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民族舞蹈分类大全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252738
  • 上传时间:2022-03-26
  • 格式:PPT
  • 页数:24
  • 大小:1.5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民族舞蹈分类大全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民族 舞蹈 分类 大全 课件
    资源描述:

    1、民族舞蹈分类民族舞蹈分类红艺社红艺社民族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民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亦可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或国际民俗舞蹈。不同于着重表演的芭蕾舞或是制式化的运动舞蹈,土风舞源自于各国不同环境、生活及风俗,与各国的特色音乐服装也有相互的搭配,表现形式十分丰富。那么民族舞蹈都包括哪些呢?红艺社红艺社民族舞大致分类如下:汉族(代表作:七盘舞,铎舞)藏族(代表作:牦牛舞),傣族(代表作:孔雀飞来),孔雀舞(代表作:雀之灵).苗族(代表作:芦笙舞),回族(代表作:穆斯林),朝鲜族(代表作:扇骨),壮族(代表作:火猫舞),彝族(代表作:阿细跳月)鄂伦春族(代表作:黑熊搏斗舞)高

    2、山族(代表作:阿里山的姑娘)佤族(代表作:木鼓舞)侗族(代表作:踩堂)保安族(代表作:扇子舞,斗来舞,腰刀舞)瑶族(代表作:度戒舞,夫妻跳盘王)水族(代表作:铜鼓舞、芦笙舞)普米族(代表作:跳锅庄)独龙族(代表作:剽牛舞)哈尼族(代表作:白鹇舞)基诺族(代表作:大鼓舞)红艺社红艺社盘鼓舞盘鼓舞又称盘舞、七盘舞。是一种古代的汉族舞蹈。在汉代,舞时将盘、鼓覆置于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汉画像砖石有十分丰富的盘鼓舞形象,或飞舞长袖,或踩鼓下腰,或按鼓倒立,或身俯鼓面,手、膝、足皆触及鼓面拍击,或单腿立鼓上,或正从鼓上

    3、纵身跳下。舞姿各异,优美矫健。盘鼓舞将舞蹈与杂技巧妙地结合,体现了汉族传统舞蹈的特殊风格。此舞传至后世,表演形式有所变化。铎舞铎舞 ,是中古早期舞蹈。用于宴享。舞者持铎而舞。铎,大铃。铎舞指持铎而舞,铎是一种汉族古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木铎。铃铎。铎舞。汉族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多用于军旅。其形制略近于甬钟,但比钟小。柄短而呈方形。体腔内有舌或无舌。有舌者可摇击发声。舌分铜制与木制两种。铜舌者为金铎,木舌者为木铎。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注:“遒人,行令之官也。木铎,木舌金铃”。铎舞汉曲有古词圣人制礼乐篇,因声辞杂写,已难

    4、解读。晋傅玄所作铎舞曲云门篇说 明了铎舞内容以及动作和音乐节奏。铎舞一直流传至 唐, 清 商乐第63曲中的铎舞尚存。牦牛舞牦牛舞,藏语称“雅羌”即舞牦牛,是藏族一种极古老雄健的民间舞蹈。牦牛舞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深受藏民族和其他民族的青睐。康区甘孜、石渠、色达、康定等县都有在重大宗教节日和其他节庆活动中表演牦牛舞的习俗,以祝愿吉祥欢乐,万事如意。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它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不可须臾离开的亲密伙伴。藏族祖祖辈辈吃牛肉、酥油、喝牛奶、烧牛粪,穿牛皮靴子,住牛毛帐逢,对牦牛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牦牛那高大雄壮的躯体;威武、刚劲、粗扩的动作;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

    5、不畏风雪,坚韧不拔的意志,体现着一种令人敬佩的性格特征。更主要的,牦牛还是藏民族的图腾,是藏民族的保护神(见图腾崇拜)。所以藏区产生了牦牛舞,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喜爱跳牦牛舞。牦牛由专门的匠师制作,双角显得粗壮威武,牛身用黑色牛毛编织,其造型酷似一头活牛。表演时由两个高大的壮汉,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雄壮、激越的蟒号声、鼓声中,翻腾奔跳,表现了神牛的威武,勇猛和驱逐各种邪恶的神力。孔雀舞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

