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13章-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271487
  • 上传时间:2022-03-28
  • 格式:PPT
  • 页数:30
  • 大小:1.1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3章-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13 信息经济 测度 理论 方法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第13章章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本章要点本章要点: 掌握掌握: :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宏观测度方法信息经济测度理论、宏观测度方法 理解理解:综合信息产业力测度法的评价:综合信息产业力测度法的评价 了解了解:综合信息产业力的指标确定:综合信息产业力的指标确定第第13章章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最早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是已故的美国经济学会前会长弗里兹马克卢普,他在1962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的著作,率先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以此为基础对美国知识产业的规模做了初步的测算,发现知识产业

    2、占195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9%,占劳动力的32%。 1971年,澳大利亚经济学家D. M. Lamberton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学(Penguin Books)著作中进一步扩展了马克卢普的理论。 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马克波拉特在美国商务部资助下,以信息经济为题完成博士论文,出版了九卷本的信息经济(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paper)著作,进一步拓展了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思想。 1995年Jorge R. Schement等信息时代的趋势与强度:美国信息的生产与分配(Transaction Publishers)和1986年Michael R. Rubin

    3、等1960-1980年美国的知识产业(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先后对马克卢普和波拉特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行了改进。 1977年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 成立了信息社会指标工作组,他们在信息社会测评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1981年OECD对九个成员国进行了测度,2002年出版了测度信息经济,2003年提出了信息社会测度分析框架。 1984年美国银泉公司测度了委内瑞拉信息经济;汉斯恩格尔布雷希特对韩国信息经济进行了测度;贾斯瓦娜等对泰国、委内瑞拉、菲律宾、新加坡、新西兰、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信息经济进行了测度;1994年布恩等

    4、人对南非信息经济进行了测度。 1986年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对1985中国信息经济进行了测度;1987年上海科情所郭沪玲等完成上海1980、1982、1985年度信息经济的测度;1989年叶明完成江苏省信息经济测度;贺铿等对湖南岳阳信息经济发展规模进行测度;刘建完成对北京地区信息经济的测算研究;1993年,靖继鹏等对吉林省1990、1991年信息产业进行了测度;刘毅对香港信息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IUPIUP(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

    5、型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型 厄斯的经济厄斯的经济- -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13.1.1 13.1.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1 1)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产生)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产生(2 2)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体系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体系 (3 3)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1 1)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产生)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产生 马克卢普研究知识产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 马克卢普的研究包括了有关专利制度、研究与开发的

    6、投入、国家的各级教育、与教育制度相关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各类社会活动,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知识生产与信息资源配置活动,形成了“知识产业”研究的体系。 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和方法是最早的宏观信息经济的测度理论和方法。他1962年出版的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是一部奠基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宏观信息经济学著作。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信息经济测度理论l马克卢普对知识产业的研究,是从微观的市场竞争与垄断的不完备性开始的,最后扩展到对宏观的知识产业的研究。马克卢普的研究包括了有关专利制度、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国家的各级教育、与教育制度相关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各类社会活动,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知识生产与信息资源配

    7、置活动,即产业组织研究剖析垄断与竞争的不完备性分析抑制竞争的因素(专利制度)专利竞争及其研究和发展投入的关系教育与教育有关的其他生产知识的基础性活动美国知识生产与分配形成了“知识产业”研究的体系。l马克卢普认为,知识产业是或者为自身所消费,或者为他人所消费而生产知识,或从事信息服务和生产信息产品的组织或机构。其中信息产品指以生产、传播和接收知识为主要目的(功能)的有形产品,如记录纸、报纸、期刊、图书、唱片、磁带、办公用品和信息设备等。信息设备是指以生产、传播和接收知识为目的,或以信息服务为目的的机械、器具、装置和设施。知识生产者利用“来自于他人的丰富的信息储存,并在其中增加许多自身的创造天才和

    8、想象力,而且他们还能够发现某个已被接受的事物和与其进行信息交流的事物之间的新的相互影响和联系”,从而形成新的知识或信息。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信息经济测度理论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体系:知识产业及其在“教育产业、研究与开发产业、通信媒介产业、信息设备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等五个层次上的组成是马克卢普信息经济理论的核心。 教育产业方面 研究与开发方面 在通信媒介产业方面 信息设备产业方面 信息服务产业方面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是采用“最终需求法” 进行测算的。GNP=C+G+I+(X-M)GNP=C+G+I+(X-M) 其中: C是消费量,消费者

    9、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 G是政府采购,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 I是投资量,厂商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或 是企业、组织和政府对固定资产和物质储备的总投资。 X是出口额,本国产品或服务在国外的销售额。 M是进口额,从外国购进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 (X-M)是出口净额,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信息经济测度理论波拉特于1977年以政府出版物的形式出版了其博士论文 九卷本的研究报告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各卷的内容是: 第一卷信息经济:定义与测度; 第二卷信息经济:测度第一信息部门的资料与方法; 第三卷信息经济:产业间转换矩阵; 第四卷信息

