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337612
  • 上传时间:2022-04-05
  • 格式:PPTX
  • 页数:83
  • 大小:10.8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微生物 发酵 中药 研究进展 课件
    资源描述:

    1、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进展 一、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一、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 1、微生物发酵中药中所应用到的很多微生物是药用真菌或者含有真菌的混合菌群,其中药用真菌很多本身作为中药来应用。因此一定意义上讲,中药与微生物,特别是与一些药用真菌具有密切的联系。 早在东汉年间神龙本草经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真菌分别列项论述,这些药物至今沿用不衰。 一、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 2、微生物发酵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主要是起到中药复合炮制的作用,而且很多发酵之后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较

    2、好效果。 微生物发酵中药在中医药应用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如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物;神曲由面粉、赤小豆、苦杏仁、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按一定比例混匀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由牛黄、三七、蛇胆、麝香等制成的锭剂,气微香,味苦、微甘。具有消炎、清凉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对急性肝炎、眼炎、耳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一切炎症引起的疼痛、发热等症均有疗效;并能抑制消化系统癌细胞的生长。一、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 3、某些传统的微生物制剂一直使用至今,其中以不同中药作为辅料,采用微生物处理后自身成为发酵物组成的一部分,如半夏炮制,神曲制备等。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也

    3、在不断变化。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八豆;守田;水玉;羊眼。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

    4、后麻痹而死。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但其具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但其具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呕吐,咳喘等症。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1、利用中药为培养基的组成部分,构建药性菌质,比较发酵前后中药相关成分的变化,为中药与药用真菌的结合寻找突破点,并开发具有良好功效的药物。A、固体发酵:以黄芪为药性基质,黄芪占培养基组成10-20%,加入其他营养物质,研究动态过程中多糖、皂苷、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灵芝和黄芪发酵组合是可行的。 B、液体发酵:三株口服液(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经水、大豆胚芽、白砂糖、玉米芽、燕麦芽、低聚木糖、两双歧杆菌、短双歧杆

    5、菌、乳杆菌联合发酵制成)等。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2、利用微生物转化中药活性成分 微生物转化的本质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对特定底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化学反应,与化学反应相比,它具有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公害少等优点,同时能完成一些化学方法难以实现的反应。同时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快等特点,所以微生物转化常被用来对天然产物的结构进行修饰,从而获得一些结构更合理或活性更好的先导化合物。另外,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这些酶有的可以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 二、微生物发酵中

    6、药的研究现状3、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成分以及药效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3.1 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成分以及药效的研究 发酵虫草与天然虫草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利用虫草菌丝体来代替虫草是可行的。 雷丸菌发酵方法所获得的雷丸蛋白酶与天然雷丸蛋白酶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分光光度法对野生蛹虫草与培植蛹虫草清除OH自由基的作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植蛹虫草完全可以取代野生蛹虫草在抗衰老领域发挥作用,更应当成为发展的重点。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3、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成分以及药效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3.2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

    7、研究 竹黄菌的深层发酵提取物抗菌实验。竹黄菌发酵液中具有天然抗菌活性物质,且杭菌作用明显,有较广的抗菌谱。 中药对灵芝菌液体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其发酵液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结果发现,单纯灵芝发酵液就具有止咳、祛痰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4、中药提取液对微生物特别是药用真菌生长的影响 目前研究了一些中药对灵芝菌丝体的生长影响。 主要指标是:(生物量)及代谢产物(胞外多糖)的影响2022-4-4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5、肠道菌群对中药的影响 传统中草药的使用,绝大多数以口服吸收而发挥作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在进入肠道之后不可避免地与肠道菌群发生关联

    8、,某些成分经相应细菌的作用发生代谢转化后被吸收,较小部分的成分则以原形物直接被吸收。在肝脏解毒后经胆汁排泄,与肠道菌群接触发生结合、裂解等代谢转化再次被吸收。体内环境中肠道菌群是完成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作用与肝脏差不多: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处置主要是以水解和还原反应为主。目前已经发现许多种中药有效成分被肠道菌群代谢后,发生转化,产生出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6、利用微生物进行中药提取研究 中药材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当存在于细胞原生质体中的

