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发酵技术物质和热量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固态发酵技术物质和热量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态 发酵 技术 物质 热量 课件
- 资源描述:
-
1、5.1 概述概述 固态发酵中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类物质共存于一个体系,并固态发酵中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类物质共存于一个体系,并发生物质的传递和转化。发生物质的传递和转化。 固态发酵所涉及的物质,简化为:固态发酵所涉及的物质,简化为: 微生物菌体微生物菌体 培养基质(碳源和氮源等)培养基质(碳源和氮源等) 代谢产物;代谢产物; 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 水水 培养基成分是逐渐分解、溶解和被利用,不能完全溶于水中。培养基成分是逐渐分解、溶解和被利用,不能完全溶于水中。 菌体也不完全被水包围菌体也不完全被水包围 大型固态发酵罐设计及放大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去大型固态发酵罐设计及放大的最大
2、难题是如何去除代谢热。除代谢热。 物质传递与热量的传递相互关联。最为典型的是物质传递与热量的传递相互关联。最为典型的是固态发酵所产生的热量主要是通过水分的蒸发,固态发酵所产生的热量主要是通过水分的蒸发,以汽化热的形式去除。以汽化热的形式去除。 通过发酵罐壁的传热效率较差(固通过发酵罐壁的传热效率较差(固-气气-固)固) 因此必须掌握热量传递方面的规律,建立合适的因此必须掌握热量传递方面的规律,建立合适的传热及热量平衡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确定空气传热及热量平衡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确定空气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量等工艺参数。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量等工艺参数。5.2 固态发酵物料的特性固态发酵物料的特性
3、5.2.1 5.2.1 物料层和顶空层物料的宏观分析物料层和顶空层物料的宏观分析 5.2.2 5.2.2 物料层的微观分析物料层的微观分析 5.2.3 5.2.3 固态发酵物料的非均质性固态发酵物料的非均质性 5.2.4 5.2.4 固态发酵过程中的物质传递固态发酵过程中的物质传递5.2.1 物料层和顶空层物料的物料层和顶空层物料的宏观分析宏观分析 固态发酵反应器内的物料,由气体(气相)和培固态发酵反应器内的物料,由气体(气相)和培养物料(固相,包括含结合水的固相)组成。养物料(固相,包括含结合水的固相)组成。 反应器内的物料层(反应器内的物料层(fermentation bedferment
4、ation bed),是微),是微生物接种后发酵培养物的俗称。生物接种后发酵培养物的俗称。 物料层由培养基质和微生物组成,主要是生物反物料层由培养基质和微生物组成,主要是生物反应的场所。微生物生长于物料层的颗粒表面,分应的场所。微生物生长于物料层的颗粒表面,分解并利用基质产生酶和代谢产物。解并利用基质产生酶和代谢产物。 关于物料层的两种观点:关于物料层的两种观点: “ “拟均质相拟均质相”; “ “二相二相”体系。体系。 “拟均质相拟均质相”(pseudo-homogeneous pseudo-homogeneous phasephase):): 即物料颗粒和颗粒间的气相到达到平衡状态时,即物
