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第四版)课件教材.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财政与金融》(第四版)课件教材.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与金融 财政 金融 第四 课件 教材
- 资源描述:
-
1、一、财政产生与发展一、财政产生与发展财政是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剩余产品和私有制出现之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一)财政产生1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2阶级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社会根源3国家的形成是财政产生的标志 (1)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分配范畴。(2)财政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3)财政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 (二)财政发展财政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由于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更,财政的发展经历了奴隶制财政、封建制财政、资本主义财政和社会主义财政四个阶段。1奴隶制财政2封建制财政3
2、资本主义财政4社会主义财政二、财政性质二、财政性质财政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财政通常是指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属于分配范畴。(一)财政分配目的财政分配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 需要。(二)财政分配依据财政分配依据是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三)财政分配对象财政分配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四)财政分配主体财政分配主体是国家。财政分配是以国家存在为前提并由国家来组织的。是指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形成国家与其他分配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 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一、财政支出的意义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
3、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依据法律规定对从市场经济主体中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经济资源),进行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 由于财政支出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劳务的唯一手段,所以又称为政府支出。财政支出是通过政府年度预算分配的,又可称为“预算支出”或“岁出”。 1通过财政支出向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和劳务,保证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安全保护部门的存在和充分地行使职能,维护法律的实施和社会秩序的安定,同时保障国家安全。 2通过财政支出来满足各种公益与福利事业的发展,以及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协调和理顺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配,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3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手段、
4、结构、时间等方面的选择,实现财政支出政策与收入政策的优化组合、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合理搭配与最优选择,对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等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一)项目原则项目原则是指政府在界定社会公共需要范围的基础上逐项界定由政府承担公共物品和劳务提供的量,即由社会公共需要所决定的公共物品和劳务的提供不能由市场本身来承担,必须由政府来解决。政府应首先明确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的事权。坚持财政支出的项目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项目的选立应属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第二,项目的选立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保证项目实施后
5、的效益;第三,项目所需支出的量必须有可靠的收入来源;第四,项目的确立必须纳入政府的预算,实行计划管理和法制管理,对该项支出的资金提供者负责;第五,项目选立必须注意历史的延续,不能随意裁减,也不能随意增支;第六,项目确立后必须保证实施,以维护支出的严肃性。(二)配套原则财政支出的配套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在立项的基础上,各项支出之间应相互协调,结构优化。这是财政支出整体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在收入限定下的财政支出,必须在各项目之间进行协调,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证重点,照顾一般,优化支出结构,理顺支出次序。在贯彻财政支出配套原则时,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比例关系:1正确处理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比
6、例关系,以实现政府对生产、就业和分配的调控。在购买性支出中应处理好公共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关系,以及各自内部公益性支出和经营性支出的比例关系。 2正确处理维持性支出与发展性支出的比例关系,贯彻先维持后发展的方针。3正确处理各部门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保证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4正确处理各项公共支出年度之间的衔接关系,防止年度间支出的不合理波动,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节省原则政府安排财政支出时,必须对公众负责。负责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满足公众的公共需要的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对社会消费性支出来讲,应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在保证各项公共事业合理发
7、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政府支出。对经营性支出来讲,应努力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增产不增支,增产少增支,发挥其对生产、就业等方面的特殊调节作用。 贯彻节省的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1合理确定支出项目,并对项目所需资金精打细算。2将支出项目的资金列入政府预算,严格执行预算。3在硬化预算约束的同时,加强项目之间的整体协调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监督,强化政府的审计和效益的考核。4把节省支出的理财思想贯穿于财政支出的历史连续性之中。 (四)效益原则财政支出效益是指公共支出最优化,即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目前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成本效益”法。二是最低费用选择法。三是公共劳务
8、收费法。1界定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规模的界定是为了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程度。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通常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 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要素成本) (要素成本) (市场价格)此外,还可以用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购买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但都不如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比重的指标更符合实际。2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1)财政支出增长表现在绝对增长和相对增长两个方面。从各个市场经济国家来看,绝对增长是肯定的。一般用货币数量指标来对比反映
