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届老高考语文复习练习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2266238
  • 上传时间:2022-03-28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56.0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届老高考语文复习练习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届老高考语文复习练习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23 高考 语文 复习 练习 专题 实用 文本 阅读 解析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题1 关心国家发展 建议用时:40分钟文12022豫北名校联考,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材料一:2021年4 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 7.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指个人和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提前 10 年实现了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到 2020 年年底,现行标准下 9899

    2、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3年的 6079 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2588 元。99.9%以上的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医疗保险制度保障。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贫困地区新改建公路 110 万千米,新增铁路里程 3.5 万千米,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贫困村通光纤和 4G的比例均超过 98%。贫困县网商从 2016 年的 131.5 万家增长到 2020 年的 311

    3、.23 万家。(摘编自白皮书发布一组数据看中国减贫成就,央视网2021年 4 月6 日)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拉特别克伊马纳利耶夫认为,中国为全世界消除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减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伟大胜利,这一成就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成功实施的改革。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哈桑阿布卡斯莫夫表示,中国减贫的成功实践表明,与贫困做斗争最重要的是拥有勇气、远见、责任和担当。一个国家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并付诸有效行动,就能够向着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不断迈进。菲律宾星报专栏作家李天荣指出,中国的减贫实践给菲律宾带来重要

    4、启示,那就是减贫离不开坚强的领导,离不开民众的合力,离不开改革的决心。埃及-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艾哈迈德瓦利认为,从中国的减贫实践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中国仍从容应对并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值得很多国家学习。(摘编自中国减贫事业历史性成就带给世界重要启示,光明网2021年 4月7日)材料三: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记者:中国如何防止农村人口返贫?王正谱(当时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中国建立了长效机制,即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主要是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中国决定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

    5、不断完善。中国继续强化帮扶力度,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日本读卖新闻记者: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远景目标,国家乡村振兴局会如何做?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汇聚全党上下、社会各个方面的强大力量来推动实施,需要各地各个部门协同作战、共同推进。国家乡村振兴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一起深入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同时抓重点工作。农民收入提高,主要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关于农村发展,下一步将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摘编自这本白皮书,让外媒记者找到了中国扶贫脱贫答案,齐鲁网 202

    6、1年 4 月6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现行标准下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我国已历史性地整体消除贫困。B.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0年达 12588元,相比2013年的6079元翻了一番多,说明脱贫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C.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也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我国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得到明显改善。D.7.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 70%以上,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7、。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民众力量,用改革的办法消除贫困,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的减贫经验值得借鉴。B.监测农村人口的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的长效机制,我国将持续发力防止农村人口返贫。C.对脱贫县设立五年过渡期,继续强化帮扶力度,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我国将长期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和稳定。D.汇聚各方力量,各部门协同作战,深入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我国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3.以上三则材料中,

    8、央视网、光明网、齐鲁网报道的角度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文22021山西太原二模,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比如,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等等。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

    9、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七大战略,特别是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摘编自石仲泉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人民日报2020年8月 19日)材料二:“十三五”期间,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新动能,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从产业数字化到数字产业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9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8%、36.8%和59.4%,“三次

    10、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2.2和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2.6个百分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20152019年“三次产业”总量及增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需求恢复慢于供给、消费恢复慢于投资的态势,消费增长滞后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企业营收及利润恢复增长。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落地落实,消费端持续回暖。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分析,内需回暖特别是消费明显回升,预示中国经济疫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或为四季度与2021年中国经济反弹蓄势。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特别

    11、是服务消费有望逐步替代地产、基建投资,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摘编自祝嫣然人均GDP超1万美元,经济总量将破百万亿元,“第一财经”2020年11月12日)材料三:“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必须得到正确认识,一些地方还有“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一是剩余贫困人口攻坚任务艰巨。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看不上病看不起病、贫困家庭孩子失学辍学、部分贫困人口仍住危房等问题突出。

    12、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存在。深度贫困地区均位于中西部,贫困人口较为集中,是三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犹存。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少数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土壤污染防治压力大。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四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问题新考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就业压力明显增大,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减少,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摘编自宁吉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决战决胜实现目标必须加快补短板,人民日报2020年7月24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3、)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以后的主要矛盾,对于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重要意义。B.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既有赖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要依靠新型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中第三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更为重要。C.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推行了一系列促进人民消费的政策,以帮助企业营利,这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D.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贫困地区农村居民脱贫变得更加困难,这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之一。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九大,全面建