    6、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以杨丽萍创作并表演的雀之灵、雀之恋为代表,现今舞蹈界流行的“孔雀舞”跳法,是吸纳了传统孔雀舞特色的现代舞蹈,与传统孔雀舞在服装、表演方式上差别较大。 苗族舞苗族舞之芦笙舞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等地的侗族,分别系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和侗水两个语支。广西柳州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具有丰富多彩内容的盛大民族活动。芦笙舞是雷山县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喜庆的主要舞蹈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相当一部分苗族村寨已失传,现尚保存芦笙舞蹈较好的有雷山、交下、巫忙、党道、南

    7、宫、反排、番召、革东、宝贡、台盘等地。芦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舞。芦笙舞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群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风俗性芦笙舞。回族舞回族舞作为民族舞蹈的一种,他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历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各种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作为舞蹈艺术的一种西域乐舞陆续传入中原。元代,是回族的主要形成期,元代有专门的回回乐舞机构,由回回人掌管,这说明回族艺术受到元代的重视,可见回族对元代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回族舞蹈不仅感人,而且很富有回族生活的真实性,使回族人民的真实生活以及精神面貌得以体现。舞蹈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符合回族人民的精神气质,

    8、因而也得到了全国回族人民的承认。 朝鲜舞朝鲜舞是朝鲜族民间舞蹈,它的心态在民间舞蹈中体现。朝鲜族民间舞蹈是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从明朝开始,便有了它的历史记录。朝鲜舞的风格形成是与这一民族的审美特点相一致的。朝鲜族人民十分喜爱白鹤,喜爱它洁白的颜色和轻盈静美的姿态,把白鹤看成是吉祥纯洁的象征,以素白为民族服装的主色调,同样这种审美观也反映在歌舞艺术中,讲究“鹤步柳手” 。朝鲜民族舞蹈中主要择取了“古格里”、“扎金古格里”、“安旦”、“他令”和“挥莫里”等几种节奏的基础步法和华彩步法,如:扛、弹、拍、抽等手的动作以及蹲、跳、转等技巧动作。 壮族舞壮族舞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但它常与巫师酬神的活动

    9、密切联系。巫师敬神总是边跳边唱,乐神消灾祈福。壮族民间其它舞蹈,多模仿劳动动作。据统计,表现劳动和爱情生活的舞蹈多达几十种。著名的有舂堂舞、扁担舞、蜂鼓舞、采茶舞、戽斗舞、绣球舞、捞虾舞、桃叶舞、斑鸠舞等。 彝族舞彝族舞是流传在彝族地区的民族舞蹈。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式丰富多彩,多数是模仿生产劳动时的动作而成。古老的舞蹈有模拟动物形象的“斗鸡”、“斗羊”,象征战争的“跳钗”、“刀舞”,庆丰收的“大鼓舞”等。彝族舞蹈有五种类型,分为打歌、跳弦、罗作、跳三弦、披毡舞。前四类舞蹈源于彝族古代生活,第五类模仿鹰、熊的舞蹈,与彝族古代的多神和图腾崇拜有关。这类动物模拟舞蹈,动作优美,

    10、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从祭祀仪式中分离出来,并不断添加着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使之成为专供人们欣赏的表演舞蹈。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跳乐”。自称“阿细”、“撒尼”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 高山族高山族雅美群体,集中居住在有“海上公园”之称的台湾兰屿岛上。雅美人以山林放牧和海洋捕鱼为生活来源,民间的传统舞蹈一般是在捕获飞鱼旺季所举行的“丰年祭”时进行。礼仪中所跳的祭祀舞蹈,多由男人们一边捣着小米,一边用古拙的舞步边走边唱,以此表达收获的快乐。妇女们不参加舞蹈,只

