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作图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染色体作图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染色体 作图 课件
- 资源描述:
-
1、Chapter6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作图(3h)本章要求6.1 连锁遗传理论的建立6.2 性状连锁遗传规律6.3 连锁与交换的遗传分析6.4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6.5 真菌类的染色体作图(自学)6.6 有丝分裂分离与重组(自学)6.7 连锁交换定律的意义复习思考题掌握本章涉及的名词概念、连锁遗传规律的内容、交换值的测定方法、及连锁遗传规律的意义。了解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基因间距离、交换值、重组值、遗传距离及连锁强度的关系。能识别连锁遗传图上的基本信息。了解四分子分析与着丝点作图的基本原理。了解连锁遗传规律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本章要求v根据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与独立分配规律推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时独立分配;如果有一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必然会出现非独立分配的现象,否则各种性状的数目(基因对数)就不能超过细胞内染色体对数。vMendel在豌豆杂交试验中就发现,红花和麻种皮、白花与白种皮总是连在一起遗传。vBateson and Pannett (1906)在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又发现连锁遗传(linkage)现象。vT. H. Morgan et al.(1910)提出连锁遗传规律以及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理,并创立基因论(theory of the gene)。6.1 连锁遗传理论的建立6.2 性状连锁遗传规律6.2.1 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v连锁遗传现象v连锁遗
3、传现象的解释及验证v连锁遗传规律6.2.2 连锁与交换的机理v基因的连锁关系v连锁与互换的机理v连锁群6.2.3 连锁遗传的细胞学基础v基因交换的实验证明v交换发生的时间v交换与交叉的关系v交换的理论假设v重组的最大频率v连锁遗传现象连锁遗传: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传递给后代的现象称为连锁遗传。P: 紫花长花粉粒PPLL 红花圆花粉粒ppll F1: 紫长PpLl F2: 紫长 P-L- 紫圆 P-ll 红长 ppL- 红圆 ppllO: 284 21 21 74E: 225 75 75 25X23 =189.27 X2 0.01(3)=11.34,差异极显著,表明实得数与理论数极不相符。v连
4、锁遗传现象的解释及验证解释:两种不同的亲本组合杂交结果相似,若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均符合3:1的分离比。 Bateson 和和 Pannett推测,F1代产生配子时:F1代基因型: PpLlF1代配子: PL Pl pL pl若Pp与Ll独立遗传: 1 : 1 : 1 : 1F2表型比应为: 9 : 3 : 3 : 1若Pp与Ll 连锁: 多 少 少 多则F2表型比为: 多 少 少 多验证测交法果蝇: 红眼( pr+或+)紫眼(pr) 长翅( vg+或+)残翅(vg)P pr+pr+vg+vg+prprvgvgF1 pr+prvg+vg prprvgvg prvg 表型 实测数 理论数 + +
5、 +pr +vg + + 1339 709.75 + vg +pr vgvg + vg 151 709.75 pr + prpr +vg pr + 154 709.75 prvg prpr vgvg pr vg 1195 709.75 总数 2839 2839测交试验结果分析F1形成四种配子,但比例显然不符合1111;亲本类型配子明显多于重组型配子;两种亲本型配子数大致相等,两种重组型配子数也大致相等。结论 F1在形成配子时,重组型配子数少于亲本型配子数,导致测交后代数不成1111之比,说明亲本具有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连锁遗传,且是不完全连锁(若完全连锁,则相当于一对基因的遗传,就
6、不会出现重组类型)。v 连锁遗传规律连锁遗传的不同性状是由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在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重组型配子是细胞减数分裂时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产生的。连锁基因集合(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互称为连锁基因。基因连锁非等位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集合称为基因连锁。6.2.2 连锁与交换的机理v基因的连锁关系根据基因显隐性关系分:相引相不同对的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相互联锁在一起的基因构型称为相引相。如AB/ab相斥相不同对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相互联锁在一起的基因构型称为相斥相。如Ab/aB根据连锁基因间是否发生交换分完全连锁 (complete l
7、inkage):指两对非等位基因总是连在一起,永不分离,其遗传行为与一对基因相同。拟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称为拟等位基因。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 ):指连锁基因之间在遗传过程中可能发生交换而表现出独立遗传的现象。v 连锁与互换的遗传机理PF1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中期配子 重组型配子产生的原因与数量基因不完全连锁时,重组型配子是连锁基因相连区段内发生交换的结果。重组型配子总是少于配子总数的50%。交换具有对等性互换(若不互换,则会导致染色体畸变)。例:玉米籽粒颜色与粒形两个性状的遗传有色(C)无色(