    14、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既有延续又有发展,这是由时代的变化和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共同决定的。B.从“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第三产业的增速在波动中有所下降,但始终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最为明显。C.2019年,我国“三次产业”增速均创五年来最低,产业总量的差距也创五年来最大,可见“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D.截至2020年2月底,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一部分地区的人群面临着严重的医疗、教育等问题。3.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我国可以采取哪些经济建设举措推动社会发展。(6分) 文32021河南洛阳三模,12分阅读下面的

    15、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摘编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材料二:2021年2月16日,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仅单个视频片段在社交平台的累计观看量就达千万

    16、次。“河南春晚出圈”“河南春晚真中”等留言活跃在各大网站。唐宫夜宴从舞蹈的编排到场景的展示,从演员的妆容到其身上的服饰,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它以黄河文化、中原精神、民族文化为根基,以唐三彩乐俑为原型,对唐代的服饰、色彩、人物形态以及文化之美进行了高度还原,充分彰显了令人震撼的黄河文化之美。更出彩的是,唐宫夜宴将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名画以及出土于河南的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融于场景中,舞者犹如穿行于古画之中,将观众带入大美中华独有的美学空间,彰显出中华文明天然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如果说文化自信为唐宫夜宴注入了灵魂,技术赋能则让这一节目变得活灵活现。唐宫夜宴由2020年郑州歌舞剧院在

    17、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唐俑改编而来。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陈雷介绍,唐宫夜宴并未对本就具有韵味的舞蹈进行大的改编,只是加入了水墨画、国宝、VR特效等,让虚拟场景和舞台结合,打造出更为唯美、多元、多维度的视觉效果。不少人为其“不迎合、不媚俗、不煽情”点赞,认为其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让民族艺术、传统文化彰显出强大的时代活力。专家认为,唐宫夜宴这一节目把传统的文化资源以“现代表达”的形式呈现,完成了非常好的艺术表达,给我们利用文化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启示。新时代讲好“黄河故事”,就是发现、挖掘、讴歌黄河文化之美,呈现黄河人文精神的精髓。这也是对中国故事的拓展与补充。(摘编自为

    18、什么能火,光明日报2021年2月22日)材料三:嘉宾:潘鲁生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廖昌永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主持人:光明日报记者主持人: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人们发现传统文化正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近期唐宫夜宴等节目火遍全网,B站上各类国风和国潮视频弹幕刷屏。您心中的文化强国是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如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潘鲁生:要建成文化强国,首先,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查、调研、发掘,发扬工匠精神,在此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变成当代的财富。当然,要加强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质量。最后,还要加强哲学

    19、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廖昌永:我心目中的文化强国,有着大量能够反映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特质、反映中国独特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首先,它们应当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不但有适合年轻人的,同样也有适合老年人的。其次,它们也一定是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能够生动反映当前人们的精神面貌。(摘编自“出圈”+“回归”,看传统文化如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光明日报2021年3月8日)1.下列对唐宫夜宴“出圈”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宫夜宴从演员妆容、服饰再到文化之美,对唐代文化元素进行了高度还原,将观众带入大美中华独有的美学空间,令人赞叹。B.唐宫夜宴充满浓郁的

    20、文化气息,呈现了令人震撼的黄河文化之美,彰显出黄河人文精神的精髓和中华文明天然的自信心和自豪感。C.唐宫夜宴的改编者并没有对唐俑进行大的改编,节目一经演出迅速“出圈”的结果出乎编创者和演员的意料,但专家表示它实至名归。D.如果说文化自信使唐宫夜宴有了灵魂,那么现代科技手段就是它的翅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成就了唐宫夜宴“火遍全网”的辉煌。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只有不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才能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B.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好的中国故事,用合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C.