    11、在一旁观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今这种舞蹈在舞步和队形上都有所改变,形成为“古老舞蹈”和“进化舞蹈”两类。在雅美群体中,还有与海南省黎族民间打柴舞 十分相似的竹竿舞 ;有表现台风的凶猛和人们与之抗争的台风舞和模拟取获淡水的饮水舞等。这些舞蹈虽然舞步简单,同种动作经常循环往复。但这些舞蹈,充分让人体会到,雅美群体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他们在舞蹈时的陶醉与欣赏。 黑熊搏斗舞黑熊搏斗舞是民族舞蹈鄂伦春族舞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三人舞,舞者模拟鸟兽的动态、边喊边跳,都有图腾崇拜的遗意。“黑熊搏斗舞”参加人数不限,三人为一组,站成“品”字形。舞者两人面对面站立,上身略向前倾斜,双手扶膝,在“哈莫、哈

    12、莫”地呼喊声中模拟熊的动态起舞,两人摆头、动肩,并用下巴袭击对方的肩部表现两熊相斗,另一人穿插其中表示劝解,动作朴质,喊声激越。此外,鄂温克族妇女表演的“跳虎”、“逃陟舞”等,也是模拟鸟兽的动态、边喊边跳,都有 图腾崇拜的遗意。鄂伦春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舞者双腿半蹲,双脚跺地,前后扭动双肩,以模拟黑熊搏斗、赞颂鄂伦春人民勇敢、好胜的民族性格。舞蹈充分显示出猎人们在猎获野兽时,定要取胜的顽强拚搏精神;同时赞颂熊力大无穷、异常勇猛的特性。黑熊搏斗舞有的地区用“哼呣,哼呣”喉音作伴舞,情绪非常高昂,动作勇健有力。 木鼓舞木鼓舞分布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单甲、糯良、勐来、勐角、班洪等乡镇,村村寨

    13、寨都有自己的木鼓歌舞场。木鼓是佤族人民祖辈相传的神器,被视为本民族繁衍之源头。这在佤族传说中曾记载:开天辟地之初,一场巨大的洪水几乎吞噬了陆地上的所有生命,是木依吉神将一只木槽拯救了阿佤人,才使佤族得到繁衍、壮大直留存到今天。从此,远古时期的阿佤人便将木槽视为民族的母体,给予着最高的崇拜。2006年5月20日,木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踩堂舞踩堂舞,每逢节日,成年的侗族未婚男女青年都不会放过“踩堂”机会。因为这些中的不少人,要通过集体共舞的机会来选择自己的心上人。进行“踩堂”的舞圈以方圆各自村寨为单位,每个舞圈被人们称作“一堂”,节日期间来自各个村寨、各怀绝技的若

    14、干堂“芦笙”队将会聚一堂,笙歌动地,齐展风姿。小伙子们鼓足腮邦斩劲儿吹响芦笙,姑娘们笑脸盈腮随着美妙的旋律翩翩起舞。整个舞蹈沉浸在抒情与细腻之中,但又不少萧洒与活泼。 保安族舞保安族舞节奏明快,急促豪放,舞姿轻盈、刚健,既有蒙古族舞蹈的古老传统,又巧妙地吸收和融合了汉、藏、回、撒拉、土等民族舞蹈的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传统舞蹈主要有克伊卡哈德、保安腰刀、斗来舞、扇子舞等,表现了保安人的乐观豪放。斗来舞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宴席舞之一。扇子舞是在吸收汉族扇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男子舞蹈。五比舞是保安族的宴席舞之一。 度戒舞度戒舞是瑶族“度戒”仪式中系列舞蹈的总称。瑶族每一个男性在成年时都必须