    9、有效成分向提取介质扩散时,必须克服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双重阻力。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6、利用微生物进行中药提取研究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这些酶有的可以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有的可水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使细胞破裂,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特别是采用一些酶作用于药用植物材料,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降解,使细胞破裂,细胞间隙增加,减小细胞壁、细胞间质等传质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散的传质阻力,可促进有效成分提取率提高。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7、利用微生物

    10、用于中药的炮制,特别是有毒中药的炮制 微生物由于自身存在丰富的酶系而有着在温和条件下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 利用药用真菌对于这些毒性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作用,最终可以达到降低毒性、增强功效的目的。 王和英根据临床酶学的有关理论,采用含有根霉菌和L-赖氨酸等物质的酵曲发酵五倍子。由于根霉菌能促进L-赖氨酸的生成,能促进胃肠道粘膜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有效地避免五倍子所含鞣酸在胃肠道内的竞争性消耗,降低了五倍子鞣酸与肠道内食物中的结合,从而提高了五倍子的收敛作用。【王和英:五倍子的发酵炮制】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8、微生物充分利用中药为组成部分的培养基的营养,对药性基质进行了相应的提取与药效及制剂研

    11、究 冯志华等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C2-13发酵炮制对红花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红花经C2-13的发酵炮制其抗氧化功效显著提高。HPLC分析还观察到红花中一些成分发生了改变。结论红花中一些有效成分可能是经C2-13的生物转化提高了其抗氧化功效。【参考文献】1何晨 , 金 钊, 冯志华, 等. 芽孢杆菌发酵炮制中药红花增强溶血栓药效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5): 340-343.2冯志华 , 孙启玲, 米坤, 等. 微生物发酵炮制对红花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中草药, 2004, 35(6): 630-633.3冯志华 , 孙启玲, 米坤, 等. 中药红花与产纤溶酶菌株相互影响的研

    12、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1(2): 395-398.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9、中药废弃物的二次利用 由于中药按照传统的煎煮和现代的提取方法后,剩下的主要是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的药渣,同时也包括没有提取完全的一些有效成分及一些无机元素等。由于一些微生物具有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功能,因此采用微生物作由于中药药渣,或扩大该中药的适应症,或产生具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性食品。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10、微生物发酵中药复合体系的建立 将具有一定功效的微生物发酵中药,获得一个具有一定功效的发酵物,也是以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由于微生物中很多药用真菌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3、借鉴中医药组方思想,将一些具有类似或协同作用的中药进行发酵,从而产生具有两者功效或者降低单一药物不良作用的复合体系。 19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A、优点保护中药活性成分免遭破坏;提高中药药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为中药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提供新途径;开发新药,产生新药效物质;节省药源,保护环境。B、问题如中药自身体系的模糊,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多样性等。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几点展望:1、微生物发酵中药的机理还需更深入研究 目前微生物发酵中药的机理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点基础和推断: 微生物以中药中的有效物质或一些非有效物质为前体,经微生物的代谢形成新的化合物;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产生丰富的

    14、初生或次生代谢产物,有些代谢产物自身就是功能良好的药物; 微生物的初生、次生代谢产物和中药中的有些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由于中药的某些物质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及活性成分的产生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微生物在中药的特殊环境中也有可能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从而形成新的活性成分或改变各活性成分的相互关系; 因为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作用,故其有可能多中药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分解,降低毒副作用。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几点展望:2、选育优良发酵菌种,使微生物能够最大限度于作用于中药 如华中科技大学张晓昱教授实验室主要研究白腐菌,在应用白腐菌发酵降解一些药用植物的木质素变化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菌种具有非常明

    15、显的降解差异性,这就表明菌种的影响很大。因此应该加大发酵菌种的筛选和评价工作,从而为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找到比较便于深入研究的菌种。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几点展望:3、加大中药废弃物的二次开发利用 目前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有些中药资源显得尤为紧缺。一方面应该加强道地药材的GAP种植、药材基因以及细胞培养等研究;另一方面还需要强化药材的合理利用-合理使用药材,组方更科学实用,同时药材首次利用后药渣的二次开发,微生物在这方面具有很好优势。 药渣废弃物主要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同时也包括没有提取完全的一些有效成分及一些无机元素等;一些微生物具有降解纤维素、

