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体系培训讲解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测量体系培训讲解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 体系 培训 讲解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测量体系培训 单位:自动化部 2015年5月 GB/T19022-2003标准文本结构: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范围 前言(中国) ISO前言 引言 4总要求 5管理职能 5.1计量职能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质量目标 5.4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人力资源 6.2信息资源 6.3物资资源 6.4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 的实现 7.1计量确认 7.2测量过程 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8.2审核和监视 8.3不合格控制 8.4改进 测量管理体系定义:测量管理体系定义: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须的一组相互关联或
2、相互作用的要素。 是在测量方面具有指挥、控制、协调作用的体系。 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 7.1计量确认 7.2测量过程 8.4改进 5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 8测量管理体系 分析和改进 顾客测量要求 测量结果 顾客满意 输入 输出 5.1计量职能:计量职能: 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 要点: 1.计量职能包括行政和技术两方面的职能。 2.建立计量管理机构,规定计量部门的职能是管理体系 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5管理职责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 a.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 b.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
3、计量要求; c.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 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 a.了解顾客对产品的要求; b.把产品的要求转化为对测量的要求; c.把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 d.证明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和测量能力能符合顾客的要求。 5.3质量目标质量目标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目标。应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控制。 质量目标例子: a.体系保证不会由于自身测量不准确而接收外单位提供的不合格材 料、原料或产品;或拒收外单位提供的合格材料、原料或产品; b.体系保证测量过程失控不超过一天就能被发现; c.体系保证能够按规定的周期和时间完成所有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4、工作; d.体系保证计量确认的记录清楚和不能随意涂改; e.体系保证制定并能够完成对员工技术能力的培训项目; f.体系保证测量设备完好使用,停机时间减少到规定的百分比。 5.4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体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进测量过程和评审质量目标。应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 评价测量管理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 b.职责是否已被分配; c.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 d.在实现
5、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八项质量原则八项质量原则 质量管理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成为质量及测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先进的管理理念) b.领导作用(决策组织、资源配置) c.全员参与(以人为本的思想) d.过程方法(输入输出增值方法、过程管理模式) e.管理的系统方法(体系方法) f.持续改进(PDCA循环)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统计技术、控制) h.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6.1人力资源 6.1.1人员职责: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责,并形成文件。 测量管理体人员包括: 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技术人员、计量校准、验证人员、测试人员、
6、检验人员、内审员等。 应由计量职能部门规定其职责,并形成文件。 6资源管理 6.1.2能力和培训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能力,以执行分配的任务。应规定所要求的专门技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提供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需要,保存培训活动的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员工应认识到他们所承担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动对测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 a.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能努力执行分配的任务; b.应规定专业技能要求; c.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保存培训记录、评价培训有效性; d.提高员工计量意识和责任感; e.使用
7、正在培训中的员工时,应进行适宜的监督; f.提高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的能力可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来获得, 并通过测试和观察其表现来证明。 6.2信息资源 6.2.1程序 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详细程度的文件,并经确认,以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需要时可获得和提供。 程序及其程序文件要点: 1.程序文件可分为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两类; 2.程序文件详细程度应确保正确执行异议实施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并 经确认; 3.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 4.程序应现行有效; 5.需
8、要时,相关人员可获得和提供; 6.制定技术性程序的依据可以是已发布的标准测量方法或顾客、设备制造者的书 面文件。 记录的要求和指南要点: 1.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 2.应有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的程序文件; 3.记录内容如:确认结果、测量结果、采购、操作数据、不合格数据、顾 客抱怨、培训、资格或其他支持测量过程的历史数据。 6.2信息资源 6.2.2软件 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应形成文件,并经识别和受控,以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软件及其任何修改在启用前应进行测试和(或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测试应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有效。 6.2.
9、3记录 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应有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 6.2信息资源 6.2.4标识 应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以单独地或几种地标识。应有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应清楚地标识或受控,以防止未授权使用。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应于其他设备清楚地区分。 标识的要求要点: 1.标识可分为: a.标识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该类标识应对所有的测量设备和技术 程序清楚地标识出计量确认状态(如合格、限用、禁用等)。此标识可以单 独地或集中地进行标识; b.标识某个特定
10、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中的测量设备)的标识;该标识应 清楚地标识测量过程(或过程中的测量设备)的特定状态(如受控、失控 趋势、失控等)。 2.标识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不了解情况时错误使用; 3.应清楚地用标识区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与体系外的其他设备(如ABC分 类管理标识、实验用等) 6.3物资资源 6.3.1测量设备 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须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 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要点: 1.测量设备在我国也成为计量器具、计量设备等(计量器具定义:计量器具是指 能单独的或连同辅助设备仪器进行测量的器具),测量设备的定义更突出体现了 过程方法。 2.按类型可以分为: a
11、.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包括:装置、仪器仪表、量具、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以及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软件主要包括:电子软件、操作手册、文件资料 等。b.按传递等级可以分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c.按结构分 为:仪器仪表。实物量具、软件及手册、文件。d.按用途分为:测量用、检验用、 监视用、交接用、贸易用、校准用等。 用于测量过程的软件也术语测量设备,应按照对测量设备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校准。 标准物质术语测量设备,应注意对其管理。 6.3.1测量设备 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应提供并标识规定的计量要求所有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在确认有效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测量设备应在受控的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
12、境中使用,以确保有效的测量结果。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应包括在测量管理体系内。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保持和使用形成文件的程序来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以防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计量特性。纳入或撤出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应有处理程序。 对测量设备的要求要点: 1.应提供满足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并加以标识(如设备一览表); 2.测量设备在确认有效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 3.测量设备应在受控的或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 4.测量管理体系内还应包括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设备(如温湿度计); 记录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要点: 1.应建立、保持和使用测量设备的程序文件;
13、2.文件应包括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的程序; 3.文件还包括处理测量设备(如纳入或搬出体系)的程序; 4.目的是防止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6.3.2环境 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测量过程有效运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应形成文件。应监视和记录影响测量的环境条件。根据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应予以记录并用与测量结果。 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可报考温度、温度变化率、湿度、照明、 振动、尘埃量、清洁度、电磁干扰和其他因素。设备制造者为正确使 用其设备,通常提供设备规范,给出测量范围、最大负载、环境条件 限制等。 6.4外部供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对外部供方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的产品和
14、服务提出要求并形成文件。应根据外部供方满足文件规定要求的能力对其进行评价和选择。应规定选择、监视和评价的准则并形成文件,并记录评价结果。应保存外部供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记录。 如果利用外部供方进行检测或校准服务,供方应当能按实验室标准来证 明其技术能力。由外部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按规定要求进行验证。 7.1.1总则 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 测量设备的操作者应得到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有关的信息,包括所有限制和特殊要求。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应适应其预期用途。 计量确认的总要求要点: 1.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以
15、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 2.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如果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 状态,不必重新校准); 3.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应适宜 其预期用途。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直接比较以实现计量确认。 4.计量确认重新应当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误差在计量要求的 允许线以内的方法。 5.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的例子包括: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 漂移、影响量、分辨力、鉴别力、误差、死区。应当避免使用计量特性的定性 表述术语,如“测量设备所要求的准确度”。 6.测量人员应得到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