    10、经济:技术矩阵; 第五卷信息经济:总体结果矩阵; 第六卷信息经济:应用就业结构的产业矩阵测算劳动收入; 第七卷信息经济:应用就业结构的产业矩阵测算劳动收入; 第八卷信息经济:国民收入、劳动力和投入产出表; 第九卷信息经济:对使用全部数据库的用户指导。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信息经济 信息活动 信息资本 信息劳动者 信息职业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关于信息和信息活动的经济:关于信息和信息活动的经济信息活动信息活动:是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在生产、:是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在生产、处理、流通、分配过程中所消耗掉的一切资源。处理、流通、分配过程中所消耗掉的一切资源。 或者说,信息活动是指与消

    11、耗在生产、或者说,信息活动是指与消耗在生产、处理和分配信息商品及信息服务过程中处理和分配信息商品及信息服务过程中所有资源相关的经济活动。所有资源相关的经济活动。信息资本信息资本:指的是对于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等:指的是对于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等 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设施和设备的投资。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设施和设备的投资。 计算机、复印机、终端设备、电话、卫星通信装置。计算机、复印机、终端设备、电话、卫星通信装置。 办公室、教学楼。办公室、教学楼。信息劳动者信息劳动者:指的是为满足个人、企业、:指的是为满足个人、企业、团体或政府对信息的需求,社会上所出现的团体或政府对信息的需求,社会上所出现的以

    12、提供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为中心的以提供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为中心的职业劳动者。职业劳动者。5 5大类信息劳动者大类信息劳动者:知识生产与发明者知识生产与发明者; ;知识分配者知识分配者; ;市场调查与管理人员市场调查与管理人员; ;信息处理工作者信息处理工作者; ;信息机械操作者。信息机械操作者。信息职业信息职业:主要从事符号信息处理活动或者从事某种高智能性的主要从事符号信息处理活动或者从事某种高智能性的 符号信息处理活动(如知识创造性的发明活动)的职业。符号信息处理活动(如知识创造性的发明活动)的职业。5 5大类信息职业:大类信息职业: 知识生产与发明者所从事的信息职业;知识生产与发明者

    13、所从事的信息职业; 知识分配者所从事的信息职业;知识分配者所从事的信息职业; 市场调查与管理人员所从事的信息职业;市场调查与管理人员所从事的信息职业; 信息处理工作者所从事的信息职业;信息处理工作者所从事的信息职业; 信息机械操作者所从事的信息职业。信息机械操作者所从事的信息职业。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第一信息部门:向市场提供信息商品和信息服第一信息部门:向市场提供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和部门,即参与市场交换的企业和部务的企业和部门,即参与市场交换的企业和部门。门。第二信息部门:政府公共部门和民间管理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政府公共部门和民间管理部门。 第一信息部门增加值第一

    14、信息部门增加值 = =劳动者收入(职工工资劳动者收入(职工工资+ +职工福利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利润利润+ +税金税金 + +净利息支出净利息支出+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 +其他其他 = = 净产值净产值+ +折旧折旧 第二信息部门增加值第二信息部门增加值 = =第二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收入第二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收入+ +第二信息部门第二信息部门 的固定资产折旧值的固定资产折旧值 = =第二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人数第二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人数 (人均工资(人均工资+ +人均固定资产折旧)人均固定资产折旧)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信息经济测度理论是由联合国都科文组织委托美国加

    15、利福尼亚大学图书情报研究院H.Borko教授和该组织顾问、法国学者M.J.Menou主持提出的一种测度方法。1982年11月发表最终报告。模型是多变量、多层次的信息环境评估模型,包括反映一个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和信息利用潜在能力的各种变量共达230个。其中,27%反映国家的基本条件,20%反映信息的需求和使用,53%反映信息资源和活动。这230个变量按结构和功能两大方面进行分组,产生出21个结构组和17个功能组,分别属于3个结构子集和6个功能子集。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信息经济测度理论13.2 信息经济宏观测度方法信息经济宏观测度方法 马克卢普的信

    16、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 国学者广泛地应用。对波拉特的信息经济、彼 得德鲁克的间断的时代、丹尼尔贝尔的后工 业化社会的来临、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等 著名著作中的某些重要思想都有直接的影响。:一是关于“教育”划归信息产业的问题。 二是关于“知识”、“知识产业”概念的范畴问题。 三是关于测度指标体系设计问题。 :选取了经济学的角度和经济统计的语言。选取了经济学的角度和经济统计的语言。 首次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识别出信息行业,并开拓性地以首次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识别出信息行业,并开拓性地以 定量方式反映出信息行业或信息劳动力在

    17、整个经济部门中定量方式反映出信息行业或信息劳动力在整个经济部门中 的比重及其变化。的比重及其变化。 对二级信息部门的明确划分和测度更具创造性。对二级信息部门的明确划分和测度更具创造性。 波拉特方法对于研究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结构及其他产业波拉特方法对于研究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结构及其他产业 部门间的内在联系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部门间的内在联系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波拉特测度的值为绝对量,具有经济学的意义。波拉特测度的值为绝对量,具有经济学的意义。 :它对于信息活动、信息行业、信息职业等的划分尚缺乏统它对于信息活动、信息行业、信息职业等的划分尚缺乏统 一的科学标准;一的科学标准; 测算中所采用的某些

