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教案(表格式含教学反思、课后作业及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教案(表格式含教学反思、课后作业及答案).doc》由用户(harr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教案表格式含教学反思、课后作业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 年级 下册 古诗 教案 表格 教学 反思 课后 作业 答案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9.9.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课题课题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课型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授课 时间时间 3 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会认“仞、岳”等 6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 摩、遗”等 6 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教学 难难点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
2、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具教具 准备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 8 8 ) 分钟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 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2 2】田园诗: 乡 村四月望庐山瀑布村夜 4.教师小
3、结:我们刚刚交流的古诗多以自然风光、农村景 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这种诗被称为田 园诗。 5.谈话过渡:谁能给大家朗诵一首与田园诗风格不同的古 诗。 小学生在学习和 阅读中接触到的边塞 诗很少, 对于当时的历 史、 地理情况了解也很 少。 我们要针对学生现 状, 通过田园诗和边塞 诗的对比, 引导学生了 6.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7.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3 3】边塞诗: 出 塞凉州词塞下曲 8.引导交流: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诗都是反映什 么的?(战争)在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 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 诗。
4、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 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 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 生过许多战争,一些诗人或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于 是将所见所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边塞诗。 9.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 塞诗。(板书:从军行) 10.出示从军行。【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4 4】 11.引导了解从军行:【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5 5】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 生活。 1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6 6】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 太原)人,又一说京
5、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 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解边塞诗。 从几首反映 战争的边塞诗引入, 为 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感受课文中戍卒的怨 情打好感情基础。 新课新课 教学教学 ( 2828 )分钟)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8 8】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会写字。【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9 9】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 诗中词语的理解。 玉门关 楼兰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三、借助注释,理解
6、诗意【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010】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熟读古 诗,然后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这样才能让古诗深深 地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先来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前两句。 (二)学习诗句。 1.学习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 (1)读一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说一说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 么读?(指多个学生读。) (2)说一说: 小组交流:读了“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诗,在你的眼
7、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 了什么?【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212】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小结。暗, 荒凉,阴沉。(板书:青海 暗雪山) (3)看一看:【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 12 2】雪山景象。 学生欣赏雪山景观。 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自己 的感受。 (4)想一想。 根据课件,想象场景,再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 的意思。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全班再次齐读青海长云暗雪山。 2.学习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 (1)谈话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诗人将目 光移到远处,看到的又一种景象:“孤城遥望玉门关”。 【出示课件出
8、示课件 1313】(出示图片) (2)“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遥 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去。) (3)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 (这跟当时民族 以“孤城”为突 破口, 引导学生体会边 塞荒凉的地理环境, 感 悟戍卒的离愁别恨。 以 “读” 为依托, 引导学 生品读感悟, 进入古诗 的情境, 感悟诗人的情 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 “青海”地区,正是唐军与敌人 多次作战的场所; 而 “玉门关” 外, 则是敌人的势力范围。 ) 了解玉门关。【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414】出示玉门关相关资料 请同学说一说:看了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玉门关处在 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
9、上,显得那么荒 凉、孤寂、冷清。) (3)你觉得“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 最深?(孤)为什么? 引导总结:“孤城遥望”让人感受的城“孤”,已有萧 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 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 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这“孤 城” 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将士们久住“孤城”, 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 (板书:孤城 玉门关)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环境的荒凉、孤寂、冷 清,表达出戍边将士孤独和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6)
10、小结过渡【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515】: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 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 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 的?怎么想的呢? 3.学习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作者在这两 句诗里概括交代了什么? (戍边时间之漫长, 战事之频繁, 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2)“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不是,是指战斗的 次数多。) (3)从“百战”和“黄沙”你感受到什么?(战争的惨 烈。) (4)从“百战”而至“穿金甲”你又感受到什
11、么?(更 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 感。 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板书:百战 穿金 甲) (5)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 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哪句诗写出 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 (板书:不破 终不还) (6)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 16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一 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不破楼兰终 不还”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的意思。(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 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来。
12、)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感受将士的征戍之苦,体会将士的报国之志。 (1)课件播放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 (2)结合诗句和刚才的视频,你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们怎 样的情感?【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818】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 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 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919】: 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 的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五、拓展交流。五、拓展交流。 (1)征人思亲人: 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
