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建筑空间组合论分析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318114
  • 上传时间:2022-04-02
  • 格式:PPT
  • 页数:30
  • 大小:15.7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建筑空间组合论分析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建筑 空间 组合 分析 课件
    资源描述:

    1、建筑建筑12-1班班 李浩达李浩达本书及作者简介本书及作者简介主要内容与章节主要内容与章节各章节内容之读后感各章节内容之读后感重点摘抄与分析重点摘抄与分析主要内容及章节建筑空间组合论是彭一刚老先生的代表作彭老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建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建筑美学及建筑创作理论研究,天津大学教授、建筑学院名誉院长本书为著名建筑专家彭一刚老先生于1983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是一部理论性很强的学术专著,历时三年“四人帮”垮台后,在党的政策鼓舞下,于1977年初正式动手拟定提纲兵搜集有关方面的资料,所以说本书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彭一刚中国科学院院士本书主要内容及章节分析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2、:本书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书的第一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二、三章着重阐明功能、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和制约性;第四章从美学的高度论证了形式美的客观规律性,并分别阐述了与形式美有关的建筑构图基本法则;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实例分别就内部空间、外部体形及群体组合处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形式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本书主要内容及章节分析章节分析:章节分析: 总论总论 功能与空间功能与空间 形式美的规律形式美的规律 内部空间的处理内部空间的处理 空间与结构空间与结构 外部形体的处理外部形体的处理 群体组合的处理群体组合的处理理论

    3、精华书之重点需要我们去掌握的部分仅仅是了解了一下独成一章?下面就请允许我根据各章的内容,表述一下自己对这几部分分别的感想, 如有纰漏还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观而有感 -总论总论:总论:本书的“总论部分”依然在延续一个不变的话题,建筑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作者描述的建筑发展中的本质联系,总结出三个主要方面:一、人们对建筑提出的功能和使用方面的要求;二、人们对建筑提出的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三、以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来达到前述的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一栋建筑要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要有功能性,不然没用的建筑是基本没人要的。其次建筑发展到一定地步就会“被”跨入艺术的领地,来反映建筑师的内心活动或者精神追

    4、求。来体现一种美,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和谐的感觉而且建筑离不开现实,图纸上的建筑虽然好看,但要建设出来,还要靠强大的技术支持。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带来了建筑的新发展。但终究技术还是处于次要地位,因为想法才是最初的动力。建筑形式功能要求审美要求技术条件两个要求一个手段作者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建筑不仅是满足个人和家庭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这就使建筑有不同的功能从精神和审美来看。因为功能性质不同,环境不同,设计意图构思不同应当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从物质技术手段方面来看。一定的功能必须要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然而获得某种形式

    5、的空间主要取决于工程结构和技术发展的水平。物质功能精神感受技术条件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理想中的建筑建筑=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物质功能精神感受技术条件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社会经济基础 生活方式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民族传统社会生产力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而有感 -第二章:功能与空间功能与空间功能与空间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建筑和容器有着惊人的相似,建筑是一个装人的容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只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物品对于容器的空间形式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规定性: 一、量的规定性:具有合适的大小和容量 二、形的规定性:具有合适的形状

    6、以适应盛放物品的要求 三、质的规定性:所围合的空间具有适当的条件(温度、湿度等),以防止物品受到损害或变质。功能对于空间的规定性:功能对于空间的规定性: 一、量:大小的差别是功能对于空间量的规定性的反映。 二、形:形状的差别是功能对于空间形的规定性的反映。 三、质:门窗设置和朝向要求涉及到交通,日照,采光,通风等条件的优劣,实际上是功能对于空间质的规定性的反映。明暗也是一种形式。观而有感 -第二章:功能与空间各类容器中,最简单的莫过于盛放流体的容器。这种容器只要保证一定的容量就可以满足要求,置于形状则是在所不计的,它只有量的规定性另一类容器,除了量得规定以外,还有形的规定性,即必须具有某种确定