9、。相对增长是一种趋势,而且由于客观经济情况的复杂变化,相对增长在不同的国度和年份内表现得不平衡。相对增长一般用支出金额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对比,也可以用各项支出分别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对比,找出各年份财政支出的规模,通过年份的对比观察出财政支出相对增长的趋势和幅度。(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因素。第二,政治因素。第三,社会因素3财政支出规模界定的目的界定财政支出规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财政支出规模过大或过小而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财政支出规模过大会产生如下危害:(1)影响人们的自由选择。(2)产生“挤出效应”。(3)导致通货膨胀。(4)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二)
10、财政支出规模界定的原则1依据经济发展水平所提供的财源状况2适应政府职能变化的财力需求情况 3尊重财政支出特有的运行规律财政支出结构是对各项财政支出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分类和综合。(一)按复式预算的编列要求分类1经费性支出2投资性支出(二)按财政支出的方式分类1无偿性支出2有偿性支出(三)按财政支出是否直接形成购买力分类1购买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 (四)按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可分为以下17类我国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转移
11、性支出,以及其他支出等17类。 (五)对财政支出进行经济分类,可分为以下12类财政支出按经济分类,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 公共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外交、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经费支出的总称。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内容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其职能所发生的费用开支。它反映着国家性质和一定时期政治经济任务的主要方向,决
12、定于国家政权结构及其范围。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具体包括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事务、税收事务、审计事务、海关事务、人事事务、纪检监察事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商贸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与检验检疫事务、国土资源事务、海洋管理事务、测绘事务、地震事务、气象事务、民族事务、宗教事务、港澳台侨事务、档案事务、共产党事务、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事务、群众团体事务、彩票事务、国债事务、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因素一是以政府应有的服务职责范围为前提而合理配备的行政机构的基本需
13、要;二是国家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可能为政府实现服务管理所需要的供给;三是财政收支总量及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收支的比重等历史数据比较,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 (三)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管理1规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范围。2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优化支出结构。3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二、外交、国防与公共安全支出二、外交、国防与公共安全支出(一)外交支出外交支出是财政为保证对外交往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安排的资金,它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交流沟通和合作。外交支出,其内容包括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国际组织、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外宣传、边界勘界
14、联检、其他外交支出。外交支出经费使用计划的安排应遵循“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确立严格的经费使用报批程序和审批权限,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国防支出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现役部队及国防后备力量、国防动员及其他国防方面的费用支出。国防支出水平的一般决定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2国家管辖控制的范围大小。3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情况。4物价水平和技术标准。 (三)公共安全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是反映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武装警察、公安、国家安全、检察、法院、司法、监狱、劳教、国家保密、其他公共安全支出。三、教科文卫支出(一)教科文卫支出的概念教科文卫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教
15、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经费支出。它属于社会公共消费性支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虽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它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所不可缺少的。(二)教科文卫支出的内容1科学技术支出2教育支出 3文化体育支出4医疗卫生支出(三)教科文卫支出的管理从总体上说,应建立政府财政与社会公众共同出资的费用分担机制。公共事业分为纯公益性事业、半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业。对经营性事业和一部分半公益性事业,可以有计划地推向市场,形成事业产业。1教科文卫体事业支出一方面安排上加大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逐步提高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继续发挥政府在全社会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中的作
16、用,使义务教育真正让受教育者免费享用。同时,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办学,因为教育的准公共品性质决定了政府不应是所有教育投资的唯一主体。3对于科学技术支出,除政府公共财政拨款补助少量大院大所发展成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其他应以各种形式与企业和经济实体联合,建立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多层次的技术开发服务体系。4对于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支出,也应遵循政府和社会共办的原则,凡是有盈利能力的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政府财政资金应退出。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其功能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其功能(一)社会保障的含义1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是政府和社会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
