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3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课程与教学论3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课程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作为历史课程的教学用书,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是根据政府颁布的课程文件编制的。它比较系统地具体地呈现了历史学科的基础内容,反映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及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求。它是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学本”,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一、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制1.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发展历程(1)古代私塾历史教材唐以前私塾教材以识字为主,夹杂历史内容;唐李翰著蒙求始,其 后出现 一大批蒙学历史读本作为私塾教材;私塾历史教材有三种编纂方式: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一是“典故类”,如唐李翰蒙求,后有幼学琼林、龙
2、文鞭影等,特点是介绍典故的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二是“通识类”,出现在宋元后,三字经是代表;三是“专门类”,宋黄继善史学提要、胡寅叙古千文等,元陈栎和王芮历代蒙求,明清五言鉴历代国号总括歌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等,都颇有名气;私塾历史教材编纂特点:一是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追求全面,而是突出其特质;二是把历史教学与识字教学、伦理道德教育结合;三是编写形式上,采用对偶句,且押韵,既易记又能提高儿童兴趣,还能增强语文能力。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2)清末中学历史教科书A.起初以翻译为主,早期的多由传教士翻译而来;比较有名的有:金楷理等译西方近事汇编,傅兰雅译俄国新志和法国新志;林乐知译四裔编年表等,
3、均由江南制造局出版;李提摩太译泰西新史揽要最负盛名;90年代后,形成翻译日本书籍风气,种类多,影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响较大的是那珂通世支那通史和桑原骘藏东洋史要;B.新式学堂增多后,自编教科书的多。名气多的质量高的出版社是商务印书馆和文明书局;最有名气的历史教科书是夏曾佑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历史教科书(1904-1906分三次出版,到隋),特点:内容上初步打破了旧史学体系,对每朝一般先讲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其治乱兴衰,后介绍宗教、风俗、思想等,对各民族的征战与交流,宗教发展与学术思想的演其治乱兴衰,后介绍宗教、风变等叙述尤详;全书贯穿进化思想,重视中外历史比较;体裁上,
4、采章节体,按时代发展特色将中国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大时期;编写手法上,内容精选,语言精练;书前有“序言”、“凡例”,书后有“书目”、“附录”,课文中偶杂图表,初步建构了课文系统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和课文辅助系统;具有明显的“学科取向”和“社会取向”兼重的课程意识形态,即既重社会道德教化,也强调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生理性批判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这些都对后来的历史研究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3)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许多出版社编辑教科书,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质量最高,发行量较大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20年代后,白话文教科书逐渐取代了文言文教科书,吕思勉吕思勉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
5、(19201920)是中国第一白话文历史教科书是中国第一白话文历史教科书;20年代,顾颉刚编写出版上古教材时提出“层累造史说”,改变了以神话传说为历史教科书开头的编写方法,建立了以他为代表的历史研究的疑古学派;注重以学术研究提升教材的品质,学者撰写中学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历史教材,如金兆梓、何炳松、周予同、陈衡哲等著名史学家,其求真务实的编写作风,在二三十年代的史学界颇有代表性;四十年代的历史教科书带有鲜明的抗日情绪,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变革有历史教科书的编制产生影响。20年代新学制和课程改革,初中历史课程曾一度将中外历史合编,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傅运森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新学
6、制历史教科书,体裁就是中外历史核编的专题史。但难度较大,后少有人尝试;体例结构方面,顾颉刚、王仲林编撰的顾颉刚、王仲林编撰的现代初现代初中本国史中本国史(19231923年版)首创大小字相间编排年版)首创大小字相间编排的先河,后被袭用的先河,后被袭用;编辑方法上,注意使用插图资料,以配合文字说明;注意发挥图表的功能;有的教材还附有大事年表和各种习题,有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还有总复习。习题的形式有问答、填表、整理、填充、选择、解释、改正等。历史教科书的体例逐渐趋于成熟。几点启示:第一,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的编辑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编者大多是一流文史学家,编写建立在其研究的基础之上;第二,历史
7、教科书的观点与时俱进;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第三,历史艰苦是的编撰体例在继承中创新。(4)新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与旧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显著区别“主要在于以马列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观点取代了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的史学观点,至于教科书的体例则没有从教学的角度着重加以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是国家认可的、唯一有权编写中小学教科书的专业出版社,承担历史教科书的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任务,一直到80年代;19561956年出版年出版的初高中中外历史教材是新中国第一套比较完备的历史教材,但“左”倾开始抬头;1963年编辑的历史教材力求纠正“左”倾思潮读历史教材的影响,反对空发议论,强调观点与材料的统一;1