    16、半纤维素的功能,将微生物作由于中药药渣,既可以起到降低中药生产后处理的成本,同时也可以节约原料,扩大中药适应症。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几点展望:4、加大培养基对发酵中药影响的研究,中药的植物学基础研究也须跟上 由于不同中药材的物理结构以及化学结构均不同,结果导致微生物发酵行为以及结果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不同中药含有不同量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这些不同的含量导致降解情况不一样,引起这些变化不同的原因在哪里,不同结构和含量与降解以及成分变化的相关性有哪些,从而让菌种最大限度的利用以中药材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培养基获取目标物,也是以后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几点展

    17、望:5、菌种混合发酵研究 自然界微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了微生物的群居性,如何借鉴微生物的自然生长环境,获取我们需要的材料,更好的将微生物与中药结合,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纵观历代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其中很多时候是好几种菌种混合产生的作用效果,因此也值得借鉴。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几点展望:6、发酵产物综合研究分离、纯化等条件的优化 首先,应该对微生物的发酵和培养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进行成分的分离、鉴定和相关药理实验的证明,更加明确微生物的性质以及变化过程。 其次,对中药也应该进行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全面研究,深入研究中药多靶点作用的机理,并用相应模型进行科学的阐述,进而建立中药多靶点作用的

    18、模式。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几点展望:7、设计新型发酵罐 对于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而言,自古至今,应用较多的还是固体发酵。对于固体发酵来说,其中生物量的测定、发酵过程中湿度、通气、营养、均匀性以及发酵的工业化都值得深入探讨。新型发酵罐,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从而方便发酵控制、量化指标。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几点展望:8、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的对比研究 通过对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的成分、药理药效及毒理对比,寻找目前比较紧缺天然产物的替代品。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几点展望:9、相关测试设备的研究 中药由于自身成份的复杂性,需要分析能力更加强大的测试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去阐述

    19、微生物发酵中药体系的作用特点与机理。 中药现代化研究已经是一个医药、生物等众多学科关心的课题,因此也得到更多的关注。随着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必将取得一个长足的发展,微生物发酵中药也必将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冬虫夏草的发酵生产 一、简介 冬虫夏草又称夏草冬虫、虫草等,是一种名贵的滋补中药,有治“诸虚百损”之说,为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寄主为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幼虫)。 主产于青海、西藏、四川等地。32一、简介 其有效成分包括:虫草酸及虫草素、蛋白质和氨基酸、多糖及糖类衍生物、固醇类、核酸、腺苷类、脂肪酸及其它有机酸、维

    20、生素、无机元素等。33一、简介研究及实践证明,它具有以下功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直接抗肿瘤作用 提高细胞能量、抗疲劳 调节心脏功能 调节肝脏功能 调节呼吸系统功能 调节肾脏功能 调节造血功能 调节血脂 其它34一、简介 生活史:夏天,蝙蝠蛾产卵于花草上夏天,蝙蝠蛾产卵于花草上卵长成小虫钻入土壤继续生长卵长成小虫钻入土壤继续生长虫草真菌的子囊孢子侵入到幼虫中虫草真菌的子囊孢子侵入到幼虫中虫体死亡虫体死亡, ,只剩下空壳只剩下空壳夏天夏天, ,菌丝生长,长成虫草菌丝生长,长成虫草35一、简介 人工培养: 人工栽培 半人工栽培 发酵生产菌丝体41二、液体深层发酵高产虫菌素工艺的优化 基本步骤:保藏菌种

    21、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虫菌素产量测定42二、液体深层发酵高产虫菌素工艺的优化 单因素实验: 高产菌株的筛选43二、液体深层发酵高产虫菌素工艺的优化 单因素实验: 培养基对发酵液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44二、液体深层发酵高产虫菌素工艺的优化 单因素实验: 不同添加物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45二、液体深层发酵高产虫菌素工艺的优化 单因素实验: 腺嘌呤对虫草素合成时间的影响46二、液体深层发酵高产虫菌素工艺的优化 单因素实验: 腺嘌呤不同培养方式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47二、液体深层发酵高产虫菌素工艺的优化实验结论: 本实验发现,发酵液虫草素含量最高的菌株是21号;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g/L、蛋白