5、料颗粒和颗粒间的气相到达到平衡状态时,将物料层视为一个相。相内物质的分布是均匀将物料层视为一个相。相内物质的分布是均匀的,其理化性质是完全相同的。此时,反应器的,其理化性质是完全相同的。此时,反应器内的物质是顶空层和物料层之间的交换。内的物质是顶空层和物料层之间的交换。 “顶空层顶空层” ” (headspaceheadspace),),是固态发酵反应是固态发酵反应器(一般指转鼓式反应器)内物料层上方被气器(一般指转鼓式反应器)内物料层上方被气体所占据的空间区域称为顶空层;体所占据的空间区域称为顶空层; 物层料的物层料的“二相二相”体系:体系: 物料层由含菌体的物料颗粒(固相)和颗物料层由含菌
6、体的物料颗粒(固相)和颗粒间隙中的气体(气相)这二相组成。粒间隙中的气体(气相)这二相组成。 物料层中的固态物料颗粒和气相间发生物物料层中的固态物料颗粒和气相间发生物质交换和传递。质交换和传递。 外部进入的空气和颗粒间的气体发生物质外部进入的空气和颗粒间的气体发生物质和热量的交换。和热量的交换。5.2.2 物料层的微观分析物料层的微观分析 从微观上来,物料层的组成是:从微观上来,物料层的组成是: 物料基质、物料基质、 微生物、微生物、 物料颗粒间隙的空间;物料颗粒间隙的空间; 物料颗粒间隙或颗粒内的孔隙的空间中含物料颗粒间隙或颗粒内的孔隙的空间中含有气体,以空气和水蒸汽为主。有气体,以空气和水
7、蒸汽为主。反应器内物料及热量的宏观和微观分析反应器内物料及热量的宏观和微观分析9 外部进入水、氧、焓10 排出水、氧、焓11氧、水的对流13 氧、水的扩散12 搅拌引起的物质和热量的混合1 酶的释放2 酶解3 葡萄糖的扩散及被微生物利用5 氧的传递和扩散6 氧被菌体利用4 易位7 废热释放并传导8 水的蒸发并扩散,焓被带走15 强制对流,夹套水热交换上页图中文字解释5.2.3 固态发酵物料的非均质性固态发酵物料的非均质性 从微观上看,物料层的不同部位,微生物菌体浓从微观上看,物料层的不同部位,微生物菌体浓度、基质浓度和产物浓度的分布不均匀。度、基质浓度和产物浓度的分布不均匀。 生长于固态物料中
8、的微生物,基本上是处于静止生长于固态物料中的微生物,基本上是处于静止状态,固态发酵物料含水量较低,不搅拌时,物状态,固态发酵物料含水量较低,不搅拌时,物料几乎不存在对流,大分子物质(如多糖,蛋白料几乎不存在对流,大分子物质(如多糖,蛋白质),不能溶解于水,在一定时间内,待传递的质),不能溶解于水,在一定时间内,待传递的营养物质、产物、微生物及酶之间相对不动,这营养物质、产物、微生物及酶之间相对不动,这都造成物质传递困难。都造成物质传递困难。 液态发酵,各种培养基成分均匀地分散液态发酵,各种培养基成分均匀地分散(或溶解)在液相中;物质浓度的变化与(或溶解)在液相中;物质浓度的变化与时间有关,与其
9、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时间有关,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固态发酵基质的物质浓度不仅与时间有关,固态发酵基质的物质浓度不仅与时间有关,也与空间位置有关(径向距离和轴向距也与空间位置有关(径向距离和轴向距离)。即存在浓度梯度。离)。即存在浓度梯度。 物料层的不同位置存在浓度梯度,发酵物物料层的不同位置存在浓度梯度,发酵物料颗粒的不同部位也存在浓度梯度,这是料颗粒的不同部位也存在浓度梯度,这是固态发酵物料的特征之一。固态发酵物料的特征之一。 物料颗粒及菌体不同部位各种物质的浓度梯度物料颗粒及菌体不同部位各种物质的浓度梯度 5.2.4 固态发酵过程中的物质传递固态发酵过程中的物质传递 气体类物质的传递
10、气体类物质的传递 固态类物质的传递固态类物质的传递 液态类物质的传递液态类物质的传递 气体类物质的传递现象主要包括:气体类物质的传递现象主要包括: 在静止的气相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在静止的气相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 气生菌丝消耗氧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生菌丝消耗氧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在物料颗粒表面氧气和二氧化碳透过液膜传递;在物料颗粒表面氧气和二氧化碳透过液膜传递; 在物料颗粒内氧和二氧化碳的扩散;在物料颗粒内氧和二氧化碳的扩散; 浸没在液相环境中的菌丝吸收氧气并释放出二氧浸没在液相环境中的菌丝吸收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化碳; 氧气通过一系列的过程传递到微生物细胞。氧气通过一系列的过程