    7、的形状方能满足使用要求鸟笼,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容器,但它所容纳的是由生命的活物,它的形和量不是根据鸟本身,而是依据鸟的活动来确定的建筑,如果把它比喻成容器,虽然和鸟笼有相似之处,但是要看到认得活动范围之广、形式之复杂要求之高,则与任何一类容器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就范围来讲,小至居室,大到整个城市、地区,都是属于人的活动空间。就形式来讲,不仅要个人、若干人,满足整个社会的各种人所提出的功能、精神要求。建筑与容器的对比:建筑与容器的对比:观而有感 -第二章:功能与空间建筑空间的功能属性:建筑空间的功能属性: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仍就犹如一种容器,容纳人类活动的容器。为此,他的体量大小必然因活动的

    8、情况(也就是功能)不同而大相径庭。卫生间 厨房 卧室 起居室(1m*1m)房间,作为空间形式的一种是构成建筑的最基本单位,为了适和不同功能要求,不同性质的房间各具自己的独特形式,即建筑空间的功能属性。观而有感 -第二章:功能与空间功能与空间功能与空间功能对于多空间组合形式的规定性用一条专供交通联系用的狭长的空间走道来连接各使用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各使用空间围绕着楼梯来布局的空间组合形式。以广厅直接连接各使用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一个展厅可以不被穿行;观众既可以逐一地进入所有展厅,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有选择地进入任何一个展厅。使用空间互相穿套,直接连通的空间组合形式: 1、 串联式的组合形式; 2

    9、、 在一个完整的大空间内自由灵活地分隔空间; 3、 在一个大空间内,沿柱网队空间进行分隔; 长廊式 串联式 广厅式观而有感 -第二章:功能与空间各使用空间首尾相连,连接为整体(构成循环)。各使用空间直接连通,关系紧密且具有明确的程序和连续性,适合于博物馆、陈列馆建筑。在一个完整的大空间内自由灵活地分隔空间这种空间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组合”概念它不是把若干个独立的空间通过某种方式或媒介连接在一起而形成整体而是把一个大空间分隔成为若干个部分,这些部分虽然有所区分,但又互相穿插贯通,彼此之间没有明确、肯定的界线,从而就失去了各自的独立性。 这种空间形式是西方近现代建筑的产物,它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古典建

    10、筑空间组合的机械性,而为创造高度灵活、复杂的空间形式开辟了可能性。在一个大空问内沿柱网对空间进行分隔。由于把交通联系空间与使用空间合而为一使得被分隔的空间直接连通、关系紧密,加之柱网的排列整齐化一,这些将有利于交通运输路线的组织,适合于生产性建筑的工艺流程。 串联式 :示意图空间形式串联式的空间组合形式串联式的空间组合形式观而有感 -第三章:空间与结构空间与结构空间与结构结构的不同形式既能适应不同的功能要求,也会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即,结构能满足建筑的功能与审美要求。 如果把符合功能要求的空间称之为适用空间;把符合于审美要求的空间称之为视觉空间;把按照材料性能和力学的规律性而围合起来的空间称之为

    11、结构空间。 列举说明了几种常见的空间形式,也表达了一种空间的制约性: 一、以墙和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体系 二、框架结构体系 三、大跨度结构体系 四、悬挑结构体系 五、其他:剪力墙结构、井筒结构、帐篷结构、气承结构只有把适用空间、视觉空间,结构空间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功能、 美、结构三者有机结合。 观而有感 -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形式美的规律形式美的规律形式美与审美观念的差异形式美的规律是多样统一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勒柯布西耶:“原始的体型是美的体形,因为它能是我们清晰地辨认。”所谓原始的体形就是指圆、球、正方形、立方体以及正三角形等。 主从与重点: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组成部分是不能加以区别

    12、而一律对待的。 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对比可以借彼此之间的烘托陪衬来突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微差则可以借相互之间的共同性以求得和谐 韵律与节奏:连续的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交错韵律。 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的道理所在 比例与尺度:和谐的比例引起美感。 观而有感 -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均衡与稳定均衡与稳定均衡:建筑构图中各要素的左与右,前与后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稳定: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 静态均衡:对称和不对称 动态均衡:依靠运动来取得平衡均衡的两种形式: 近现代建筑理论非常强调时间和运动这两方面因素。这就是说人们对于建筑的观赏不是固定于某一个点上,而是在连续运动的过程中来