17、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以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2社会保障是经济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的需要是随生产的社会化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保障一般分为四种形式:一是就业单位所提供的经济保障;二是公众之间相互提供的经济保障;三是商业化的保险机构提供的经济保障;四是政府通过法律规定提供的社会保障。3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涵盖了以下几个基本点(1)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是社会。(2)社会保障的实施客体具有覆盖面的广泛性和具体受益人的特定性。(3)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在于建立以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以消除市场竞争机制运行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所导致的社会震动。(4)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是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
18、。(5)社会保障行为下的受益程度具有约束性。(6)社会保障行为具有规范性。(二)社会保障的功能1收入补偿2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3促进社会安定4保障劳动力扩大再生产5促进社会公平6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社会总供求趋于平衡;()抑制消费膨胀,积累发展基金;()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健全市场体系。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所谓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经常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或政策体系。西方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各具特色,但也有其共同点:首先,保障项目非常广泛,基本上分为四类:一是失业补助、贫困救济、病残补助、退休养老、退伍军人安置与遗属抚恤等;二
19、是健康医疗、住房、社会服务、儿童及家庭补助;三是对教育培训的支持与补助;四是对遭受损失者的补偿。 其次,社会保障资金有确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社会保障税。再次,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最后,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宏观调控动机。根据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一个国家只要实现了三种津贴(其中至少包括最主要的一种津贴),就可被认为是已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对社会保障制度内容给予了不同的确定,虽然具体范围不尽相同,但通常把上述九项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社会保险1社会保险的含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它是指法定范围内的劳
20、动者(或公民)因年老、患病、生育、受伤、伤残、死亡、失业等原因而造成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机会后,其本人及所供养的家庭成员可以从国家或社会获得一定物质帮助和社会照顾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其他组成部分的区别从保险产生发展过程看,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早于其他保障制度;保险的对象是从雇佣劳动者开始的,以后范围逐渐扩大,而保障的其他部分的对象比社会保险广泛,不仅包括劳动者,且包括社会全体成员。这两部分人在享受保障利益上又有差别。前者属自助性的保障待遇,即由自己缴纳保障费的保障待遇,后者属于赈济性的保障待遇,即国家资助的保障待遇,经费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3社会保险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表现出
21、的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互济性;三是保障性;四是福利性;五是社会性。 (二)社会救济1社会救济的含义社会救济是国家及各种社会团体,运用所掌握的资金、实物、服务手段,通过一定机构和专门人员,向遭受自然灾害和不幸事故而失去收入来源者,向一切失去生活能力者及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者,实施的旨在保证其最低生活需求的保障制度。它属于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因为它只解决受保者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吃、穿、住。资金来源于国家和社会,与国家财政密切相关。2现代社会救济制度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区别(1)社会救济不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完全统一,而尤为注重国家和社会对救济对象的责任和义务。社会保险则非常强调
2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以尽义务作为享受保障权利的前提,并且大部分保险项目的权利和义务是正相关关系。(2)社会救济仅从维持最低消费需要出发,为救济对象提供资金或实物。而社会保险所提供给被保人的资金则至少可使其维持基本生活需要。(3)社会救济必须履行一系列的法定程序。通常是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的前提下,通过“个人申请、社区证明、基层审核、上级批准”的程序,方可获得被救济权。尽管社会保险也需通过科学测算和核算来厘定保险费率及支出标准等,但一旦这些测算完成之后,在相当长时期内是较为稳定的。(4)社会救济的反应方式具有应急和被动的特征,需要反应灵敏、迅速、有效。而社会保险则主要以预防为主。 我国社会救济的目的
23、是克服贫困,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以致贫的原因为依据,现实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基本上分为四类: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职业竞争失败造成的贫困,个人生理原因造成的贫困和个人能力问题造成的贫困。依此划分,社会救济的项目也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救济、破产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以及城乡困难户救济等项目。 (三)社会福利1广义的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民收入经过各种必要的扣除之后,国家对社会成员提供的生活补偿,物质文化待遇及其他派生的收入,既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又包括政府举办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建筑事业以及各种服务事业等。2狭义的社会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社会乃至家庭对其成员,在物质帮助上承担的责
24、任,主要指由国家出资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其目的在于使那些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者能够得到与大多数人境况一致的生活待遇。我国财政理论中的社会福利概念应是狭义上的。(四)社会优抚和安置1社会优抚保障的含义社会优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特殊优抚对象实行优待、抚恤及其他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优抚保障是我国的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事业从保障对象上看,不是惠及到每一社会成员,只能是法定范围内的有特殊贡献者。从保障手段上看,优抚保障和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不同,是一种综合采取了上述各手段的特殊保障制度。 3我国现
25、行社会优抚对象有七种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退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国家主要对其提供牺牲病故抚恤、定期定量生活补助、残废抚恤、残废人员免费医疗、烈军属疾病医疗减免待遇等。其资金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内容会不断扩展和充实。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支付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支付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由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社会优抚基金以及社会互助基金等构成。(一)社会保障筹资渠道与方式1筹资渠道大多数国家的筹资渠道是:(1)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险税;(2)职工缴纳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