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第三章电化学热力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电化学第三章电化学热力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化学 第三 热力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第三章 电化学热力学电化学热力学重点要求重点要求 n相间电位的概念和类型相间电位的概念和类型 n相对电位、绝对电位的规定相对电位、绝对电位的规定 n各类电化学体系的特点各类电化学体系的特点 n可逆电极与不可逆电极的概念、类型可逆电极与不可逆电极的概念、类型 n电池电动势、平衡电位的热力学计算电池电动势、平衡电位的热力学计算 nE E、的基本测量原理的基本测量原理 第一节第一节 相间电位相间电位 相间电位相间电位:两相接触时,在两相界面层中两相接触时,在两相界面层中存在的电位差。存在的电位差。 一一. .形成相间电位的原因形成相间电位的原因n剩余电荷层:剩余电荷层: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或
2、利用外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或利用外电源向界面两侧充电,剩余电荷不同程度地集中在电源向界面两侧充电,剩余电荷不同程度地集中在界面两侧,形成双电层;界面两侧,形成双电层;n吸附双电层:吸附双电层:阴、阳离子在界面层中吸附量不同,阴、阳离子在界面层中吸附量不同,使界面与相本体中出现等值反号电荷,在界面溶液使界面与相本体中出现等值反号电荷,在界面溶液一侧形成吸附双电层一侧形成吸附双电层;n偶极子层:偶极子层:极性分子在界面溶液一侧定极性分子在界面溶液一侧定向排列向排列 ;n金属表面电位:金属表面电位:金属表面因各种短程力金属表面因各种短程力作用而形成的表面电位差。作用而形成的表面电位差。产生电位差的
3、原因:荷电粒子(含偶极子)的非均匀分布产生电位差的原因:荷电粒子(含偶极子)的非均匀分布 。引起相间电位的几种情形引起相间电位的几种情形MSMSMSMS的离子双电层剩余电荷引起吸附双电层偶极子层金属表面电位只有第一种情况是跨越两相界面的相间电位差,其只有第一种情况是跨越两相界面的相间电位差,其余情况的相间电位只是同一相中的表面电位。余情况的相间电位只是同一相中的表面电位。 粒子在相间转移的原因与稳态分布的条件粒子在相间转移的原因与稳态分布的条件 n不带电粒子:不带电粒子:两相接触时,两相接触时,i i粒子自发从粒子自发从能态高的相(能态高的相(A)A)向能态低的相向能态低的相(B)(B)转移。
4、转移。 相间平衡条件:相间平衡条件:即:即: 或或0AiBiBAiGAiBi 0i粒子在相间转移的原因与稳态分布的条件粒子在相间转移的原因与稳态分布的条件 n不带电粒子:不带电粒子:两相接触时,两相接触时,i i粒子自发从粒子自发从能态高的相(能态高的相(A)A)向能态低的相向能态低的相(B)(B)转移。转移。 相间平衡条件:相间平衡条件:即:即: 或或0AiBiBAiGAiBi 0in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在两相间转移时,除了引起在两相间转移时,除了引起化学能的变化,还有电荷转移是引起的化学能的变化,还有电荷转移是引起的电能变化。建立相间平衡的能量条件中电能变化。建立相间平衡的能量条件中必须考
5、虑带电粒子的电能。必须考虑带电粒子的电能。 n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将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至实物相内部所做的功将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至实物相内部所做的功1W2W1W2W电功电功电功电功+ +化学功化学功外电位与表面电位外电位与表面电位n外电位外电位(outer potential):用外力把单位用外力把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距实物相表面约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距实物相表面约10-6-10-7米处米处(镜像力与短程力尚未开始作用,仅镜像力与短程力尚未开始作用,仅有库仑力有库仑力) 所做的功。所做的功。n表面电位表面电位(surface potential):不考虑试不考虑试探电荷与实物相的化学作
6、用,用外力将单位探电荷与实物相的化学作用,用外力将单位正电荷从实物相表面移到实物相内部所做的正电荷从实物相表面移到实物相内部所做的功。功。n对比:对比:界面电位差界面电位差(interfacial potential difference): 两相间内电位之差。两相间内电位之差。内电位内电位= =外电位外电位+ +表面电位差表面电位差= =+ +试验电荷试验电荷q qr010-410-5 cm表面电位差表面电位差外电位外电位内电位内电位M002rMMrqdrrqn克服物相克服物相P P与试验电荷之间短程力所作的化学功:与试验电荷之间短程力所作的化学功: 化W电功电功化学势化学势:代表将:代表将