    13、观赏建筑。必须从各个角度来考虑建筑形体的均衡问题。特别是从连续行进的过程中来看建筑体形和外轮廓线的变化,这构成了一种运动中的韵律和节奏上的变化。就是格罗皮乌斯所强调的:“生动有韵律的均衡形式。” 卐卐静态 动态观而有感 -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比例和尺度比例和尺度比例:一方面指建筑整体或它的某个细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另一方面指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建筑整体和某些细部或人与人们所习见的某些建筑细部之间的关系理性的关系。 美不是事物的一种绝对属性,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对于生活日用品,人们是极易根据生活经验而作出正确判断的,但是对于建筑有时却可能陷入迷网。这可能

    14、是由于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 建筑物的体量巨大,人们很难以自身的大小作比较,从而失去了敏锐的判断力。 二、 建筑不同于生活日用品,在建筑中有许多要素都不是要单纯根据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来决定它们的大小和尺寸的。设计中关于建筑大小处理的两种特殊情况: 一般情况,设计者希望观赏者所获得的印象与建筑物真实大小一致。但有两种特殊情况,设计者会有意避免完全一致。观赏者获得的印象超过真实大小:例如纪念性建筑观赏者获得的印象小于真实感觉:例如庭园建筑 这两种情况虽然感觉与真实之间不完全符合,但是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意图还是允许的观而有感 -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比例和尺度比例和尺度1.一个抽象的几何形状矩形,无从显

    15、示其尺度感,但是一经给予建筑处理,人们便可以通过这种处理而获得某种尺度感。2.踏步、栏杆、坐凳及褴墙等,由于功能要求一般具有比较确定的大小及尺寸,在里面处理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人们习见得要素来显示建筑物的真实大小,从而获得某种尺度感。同样高度的人(参照物),在不同尺度的空间下,是有不同的感觉,可见尺度对空间的影响尤为重要。不单单是建筑是要有一定的比例,分割的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比例,以及要放在房间的家具和日常用品等等也的要相对应观而有感 -第五章:内部空间处理 第六章;外部体型的处理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 空间的体量与尺度 空间的形状与比例 空间围、透关系的处理 内部空间的分隔处理

    16、 天花、地面、墙面的处理 色彩与质感的处理多空间组合的处理多空间组合的处理 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空间的重复与再现 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空间的序列与节奏内部空间的处理内部空间处理:内部空间处理:外部形体的处理:它同时要受到内、外两方面空间的制约,只有当它把这两方面的制 约关系统一协调起来,它的出现才是有根据和合乎逻辑的。 外部体型是内部空间的反映,式建筑的个性与性格特征的表现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观而有感 -第五章:内部空间处理 第六章;外部体型的处理空间的引导与暗示:空间的引导与暗示:某些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所处的地位不够明显。也可能有意识的某些“趣味中心置于比较隐蔽

    17、的地方,而避免开门见山。它们都需要采取措施对人流加以引导或暗示1、根据人流特点以曲线形式的墙面把人流引向某个确定的方向,并暗示着另外一个空间的存在;2、利用特殊形式的楼梯或踏步把人流引导至上一层空间;3、通过天花、地面处理给人流指示出前进的方向;4、利用空间的灵活性,向人们暗示着另一些空间的存在。观而有感 -第五章:内部空间处理 第六章;外部体型的处理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一) 主从分明、有机结合(二) 体量组合中的对比与变化(三) 稳定与均衡的考虑(四) 外轮廓线的处理(五) 比例与尺度的处理(六) 虚实与凹凸的处理(七) 墙面和窗的组织(八) 色彩、质感的处理(九) 装

    18、饰与细部处理观而有感 -第五章:内部空间处理 第六章;外部体型的处理主从分明、有机结合:主从分明、有机结合: 从传统的经验来看,一幢建筑不论其体形多么复杂但分析到最后却不外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几何形体所组合而成的。以北京天文馆为例说明有机结合问题-各要素间的连接有着严格的制约关系和条理性,因而这种结合是较为巧妙的、紧密的和有秩序的。A门厅B天象厅C展览厅D电影厅E陈列廊观而有感 -第五章:内部空间处理 第六章;外部体型的处理空间的对比与变化:空间的对比与变化:空间的大小、高低、以及开敞或封闭的程度,首先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但是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功能的特点,在组织空间时有意识的把大小悬殊的空间、高低

