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教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结构力学教程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力学 教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本本 章章 内内 容容21.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21.2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结点无侧移刚架和结点无侧移刚架21.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设有如图21.1(a)所示刚架,其上各杆件均为等截面直杆。由图可知,它只有一个刚结点,在一般忽略杆件轴向变形的情形下,该结点不发生线位移而只能有角位移。我们称它为力矩分配法的一个计算单元。 设在该单元的结点1作用一集中力偶M(结点外力偶以顺时针转向为正),现要求出汇交于结点1之各杆的杆端弯矩值。对此我们称之为力矩分配法的基本运算。 21.1.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运算力矩分配法的基本运算在M
2、作用下,结点1产生转角位移1。利用位移法转角位移方程,可以写出各杆端弯矩(1尚为未知):M12=3i121M13=4i131M14=i141M21=0M31=2i131M41=-i141(a) (b) 取结点1为隔离体如图21.1(b)所示。由平衡条件M1=0得M12+M13+M14=M将式(a)代入式(c),解得1=M/(3i12+4i13+i14)将1代回式(a)和式(b),即可求出各杆的杆端弯矩值如下: M12=3i12M/(3i12+4i13+i14)M13=4i13M/(3i12+4i13+i14)M14=i14M/(3i12+4i13+i14)(e) (d) (c) M21=0M3
3、1=1/24i13M/(3i12+4i13+i14)M41=-i14M/(3i12+4i13+i14)由此可绘出结构的弯矩图M如图21.1(c)所示。 (1) 转动刚度S式(a)中列出的各杆杆端弯矩式可统一写成M1k=S1k1式中:S1k称为1k杆1端的转动刚度。 (2) 分配系数式(e)中的各杆端弯矩可统一写成 1111(1)111(1)kkkkkkkSMMMSSS(3) 传递系数C式(f)中的各杆端弯矩可统一写成Mk1=C1kM1k式中:C1k称为1k杆1端的传递系数。传递系数即表示当杆件近端发生转角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 图21.1 掌握了上述基本运算,再利用叠加原理,即可用力矩
4、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下具有一个结点转角的结构。其计算步骤为(1) 先在本来能发生转角位移的刚结点i处假想加入附加刚臂,使其不能转动。由表19.2算出汇交于i结点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后,利用该结点的力矩平衡条件求出附加刚臂给予结点的约束力矩,它等于汇交于该结点各杆的固端弯矩之和,并以MFi表示。约束力矩规定以顺时针转向为正。21.1.2 具有一个结点转角结构的计算具有一个结点转角结构的计算(2) 结点i处并没有附加刚臂,也不存在约束力矩,为了能恢复到实际状态,抵消掉约束力矩MFi的作用,我们在结点i处施加一个与它反向的外力偶Mi=-MFi。结构在Mi作用下的各杆端弯矩,应用一次基本运算即可求出。(3)
5、 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为以上两种情况的叠加。将第1步中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分别和第2步中各杆端的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叠加,即得汇交于i结点之各杆的近端或远端的最后弯矩。【例21.1】试作图21.2(a)所示连续梁的弯矩图。【解】 (1) 先在结点B加一附加刚臂(图21.2(b)使结点B不能转动,此步骤常称为“固定结点”。此时各杆端产生的固端弯矩由表19.2求得:MFBA=ql2/8=180kNmMFCB=-100kNmMFCB=100kNm由结点B的平衡条件MB=0求得约束力矩:MFB=MFBA+MFBC=(180-100)kNm=80kNm (2) 为了消除约束力矩MFB,应在结点B处加入一个与它
6、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矩MB=-MFB(图21.2(c),在约束力矩被消除的过程中,结点B即逐渐转动到无附加约束时的自然位置,故此步骤常简称为“放松结点”。将图21.2(b)和图21.2(c)相叠加就得到图21.2(a)中的结果。对于图21.2(c),我们可用上述力矩分配法的基本运算求出各杆端弯矩。为此,先按式(21.2)算出各杆端分配系数:SBA=3iBA=32EI/12=1/2EISBC=4iBC=4EI/8=1/2EI则BA=SBA/(SBA+SBC)= 0.5BC=BBC/(SBA+SBC)= 0.5利用公式1k=1进行校核:Bk=BA+BC=0.5+0.5=1所以分配系数计算正确。根据
7、公式(21.1)计算各杆近端的分配弯矩:MBA=BAMB=0.5(-80)kNm=-40kNmMBC=BCMB=0.5(-80)kNm=-40kNm 然后计算各杆远端的传递弯矩:MCAB=CBAMBA=0MCCB=CBCMBC=1/2(-40)kNm=-20kNm(3) 最后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图21.2(b)与分配弯矩、传递弯矩(图21.2(c)相加,即得各杆端的最后弯矩值:MAB=MFAB+MCAB=0MBA=MFBA+MBA=(180-40) kNm=140kNmMBC=MFBC+MBC=(-100-40)kNm=-140kNmMCB=MFCB+MCCB=(100-20)kNm=80kN
8、m【例21.2】用力矩分配法作图21.3(a)所示封闭框架的弯矩图。已知各杆EI等于常数。【解】因该封闭框架的结构和荷载均有x、y两个对称轴,可以只取四分之一结构计算如图21.3(b)所示。作出该部分弯矩图后,其余部分根据对称结构承受对称荷载作用弯矩图亦应是对称的关系便可作出。(1) 计算固端弯矩由表19.2查得各杆的固端弯矩为MF1A=-ql2/3=-7.5kNmMFA1=-ql2/6=-3.75kNm写入图21.3(c)各相应杆端处。 (2) 计算分配系数转动刚度:S1A=i1A=EI/1.5S1C=i1C=EI/1=EI分配系数:1A=S1A/(S1A+S1C)=0.41C=S1C/(S
9、1A+S1C)= 0.6将分配系数写入图21.3(c)结点1处。(3) 进行力矩的分配和传递,求最后杆端弯矩。 结点力的约束力矩MF1=MF1A+MF1C=-7.5kNm,将其反号并乘以分配系数,便得到各杆近端的分配弯矩。 将各杆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便得到远端的传递弯矩(C1A=C1C=-1)。 最后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和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相叠加即可得到各杆端的最后杆端弯矩。在最后弯矩下画双横线。以上工作均在图21.3(c)所示图上进行。(4) 作弯矩图根据对称关系作出弯矩图如图21.3(d)所示。图21.2 图21.3 21.2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结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结点无侧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