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企业创新与创新管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七章企业创新与创新管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七 企业 创新 管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n本章教学目标:n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人员选聘、人员培训n熟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n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层次、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岗位评价、人员绩效考评n了解人力资源成本的概念及其内容 如果把我们最优秀的如果把我们最优秀的2020名员工拿走,名员工拿走,我我可以说可以说微软将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微软将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比比尔尔盖茨盖茨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第七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评价人力资源的组织与使用效率管理7-1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 一、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2、、重要性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n人力资源的含义n是指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能进行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总称。 n人力资源的特点n主导型、社会性、主动性、自控性、成长性人生发展有阶人生发展有阶段,职业经历段,职业经历亦有阶段亦有阶段HR的特性的特性可再生性可再生性高增值性高增值性能能动动性性时时效效性性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自我补偿,自我更新,自我补偿,自我更新,自我丰富,持续开发自我丰富,持续开发和其他的资源的本质区和其他的资源的本质区别,唯一能起到创造作别,唯一能起到创造作用的因素:自我强化、
3、用的因素: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选择职业、积极劳动投资收益更大:挪威投资收益更大:挪威1900年到年到1995年统计年统计测算,对固定资产、普通劳动者和智力投测算,对固定资产、普通劳动者和智力投资的额度分别每增加资的额度分别每增加1%,则与其相对应的,则与其相对应的社会生产量分别增加社会生产量分别增加0.2%、0.76%和和1.8%人力资源及其特点n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 Pf(K,L) P是产出,K是资本,L为劳动量,f为生产函数。 企业使命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愿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战战略略决决策策管管理理制制度度生生产产经经
4、营营管管理理制制度度市市场场营营销销管管理理制制度度资资金金财财务务管管理理制制度度组织机构设置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岗位配备人员岗位配备人人力力资资源源管管理理制制度度技技术术创创新新管管理理制制度度包括薪酬制度包括薪酬制度是企业科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科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n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n由一定管理主体为实现人力扩大再生产和合理分配使用人力而进行的人力开发、配置、使用、评价诸环节的总和。 输入阶段(受教育阶段)输出阶段淡出阶段(从业阶段)(离退休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n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
5、内容n1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决策。 n2人员的招聘与更新。 n3人力资源的评价。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员工考评员工考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员工培训员工保障管理员工保障管理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招聘与甄员工招聘与甄选选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n系统优化原理n能级对应原理n共协反应原理n系统动力原理n弹性冗余原理n互补增值原理(一)系统优化原理n系统的整体性。 n系统的动态性。 n系统的开放性。 n系统的适应性。(二)能级对应原理所谓能级,是指人的能力大小。 1. 人的能力存在差异。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必须分层次、分对象,具有稳定的组
