(二)对比分析法(二)对比分析法(三)流域水文模拟法(三)流域水文模拟法第28页/共35页6.2 6.2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 影响水体活动水质的物质的影响影响水体活动水质的物质的影响天然水体水质恶化特点天然水体水质恶化特点 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第29页/共35页一、影响水体水质的物质来源一、影响水体水质的物质来源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2、农田排水、农田排水3、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4、工业废水、工业废水5、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二、天然水体水质恶化

    28、特点二、天然水体水质恶化特点(一)海洋水体水质恶化特点(一)海洋水体水质恶化特点1、污染源多而复杂污染源多而复杂2、污染物持续性强,危害性大、污染物持续性强,危害性大3、污染范围大、污染范围大第30页/共35页(二)河流水体水质恶化特点(二)河流水体水质恶化特点 1、河流水质恶化程度随流量的大小而变化河流的污径比的大小反映河流的、河流水质恶化程度随流量的大小而变化河流的污径比的大小反映河流的水质恶化程度;水质恶化程度; 2、河流水质恶化影响范围广河水不断流动,搬运污染物质的能力强,故上、河流水质恶化影响范围广河水不断流动,搬运污染物质的能力强,故上游遭受污染,很快就影响到下游;游遭受污染,很快

    29、就影响到下游; 3、河流水质恶化影响大;、河流水质恶化影响大; 4、河流自净能力强,水质恶化易于控制。、河流自净能力强,水质恶化易于控制。(三)湖泊(水库)水质恶化特点(三)湖泊(水库)水质恶化特点 1、湖泊、水库污染来源广、途径多,种类复杂、湖泊、水库污染来源广、途径多,种类复杂 2、湖水稀释和搬运污染物质的能力弱、湖水稀释和搬运污染物质的能力弱 3、湖泊对污染物质的生物降解、累积和转化能力强、湖泊对污染物质的生物降解、累积和转化能力强(四)(四) 地下水水质恶化特点地下水水质恶化特点 1.地下水水质恶化过程缓慢地下水水质恶化过程缓慢 2.地下水的间接恶化方式地下水的间接恶化方式 3.地下水

    30、污染物浓度高地下水污染物浓度高 4.地下水污染难治理地下水污染难治理第31页/共35页三、水体的自净能力三、水体的自净能力(一)水体恶化与自净关系(一)水体恶化与自净关系1.水质恶化过程水质恶化过程2.水替净化过程水替净化过程P图图65(二)水体的自净过程(二)水体的自净过程概念:概念:广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广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狭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1

    31、.水体自净过程的特征水体自净过程的特征1)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在连续的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下降。)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在连续的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下降。2)大多数有毒污染物经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转变为低毒或无毒化合物。大多数有毒污染物经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转变为低毒或无毒化合物。3)重金属一类污染物,从溶解状态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沉淀后进入底泥。)重金属一类污染物,从溶解状态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沉淀后进入底泥。4)复杂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不论在溶解氧富裕或缺氧条件下,)复杂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不论在溶解氧富

    32、裕或缺氧条件下,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第32页/共35页5)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的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的化合物。如氨转变为)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的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的化合物。如氨转变为 亚硝酸盐,再氧化为硝酸盐。亚硝酸盐,再氧化为硝酸盐。6)在自净过程的初期,水中溶解氧数量急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在自净过程的初期,水中溶解氧数量急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 慢上升慢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7)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如果是有毒的,则生物不能栖息,如不

    33、逃避)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如果是有毒的,则生物不能栖息,如不逃避 就要死亡,水中生物种类就要死亡,水中生物种类 和个体数量就要随之大量减少。和个体数量就要随之大量减少。2.水体自净体制水体自净体制概念:包括沉淀、稀释、混合等物理作用: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凝聚概念:包括沉淀、稀释、混合等物理作用: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凝聚等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等。等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等。1)物理净化作用)物理净化作用(1)稀释与混合)稀释与混合(2)沉淀)沉淀(3)吸附与凝聚)吸附与凝聚2)化学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1)分解与化合)分解与化合第33页/共35页(2)氧化与还原)氧化与还原(3)酸碱反应)酸碱反应3)生物净化过程)生物净化过程(1)生物分解作用)生物分解作用(2)生物转化作用)生物转化作用四、水环境容四、水环境容量量(一)水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一)水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1.水环境容量的概念水环境容量的概念 水环境容量是一定水体在规定水质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水环境容量是一定水体在规定水质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2.水环境容量的类型水环境容量的类型第34页/共35页第35页/共35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地下水结构与运动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34336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