    21、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国家政策,唐宫夜宴等就是这一政策的鲜活实践。D.潘鲁生认为,只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才能创作出反映中国独特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3.在传统文化领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请结合唐宫夜宴现象简要分析。(6分) 主题2 聚焦民生热点 建议用时:25分钟文42022安徽名校质量检测,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我国的老年化趋势在加速进行。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 1.76亿,占世界同年龄组人口的23%,这一占比已经高于我国总人口的世界占比(18.2%)。我国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延长,工作年限减少,社会总

    22、体劳动力资源逐渐减少。因此,适时、适度并且渐进式地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成为必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更表明延迟退休势在必行。尽管对男女是否该同龄退休等问题,专家们还存在不同看法,但女性延迟退休的速度略快一些、缩小男女之间退休年龄的差异,在学界已基本成为共识。延迟退休政策涉及面广,社会上存在着“延迟退休有多大必要”“会不会只利好一部分人”“养老金是不是不够了”“养老金水平能不能持续提高”等争议和质疑,各方观点、意见尚不统一,因此不能急于求成,而需稳妥慎重,走好“渐进式”实施之路。加强宣传引导,赢取广泛共识。延

    23、迟退休政策,对民众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不言而喻,产生分歧和争议实属正常,应允许有争议。对于这个颇具争议的新政策,在实施上不可能一步到位。操之过急,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要先把这项方案公布出去,适时实施,给人们一个心理预期。同时,加强方案宣传和政策引导,让人们更加认清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逐渐统一思想,达成广泛共识,使人们最终从心理上、行动上接受延迟退休新政。聚焦主要担忧,消除公众顾虑。应该说,短期内,在改革转型期,不排除个别单位、企业可能会产生一些就业挤压,但从长期看,延迟退休不会对就业市场产生显著影响。就业岗位不是一些人退出就业市场而产生的,主要还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只要认真贯彻新发

    24、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民生改善和就业问题的解决,就能为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增强人们对新政的信心。(摘编自向秋“延迟退休”要走好“渐进式”之路)材料二:针对人们是否支持延迟退休展开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分别为:国有企业人群、私营企业人群、政府部门或其他事业单位人群、待退休人群、待就业人群以及其他。(摘编自中国延迟退休调查报告:延迟退休,你准备好了吗?)材料三:延迟退休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退休年龄偏低,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浪费。从长远来看,延迟退休有利于缓解养老金压力,激发人力资源活力,能够更好地去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25、延迟退休这件大事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及时。这场关乎劳动者重大利益的改革,有没有成本,成本谁承担,如何用政策减轻改革对象可能出现的负担等,都要说透。此外,要尊重“听”的对象,受延迟退休影响更大的人群是普通劳动者,对他们解释政策必要性、重要性的工作难度会更大,压力会更大,但同时意义也更重大,直接关系到政策推行的成败。治大国若烹小鲜,涉大利应定细策。公共政策的实施,实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实施细节非常重要。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过程中,劳动者的主体性地位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尤其是对改革政策如何保护低收入阶层合法权利的思考,应该越细越好。另外,对延迟退休政策推行节奏、不同年龄岗位

    26、的劳动者具体情况等,在执行当中也应条分缕析,拒绝一刀切。(摘编自杰文津延迟退休这件大事要说透办好)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延迟退休政策对民众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因为相关方宣传引导得还不到位,民众对延迟退休的意见不一。B.对男女是否应该同龄退休,专家还存在争议,但学界大体上认为女性延迟退休的速度应略快一些,缩小男女之间退休年龄的差异。C.延迟退休短期内可能会对个别企业有影响,但长期看,社会经济发展了,产业结构调整了,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将会出现。D.延迟退休对国家和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应对人力资源浪费、养老金压力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

    27、题。2.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二中的有关统计,虽然采样数量不多,但数据来源于具有代表性的工作类型的人群,采样选项多样,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当下国人对延迟退休的看法。B.同意延迟退休的理由中,有51人认为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仅有23人认为工作收入高于退休金,由此可见人们对金钱的需求度在持续下降。C.不同意延迟退休的理由中,希望有更多自由时间、能够安享晚年的占比较大,远超没有养老压力和早点领取退休金的占比。D.不同意延迟退休的理由中,认为延迟退休不利于年轻人就业的有110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就业难的实际情况。3.现阶段我国应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延迟退休政

    28、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文52022江西南昌摸底测试,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数字农业,是将数字信息作为农业新的生产要素,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新兴农业发展形态。农业数字经济是发展农业、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农业的发展,但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农业数字经济还是一片洼地。推动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效率、打通销路,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端的智慧农业,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农产品生

    29、产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二是消费端的农村电商,通过网络平台各种服务嫁接于农村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据统计,2018年,农村电商超过980万家,带动就业2800万人,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2305亿元,同比增加33.8%。图一我国各行业数字经济比重图二2018年农业各细分行业数字经济比重(摘编自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4