    15、经过一个宗教性的仪式活动度戒,然后才能被认为是本民族的社会成员,才能成家立业,享有参加社会活动的各种权利,将来死后其灵魂也才能“升天”“做官”。故此度戒仪式极为隆重。度戒,蓝靛瑶叫“栽奢”,红头瑶称之为“度鳃”,多于腊月举行。蓝靛瑶男青年必须于婚前度戒;大板瑶、红头瑶、角瑶等支系则要婚后才进行,而且要夫妻同度,仪式期间不准同房,度戒以后一个月内不得吃荤。度戒舞主要以鼓点进行伴奏。其中,道边以喃诵经文为主,师边以唱经跳神为主。因此凡有钱和大锣参与伴奏的皆为道边鼓点,凡以马锣参与伴奏的就为师边鼓点。 水族舞水族舞流传至今的民间舞蹈比较有影响的有铜鼓舞、芦笙舞、斗角舞等几种。铜鼓舞历史最久,芦笙舞是

    16、向苗族学的,斗角舞影响最大。铜鼓舞源于古代祭典活动,它从祭坛演变为民间的日常舞蹈,据传至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又叫“斗牛舞”,相传远在明朝初年,水族祖先看到苗族有斗牛“吃牯脏”祭祖的场面,既热闹又隆重。芦笙舞本是苗族舞蹈,水族很早就从苗族学来,所以直到现在,水族仍称芦笙为“苗族的乐管”,称芦笙舞为“苗族的舞蹈”。 跳锅庄跳锅庄是普米族传统的舞跳形式,这种舞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一支竹笛或葫芦笙,有一块空地即可进行,少则三五人,多则数百人。一般总是在傍晚,在院内或场坝上举行。跳舞时,总要在中间燃起一堆火,与室内的锅庄相似,所以称之为锅庄舞。锅桩内容很丰富,从古代的游牧、狩猎、纺织到今天的赶街、

    17、庆丰收、烤酒等都有反映。流行的曲调有放单调、出山、狮子舞等等。现在,锅庄舞已发展成为集唱词、曲调、舞蹈、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歌舞艺术。 剽牛舞剽牛舞是独龙族在祭祀活动(特别是剽牛)中跳的舞蹈,其他如结婚和娱乐场合、喜庆场合都不能跳。因为独龙族心目中剽牛舞属于宗教祭拜项目,如果不举行“剽牛祭天”跳剽牛舞会遭到神灵的惩罚。如今个别地方的年轻人在娱乐场上,也大胆地跳起了剽牛舞。这一举动,使剽牛舞从祭祀舞蹈演变为自娱性民俗舞蹈。剽牛舞的韵律、风格基本相似,但也有地区性的差异。独龙江下游的马库、巴坡一带,舞蹈者因多为女性,舞蹈的风格显得轻柔优美和抒情、细腻,节拍复杂,动作多样化。中游以上的孔当、献九当、龙

    18、元、迪政当等村,舞蹈简练,风格显得古朴、粗犷、动作幅度较马库、巴坡一带的大些。 白鹇舞白鹇舞是哈尼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在云南省元阳县、元江县等哈尼族地区。因模拟白鹇鸟的生活、姿态、动作起舞,故名白鹇舞。舞蹈时,手执双扇,故民间也叫扇子舞。白鹇舞的特点是轻盈飘逸、舒缓优美。在 锣的鼓声的伴奏下,表现白鹇鸟在林中觅食、在溪边饮水、在天空展翅飞翔、嬉戏玩耍等动作。在单腿重心上的空中舞姿和动作较多,是哈尼族舞蹈中较成熟和完整的一种表演性舞蹈。因表演者手持双扇仿白鹇的又翅,故民间又叫扇子舞。基诺族大鼓舞基诺族大鼓舞,基诺语称“厄扯歌”,最早称为“白腊泡司土歌”,“白腊泡”是巫师,“司土”是寨名,创世史诗说司土寨最早的女始祖叫米里几得,是一位神通广大的白腊泡,大鼓舞的创作者,大鼓舞开始是一个独舞。现在跳的“厄扯歌”是在“司土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谢谢 谢!谢!红艺社红艺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民族舞蹈分类大全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25273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