    19、悬殊的空间、形状差别显著的空间或开敞与关闭程度不同的空间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借空间的强烈对比而获得某种效果。当由低而小的空间进入高而大的空间时,则可借空间的对比与衬托使后者感到更加高大。当由封闭的空间进入开敞的空间时,则可借空间的对比而使人感到豁然开朗。如果把不同形状的空间组织在一起,也可以利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而打破单调。观而有感 -第五章:内部空间处理 第六章;外部体型的处理利用柱子来分割空间:利用柱子来分割空间:空间的宽度如果超出了结构(梁)允许的限度就需要设置柱子,这对功能或形式都会产生影响,如处理得好既可保证功能要求又可以丰富空间变化,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形成一种分隔感,柱距愈近,柱身愈粗其

    20、分隔感就愈强。1、单排列柱把空间等分为两个部门,主从不分,有损于统一。2、使列柱偏于一侧,这样主从的关系就明确了。3、双排列柱把空间等分为三个部分,主从不分,有损于统一。4、扩大中央部分空间以分清主从。观而有感 -第七章:群体组合的处理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建筑与环境: 莱特主张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使建筑与环境统一,布劳亚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对比存在。这两种观点是可以并存的。关于结合地形的问题: 如果说功能是从内部来制约形式的话,那么地形环境因素则是从外部来影响形式 。各类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群体组合中的统一问题 分解说明外部空间的处理观而有感 -第七章:群体组合的处理各类建筑群

    21、体组合的特点:各类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 公共建筑群组合:对称与不对称 居住建筑群体组合 尽量避免来自外界的干扰 工业建筑群体组合 处理好交通运输路线 沿街建筑群体组合封闭的组合形式: 建筑物沿街道两侧排列,形成一条狭长的、封闭形式的空间半封闭的组合形式: 街道一侧的建筑呈屏风形式,另一侧呈独立的形式。开敞的组合形式 :沿街道两侧的建筑均呈独立的形式。只沿街道一侧安排建筑的组合形式形式: 沿河、沿湖,临公园、风景区的街道周边式布局行列式布局独立式布局观而有感 -第七章:群体组合的处理外部空间的处理:外部空间的处理:外部空间有两个典型的形式: 空间包围建筑物 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外部空间的对比与

    22、变化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通过门洞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 通过空廊从一个空间看另一个空间; 通过两个或一列柱墩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 通过建筑物透空的底层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 通过相邻的两幢建筑之间的空隙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 通过树丛,山石,雕像等空隙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 (从一个空间透视一重又一重的空间,这除了使人感到深远外,还可以造 成一种无限威严的气氛。我国古典建筑中的楼牌,如果从功能上讲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但是利用它去可以分隔空间而增加层次感。)外部空间的程序组织:外部空间的程序组织:首先必须考虑主要人流必经的路线,其次还

    23、要兼顾到其它各种人流活动的可能性 观而有感 -第七章:群体组合的处理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D通过建筑物透空的底层 E通过相邻的两幢建筑之间的空隙 F通过树丛,山石,雕像等空隙 A通过门洞 B通过空廊 C通过两个或一列柱墩观而有感 -尾声建筑空间组合论是一本很好的建筑理论作品,不太深奥又不太肤浅,非常适合我们。其图文交错,既不显得太死板,又不会太花哨。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必读书之一。 本书共有九章,除了上述的总论之外其余的章节都是介绍的建筑中的精髓,那就是空间。建筑说白了就是限定一个个空间,比如说客厅、餐厅、卧室、洗手间等等,这都是简单的分割,内容上的分割。还要更困难的是形式上的分割,通过分割空间来寻找一种感觉,一种建筑师心中对美的感觉,并通过空间传播给大家。好的建筑会有一种让人很舒服的感觉,因为空间划分的非常好,不仅满足了内容上的需要,更体现了一种精神的境界。比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的十字。光和十字都是纯洁和圣洁的代表,两者结合给人一种精神的洗礼。这就是空间的魅力,难以掌握,又让人如痴如醉。观而有感 -尾声2012.12.1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建筑空间组合论分析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31811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