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PPT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3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PPT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媒体 概论 第三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第 3 3 单元单元 新媒体管理新媒体管理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一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谣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谣言可以破坏人们 之间的团结,削弱彼此之间的信任,造成内耗。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变得速度快、作用力更强。第 13 章 网络谣言及其管理第 13 章 网络谣言及其管理第1节 谣言的演变第2节 新媒体条件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第 1 节 新媒体舆论的管理 自古以来,统治者深恐谣言之蛊惑人心,因此谣言被当作一种乡野恶俗,必去之而后快。汉立以后,先是奉行黄老之学,力主清静无为,少扰民;后独尊儒术,继往思来,“
2、日夜怵惕,修身正行”(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天子修身,吏为循吏,以教化代刑杀,故谤谣较少;相反,“三七末世,鸡不鸣,犬不吠,宫中荆棘乱相系”(拾遗记)、“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鸤枭哺所生”(后汉书循吏列传)这等赞谣倒不少见。 西方社会对谣言研究起步早,认识也深,因而,“二战”期间,美国就出现了类似“谣言诊所”的“战争消息办公室”(OWI)和“事实与人物办公室”(OFF),以此来弥补战时正式消息的不足。1942年,世界上第一所谣言诊所正式宣告诞生。它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戈登 W.奥尔波特及其博士生罗伯特 H纳普合作开设的,每周在波士顿周日报设立一 个专栏。开设专栏的目的就是要消灭对战争有重大影响
3、的谣言。、谣言的概念研究经过两千年的演变,在现代汉语中,谣言几乎等同于“恶意”制造与传播的“谎言”。换 言之,在现代中文语境下,谣言并没有继承徒歌的意思,只是保留了“造谣、诽谤”之意。虽然“谣言”一词古已有之,但它被当作学术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从研究文献的角度看,西方学者早于我国。德国学者诺伊鲍尔、美国社会学家、法国学者卡普费雷、美国学者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等从不同角度对谣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三人成虎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出自战国策魏策二,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
4、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拓展、谣言的概念研究(一)从史学角度谣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历史的一部分,并对人类问名的进程施加了不容忽视的影
5、响。谣言首先是人们所描述的那种随历史发展而变化的习俗,还是某一群体中以听传或类似的交际方式传播的信息。、谣言的概念研究(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社会心理学词典中把“谣言”解释为“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故意捏造的、口耳相传的消息。有一部分谣言属于诽谤性质的消息,有一部分属于夸大其词的传闻”。法国的勒莫认为,“一则谣言的历史,首先应该是某一群体有能力互相交流的历史,而集体记忆、实验的社会空间和机遇则是用不同方法促成谣言形成的工具”。奥尔波特认为,谣言的产生源于人的需求。每一种谣言的产生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谣言的概念研究(二)从社会舆论角度刘建明:谣言作为社会舆论出现,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描述,并
6、带有诽谤的意见指向,因此谣言不是中性的传闻,而是攻击性的负向舆论。法国学者勒莫:谣言与公众舆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谣言是特殊社会状态下的产物,强调谣言的社会性。胡泳:强化谣言的舆论性质;谣言是一种社会抗议卡普费雷:谣言既是社会现象,也是政治现象。谣言构成了一种反权力,是对权力的某种制衡。二、谣言传播形式流变(一)传统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关系传统谣言和网络谣言是一组相对概念。传统谣言和网络谣言是一组相对概念。传统谣言建立在人际传播的基础上,以口耳相传为其基本路径,在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在熟人社会中进行传播。由于传统谣言传播受到人所处的时空的限制,呈现出信息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又反过来制约着传统谣言产生影
7、响的广度和深度。网络谣言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网络传播,从一个ID用户向另一个或者多个ID用户传递,它摆脱了熟人社会的范围,可以在虚拟社会中跨时空地自由传播,几乎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网络谣言往往具备传播及时、细节完整的特征。二、谣言传播形式流变(二)微博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异同微博上的谣言也和网络社区上的谣言一样,同属于网络谣言。(三)手机微博谣言与网络微博谣言的异同手机微博谣言与网络微博谣言的相同之处:140字的字数限制不能完整提供可验证的情节。应用于手机上的微博谣言与网络中的微博谣言仍有不同之处:(1)基于手机的可移动性,手机上的微博谣言传播更加迅速,扩散速度更快。(2)手机微博可以被关
8、注(订阅)和转发,通过手机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播。第 2 节 新媒体条件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 2011年是中国网络谣言的高发年,例如3月的“谣盐”恐慌、6月的郭美美事件,紧随其 后出现“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引发的谣言。在半年多时间内如此频繁地出现波及全国、影响巨大的谣言,微博作为新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自然受到多方关注,如何管理微博、控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也成为热门话题。 一方面,尽管微博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新兴媒体,但它与谣言并不存在本质上的联系,并非因微博而产生谣言。另一方面,如何应对利用微博大肆传播的谣言,如何有效地消解谣言,需要我们对谣言本身做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我们在分析前人
9、对谣言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构成谣言传播法则的观点,并据此建立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以期为人类正确处理谣言提供思想支持和实践指导。一、奥尔波特模型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谣言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故事的主题必须对传谣者和听谣言有某种重要性;第二,真实的事实必须被某种模糊性掩盖起来。依据这两个基本条件,他提出了谣言的基本法则:事实的重要性和模糊性与谣言传播有关。公式: R = R = i i * * a aR =谣言(rumor) , i =重要性(important) , a =模糊性(ambiguity)。R表示谣言流行的强
10、度和广度;Z表示事件对于某一群体人员的重要性;a表示该事件或证据的模 糊性。当z与a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谣言方可产生。一、奥尔波特模型在公式原有的基础上,1953年克罗斯试图通过在公式中加入传播者即人的因素来进一步完善。公式: R = R = i i * * a a * * 1/c1/c其中,c (critical ability)表示的是“人的判断能力”这个公式表明:谣言的传播同“人的判断能力”成反比,人的成熟能够成功抵挡谣言对个人的影响,甚至阻挡谣言的进一步扩散。虽然克罗斯注意到了人对谣言传播的重要影响,但也无形中为这一公式的成立增加了难度:如何评价人的判断能力?依靠哪些标准进行确定?克
11、罗斯的这一谣言公式也就缺乏实际操作性,为如何从本质上消解谣言增加了困难。一、奥尔波特模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谣言法则可以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一项加以完善。公式: R = R = i i * * a a * * iaia其中,a指信息的不对称性(information asymmetry),即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性越大,谣言传播越快;反过来,信息不对称性越小,谣言传播越慢,甚至不再传播。事件的重要性、模糊性与信息的不对称性与谣言传播成正比例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下面以下面以20112011年年“7 - 23”7 -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
12、故引发的谣言为例进行说明。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引发的谣言为例进行说明。 当地时间2011年7月23日晚上M时30分05秒,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 301次列车 由后方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 3115次列车发生同向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事故发生后,搜救行动是否过早结束、恢复通车是否过急、坠地的后车车头 被迅速掩埋、政府控制媒体和司法系统以及越早签订赔偿协议得到越多赔偿等问题使中国铁道部遭到了中国社会各界的质疑。 首先,从事件的重要性来讲,尽管我国高铁事业对经济建设、未来国家发展格局具有重大 战略意义,但当高铁出现重大事故时,这种对高铁安全性的质疑以及对车上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