    30、月18日)材料二:4月25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召开,数字议题再次引发大众关注与热议。智慧农业平台、“AI+农业”计划、智能农业在今天数字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下,数字农业形态正在展现。近些年,随着数字农业的持续推进,新问题也接踵而至。以养猪为例,一些龙头企业推出了生猪养殖数字农业示范园,年出栏生猪超10万头,使得当地小规模养殖户普遍担心失去价格优势、面临市场淘汰。少数有幸加入平台的养猪户,为了获取平台供产销分析数据,必须按期交纳数据使用费,无疑加大了其成本负担。而更普遍令养猪户头疼的是数字平台程序使用的复杂度,这些数字化手段的使用和养猪户长期积累的经验技能完全没有关联。其中既有数字经济发

    31、展的普遍难题,也有农业自身特殊性的原因。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中央一号文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现,更关系着中国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亟须深究问题背后的深刻成因。(摘编自刘志阳塑造数字时代的农民,光明日报2021年4月26日)材料三:朝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花农韦显辉步频加快。“听说政府要帮助我们在网上卖花,还要给我们做培训,我赶紧过来看看。”这段时间,广州白云区、佛山南海区里水镇等地“云上花市”的销售渐入佳境,让韦显辉跃跃欲试。红红火火的“云上花市”,是数字助农在新春佳节里的又一次尝试。从数字助农到智慧兴农,数字红利是实现乡村振兴亟须激活的宝贵资源。记者在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采访时发现

    32、,秧苗、蔬菜、果树在温度、湿度、土质传感器的监测下茁壮成长,一旦数据异常或者摄像头捕捉到病虫害蔓延,就会启动灌溉、施肥设施加快工作程序,指挥无人机按照定位喷洒无公害杀虫剂;采收后的稻谷、蔬菜、水果直接上架电商平台在智慧兴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将数字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数字技术才能真正地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摘编自贺林平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人民日报2021年3月1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20162018三年间,农业数字经济比重逐年提升,但是每年均低于工业与服务业的数字

    33、经济比重,说明农业数字化水平相对滞后。B.2018年,农业各细分行业数字经济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林、渔、农、畜牧,数字技术转化为各细分行业增加值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C.相较于2015年,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新突破,这侧面反映出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在数字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D.2018年农村电商规模与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巨大,就业人数增加,可见搞好消费端的农村电商能有效推动农业数字经济的发展。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数字农业是数字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之一,数字农业与数字信息技术密切相关,而数字农业的持续推进也带来了新的农业数字信息技术问题。B

    34、.解决好部分养猪户面临的问题,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其建立起价格优势,以及利用各种平台帮助其打通销路,保护其不被市场淘汰。C.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通过发展生产端的智慧农业,充分激活了数字红利这一实现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D.广东省“云上花市”与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的做法都是智慧兴农的有益尝试,也都很好地说明了农业数字技术能够赋能乡村发展。3.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如何应对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6分) 主题3 认识科技创新 建议用时:40分钟文62022甘肃天水田家炳中学检测,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

    35、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天问”出自楚辞,以之作为工程名称,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易于被广大群众接受,便于记忆和传播,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深空的决心和毅力,有利于引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理想情怀。专家表示,研究火星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启示。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火星不仅有大气,也有适宜的温度,还有和地球相似的自转周期。研究火星与地球的异同,互为参考,是极具价值的基础研究。(摘编自冯华“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人民日报2020年4月25日)材料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于2020年7月搭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次探测的任务目

    36、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目标,对火星开展全球性和综合性的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进行精细的巡视勘察。一次发射要同时完成环绕、着陆、巡视3种探测目标,实属“少花钱,多办事”。一举多得的背后,是复杂的技术和较高的风险,国际上也鲜有先例。“火星是人类未来移民的首选地”毋庸置疑,人类“第二家园”这一诱惑实在太大。不仅如此,研究火星地质、表面成分的长期演变过程,岩石和空气、水的相互作用等,有助于我们理解火星生命可能存在和消失的原因,进而分析和预测地球的未来。根据火星与地球的运动关系,再结合实际,考虑到当前运载火箭的能力,就会发现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有利的火星探测器的发射机会。20