11、传递到微生物细胞。固态类物质的传递现象主要包括:固态类物质的传递现象主要包括: 固体类物质包括:菌体、酶和分子量不等固体类物质包括:菌体、酶和分子量不等的各种物质(淀粉、蛋白质、氨基酸、葡的各种物质(淀粉、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等)。萄糖等)。 物质的溶解:固态发酵过程中各类大分子物质的溶解:固态发酵过程中各类大分子物质在水中不断地溶解。物质在水中不断地溶解。 物质的代谢:基质中各种分子物质在微生物质的代谢:基质中各种分子物质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通过复杂的代谢网络和调物酶的作用下,通过复杂的代谢网络和调控机制进行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各种物控机制进行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各种物质相互关联和作用,形
12、成复杂的物质传递质相互关联和作用,形成复杂的物质传递链。链。 菌体的生长及酶的分泌:微生物摄取小分子的营菌体的生长及酶的分泌:微生物摄取小分子的营养物质生长;微生物菌丝体以延伸或分支的方式养物质生长;微生物菌丝体以延伸或分支的方式生长;气相菌丝内的细胞器的移位;微生物分泌生长;气相菌丝内的细胞器的移位;微生物分泌水解酶;酶在基质中的扩散。水解酶;酶在基质中的扩散。 酶对大分子物质的水解作用,产生小分子水解产酶对大分子物质的水解作用,产生小分子水解产物。物。 小分子水解产物在物料颗粒内的扩散。小分子水解产物在物料颗粒内的扩散。 营养物在基质内的扩散及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营养物在基质内的扩散及被微生
13、物吸收利用。 代谢产物的释放及扩散。代谢产物的释放及扩散。固态类物质的传递现象主要包括:固态类物质的传递现象主要包括:液态类物质的传递现象包括:液态类物质的传递现象包括: 固态发酵过程中的水分发挥着极为特殊的桥固态发酵过程中的水分发挥着极为特殊的桥梁和介质的作用。梁和介质的作用。 固态物质和气态物质都要溶解于水中才能进固态物质和气态物质都要溶解于水中才能进行传递。行传递。 水分自身不断地产生和被消耗,并在反应器水分自身不断地产生和被消耗,并在反应器内的固相和气相之间进行传递。内的固相和气相之间进行传递。 水分传递的方式:水分传递的方式: 微生物的生长或维持等代谢活动释放代微生物的生长或维持等代
14、谢活动释放代谢水分;谢水分; 新细胞吸收利用水;新细胞吸收利用水; 在物料颗粒内水的扩散;在物料颗粒内水的扩散; 在颗粒表面水膜上水的蒸发;在颗粒表面水膜上水的蒸发; 在静态气相层中水汽的扩散;在静态气相层中水汽的扩散; 气相中的水汽凝结成液态水(附着于罐气相中的水汽凝结成液态水(附着于罐壁或固态基质中)。壁或固态基质中)。5.3 固态发酵过程氧的传递固态发酵过程氧的传递 固态发酵反应器通风方式有两种:固态发酵反应器通风方式有两种: 强制通风:即空气主体穿过物料层主体(从物料强制通风:即空气主体穿过物料层主体(从物料层的下方通入,上方排出,或方向相反);强制层的下方通入,上方排出,或方向相反)
15、;强制通风时空气应具有一定的压力。通风时空气应具有一定的压力。 非强制通风:即空气主体与物料主体大致分属于非强制通风:即空气主体与物料主体大致分属于两个不同区域。两个不同区域。 如浅盘式发酵,气体通过自然扩散与固相物料接如浅盘式发酵,气体通过自然扩散与固相物料接触;而卧式转鼓式反应器,空气从反应器的一端触;而卧式转鼓式反应器,空气从反应器的一端的顶空层进入,当物料层在转鼓内运动(运动方的顶空层进入,当物料层在转鼓内运动(运动方式有多种)时,一部分物料与顶空层的部分气体式有多种)时,一部分物料与顶空层的部分气体接触而发生气体物质的交换。接触而发生气体物质的交换。5.3.1 液态和固态发酵氧传递的