7、1mol带电粒子带电粒子i( (每一粒子荷电量为每一粒子荷电量为zie) )转转移至带电物相内部时所涉及的能量变化。移至带电物相内部时所涉及的能量变化。nFnF电功电功电化学位:电化学位:当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过程达到平衡后,就当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过程达到平衡后,就在相界面区形成一种稳定的非均匀分布,在界面在相界面区形成一种稳定的非均匀分布,在界面区建立起稳定的双电层。双电层的电位差就是相区建立起稳定的双电层。双电层的电位差就是相间电位。间电位。n外电位差(伏打电位差):外电位差(伏打电位差):n内电位差(伽尔伐尼电位差):内电位差(伽尔伐尼电位差): n电化学位差:电化学位差: ABA
8、BAB二二. . 相间电位的类型相间电位的类型三三. . 电极电位的形成与定义电极电位的形成与定义n电极电位的形成:电极电位的形成:以锌以锌- -硫酸锌为例硫酸锌为例 当锌片与硫酸锌溶液接触时,金属锌中当锌片与硫酸锌溶液接触时,金属锌中ZnZn2 2的化学势大于溶液中的化学势大于溶液中ZnZn2 2的化学势,的化学势,则锌不断溶解到溶液中,而电子留在锌则锌不断溶解到溶液中,而电子留在锌片上。片上。 结果:结果:金属带负电,溶液带正电;形成金属带负电,溶液带正电;形成双电层双电层电极电位。电极电位。绝对电位与相对电位绝对电位与相对电位n绝对电位:绝对电位:金属金属(电子导电相)与(电子导电相)与
9、溶液(离子导电相)溶液(离子导电相)之间的内电位差。之间的内电位差。溶液PECuZnn测量锌与溶液的内电位差,把锌电极放入测测量锌与溶液的内电位差,把锌电极放入测量回路中,量回路中,P为电位差计,另一端通过铜电极为电位差计,另一端通过铜电极插入溶液中,这样在溶液中就出现插入溶液中,这样在溶液中就出现 了一个新了一个新的电极体系。电位差计上得到的读数的电极体系。电位差计上得到的读数E包含三包含三项内电位差。项内电位差。n参比电极:参比电极:能作为能作为基准的,本身电极基准的,本身电极电位恒定的电极称电位恒定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为参比电极。n相对(电极)电位:相对(电极)电位:研究电极与参比电研究
10、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动势称为该电极的相极组成的原电池电动势称为该电极的相对(电极)电位对(电极)电位 ,用,用 表示。表示。 符号规定:符号规定:n研究电极在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研究电极在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 n研究电极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研究电极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 00n标准氢电极标准氢电极 (standard hydrogen electrode, SHE): 分压为分压为100kPa的的氢气饱和的镀铂黑的铂氢气饱和的镀铂黑的铂电极浸入电极浸入H+离子活度为离子活度为1的溶液中构成。的溶液中构成。- -相对相对数值数值n任意温度下标准氢电极任意温度下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
11、位均为的电极电位均为零零 o2 (/) 0 HH 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电极电位不是单个电极的绝对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电极电位不是单个电极的绝对电位,而是相对于某一参比电极的相对电位,最常用的电位,而是相对于某一参比电极的相对电位,最常用的是参比电极为标准氢电极。是参比电极为标准氢电极。H+(1.0mol L-1)PtH2(100KPa) 事实上事实上, 标准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是无法测定的。于是选定了标准标准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是无法测定的。于是选定了标准氢电极。氢电极。表示为表示为:标准氢电极标准氢电极 V00000/HH /HH gH 2eaq)H222.:对 电(2:电极反应E标准氢电极标准氢电
12、极 标准电极电势氢标电极电位氢标电极电位(hydrogen scale electrode potential)n以以待测电极待测电极为为正极正极,标准氢电极标准氢电极为为负极负极组成组成电池,该电池的电动势称为某待测电极的氢电池,该电池的电动势称为某待测电极的氢标电极电位,简称标电极电位,简称电极电位电极电位 。(Pt) H2(pH2=1p0) | H+(a H+=1)| 待测待测E (待测待测) 0 (H+/H2) = (待测待测)0= (待测待测)测定测定Cu电极电位示意图电极电位示意图 对由标准锌电极与标准对由标准锌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构成的电化学电池,氢电极构成的电化学电池,其电池表示式
13、为其电池表示式为:Zn|Zn2+(1moldm-3)|H3O+(1moldm-3)|H2(1105Pa)Pt 实验测得电池的电动势为实验测得电池的电动势为0.763V, 即即 0.763 V = 0 VE (Zn2+/Zn)E(Zn2+/Zn) 0.763 V 氢电极使用不方便,常用甘汞电极代替标准氢氢电极使用不方便,常用甘汞电极代替标准氢电极。电极。电极组成式电极组成式 Pt,Hg,Hg2Cl2(s) | Cl-(c) 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电势稳定,最为常用。电势稳定,最为常用。298K时,饱和时,饱和KCl 溶液时溶液时甘汞电极E = = 0.2415电极