    37、20年是全球火星探测的爆发期。据了解,美国、阿联酋也计划于2020年发射探测器,而此前同样有此计划的欧俄联合火星探测任务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推迟到2022年。据统计,至今全球火星探测成功率大约为40%。火星探测最大的难点在于“恐怖7分钟”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在7分钟内将探测器的时速从2万千米降低到零。这需要融合多种减速手段才能实现,包括气动外形、降落伞和反推等,也需要自主导航控制技术来保障。(摘编自于紫月天问一号:在探火路上来一次“后发先至”,科技日报2020年5月22日)材料三:面对跨越式突破带来的各种难题,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简称北京中心)的任务型号团队勇闯难关、赢得挑战:采用超

    38、大变时延开环控制技术压缩地火时空距离。为了突破因地火距离太远而产的信号超长延迟的“瓶颈”,北京中心采用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技术,设计了全新的超远距离测站捕获模式。采用地火空间精密定轨与预报技术全面掌握“天问一号”的位置。任务型号团队设计了首次火星任务轨道动力学公用库和精密定轨原型软件,以仿真打靶的方法完成全过程定轨预报精度分析。采用火星车遥控操作任务规划技术精准遥控、科学开车。火星车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它要前往的目的地、选择的路径以及路途中的各种动作,都需要地面工作人员提前告诉它。在这方面,操作团队就要扮演好“先知”的角色,通过对当前火星车所处环境的掌握、分析和规划,预测路径的安全性,否则石

    39、块、沙丘都可能对它造成“致命伤”。(摘编自宋星光等“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解放军报2020年7月10日)1.下列对“天问系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问”出自楚辞,“天问系列”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天问一号”则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名称。B.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易于被广大群众接受,便于记忆和传播,彰显中国人迈向深空的决心和毅力。C.“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和综合性的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进行精细的巡视勘察。D.2020年“天问一号”一次发射要同时完成环绕、着陆、巡视 3 种探测目标,风险较高,需要复杂的技

    40、术作为支持。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美国、阿联酋也计划于2020年发射探测器,说明别的国家对火星的探索也怀有高度的热情。B.火星探测最大的难点在于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在7分钟内将探测器的时速从2万千米降低到零。C.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地火空间精密定轨与预报、火星车遥控操作任务规划等技术合力保障“天问一号”完成相关探测任务。D.火星车具有自主能力,如果地面工作人员提前告诉它要前往的目的地、选择的路径和路途中的动作,它就能顺利完成探测任务。3.人类为什么要探测火星?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6分) 文72021河南郑州三模,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41、完成13题。材料一:近年,“大国重器”成为高频词,常出现在新闻报道和人们的言语表达中。经过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国建成或正在建设一批大国重器。它们有的助力揭示宇宙奥秘,进一步推进人类认知;有的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实现巨大跨越,促进社会财富快速增长;有的大幅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生活方式变革这些历经多年倾力打造的大国重器,在新时代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力。它们植根于深厚的传统“天下观”,诞生于联系空前紧密的“地球村”,不仅成为新中国辉煌成就的显著标志,而且是增进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纽带和重要载体。其中,被人们称为大国重器“三剑客”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即“中国天眼”、

    4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空间站可谓最具国际范儿,是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先锋。摘编自“中国天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空间站大国重器“三剑客”尽显国际范儿,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4月19日材料二: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建设公司主导研发的世界最大MYQ 5000吨门式起重机,与“世界第一吊”徐工XGC88000 4000吨履带起重机首次“双剑合璧”,历时3小时30分钟,成功将4606吨抽余液塔吊装就位,一举刷新亚洲最重塔器吊装纪录,展现出中国装备制造、中国吊装的技术实力。此次吊装的抽余液塔不仅是亚洲最重塔器设备,也是同类塔器中最高的设备。此次采用了整体制造、整体运输、整体吊装的一体化建设思路。在这之前,国内尚无4000吨级压力容器工厂整体制造的先例,更没有成熟的施工方案可供借鉴。在制造过程中,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建设公司还组建了300多人的“超级焊将”团队,他们当中有公司劳动模范、河南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耗时8个多月,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运用多机位火焰切割、超大型塔器环缝埋弧焊等8项关键技术,成功完成了任务,不仅有力保证了产品质量,缩短了制造工期,也降低了运输及安装风险。(摘编自今天,大国重器“双剑合璧”,刷新亚洲纪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届老高考语文复习练习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26623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