13、诉?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 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 战士的心里话。(学生自由发言。) 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 (不能。 ) 他又能怎么办呢? (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平定战争,早日回家。) (2)亲人思征人: 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 充分挖掘文本内 涵, 引导学生写一写戍 边将士的心里话, 学生 情之所至, 定会言之有 物, 读写结合, 对学生 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 训练。深化古诗内涵, 将立意提升至 “反对战 争,维护和平”,赋予 了古诗新意。 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 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
14、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 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 说?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课堂小课堂小 结及拓结及拓 展延伸展延伸 ( 4 4 )分钟)分钟 六、课堂总结,作业布置六、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 现在,我们拥有和平快乐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不是 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有人为守护它。让我们珍惜和平的生 活,感谢守护我们的战士们。 2.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 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边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 些什么?任选一项写下来。 4.搜集并阅读边塞诗。 板书板书 内容内容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 暗雪山 孤城
15、 玉门关 百战 穿金甲 不破 终不还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 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的意志和豪情。 【答案】 一、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 2 立誓破敌,决战决胜 第第二二课时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会写字“仞、摩”等。 2.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
16、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 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具教具 准备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 3 3 ) 分钟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 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 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 去感受他的情怀。 2.简介陆游。【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3 3】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 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
17、 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 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 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3.导入课题: 陆游是 “南宋四大诗人” 之一, 生前即有 “小 李白”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 军书”的志愿。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 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 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 68 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板书 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齐读课题,指导学生将 借助唐宋及诗人 引发交流,并导入新 课, 加深
18、了学生对作者 的印象, 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 课题读通、读顺。 4.理解课题。 (1)小组交流理解诗题,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2)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感)说说自己对题目 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感想、感受、感慨。) (3)从课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凉)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秋天夜 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 分伤感。) 5.谈话过渡: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来,让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 6.了解写作背景。【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4 4】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 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19、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 被罢黜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 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 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新课新课 教学教学 ( 3333 )分钟)分钟 二、初读古诗,解决字词二、初读古诗,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指导书写 。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 诗中词语的理解。【出示课出示课件件 5 5】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6 6】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
20、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三万里河东入海 (1)这里的“河”指哪条河?(黄河) (2)你是怎样理解诗句中的“三万里”的?(“三万里” 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 万多里。)(板书:三万里河)【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7 7】黄河图片 及简介 (3)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气势磅礴、一 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 (4)“入”字表现了什么?(“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 气。) (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三万里
21、长的 黄河奔腾翻滚,向东流入大海。) 2.五千仞岳上摩天 (1)这里的“岳”指的是什么?【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8 8】华山图片 及简介。 (2)你是怎样理解诗句中的“五千仞”的?(“五千仞” 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板书:五千仞岳) (3)“摩”是什么意思?这个字表现了什么?(摩擦, 接触。“摩”字突出山的高峻。) (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 天、高耸入云) (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主要写 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 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4.指导朗读: 祖国河山如此
22、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 (高兴、激动、自豪、兴奋)(板书:山河壮丽) 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 5.请同学再读古诗后两句。 谈话过渡: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 怎样的心情? (悲凉、 悲伤) 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 (“遗民”“泪尽”“胡尘”) 6.遗民泪尽胡尘里 (1)“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遗民” 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泪尽”眼泪流干了,形 教学中,引导学生 通过朗读感受祖国河 山的壮丽。 容十分悲惨、痛苦。“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 族的泛称。“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指暴政。 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
23、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板 书:遗民泪尽)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9 9】从“遗民”“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 饱受战乱之苦,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 磨,眼泪都哭干了。 7.南望王师又一年 (1)“南望”“王师”是什么意思?( “南望”远眺南 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2)从“望”字你感受到什么?(全诗以“望”字为眼, 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板书:南 望王师) (3)“遗民”就这样“望”了多长时间。教师引读: 一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 一年。 五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 一年。 十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
24、又 一年。 65 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 一年。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他们盼望南边 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5)同学们,“遗民”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 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 些什么?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010】 “遗民”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 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 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 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 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悲! 有诗为证。【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