    22、胨15g/L、MgSO47H2O 0.5g/L、KH2PO4 0.5g/L、K2HPO43H2O 0.5g/L、pH自然;在此培养基中加入0.5g/L的腺嘌呤进行培养可使虫草素产量提高30%,同时腺嘌呤的添加也可以加快虫草素的合成;纯静置培养有利于虫草素的产生和积累,静置培养28d,所得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达2.05g/L,比优化前提高2倍。二、液体深层发酵高产虫菌素工艺的优化 讨论: 虫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向培养基中加入腺嘌呤和腺苷可明显提高虫草素的含量,因此推测虫草素生物合成途径与腺苷有一定的联系。 本实验发现静置培养虫草素含量最高,因此推测菌丝体通氧条件差,有利于虫

    23、草素的积累。三、展望 运用深层发酵法对冬虫夏草菌丝体进行发酵生产,既加快了生产速度,又提高了冬虫夏草的产量,对于冬虫夏草的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冬虫夏草已经从名贵中药的圣坛走入大众化药品领域,我们期待随着科技的进步,冬虫夏草这一医学宝藏能为人类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真菌活性多糖的制备工艺原料有两种来源原料有两种来源 子实体子实体子实体多糖 液体深层发酵法液体深层发酵法 菌丝体菌丝体 菌丝体多糖 (胞内多糖) 发酵液发酵液 发酵液多糖 (胞外多糖) 一、真菌多糖深层发酵法 1原理原理2设备设备 3工艺流程工艺流程 一、真菌多糖深层发酵法 4工艺说明工艺说明(1)菌种: 菌种培育斜面或沙土管孢子

    24、低温保藏复壮分离纯化 (2)培养基 : 孢子培养基:提供菌体的生长繁殖,形成孢子。 斜面/液体种子培养基:供孢子发芽、生长和繁殖菌丝体, 并使菌体长得粗壮,成为活力强的“种子”。 发酵培养基:供菌种生长、繁殖和合成产物(3)种子制备(种子扩大培养) 斜面活化:使保藏的生产菌种恢复活力 摇瓶培养:种龄要控制在对数期 种子罐扩大培养:一般不要超过三级 (4)发酵罐:通风式发酵罐 一、真菌多糖深层发酵法 5发酵过程工艺控制发酵过程工艺控制温度、pH控制: 最适生长温度和pH并非一定是最适产物形成温度和pH 压力控制:正压发酵 ,保证纯种的培养 溶解氧控制:通过通气和搅拌实现。搅拌转速,通气量 发酵前

    25、期小、中期大、后期小。 泡沫控制:食用级消泡剂 如泡敌 中间补料:真菌多糖的形成一般在减速期和稳定期, 故在此时期内可连续或多次补料(一般为碳源)。 染菌控制:无菌操作 ,设备密封性能 检查,染菌检查 一、真菌多糖深层发酵法 6发酵终点判断发酵终点判断 何时放罐要根据发酵目的、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 。 以菌丝形态、数量以及养分的消耗和代谢的变化作为指标。 二、真菌多糖提取纯化工艺 1原理:原理:热水或极性溶剂浸提热水或极性溶剂浸提 分离纯化分离纯化 胞内外多糖产品胞内外多糖产品 2设备设备 3工艺流程工艺流程 4工艺说明工艺说明二、真菌多糖提取纯化工艺 (1)原料及预处理:)原料及预处理: (2

    26、)提取溶剂及浸提条件的选择:)提取溶剂及浸提条件的选择:水或0.5mol/L NaOH溶液。 浸提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多糖降解或结构发生变化。(3)浸提液固液分离:)浸提液固液分离: 若用热碱浸提,则浸提液用HCl中和至中性。 (4)浓缩上清液:)浓缩上清液:热浓缩、超滤浓缩 (5)醇析:)醇析:4冷乙醇至终浓度70,充分沉淀活性多糖 (6)脱脂、除蛋白:)脱脂、除蛋白: 用无水乙醇、丙酮脱脂,再用Sevag法脱除杂蛋白。 常见的药用真菌 药用真菌(medicinal fungi)概述 药用真菌是指有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和小型真菌。本文主要叙述有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尤指有食疗价值的肉质菌(伞菌、多