    18、方法和某些数据欠合理,因而使测算测算中所采用的某些方法和某些数据欠合理,因而使测算 结果的可比性受到影响;结果的可比性受到影响; 运算非常繁琐,对统计资料的要求比较高。运算非常繁琐,对统计资料的要求比较高。 13.3 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 综合信息产业力综合信息产业力是反映信息产业总体力度的。是反映信息产业总体力度的。 信息产业发展的潜在力信息产业发展的潜在力 信息产品的开发力信息产品的开发力 信息产业生产力信息产业生产力 信息资源流通力信息资源流通力 信息资源利用力信息资源利用力 信息产业平衡力信息产业平衡力 Y Yt t= =F F(H Ht t,S St t,K Kt t

    19、)(1) H Ht t :“硬”变量:它包括信息产业的潜在力、 信息产品开发力、信息产业生产力和 信息资源流通力等;(2) S St t :“软”变量:它是信息资源利用力;(3) K Kt t :“协同”变量:它是指信息产业平衡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k m a, 综合信息产业力可表示为:综合信息产业力可表示为: Y Yt t=H=Ht t S St t K Kt t(1) H Ht t : :代表信息产业力的“质量”;(2) S St t : :代表信息产业力的“加速度”,它决定信息 产业力“硬”指标的有效发挥程度;(3) K Kt t : :代表协同系数。 13.3

    20、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可以全面地测度信息产业发,可以全面地测度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可以具体地描绘出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展情况,可以具体地描绘出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济中的地位,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优优 点点 科学性科学性 可比性可比性 理论的合理性理论的合理性 可操作性可操作性 数据可取性数据可取性 实用性实用性 有些指标很重要,很有价值,但由于缺少数据,有些指标很重要,很有价值,但由于缺少数据,在实际测度中没有被放进指标体系。在实际测度中没有被放进指标体系。13.3 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 “硬”变量的计算采用指数法;

    21、“软”变量采用专家评分法; “协同”变量采用权重分配系数法。对于一些不确定的要 素量化则采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处理。 信息技术水平目前难以定量化,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树”来估计其发展程度。对于这些难以确定的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模糊方法确定。规定“信息技术树”的每个分支得分为0.5,凡是信息技术被社会普遍利用的就是0.5分。 规定1990年吉林省的各单项指标为100,然后用这一指标去计算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指标指数,指数均采用取整的办法。如1990年吉林省每百人在校大学生数为0.298人,规定其指数为100。北京1990年每百人在校大学生数为1.365人,故其

    22、指数为458。吉林省1989年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为0.305,故其指数为102。其他指数类推。13.3 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指 数 力 测 度 指 标 吉林 1 9 9 0 吉林 1 9 8 9 北京 1 9 9 0 信息产业 发 展 的 潜 在 力 社会结构 人员素质 每百人在校大学生数 人口文化教育水平结合均值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9 6 8 6 1 0 2 9 9 1 2 9 1 1 7 4 5 8 1 4 3 信息产品 开 发 力 科技人员比重 科研成果项目数 专利批准量 技术情报和文献机构经费收入 所占比重 1 0 0 1 0 0 1 0 0

    23、 1 0 0 9 3 9 2 7 5 8 6 1 6 0 3 1 8 3 6 5 5 2 3 信息产业 生 产 力 人均信息产业增加值 信息产业人员数 1 0 0 1 0 0 8 9 8 8 4 9 6 9 6 0 信息资源 流 通 量 广播人口覆盖率 电视人口覆盖率 电视机普及率 电话机普及率 计算机普及率 邮电业务总量 邮电通讯网 信息技术水平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9 9 9 9 9 2 9 0 8 8 8 0 9 3 1 0 0 1 1 6 1 1 8 1 4 4 4 6 8 2 6 1 2 7 3 9 9 1

    24、0 0 信息资源 利 用 力 科研成果转让率 信息商品消费量 信息服务量 文献数据库利用率 1 1 1 1 0 . 8 3 0 . 8 5 0 . 8 7 0 . 9 2 1 . 0 9 2 . 0 5 2 . 1 5 3 . 7 0 信息产业 平 衡 力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 N P比重 信息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 四产业劳动力比例协调率 0 . 1 9 7 8 0 . 1 5 4 7 0 . 7 0 . 1 9 2 0 0 . 1 5 3 9 0 . 7 0 . 3 6 4 0 . 3 2 1 0 . 8 综综合合信信息息产产业业力力 3 5 . 1 2 7 . 5 2 7 1 . 3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讨论题讨论题1.1.信息经济宏观测度方法比较;信息经济宏观测度方法比较;2.2.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的评价。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的评价。第第13章章 小小 结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13章-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2714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