16、区别液态和固态发酵氧传递的区别5.3.2 湿菌体层模型湿菌体层模型 OnstraOnstra等通过实验研究了葡萄糖和淀粉培等通过实验研究了葡萄糖和淀粉培养基上固态培养根霉时,颗粒内的氧传递养基上固态培养根霉时,颗粒内的氧传递及氧气扩散限制问题。提出了固态发酵湿及氧气扩散限制问题。提出了固态发酵湿菌体层和基质的模型,见图菌体层和基质的模型,见图5-35-3。 固态发酵湿菌体层和基质的模型固态发酵湿菌体层和基质的模型 5.3.3 固态发酵氧传递过程固态发酵氧传递过程 氧气向物料层内的扩散速率是由物料层的传质特氧气向物料层内的扩散速率是由物料层的传质特性决定的。性决定的。 菌体在固体颗粒表面生长过程
17、中改变了物料层的菌体在固体颗粒表面生长过程中改变了物料层的多孔性,使物料层发生了收缩,影响氧气的扩散多孔性,使物料层发生了收缩,影响氧气的扩散速率;速率; 同时同时COCO2 2的反向扩散也使得氧气向内扩散变得更加的反向扩散也使得氧气向内扩散变得更加困难,这就是固态发酵中氧气传质的一大难点。困难,这就是固态发酵中氧气传质的一大难点。 由于氧气传质扩散阻力的存在,固体颗粒表面的由于氧气传质扩散阻力的存在,固体颗粒表面的氧气很难传递到颗粒内部,使物料颗粒内部缺氧。氧气很难传递到颗粒内部,使物料颗粒内部缺氧。 微观角度考察氧气在物料层中的传递:微观角度考察氧气在物料层中的传递: 按物料层的二相理论,
18、物料层由物料颗粒及颗粒按物料层的二相理论,物料层由物料颗粒及颗粒间隙的气体所组成。物料颗粒是含基质、菌体层、间隙的气体所组成。物料颗粒是含基质、菌体层、水膜、气膜的复杂结构,氧气从气相主体到物料水膜、气膜的复杂结构,氧气从气相主体到物料颗粒内部的具体传递过程可用图颗粒内部的具体传递过程可用图5-65-6表示。表示。 图图5-6 固态发酵氧传递过程固态发酵氧传递过程(当物料层被分为气相和当物料层被分为气相和固体颗粒相时固体颗粒相时) O2 固态基质颗粒固态基质颗粒 湿菌体层(水膜)湿菌体层(水膜) 静止的空气层静止的空气层CO2 (1 1)氧从气相主体中向物料颗粒空隙的传)氧从气相主体中向物料颗
19、粒空隙的传递,即通风时,新鲜的空气穿过固态物料递,即通风时,新鲜的空气穿过固态物料层,和固态物料颗粒间隙的气体置换和交层,和固态物料颗粒间隙的气体置换和交换,传质速度与物料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换,传质速度与物料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与颗粒的大小及孔隙率有关;与颗粒的大小及孔隙率有关; (2 2)氧在颗粒间隙空间内的扩散;)氧在颗粒间隙空间内的扩散; (3 3)在某些情况下,暴露于空气中的菌丝)在某些情况下,暴露于空气中的菌丝体可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但大多数情体可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但大多数情况菌丝体需从液体中吸收氧况菌丝体需从液体中吸收氧 (4 4)氧从物料颗粒间隙的气相主体向物料表面气)氧
20、从物料颗粒间隙的气相主体向物料表面气膜的转移;膜的转移; (5 5)气体通过颗粒表面的气膜向气)气体通过颗粒表面的气膜向气- -液界面的扩液界面的扩散;固态发酵物料的颗粒小,单位体积的物料的散;固态发酵物料的颗粒小,单位体积的物料的表面积大,气表面积大,气- -液界面积大,传氧速率较高;液界面积大,传氧速率较高; (6 6)氧气穿过气)氧气穿过气- -液界面进入水膜,并在水膜中液界面进入水膜,并在水膜中的扩散,水膜也是菌丝体密集所在地;的扩散,水膜也是菌丝体密集所在地; (7 7)水膜中的溶解氧被微生物利用;)水膜中的溶解氧被微生物利用; 5.3.4 固态发酵氧传递的限速步骤固态发酵氧传递的限