6、织形态。3. 不同能级应表现为不同的责、权、利。4. 人的能级必须与其所处的岗位层次动态对应。5. 人的能级不是固定不变的,能级本身具有动态性、可变性和开放性。6. 人的能级与岗位层次的对应程度标志着管理水平的高低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状态的的优劣。(三)共协反应原理n1. 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元素、多层次且相互联系的系统,人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是根据环境刺激的种类、强度等特征,其有关素质元素经过平衡协调整合后的反应,这种整合后的反应称为“共协反应”。n2. 素质系统进行共协反应时,有两种元素起作用。一种称为共协主感应元素,这是对应于环境刺激特定种类的素质;另一种称为共协关联感应元素,它表面上并不直接对
7、应于环境刺激,但会影响主感应元素的反应效能。n 共协反应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共协抑制、共协补偿和共协促进。 (四)系统动力原理n所谓动力,是指激励的推动力。 1. 物质动力,即通过物质鼓励达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的目的。 2. 精神动力,即通过表彰、提升等精神鼓励的形式肯定人们的工作业绩,激励人们继续努力工作。 3. 信息动力,即通过好消息增强人们的信心和追求,从而起到激励的作用。(五)弹性冗余原理n弹性冗余原理是指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留有充分的余地。 1. 工作强度要有弹性,要因人、因时、因地、 因专业而异。2. 工作目标要有弹性,既要有难度,又要力 所能及。3. 人力资源要有弹性,既要有储
8、备人才,又不能浪费人才,使企业的适变能力有所增强。 (六)互补增值原理n互补增值原理包括:知识互补,气质互补,能力互补,性别互补,年龄互补,性格互补,技能互补等等。7-2 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二、人员选聘二、人员选聘三、人员培训三、人员培训 四、人员激励四、人员激励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n劳动生产力函数的表达式为: F0 = f ( N , Q , M , B )式中:F0企业的劳动生产力; N企业内人员数量; Q企业内人员素质水平; M企业激励程度; B企业协调状况; f劳动生产力函数。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
9、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F0。从这个函数可以导出人力资源开发的四个基本途径。n(一)人力投入n人力投入是图7-1 劳动生产率与人力数量的关系指选择适量并满足需要的人力资源,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图9-1 劳动生产力与人力数量的关系NF(劳动生产力)0(人员数量)dcbao图7-1 劳动生产率与人力数量的关系n(二)人力配置n人力配置是将投入的人力安排到企业中最需要、又最能发挥其才干的岗位上,以保持生产系统的协调。n劳动者边际生产力与组织协调水平的关系如图所示。 (组 织 协 调 水 平 )oB0B1F(边 际 生 产 力 )图 9-2 劳 动 者 边 际 生 产 力 与 组 织 协 调 水
10、平 的 关 系图7-2 劳动者边际生产力与组织协调水平的关系n(三)人力发展 n人力发展是指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n劳动生产力与人员素质的关系如图所示。oF0(劳动生产力)Q(人员素质)图9-3 劳动生产力与人员素质的关系图7-3 劳动生产力与人员素质的关系n(四)人员激励 n人员激励是指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n劳动生产力与激励水平的关系如图图7-3 劳动生产力与人员素质的关系所示。0F( 劳 动 生 产 力 )M( 激 励 水 平 )图 9 - 4 劳 动 生 产 力 激 励 水 平 的 关 系O图7-4 劳动生产力与激励水平的关系二、人员选聘二
11、、人员选聘 (一)人员选聘的原则n1计划性原则 n2公正性原则 n3科学性原则 二、人员选聘二、人员选聘(二)人员选聘的程序1对招聘的人员将要从事的工作进行分析,即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以确定所招聘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2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招聘计划的报告。3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公布招聘简章,其内容包括招聘的范围、对象、工种、条件、数量、性别比例、待遇和方法等。4根据自愿的原则,在划定的范围内接受招聘对象报名。5进行招聘考试。6对考试合格的人员进行体检。7连同考试材料、体检表、本人档案以及本人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一并报送企业人事主管。8批准录用后,发录用通知书,签订劳动合同。二、人员
12、选聘二、人员选聘(三)人员选聘的方法 1.背景履历分析法2.面谈法3.测验法 三、人员培训三、人员培训n(一)人员培训的内容n(二)人员培训的形式n(三)人员培训效果的分析评价(一)人员培训的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2.基础文化知识教育3.技术业务培训4.管理知识培训5.法律政策及制度培训 (二)人员培训的形式1. 按培训对象的范围划分,可有全员培训、工人操作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培训、领导干部培训等。2. 按培训时间的阶段划分,可有职前培训(即就业培训)、在职培训、职外培训等。3. 按培训时间的长短划分,有脱产、半脱产、业余等。4. 按培训单位的不同划分,有企业自己培训、有委托大专