8、978年出版的历史教材的主要贡献是肃清文革中影射史学的流毒,但未彻底清除;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90年代后,国家实行教材多样化政策,人教社教材仍占绝对优势;新一代历史教科书从历史著作中解脱出来,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如内部结构: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和功能;初中历史教材变化:采用“课题体”;改用大开本,图文并茂。2.新课程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制和改革趋向(1)新课程中学历史教科书分析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版本多,有人教版、华师大版、北师大版等;各有特色,如人教版文字精炼,叙述流畅,重视探究性活动的设计;华师大版版面活泼,副文撰写生动;北师大版注重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引用;总体上看,新世纪历史教科书
9、特点有:A.编排力求生动新颖教材中穿插生动故事;配有大量图片,且文物性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和观赏性兼备;难懂的历史词汇均加有注释,难读的加有拼音;精美的图片、蕴涵人文关怀和生动化的编排设计,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B.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导言就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课文中有 思考性栏目;每单元有探究活动课;对历史问题不作过多的主观评论;大量开放型习题,有推荐的参考书目和网址;C.吸收学术研究新成果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 吸收史学研究和考古发现的新成果,有的还大胆写进了学术界目前有争议的认识;D.关注学生的学习趣味淡化传统的历史学科体系,减少难的内容和不太重要的人地名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心理;如
10、上网搜索等;F.加强知识的联系与运用重视学科内部的联系,如讲汉武帝后,与秦始皇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比较;讲中国的造纸术,联系埃及的纸草和欧洲的羊皮纸;也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语文、地理、政治和科技等;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讨论诸子百家中哪些积极因素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等;注重知识的必要延伸,如探究活动课本身就是内容的延伸。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新历史教科书仍有一些问题,主要是教科书多样化主要是多本化、数量化的阶段,各版本的教科书大多在知识体系、呈现方式等方面几乎大同小异,创新力度不够。(2)中学历史教科书改革趋向A.从“教本”到“学本”B. “学本”式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征穿插生动的故事,但
11、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编造,要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以忠于史实为前提;有助于思维和学习。(3)中学历史教科书使用的几点意见A.历史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或说是再创造、再组织。各版本各有特点,但教师教学必须结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与具体学生结合起来考虑,必要时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整合,而不是照本宣科;B.历史教材并不等于 教材的全部。它是基本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拓展;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C.历史课程标准主要是对知识层面的重点内容作了原则规定,教师运用教材时,还要考虑课中是否存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教学重点;D.历史教学要从现有的资源出发。运用多媒体
12、和网络技术,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要因地制宜;传统的教学工具如黑板、挂图、模型,传统电教手段如录音、投影,在历史教学中仍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有独特的生命力;E.历史教材每课基本上有“活动与探究”性质的栏目,每册书另有几个“活动课”,这是新教材的亮点。教学中不必全做,要有所取舍;可另编;师生提前要做一些准备(如资料、分组、推举发言人);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活动与探究”的乐趣;注意必要的指导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但不把自己的或所谓权威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二、史料证据与中学历史教科书1.史料证据与中学历史教学(1)史料证据是构成历史的材料。历史研究的
13、前提和基础是掌握史料,史料也是历史教学和编撰历史教科书的必备条件。历史教学和教科书要做到言之有理,没有空论,就必须从史料证据出发。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2)中国近现代编写历史教科书大都把史料化为编者的语言写入书中,运用史料较少;(3)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科书注意运用一些史料,但数量较较少;(4)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教版开始注意增加史料的数量,而且:体裁广泛,有史书上的材料,还有历史类的诗歌、歌谣、谚语、对联甚至店铺招牌、标语口号;所选材料有当时的原始资料、后人留下的资料及现代人研究的成果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总的看,90年代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主要是作为课文的辅助材料来印证课文的论述,
14、运用的方法仍是传统意义上的引证,基本上还是课文内容的点缀和附属品。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史料教学的真正意义和方法缺乏认识。(5)美国历史教学重视运用第一手资料,主要包括物化产品、图片、录音和统计资料等。物化产品指古物、工具、人类发明、墓碑等,它们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感性经验,使历史变得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丰富和具体,还可使学生学会研究和观察社会的基本方法;图片包括广告、旧照片和画;录音材料包括已经存在的,还包括组织学生访问社区居民过程中的录音;统计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地理调查材料、地图、建筑等。(6)对史料运用研究最多的是英国。认为史料第三讲 中学历史教科书运用的本身就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而不是附属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