14、反应电极反应Hg2Cl2 + 2e 2Hg+ +2Cl- 甘汞电极甘汞电极例:例:以标准铜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与原电池,标准铜电以标准铜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与原电池,标准铜电极为正极,饱和甘汞电极为负极,测得原电池电动势为极为正极,饱和甘汞电极为负极,测得原电池电动势为+0.1004V+0.1004V,求标准铜电极的电极电势。,求标准铜电极的电极电势。解:解:该原电池以简式表示为该原电池以简式表示为(-) Hg| Hg2Cl2 | KCl(饱和饱和) Cu2+(1molL-1) |Cu(+)测得此原电池的电动势测得此原电池的电动势E= + 0.1004V,则则 E E+ E- E Cu2C
15、u 0.2415 0.1004 E Cu2Cu E + 0.2415 0.1004 + 0.2415 0.3419 V 液体接界电位与盐桥液体接界电位与盐桥n液体接界电位液体接界电位:相互接触的两个组成不同:相互接触的两个组成不同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之间存在的相间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之间存在的相间电位。电位。 产生的原因:两溶液相组成与浓度不同,产生的原因:两溶液相组成与浓度不同,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而在两相界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而在两相界面层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面层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 由于离子扩散速度不同造成的液体接界电位由于离子扩散速度不同造成的液体接界电位 不同
16、浓度的高氯酸相互接触,由于两溶不同浓度的高氯酸相互接触,由于两溶液界面存在浓度差,溶质将从浓度高的向液界面存在浓度差,溶质将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溶液扩散,能进行扩散的为氢离浓度低的溶液扩散,能进行扩散的为氢离子,和高氯酸根离子。氢离子的扩散速度子,和高氯酸根离子。氢离子的扩散速度高于高于ClO4-ClO4-,所以一定时间间隔通过界面,所以一定时间间隔通过界面的的H+H+多,破坏了两溶液的电中性。液面左多,破坏了两溶液的电中性。液面左侧侧H+H+过剩,形成右正左负的双电层。界面过剩,形成右正左负的双电层。界面双侧带电后,静电作用对双侧带电后,静电作用对H+H+通过产生一定通过产生一定阻碍,使得速
17、度降低,电位差使得阻碍,使得速度降低,电位差使得ClO4-ClO4-的速度加快,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状态,的速度加快,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状态,H+H+和和ClO4ClO4以相同速度通过界面。在界面上存以相同速度通过界面。在界面上存在的与这一稳定状态相对应的稳定电位差,在的与这一稳定状态相对应的稳定电位差,成为液体接界电位。成为液体接界电位。n盐桥:盐桥:饱和饱和KClKCl溶液中加入溶液中加入3%3%琼脂。琼脂。 由于由于K K+ +、ClCl- -的扩散速度接近,液体接的扩散速度接近,液体接界电位可以保持恒定。界电位可以保持恒定。 由于液接电位不稳定难以计算,和的量,由于液接电位不稳定难以计算,和
18、的量,为了减小液接电位,通常在两种溶液之间连接为了减小液接电位,通常在两种溶液之间连接一个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作为盐桥盐桥的溶液一个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作为盐桥盐桥的溶液需要高浓度,还需要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尽量需要高浓度,还需要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尽量接近,迁移数也就接近,液体接界电位就越小。接近,迁移数也就接近,液体接界电位就越小。第二节第二节 电化学体系电化学体系 一一. . 三种电化学体系:三种电化学体系:n原电池原电池(Galvanic cell)(Galvanic cell):凡是能将化学凡是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叫做原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叫做原电池或自发电池;电池或
19、自发电池;n电解池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Electrolytic cell):将电能转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电解池;n腐蚀电池腐蚀电池(Corrosion cell)(Corrosion cell):只能导致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短路原电池。 Electrolytic Cell表表3.1 3.1 三类电池的区别三类电池的区别原电池原电池电解池电解池腐蚀电池腐蚀电池能量转化方向能量转化方向 化学能化学能电能电能 电能电能化学能化学能 化学能化学能