13、院校或社会办学机构培训、企业同大专院校等联合办学培训等。5. 按教学手段不同划分,可有面授、函授、广播电视授课、远程教学等。(三)人员培训效果的分析评价n定量分析方法 VTNdtSD-NC 式中:V培训方案的价值; T培训对绩效产生持续影响的时间; dt受训人员与未受训人员平均工作绩效之间的差别; SD未受训人员工作绩效的标准离差; N受训人数; C每个人的培训费用。四、人员激励四、人员激励n(一)现代人员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 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四、人员激励四、人员激励n激励的途径和手段阶段1物质激励。 常用的物质激励形式主要是工资、奖金和福利等。科学、公正、
14、合理的工资和奖金分配制度、福利制度等是达到有效激励的基础,因此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四、人员激励四、人员激励n激励的途径和手段阶段2精神激励。 (1)目标激励。 (2)荣誉激励。 (3)培训激励。 (4)晋升激励。 (5)参与激励。 (6)环境激励。 7-3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 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目标,根据企业的,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现状现状,科学地预测企业在未来,科学地预测企业在未来环环境变化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并制定相中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应的政策和措施措施,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
15、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平衡,并使企业和个人都,并使企业和个人都获得获得长期的利益长期的利益。一、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内容一、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内容二、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二、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三、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三、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四、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四、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三个层次的企业计划对HRP的影响企企业业计计划划过过程程人人力力资资源源计计划划过过程程战略计划(长期)n 宗旨n 环境n 目标n 战略经营计划(中长期)n 计划方案所需的资源组织策略n 开发新项目年度计划(年度)n 目标n 预算n 项目计划与安排n 对结果的监督与控制分析问题n 企业需求(对HR要求)n 外部因素n
16、内部供给分 析预测需求n雇员数量n雇员结构n组织和工作设计n可供的和所需的 资源n净需求量制定行动方案n人员审核n招聘n提升与调动n组织变动n培训与发展n工资与福利n劳动关系一、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内容一、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内容n(一)人力资源的任务(1)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和中长期计划,确定各种、各类程度的人力需求(2)研究未来企业组织变革的可能性,推定未来人力需求的变动情况(3)分析现有人力的状况,决定完成经营工作所需的各类和等级的人力(4)研究分析就业市场人力的供需状况,确定获取的途径(5)平衡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各项具体计划,使之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计划衔接n(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7、一、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内容一、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内容计划类别目 标政 策步 骤预 算总规划总目标(绩效、人力总量、素质、职工满意度等)基本政策(如扩大、收缩、改革、稳定等)总体步骤(按年安排)如完善人力信息系统等总预算万元人员补充计划类型、数量、对人力结构及绩效的改善等人员标准人员来源起点待遇拟定标准(月)广告宣传(月)考试(月)录用(月)招聘、挑选费用万元人员使用计划部门编制、人力结构优化及绩效改善,职务轮换幅度任职条件职务轮换范围及时间略按使用规模、类别及人员状况决定的工资、福利预算人才接替及提升计划后备人才数量保持、提高人才结构及绩效目标选拔标准、资格、试用期、提升比例、未提升资深人
18、员安置略职务变动引起的工薪变化教育培训计划素质及绩效改善;培训类型数量;提供新人力;转变态度及作风培训时间的保证;培训效果的保证(如待遇、考核、使用)略教育培训总投入,脱产损失评价及激励计划人才流失降低,士气水平,绩效改进激励重点工资政策奖励政策反馈略增加工资、奖金额劳动关系计划减少非期望离职,干群关系改进,减少投诉率及不满参与管理加强沟通略法律诉讼费退休解聘计划编制,劳务成本降低及生产率提高退休政策解聘程序等略安置费,人员重置费二、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二、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经营战略经营战略 经营环境经营环境 人力资源现状人力资源现状目标任务、产品目标任务、产品组合、市场组合、组合、市场组合、竞