    27、孔菌)。据真菌分类学家卯晓岚先生估计,我国的药用真菌有近500种,其中不少种类是著名的食用菌。在神农本草经等古代经典著作中记载的药用菌,主要有茯苓、马勃、天麻(含蜜环菌)、猪苓、雷丸、灵芝、香菇、银耳、木耳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药学工作者对部分传统的或民间的药用真菌作了大量的开发研究,并提取了有效成分。 药用真菌(medicinal fungi)概述 概括起来,药用真菌有如下医疗保健作用:降低胆固醇和抑制血压升高作用:降低胆固醇和抑制血压升高作用:据日本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从香菇中分离的香菇嘌呤,用小鼠作动物试验,具有显著降低小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发现蘑菇、香菇、金针菇、木耳

    28、、毛木耳、银耳和滑菇等真菌的子实体均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药用真菌(medicinal fungi)概述 概括起来,药用真菌有如下医疗保健作用: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增强免疫功能作用:人体免疫功能是人体具有的一种免除疾病的能力,他是通过人体具有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实现的。多种真菌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含有的高分子多糖类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应用生物技术,开展了香菇、猴头和灵芝的液体深层培养及其营养保健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菌丝体分离提取的灵芝多糖对实验小鼠的T淋巴细胞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香菇多糖和猴头多糖对实验小鼠的B淋巴细胞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3种多糖对

    29、实验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异物功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药用真菌(medicinal fungi)概述 概括起来,药用真菌有如下医疗保健作用:抑制肿瘤作用:抑制肿瘤作用:真菌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含有的高分子多糖类生理活性物质还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日本学者千原等研究香菇多糖具有明显抑制肿瘤作用;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徐朝晖等研究双孢蘑菇多糖不仅能抑制小鼠S-180实体肿瘤的生长,而且能干扰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灵芝多糖对接种于实验小鼠的肺癌和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研究表明灵芝多糖精粉与环磷酰胺合有时,对小

    30、鼠Lewis肺癌和H22肝癌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药用真菌(medicinal fungi)概述 概括起来,药用真菌有如下医疗保健作用:减少尿糖和改善糖尿病症作用:减少尿糖和改善糖尿病症作用:日本武库川女子大学人类环境科学学院大鹤胜等报道将贝叶多孔菌对糖尿病大鼠口服投与,可显著地改善其耐糖能力,减少尿糖和尿量等,使糖尿病的诸症状得以改善。 药用真菌(medicinal fungi)概述 概括起来,药用真菌有如下医疗保健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衰老作用 银耳多糖能明显降低果蝇脂褐质含量,延长果蝇平均寿命;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对红细胞膜的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膜蛋白交联,膜流动性趋于正常

    31、,红细胞溶雪率降低,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作用。同时还证明银耳能提高小鼠脑和肝脏组织中SOD的活力,对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木耳多糖可使小鼠心肌组织褐脂质含量下降,使脑和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增加,对小鼠离体脑B型单氨氧化酶(MAO-B)活性起抑制作用,提示木耳多糖具有抗衰老活性。灵芝、金针菇等真菌均具有抗衰老作用,这里不一一介绍。常见的药用蘑菇1.冬虫夏草2.茯苓 3.灵芝4.云芝5.竹黄6.古尼虫草7.鳞皮扇菇8.树舌灵芝9.尖顶地星10.黄裙竹荪11.裂 褶 菌12.灰 包 菇13.头状秃马勃14.大秃马勃15.梨形马勃16.白鳞马勃17.粪生黑蛋巢菌1、冬虫夏草冬

    32、虫夏草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又称虫草、冬虫草、雅扎贡布(语藏,即长角的虫子)。子座棒状,生于鳞翅目幼虫体上,一般只长一个子座,少数2-3个,从寄主头部、胸部生出至地面。长3-12cm,基部粗约1.5cm,头部圆柱形,褐色,中空。子囊壳椭圆形,基部埋于子座中,03-0.5 0.1-0.2cm。自然分布在海拔3000-50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带,寄生于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的幼虫体上。每年5-7月份出现。也有的在11月份开始出现子座,但不发育。我国冬虫夏草几乎都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已记载产区有青海、

    33、西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新疆等地区。冬虫夏草为名贵中药,性温、味甘,后微辛、补精益髓、保肺、益肾、止血化痢、止血化痢,止痨嗽。其中含有特有成分虫草菌素,是一种有抗生作用或抑制细胞分裂作用的核酸类物质。关于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研究进展较快,可以利用深层发酵培养菌丝体,其培养物用干保健品和制药。2、茯苓茯苓茯苓 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呈平伏状,厚0.3-1cm,初期白色,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管孔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菌管长2-8mm,偶有双层,厚可达 1-3cm,孔径0.5-2mm,壁薄,孔口边缘老后呈齿状。菌核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直径10-30cm,重量可达数十至近百斤。新鲜时梢软有弹