20、热能热能 反应动力反应动力 功能功能能量发生器能量发生器 物质发生器物质发生器破坏物质破坏物质电极极性电极极性 阳()阳()阴()阴() 阳()阳()阴()阴() 阳()阳()阴()阴()结构结构阴、阳极不阴、阳极不直接接触直接接触 阴、阳极短路,阴、阳极短路, 0G0G0G0外I0外I二二. . 原电池定义原电池定义 原电池区别于普通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电池区别于普通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就是能通过电池反应将化学反应转特征就是能通过电池反应将化学反应转变为电能,所以它是一种能量转换的电变为电能,所以它是一种能量转换的电化学装置。如:化学装置。如:CuCuSOZnSOZnCuZn112244氧
21、化剂与还原剂直接接触氧化剂与还原剂直接接触无电流产生无电流产生Zn(s)+Cu2+(aq) = Zn2+(aq)+Cu(s)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在在CuSOCuSO4 4溶液中放入一片溶液中放入一片ZnZn,将发生下列,将发生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Zn(s) + CuZn(s) + Cu2+2+(aq) Zn(aq) Zn2+2+(aq) + Cu(s)(aq) + Cu(s) 在溶液中电子直接从在溶液中电子直接从ZnZn片传递给片传递给CuCu2+2+,使使CuCu2+2+在在ZnZn片上还原而析出金属片上还原而析出金属CuCu,同时,同时ZnZn氧化为氧化为ZnZ
22、n2+2+。 这个反应同时有热量放出,这是化学能这个反应同时有热量放出,这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结果。转化为热能的结果。氧化还原半反应和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半反应和氧化还原电对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分解成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分解成两个“半反应式半反应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氧化型)在反应过程中氧化数降低生成氧化数较化型)在反应过程中氧化数降低生成氧化数较低的还原型;还原剂(还原型)在反应过程中低的还原型;还原剂(还原型)在反应过程中氧化数升高转化为氧化数较高的氧化型。一对氧化数升高转化为氧化数较高的氧化型。一对氧化型和还原型构成的共轭体系称为
23、氧化还原氧化型和还原型构成的共轭体系称为氧化还原电对,可用电对,可用“氧化型氧化型/还原型还原型”表示。表示。 例如:例如:2 Fe3+ 2I- = Fe2+I2存在存在Fe3+/Fe2+ 和和 I2/I-两个氧化还原电对。两个氧化还原电对。Zn + Cu2+ = Zn2+ + Cu2e氧化半反应:氧化半反应: Zn - 2e- Zn 2+还原半反应还原半反应:Cu 2+ + 2e- Cu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还原态还原态 - ne- 氧化态氧化态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态氧化态 ne - 还原态还原态 一般表达式:一般表达式: 氧化态氧化态ne-还原态还原态原电池的构成原电池的构成 电解质
24、溶液 两个半电池 (电极)原电池 盐桥 外接电路金属导体惰性固体导体固体电子导体这一反应可在下列装置中分开进行这一反应可在下列装置中分开进行 这种装置能将这种装置能将化学能化学能转变为转变为电能电能,称为,称为原电池原电池。盐桥:盐桥:在在U U型管中装型管中装满用饱和满用饱和KClKCl溶液和溶液和琼胶作成的冻胶。琼胶作成的冻胶。盐桥的作用:盐桥的作用:使使ClCl- -向锌盐方向移动,向锌盐方向移动,K K+ +向铜盐方向移动,使向铜盐方向移动,使ZnZn盐和盐和CuCu盐溶液一直盐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从而使保持电中性,从而使电子不断从电子不断从ZnZn极流向极流向CuCu极。极。正极正极
25、(铜电极):(铜电极):CuCu2+ 2+ + 2e+ 2e- - CuCu 负极负极(锌电极):(锌电极):Zn ZnZn Zn2+2+ + 2e + 2e- -正、负两极分别发生的正、负两极分别发生的反应,称为反应,称为电极反应电极反应。电池反应电池反应:Zn + CuZn + Cu2+2+ = Cu + Zn = Cu + Zn2+2+(总反应)(总反应)氧化氧化- -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得失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得失 原电池将分子之间直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极间接完成。每个电极上发生一个半反应半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如: Zn + Cu2+ Zn 2+ + Cu 负极:发生氧化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