19、争重点、经营竞争重点、经营区域、生产技术区域、生产技术经济、法律、人口、经济、法律、人口、交通、文化、教育、交通、文化、教育、劳动力市场、择业劳动力市场、择业期望期望员工数量、素质员工数量、素质结构、使用状况、结构、使用状况、员工潜力、流动员工潜力、流动比率比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量、质量、层次数量、质量、层次内部供给、内部供给、外部供给外部供给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总体规划、业务计划总体规划、业务计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实施、审查与评价、实施、审查与评价、反馈反馈人力资源规划程序图人力资源规划程序图 二、人力资源规
20、划的程序二、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n1企业的战略决策分析。n2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 n3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分析。 n4人力资源供求预测。n5总体规划和所属各项业务计划的制订及平衡。n6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三、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三、人力资源供求预测n(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n(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n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n(1)人力需求量预测。 n(2)人力资源环境预测。n(3)人力合理结构预测。 n(4)人力减员量预测和补充量预测。 n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n定额法、任务分析法、经验比例法等。(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n1企业内部人力供给预测 外来调出或退休领导干部企业内技
21、术人员管理人员内部提升提升制度性退出进修后表现出一定的管理能力晋升自愿离职年龄、精力体力不适合调整 操作人员(需充沛精力) 操作人员不(需充沛精力)招工图9-5 企业人员转移去向图7-5 企业人员转移去向(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n马尔可夫模型 定义: 式中:ni(t)时刻t从事i类工作的人数; nj(t-1)时刻t-1从事j类工作的人数; Pji从j类向i类转移的转移概率; k职务分类数。 2, 1, , tkjitrPtntnkjijiji2, , 1,)() 1()(1(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n2企业外部人力供给预测。n特尔菲法n时间序列预测法n因果预测法 参见课本300页四、人力资源规划的综
22、合平衡四、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n(一)人力的供求平衡n(二)总体规划与各项具体计划之间的平衡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1、规划的时间段:2 2、规划的目标:、规划的目标:3 3、目前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4 4、未来情景分析:、未来情景分析:5 5、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执行时间执行时间 负责人负责人 检查人检查人 检查日期检查日期 预算预算(1 1)(2 2)(3 3)(4 4)6 6、规划的制定者:、规划的制定者:7 7、规划的制定时间:、规划的制定时间:人力资源规划范本人力资源规划范本7-4 人力资源评价人力资源评价一、岗位评价一、岗位评价二、人员素质评价二、人员素质评价 三、人员绩
23、效考评三、人员绩效考评一、岗位评价一、岗位评价n(一)岗位分析n(二)岗位规范的制定 n(三)岗位任职资格的评价n(四)岗位相对值的评价(一)岗位分析n1. 岗位分析的内容。 n(1)岗位名称、编号以及地点、所属部门名称等。n(2)岗位详细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目的。n(3)岗位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承担的责任及其广度与深度的情况。n(4)岗位承担的业务责任。n(5)岗位的工作条件。n(6)岗位对人的基本要求。n2岗位分析的方法。 n(1)问卷法。 (2)访谈法。 (3)观察法。 各种岗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观察法能较多、较深刻地了解工作要求不适用于高层领导、研究工作、耗时长或技术复杂的工作、不确
24、定性工作面谈法效率较高面谈对象可能持怀疑、保留态度;对提问要求高;易失真问卷调查法费用低;速度快,调查面广;可在业余进行;易于量化;可对调查结果进行多方式、多用途的分析对问卷设计要求高;可能产生理解上的不一致实践法短期内可掌握的工作不适用于需进行大量训练或危险的工作典型事例法可揭示工作的动态性,生动具体费时;难以形成对一般性工作行为的总的概念(二)岗位规范的制定 n岗位规范,也称岗位说明书,或称岗位描述。n岗位说明书必须充分准确和完整,才能用于随后的岗位评价。n岗位说明书的表达方式和风格也必须统一要求,以利于评价人员对岗位实行系统的比较。岗位说明书示例部门办公室职等七职位办事员职系行政管理工作
25、内容:负责公司人事及总务管理事项1. 人员招募与训练2. 人事资料登记与整理3. 人事资料统计4. 员工请假、考勤管理5. 人事管理规章草拟6. 人员之任免、调动、奖惩、考核、薪资等事项办理7. 员工保险加退保与理赔事宜8. 文体活动与员工福利事项办理9. 员工各种证明、证书的核发10. 文具、设备、事务用品的预算、采购、修缮、管理11. 办公环境安全及卫生管理工作12. 公司文书、信件等的收发事宜13. 书报杂志的订购与管理14. 接待来访人员职务资格:1. 专科毕业,曾任人事及总务工作二年以上。2. 高中毕业曾任人事、总务工作六年以上。3. 现任分类职位七职等以上。4. 具有高度服务精神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