21、速步骤 一种观点:固态发酵过程中,氧的传递不受限制;一种观点:固态发酵过程中,氧的传递不受限制; 另一种观点:氧传递限速步骤在于界面:界面有气另一种观点:氧传递限速步骤在于界面:界面有气- -液界面、和固液界面、和固- -菌体界面;也有人将菌体层和水膜菌体界面;也有人将菌体层和水膜视作一层生物膜,生物膜(湿菌体层),包括菌体视作一层生物膜,生物膜(湿菌体层),包括菌体及菌体层内所含有的水。及菌体层内所含有的水。 目前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氧从气目前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氧从气- -液界面进入到液界面进入到湿菌体层后在湿菌体中(水膜)的扩散步骤是限速湿菌体层后在湿菌体中(水膜)的扩散步骤是限速步骤;
22、湿菌体层的厚度和气步骤;湿菌体层的厚度和气- -液界面面积是固态发液界面面积是固态发酵传氧的关键参数。酵传氧的关键参数。 5.3.5 工程变量对固态发酵传氧的影响工程变量对固态发酵传氧的影响 理论上,影响菌体层中氧浓度的四个因素:理论上,影响菌体层中氧浓度的四个因素: (1 1)湿菌体层的厚度)湿菌体层的厚度L L; (2 2)湿菌体层的密度)湿菌体层的密度x x; (3 3)湿菌体层中菌丝体的比呼吸活力)湿菌体层中菌丝体的比呼吸活力q qo o; (4 4)在湿菌体层的氧气扩散系数)在湿菌体层的氧气扩散系数D De e。 有效扩散系数有效扩散系数D De e(m m2 2/s/s)除了和扩散
23、系数有关外,)除了和扩散系数有关外,还与孔隙率及物料孔隙的路径曲折因子有关。还与孔隙率及物料孔隙的路径曲折因子有关。5.3.6 摄氧速率摄氧速率 只考虑微生物生长摄氧及微生物维持时的只考虑微生物生长摄氧及微生物维持时的摄氧需求时,摄氧速率(摄氧需求时,摄氧速率(Oxygen uptake Oxygen uptake raterate,有时也称为耗氧速率,有时也称为耗氧速率,Oxygen Oxygen consumpotion rateconsumpotion rate)r rO O及比摄氧速率及比摄氧速率q qo o。 1OOXOdXrOURm XYdt=+OOX OqmYm=+5.4 水的传
24、递与物料平衡水的传递与物料平衡 水在固态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水在固态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水为溶剂,溶于水中的营养物质,才能被微生水为溶剂,溶于水中的营养物质,才能被微生物利用;物利用; 水作为热熵值很高的介质,调节物料发酵温度。水作为热熵值很高的介质,调节物料发酵温度。 水分的增加或减少:水分的增加或减少: 菌体生长需要摄取一定的水分;菌体生长需要摄取一定的水分; 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或消耗水分;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或消耗水分; 淀粉的水解需要水分;淀粉的水解需要水分; 潮湿空气通过培养基时会带入水分。潮湿空气通过培养基时会带入水分。 蒸发散热是最主要的降温措施。但蒸发散热导致蒸发散热是最主要的降温措施
25、。但蒸发散热导致水分的损失,为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在培养水分的损失,为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在连续混匀物料时适时补水。过程中必须在连续混匀物料时适时补水。 5.4.1固态发酵过程中水的存在形式固态发酵过程中水的存在形式 在固态发酵的过程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在固态发酵的过程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气相中的水汽、气相中的水汽、 液态自由水(物料颗粒表面的水膜或水液态自由水(物料颗粒表面的水膜或水滴、毛细管内的水、颗粒间隙中的水分)、滴、毛细管内的水、颗粒间隙中的水分)、 物料的结合水(物料的结合水(bound waterbound water)。)。 气相中的水汽,包括:气相中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