    34、性,干后坚硬,表面粗糙多皱或成瘤状,浅棕黄色至褐色,后变黑褐色。内部白色或带浅红色,干后梢硬。生于多种松树的根际。偶见于其它针叶树及阔叶树的根部,适宜生长于沙质土。分部于我国安徽、福建、云南、湖北、浙江、四川等地。可药用,性温热、生津止渴、退热安胎、宁心益气、降血糖。抑制肿瘤,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达96.88%。可作补品。 3、灵芝灵芝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Leyss.)Karst. 又称赤芝、红芝。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半圆形,肾形或近圆形,木栓质,人工栽培是子实体宽5-15cm,厚0.8-1cm,红褐色并有油漆光泽,菌盖上具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往往内

    35、卷。菌肉白色至淡褐色,管孔面初期白色,后期变浅褐色,褐色,平均每毫米35个,柄侧生,与菌盖近垂直,少数偏生呈扇状,长宽8-15cm,粗1-3cm,紫褐色,有光泽,生于阔叶树伐木桩旁。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 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四川、河南、湖南、湖北、陕西、甘肃、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从古代以来即有药用记载。可治疗神经衰弱、头昏、失眠、肝炎、支气管哮喘等,还可治积年胃病和用做蘑菇中毒的解毒剂。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7080%。此菌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目前用它做原料加工生产多种保健品或药用产品。4、云芝云芝云芝 Coriolus

    36、versicolor (L.:Fr.)Qul. 又称彩绒革盖菌、杂色云芝、彩绒菌、瓦菌。子实体一般小,无柄、平伏面反卷,或扇形,贝壳状,往往相互边接在一起,呈覆瓦状排列。菌盖宽1-8cm,厚 0.1-0.3cm ,革质表面有细长绒毛和多种颜色组成的狭窄的同心环带,绒毛常有丝绢光彩,边缘薄,波浪状。菌肉白色。管孔面白色,淡黄色,每毫米3-5个。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江苏、台湾、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内蒙古等地区。该菌主要为药用,有去湿化痰效果,可治疗肺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性或慢性肝炎,还可作为肝

    37、癌患者的免疫治疗药物。从云芝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糖均具有极强烈的抑制癌细胞活性。云芝菌丝体多糖是含蛋白质的葡聚糖,而从发酵液提取的多糖不含蛋白质。该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和100%。云芝是分布极其广泛的一种木腐菌,可侵害近80种阔叶林树木,被侵害树木的木质部形成白色腐朽。常常导致枕木、电杆、楞木、桥梁等木用建材腐朽。该菌含有蛋白酶、过氧化酶、淀粉酶、虫漆酶及革酶等,有广泛的经济用途。另外,在段木栽培木耳和香菇时常有该菌生长,被视为有害“杂菌”。5、竹黄竹黄竹黄 (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 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子囊菌,子座小,长1-

    38、4.5cm ,宽1-2.5cm,形状不规则,多呈瘤状。初期色淡,后期粉红色,龟裂。内部粉红色,肉质,后成木拴质。比较广泛分布在南方竹林区。我国民间作为药用,治疗虚寒胃疼、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和筋骨酸痛等。6、古尼虫草古尼虫草古尼虫草 Cordyceps gunnii (Berk.)Berk. 子座从寄主头部生出,柄白色,长10-90mm,粗5-6mm,顶部一般灰色至灰黑色,长卵圆形至柱状,单生,二叉分枝或成簇着生,一般8-22mm 5-8mm,成熟时与柄的界限分明,无不孕顶端。子囊壳拟卵形或安瓿瓶形,0.70.9mm 0.2-0.3mm,埋生,成熟时孔口外露。 寄生于土中蝙蝠蛾科

