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教育与教育学详解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育学原理-教育与教育学详解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原理 教育 详解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目目 录录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 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 教育学的价值教育学的价值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 (一)(一)“教育教育”的日常用法的日常用法 作为作为过程:过程: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 作为作为方法:方法:“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中的中的“教育教育” 作为作为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中的中的“教育教育”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 (二)(二
2、)“教育教育”的词源的词源 西方:西方:educationeduc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的一词,源于拉丁语的educareeducare。拉丁文。拉丁文e e为出,为出,ducareducare为引,合起来意为为引,合起来意为“引出引出”,即采用一定的,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潜质转变为现实。 我国:我国:教和育两字构成教育一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教和育两字构成教育一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见于最早见于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也。
3、”许慎在许慎在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中把教育解释为:中把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 (三)(三)“教育教育”的定义的定义 1 1社会角度社会角度 广义: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第一义)活动,都是教育。(第一义) 狭义: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
4、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第二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第二义)义) 更狭义:更狭义: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第三义)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第三义) 2 2个体角度个体角度 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 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和和社会的个性化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的实践活动。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 二、教育要素二、教育要素 教育者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指能够在人,是指能够在
5、一定社会背景下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动的人。 学习者学习者相对于相对于“教育者教育者”和和“教师教师”而言,而言,不同学习者有不不同学习者有不同个性。同个性。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统一。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 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
6、完整的实践系统:整的实践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就不可能得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到有效的指导; 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 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 三、教育形态三、教育形态 教育形态是指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所构成的教育形态是指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所构成的教育系
7、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教育”理理念的历史实践。念的历史实践。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教育系统教育系统自身标准自身标准 教育系统所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场所或空间标准标准 教育系统赖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以运行的时间标准间标准 教育形态分类教育形态分类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 (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一)非制度
8、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如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如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
9、教育: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主导性的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主导性的 现代教育形态。现代教育形态。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 育活动。育活动。 建立高度一体化的家校关系、校校关系和校区关系,建立高度一体化的家校关系、校校关系和校区关系,建设学习化社会。建设学习化社会。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三)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与信息社会教育(三)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与信息社会教育 这三种教育形态的变迁与社会形态的变迁和生产力发展有这三种教育形态的变迁与社会形态的变迁和生产
10、力发展有密切联系。密切联系。 农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农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农业教育农业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不,工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等于“工业教育工业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不等于,信息社会的教育不等于“信息教育信息教育”,它,它们前者表示基本教育形态,后者表示专门教育类型。们前者表示基本教育形态,后者表示专门教育类型。 三种形态的教育是建立在前一种教育形态基础上的,是对三种形态的教育是建立在前一种教育形态基础上的,是对前一种教育的批判、修正和重构,彼此间有一种历史连续性。前一种教育的批判、修正和重构,彼此间有一种历史连续性。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起源
11、(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观点:观点: 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评价:评价: 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受当时人类起源问题上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12、,受当时人类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是根本错误的,非科学的。认识水平的局限,是根本错误的,非科学的。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利托尔诺(利托尔诺(C.LetourneauC.Letourneau):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沛西沛西能(能(T.P.NunnT.P.Nunn):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评价:评价: 第一个正式提出有
13、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没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没有区分人类教育与动物养育之间的本质区别。有区分人类教育与动物养育之间的本质区别。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孟禄(孟禄(P.MonroeP.Monroe):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4、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评价:评价: 进步:儿童的进步:儿童的“无意识模仿无意识模仿”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物的类本能。 缺陷:缺陷:“无意识无意识”模仿是一种遗传性、本能的行为,使得模仿是一种遗传性、本能的行为,使得这种观点离生物起源说不远。这种观点离生物起源说不远。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观点:观点: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
15、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的最深厚的动力。类教育变革的最深厚的动力。 评价:评价: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下形成的,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金钥匙”。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二)工业社会的教育(二)工业社会的教育 (三)信息社会的教育(三
16、)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农业社会是人类进入的第一个文明社会,是指通过原始农业社会是人类进入的第一个文明社会,是指通过原始社会末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从原始的渔猎采集方式中分社会末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从原始的渔猎采集方式中分化出来的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活动的社会形态。化出来的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活动的社会形态。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 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 1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2500年左右的埃及
17、,我国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1000多年的商代。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多年的商代。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跃。 2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主要依靠生产过程中的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主要依靠生产过程中的“师徒制师徒制”方式进行传递。方式进行传递。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工业社会的教育(二)工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是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18、的一种比较高级工业社会是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比较高级的社会形态,以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为主要标志。的社会形态,以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为主要标志。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 工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工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 1 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班级授课制)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班级授课制) 2 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突出 3 3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4 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19、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 (三)信息社会的教育(三)信息社会的教育 信息社会,又可以称为信息社会,又可以称为“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知识社会”等,是由一些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在等,是由一些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在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以后提出年代以后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范畴。的一种新的社会范畴。 信息社会与以往社会相比不是一个已经基本成型的社会,信息社会与以往社会相比不是一个已经基本成型的社会,而具有一种过渡性质。而具有一种过渡性质。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 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征: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征: 1 1学校将
20、发生一系列变革:目的、类型、时空、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目的、类型、时空、“市场市场化化”、教学组织形式、理念、价值取向、教学组织形式、理念、价值取向 2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生产性、政治性、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生产性、政治性、文化性文化性 3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4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理念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一、教育学的萌芽 人们对教育的认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识活动主要
21、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水平“前教育学时期前教育学时期”我国古代最早也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学作品学记学记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学的创立二、教育学的创立 近代教育学创立的近代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条件: 1 1教育学的创立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培养教育学的创立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培养具有新教育思想并掌握新教育方法的教师;具有新教育思想并掌握新教育方法的教师; 2 2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基有密切的关
22、系;学方法论的奠基有密切的关系; 3 3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分不开,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分不开,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转变为科学。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对象方面: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概念和范畴方面: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与范畴; 方法方面: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
23、方法; 结果方面:结果方面: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和教育学著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和教育学著作; 组织机构方面: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培根:培根: 英国哲学家,被称为英国哲学家,被称为“近代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知识的必由之路。16231623年培根首年培根首次将次将“教育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培根(培根(F.
24、BaconF.Bacon,1561-16261561-1626)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他的捷克教育家,他的大教大教学论学论(16321632),被认为是近代),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该书中,在该书中,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了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的全部艺术。”夸美纽斯夸美纽斯(J.A.Comenius(J.A.Comenius,1592-1670)1592-1670)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康德:康德
25、: 德国著名哲学家,认为教育可德国著名哲学家,认为教育可以发挥改造人类社会的功能,人要以发挥改造人类社会的功能,人要生存就要发展其自然的本性。认为生存就要发展其自然的本性。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是教育的结果。”在在康德论教育康德论教育(18031803)一书中,明确认为,)一书中,明确认为,“教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和真知灼见真知灼见结合起来,否则就结合起来,否则就会变成会变成机械的机械的东西。东西。”康德(康德(I.KantI.Kant,1724-
展开阅读全文