8、c);饱满(Sh)凹陷(sh)C-Sh基因间的连锁与交换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重组型配子的产生是由于:减数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节段互换 (基因论的核心内容) 。同一染色体上的各个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一定的位置,呈线性排列;染色体在间期进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基因也随之复制;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节段互换,导致基因交换,产生交换型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中四种染色单体分配到四个子细胞中,发育成四种配子,其中两种亲本型、两种重组型/交换型。相邻两基因间发生断裂与交换的机会与基因间距离有关:基因间距离越大,断裂和交换的机会也越大。v 性状连锁
9、遗传的表现不完全连锁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互换,不在伴同遗传的现象。交换在减数分裂期间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偶尔会发生互换,其过程称为交换。重组通过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产生新基因组合或非同源染色体间组合的过程称为重组。 染色体间重组-自由组合 染色体内重组-连锁交换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称为一个连锁群.v 连锁群6.2.3 连锁遗传的细胞学基础v 交换的细胞学证据交换的细胞学证据交换:遗传学上将等位基因交换座位称为交换,表现为连锁基因的重组。交叉:是指细胞学观察到的染色体交叉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在双线期同源染色体互斥,交叉点端化过
10、程中才能观察到,实际上这时基因已经交换。交叉并不一定产生基因交换。实验证明:姊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技术v 交换与交叉的关系 Creightion和Mclintock的实验 Stern的实验(果蝇染色体的交换)v 交换发生的时间粗线期v 基因交换的实验证明断裂重接模型 Darlington 于1937年提出(交换是复制完成后两个染色单体断裂并重新连接的结果 )拷贝选择模型 John Belling 于1928年提出(交换是染色单体复制过程中变换模版的结果 )v重组的最大频率(50%)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交换次数对重组频率的影响。双交换对重组频率的影响v交换的理论假说6.3.1 连锁的表示方
11、法 A B 或AB / ab a b aB / Ab6.3.2 重组值及其测定v重组值与交换值v重组值的测定v重组值与遗传距离v影响重组值的因素6.3 连锁与交换的遗传分析v 重组值与交换值重组值(recombination value ):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配子总数的百分比,又称重组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用Rf表示。交换值(cross-over value):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通常把重组值称为交换值,实际上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因为等位基因之间偶然会发生多重交换,多重交换的结果不一定形成重组型配子,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
12、会造成偏低的估计。 100%Rf 重组型配子数配子总数)1 (21)1 (212xmeeRf)21ln(21Rfmx可用Haldane 推导出的作图函数进行校正。式中,x表示交换率,m表示每个减数分裂细胞在某一特定区域发生交换的平均次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v 重组值的测定相引相测交法测交后代(Ft) 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直接反映被测个体(如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自交法(自学)A、简易法(x指双隐性纯合子的频率)B、最大可能法C、乘积法xRf2xRf21相斥相100%Rf 重组型配子数配子总数重组值的变化范围: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次数及位置是随机的,两个连锁基因间重组值的变化范围是 050%
13、,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通常用重组值/交换值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传图距。以1%的交换值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1cM),1cM1Mb。其变化反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或相对距离。重组值越大,说明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小;重组值越小,说明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大。v重组值与遗传距离基因间的距离与交换值、遗传距离、连锁强度间的关系v影响重组值的因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之间的距离。重组型配子生活力的差异会影响重组率的估计。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无法形成重组型配子或减少重组型配子产生的机会。群体大小。当重组率很低时,在小群体中
14、可能不会出现重组型个体,要准确估计重组率,足够数量的群体是必需的。v影响重组值的因素低温、辐射等能使重组率提高。激素。激素对重组率影响表现在雌雄个体重组率有差异。如雄果蝇的染色体不发生交换,不形成重组型配子,因此在果蝇的基因重组测定中,杂合亲本总是用雌果蝇。但在家蚕中却是雌蚕的染色体不发生交换(ZW)。二价阳离子(如Ca2+、Mg2+等)也会影响重组率,过高会降低重组率,过低会提高重组率。年龄及其它外部条件也会影响基因的重组率。6.4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6.4.1 基因定位6.4.2 干扰和符合6.4.3 连锁遗传图6.4.1 基因定位v基因定位的含义与层次v两点测验v三点测验基因定位: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