    39、(Hepiaidae)昆虫的幼虫上。分布于贵州等地。古尼虫草曾被误当冬虫夏草使用。不过也有人认为此种虫草与亚香棒虫草相同。目前在贵州已作为药物研究利用。7、鳞皮扇菇鳞皮扇菇鳞皮扇菇 Panellus stypticus(Bull.:Fr.)Karst 子实体较小。菌盖扇形,浅土黄色,菌盖直径1-3cm,表面有麦皮状小鳞片。菌肉薄,味辛辣。菌褶窄而密。菌柄很短,生在菌盖的一侧。此菌成群地生在阔叶树腐木上或树桩上。晚上可发光,但有的因地区差异而不发光。分布极广。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福建、广东、广西、香港、台湾、湖南、贵州、云南、青海、西藏、陕西等。此菌子实体质地较韧,干后潮湿时

    40、能恢复原状,多记载有毒,不宜采食。可药用,有调节机体、增进健康、抵抗疾病的作用。其子实体内含有齿孔菌酸(eburicoicacid),可用以合成甾体药物,这种甾体药物可对机体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此菌有收敛作用。将子实体制干研成粉末,敷于伤处治外伤出血。另外,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本菌导致树木木质腐朽。8、树舌灵芝树舌灵芝树舌灵芝 Ganoderm applanatum (Pers.)Pat 又称树舌扁灵芝、老母菌、枫树菌。子实体大型或特大型。无柄或几乎无柄。菌盖半圆形,扁半球形或扁平,基部常下延,宽5-3510-50cm,厚1-12cm,表面灰色,渐变褐色,有

    41、同心环纹棱,有时有瘤,皮壳胶角质,边缘较薄。菌肉浅栗色,有时近皮壳处后变暗褐色,菌孔圆形,每毫米4-5个。 生于杨、桦、柳、栎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和伐桩上。多年生,高龄者可达20余年。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山东、黑龙江、吉林、江苏、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河南、湖南、湖北、贵州、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等地区。是重要的木腐菌之一。导致木材木质部形成白色腐朽。可药用。在我国和日本民间作为抗癌药物。还可以治闻风湿性肺结核,有止痛、清热、化积、止血、化痰之功效。该菌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64.9%。此菌还产生草酸和纤维素酶,可应用于轻

    42、工、食品工业等。9、尖顶地星尖顶地星尖顶地星 Geastrum triplex(Jungh.) Fisch. 子实体较小。初期扁球形,外包被基部浅袋形,上半部分裂为5-8瓣,裂片反卷,外表光滑,蛋壳色,内层肉质,干后变薄,粟褐色,往往中部分离并部分脱落,仅保留基部,内包被无柄,球形,球形,粉灰色至烟灰色,直径1.7-3cm,嘴部显著,宽圆锥形。在林地上或苔藓间单生或散生。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吉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可药用,外伤消肿、解毒、止血。10、黄裙竹荪黄裙竹荪黄裙竹荪 (Dictyophora mulicolor Bork.et Br.) 又称黄网竹荪、仙

    43、人伞。子实体中等至较大,高8-18cm。菌盖钟形,具网格,其上有暗青褐色或青褐色粘性孢体,顶平,有一孔口。菌幕柠檬黄色至桔黄色,似裙子,具菌托,苞状,从菌该边沿下垂长6.5-11cm,下缘直径8-13cm,网眼多角形,眼孔直径约2-5 mm,菌柄白色或浅黄色,海绵状,中空,长7-15cm,粗 1.6-3cm。夏季在竹林、阔叶林地上散生。分布于我国江苏、湖南、安徽、云南、广东、台湾、香港、海南、西藏等地区。此种多有毒,不宜采食,可供药用。将子实体浸泡于浓度为70%的酒精中,作为外涂药用,可治疗脚癣。11、裂褶菌裂褶菌裂褶菌 (Schizphylhls commne Fr.) 又称白参(云南)、树

    44、花(陕西)。子实体小型。菌盖直径0.6-4.2cm,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具多数裂瓣,菌肉薄,白色,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柄短或无。春至秋生于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及腐木上。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甘肃、西藏、四川、贵州、去南等地区。可食用,此菌含裂褶菌多糖,对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对大白鼠吉田瘤和小白鼠肉瘤37的抑制率为70-100%,我国云南民间常把此菌与鸡蛋炖熟服用对治疗白带有效。云南产

