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为了每位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271398
  • 上传时间:2022-03-28
  • 格式:PPT
  • 页数:50
  • 大小:61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为了每位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为了 中华民族 复兴 基础教育 课程 改革 纲要 试行 解读 每位 课件
    资源描述: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导读要点:1、 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2、 课程结构3、 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4、 教学理念与策略5、 课程与教材评价6、 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7、 课程改革与教师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对未来的挑战,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

    2、性、实效性不强; 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课程主体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 ,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 。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下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已,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了。是势在必行

    3、了。总体目标:总体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体目标:具体目标:1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

    4、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 4、倡导建构的学习。、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5、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重构重构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课程类型 内

    6、容的固有属性内容的组织方式计划对设施的要求表现形态设施的方式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学科课程经验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显形课程隐形课程传授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价 值 互 补我国课程结构现状v课程类型单一v科目间比重失衡v课程内容繁、难、偏、旧 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课程之于学生发展的功用。就学生的发展来说,不同类型的课程具有不同的价值。我国课程结构现状v课程类型单一v科目间比重失衡v课程内容繁、难、偏、旧v课程类型多样化v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v课程内容精细化课程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与方向 当前各国进行的课程结构的调整都在试图寻求各种课程类型之间的与本国国情相吻合的比重

    7、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从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必修)v信息技术教育v研究性学习v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v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有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接受式研究式)调查确定主题/目标小组1网络环境资源共享创作工具形成作品展示作品意义建构小组2小组3小组4分组学习评价作品网站资源课件资源素材资源角色扮演、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评价一般程

    8、序v听讲座、参观v选题(与生活直接相关、开口小)v组织课题组,定计划v研究v处理结果,撰写报告v交流研讨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 2、校园文化浏览及特征 3、围城修辞手法的运用 4、略论网络文学的优劣 5、南安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 6、关于仑仓镇水暖器材现状的调查 7、梁实秋与闲适小品 8、泉州晚报透视社会现象的优点与不足 9、南安市民中成年人阅读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 10、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11、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12、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 13、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的

    9、比较 14、新概念阅读 15、从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看小品文的写作 16、川端康成与雪国 17、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 18、我眼中的诸葛亮 19、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 20、桃花源记与托马斯莫尔乌托邦(1516 英)的对比 21、唐传奇莺莺传与元杂剧西厢记有何不同 22、寺庙文化在南安 23、追寻在南安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24、李贽与南安 25、当代校园言语文化及其影响原因 26、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现实意义 27、韩寒现象透视 28、中国行诗与外国十四行诗比较 29、香港新武侠小说为何难现昔日风采 30、我看梁凤仪的财经小说 31、台湾言情小说探幽 32、港台文化的含金量有

    10、几成 33、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 34、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冲击 35、金庸、琼瑶小说为什么会引起同学的兴趣、关注 36、韩寒现象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哪些冲击 37、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心理探究 38、中学生有阅读名著的必要吗 39、如何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40、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探讨 41、唐朝田园山水诗的研究 42、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高中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高中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1空气中悬浮物的测定 2碘缺乏的危害与防治 3河水污染情况调查 4警惕身边的病原菌 5永动机的能量守衡研究 6生活小区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7沙尘暴问题研究 8人类未来饮食 9本区在就

    11、业状况调查 10两岸关系之研究 1121世纪的家用电器 12.红楼梦中的诗词联语 13中国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14高中生吸烟问题现状及对策 15.关于城市防盗窗的弊端的调查 16汽车尾气铅污染调查。 17中小学生用眼卫生的调查v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v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v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双重目的: 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v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同成长。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同成长。评价方式v档案袋评定v协商研讨式评定课程管理和课程资源课程管理和课程资源重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

    12、框架:地方课程管理国家课程管理学校课程管理使课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参与性与开放性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根据不同教育阶段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订各个领域或学制订各个领域或学科的课程标准或教科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学大纲。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如地理课程中的乡课程。如地理课程中的乡土地理。土地理。打破过往只是采用,没有编写,打破过往只是采用,没有编写,只是实施,缺

    13、乏开发的现象,只是实施,缺乏开发的现象,强调以学校为基地(本位),强调以学校为基地(本位),并与外部力量的合作,充分利并与外部力量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主要解决全国范围主要解决全国范围内同一批受教育者内同一批受教育者的共同素质问题。的共同素质问题。主要解决地区范围内同一主要解决地区范围内同一批受教育者的共同素质问批受教育者的共同素质问题。题。它可以解决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它可以解决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特殊需要与兴趣问受教育者的特殊需要与兴趣问题。(如电脑课的课程编写)题。(如电脑课的课程编写)权责分配权责分配宏观指导课程改革宏观指导课程改革

    14、并具体制订课程计并具体制订课程计划框架、组织制订划框架、组织制订或修订、审定课程或修订、审定课程计划。计划。组织专家或与专家合作开组织专家或与专家合作开发地方课程,负责指导学发地方课程,负责指导学校制订实施校制订实施学校课程计学校课程计划划的具体方案,并指导的具体方案,并指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从当地社区、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当地社区、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开发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提供给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提供给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制定国家基础教育制定国家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培养目各个阶段

    15、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框架标、课程计划框架等宏观课程政策。等宏观课程政策。执行上级的课程政策;监执行上级的课程政策;监督下级对课程政策的执行;督下级对课程政策的执行;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课程文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课程文件。件。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主要地位)校外课程资源(辅助作用)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非生命载体生命载体非生命载体生命载体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v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包

    16、括除教材以外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注意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特别是地理信息资源的积累。v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组织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引导学校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园网传播自编的节目。v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借班上课”:A校一名特级教师在B校一间他完全陌生的教室,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生,从容不迫地、有板有眼地展开他的“教学”。整个授业以师生之间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顺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线路推进

    17、。在场的听课教师全神贯注地欣赏着教师那娴熟的教学技巧的表演,课毕,赢得了一片掌声。 教学理念与策略 教学本质: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1) 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2)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3)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4)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6)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7) 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小结:1、 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2、 课程结构3、 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4、 教学理念与策略5、 课程与教材评价6、 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7、 课程改革与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为了每位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27139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