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4 三月桃花水教案(表格式;附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备课素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4 三月桃花水教案(表格式;附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备课素材).doc》由用户(语文王)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4 三月桃花水教案表格式;附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备课素材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三月 桃花 教案 表格 教学 反思 课后 练习 备课 素材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4 三月桃花水 课题课题 三月桃花水三月桃花水 课型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授课 时间时间 1 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 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 个生字,理解“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沉醉” 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爱恋与赞美。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教学 难难点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教具 准备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 ) 分分钟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一、师生谈话,导入课
2、题。【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2 2】 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 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这美妙春景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齐读 课题。)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2. 刘湛秋简介,学生初步了解。【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3 3】 刘湛秋,1935 年出生,安徽芜湖人。1957 年开始发 表作品。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 无题抒情诗 人爱 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 的旋律等共 22 种。 谈话环节可以创 设一个氛围, 使学生兴 趣被激发, 能够集中精 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来。 新课新课
3、教学教学 ( )分钟)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 障碍。 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4 4】 铃铛 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沉醉 草如茵 柳如眉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5 5】 绮丽:鲜艳美丽。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 的词语, 便于学生用较 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 语,为理解课文打基 回旋:盘旋,转动。 应和:呼应,附和。 纤细:细微,细小。 (二)读懂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
4、.学生两人一组, 齐读课文, 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6 6】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 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 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 句。 5.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 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 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 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 习。) 三、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
5、)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7 7】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 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 (两句话, 是疑问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对应 3、 4 自然段和 5、6 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 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 础。 同时, 还可以学到 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以问
6、题方式来引 导学生读懂文意, 使学 生的问题意识明确, 注 意力集中。 随着问题的 逐步解决, 课文的大意 也就明确了。 此环节的设计是 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 句子的特点, 了解修辞 手法的作用。 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二)学习第 2-6 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 会出现怎样的景象?【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8 8】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 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 窝,在水中回旋。 2.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 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
7、被束缚一个冬 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 下成了“朝霞”“酒窝”(比喻)。 3.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 “水面”的段落。 4.小组自学:【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9 9】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 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三月桃花 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板书:什么声音 竖琴 什么光芒 明镜) 5.教师提问:课文的第 36 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 辞手法?找出来, 读一读, 思考: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出【出 示课件示课件 1010】 预设: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
8、明镜”。 预设: 第 4 自然段运用了排比、 拟人修辞手法, 把 “柳 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 瓣”。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根据学生回答, 出示课文第 7 自然段: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111】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 沉醉。 小组讨论, 教师指 导, 使学生能够从更深 层次来理解课文, 了解 作者的内心情感。 预设:课文最后一段直接抒情, “啊,沉醉”表达 了对三月桃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预设:“草如茵”
9、“柳如眉”,两个比喻句,表现了 三月桃花水的美好,令人心醉。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写的是春水,作者表达了对三月桃花水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和赞美) 课堂小课堂小 结及拓结及拓 展延伸展延伸 ( ) 分钟分钟 五、拓展。五、拓展。【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212】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某一 个季节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 6 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 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 说什么? 通过仿写训练学生 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板书板书 内容内容 三月桃花水【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31
10、3】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喜爱和赞美 什么光芒? 明镜 课堂作业新设课堂作业新设计计【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414、1515】 1.从文中找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 的朝霞,向前流啊。( ) (2)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 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 2.仿写词语。 草如茵 柳如眉 ( ) ( ) 3.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 ),( ),( )的修辞手法。 4.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想象成( ),( ),还可以想象成( )和( )。 5.短文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之情,请找出句子并抄下来。 【答案】 1.绮丽( 美丽 ) 纤细( 细小 ) 2.草如茵 柳如眉
11、( 夜如水 ) ( 月如盘 ) 3.( 比喻 ),( 排比 ),( 拟人 ) 4.( 小铃铛 ),( 丝绸 ),( 竖琴 )和( 明镜 )。 5.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 固性的朗读;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 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 把对春天、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地朗读。 不足之处:不足之处: 教师讲解引导太多,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