    45、裂褶菌气香味鲜,称之为“白参”,有滋补强身作用。裂褶菌是段木栽培香菇、木耳或毛木耳或银耳时的“杂菌”,其繁殖生长快,数量多,影响比较大,还可使木质部产生白色腐朽。该菌含有较强活性的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苹果酸,菌丝深层发酵时可产生大量有机酸,还可产生促生素吲哚乙酸。本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12、灰包菇灰包菇灰包菇 Secotium agaricoides (Czern.) Hollos 子实体较小。卵形到扁球形,直径3-4cm。柄短而明显,倒圆锥形,粗1-1.5cm,向上伸长至包皮顶端,形成中轴。包被浅黄色,单层,厚1-2mm ,先期光滑,后期出现鳞片,沿基部与柄连接,外

    46、开裂;内部浅黄绿色,腔迷路状,宽达1mm,隔片与伞菌的菌褶相似。秋季在草原草地上散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河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幼嫩时可食用。老后供药用。有清肺、利喉、消肿、止血、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喉炎、鼻出血,外伤出血,疮肿,冻疮及食道和胃出血。还可用于治疗感冒后咳嗽。13、头状秃马勃头状秃马勃头状秃马勃 Calvatia craniiformis (Schw.)Fr. 又称马屁包、头状马勃。子实体小至中等大,陀螺形,高4.5-7.5(10)cm,宽3.5-6cm,不孕基部发达。包被两层,均薄质,很薄。紧贴在一起,淡茶色至酱色,初期具微细毛,逐渐光滑,成熟后上部开裂并成

    47、片脱落,孢体黄褐色。夏秋季于林中地上单生至散生。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香港、广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区。幼时可食。成熟后可药用。有生肌、消炎、消肿、止痛作用。从发酵液分离出广抗菌谱的马勃菌酸(caluatic acid),对革兰氏阳性、阳性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14、大秃马勃大秃马勃大秃马勃 Calvatia gigantea (Batsch.:Fr.) Lloyd 又称大马勃、马勃、马屁包。子实体大型,近球形至球形,直径15-36cm,或更大,无不孕基部或很小,由粗菌索与地面相连,包被白色,后变污白色,同腊状外包被和较厚的内包被组成,初期微具绒毛,渐

    48、变光滑,脆,成熟后开裂成块脱落 ,露出浅青和褐色的孢体。夏秋季生于旷野的草地上,单生至群生,在新疆山地草原及内蒙古呼盟草原可形成“蘑菇圈”。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西藏、甘肃、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幼时可食用,味鲜可口。成熟后可药用。具有消肿,止血、清肺润喉和解毒作用。15、梨形马勃梨形马勃梨形马勃 (Lycoperdon pyriforme Schaeff.:Pers.) 子实体小,高2-35cm,梨形至近球形,不孕基部发达,由白色菌丝束固定于基物上。初期包被色淡,后呈茶褐色至浅烟色,外包被形成微细颗粒状小疣,内部橄榄色,后变为褐色。夏秋季生长在林中地上或枝物

    49、或腐熟木桩基部,丛生、散生或密集群生。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安徽、香港、台湾、广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等地区。幼时可食,老后内部充满孢丝和孢粉,可药用,用于止血。 16、白鳞马勃 白鳞马勃白鳞马勃 (Lycoperdon mammaeforme Pers .) 子实体较小,陀螺状,直径3-5cm,高4-8cm,不育基部比较发达,初期纯白色,后期略带黄褐色。表面具有厚的白色块状或斑片状鳞片,后期鳞片脱落而光滑,顶稍凸起且成熟时破裂一孔口。内部孢体纯白色,成熟后呈黄褐色至暗褐色。夏秋季在林中草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西藏、青海、陕西秦岭地区。孢粉可作为止血药。17、粪生黑蛋巢菌粪生黑蛋巢菌粪生黑蛋巢菌 Cyathus stercoreus (Schw.)de Toni 子实体杯形,高0.5-1.5cm,宽0.3-0.5cm,有粗毛,开始棕黄色,后变淡黄色或灰色,有时毛全脱落呈深褐色,无纵纹。内侧光滑,深灰色,后期近黑色。小包黑色,扁圆,直径约2mm,由菌丝索固定于杯中,小包壁的外层同褐色粗丝组成。在粪上或垃圾堆上群生。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西、香港、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此菌可药用,用于止胃痛。其味稍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3376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